我没有选周五的课,因此从理论上讲,我已经完成了第一周的课程,简单罗列秋季学期的工作计划。结合和导师的沟通与上课的实际效果,在这里罗列一下秋季学期的工作计划。一来梳理思路,二来作为学期末考察的一个标准,三来呢就是给自己一个督促。
导师过问过多次是否读博士的问题。第一次很是兴奋,后来了解了读博的问题,特别是跟几位博士接触后,欲望变得不是很强烈。我给导师的答复是'读着看,倒是再说'。这次找他选课,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又多了一层含义。导师很实在,比较多的为我考虑。跟我讲明,如果读博的话给我一个方向;如果不读博,就给我另一个方向。我回应说,先按照读博士的标准选课吧,打好基础到时候不论是不是要读都会比较灵活;如果选了一些不是很有利的课程,万一到时候我又想读了,就会很被动。导师同意我的看法,给推荐了一些课程,也提出了几个要求和建议。
1.超导电力研究的是低温条件下的问题,因此低温相关技术是必须要掌握的。考虑到本科没有任何基础,我选择了《流体力学》《对流传热与传质》《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的前沿问题》四门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我能对热问题(也就是冷问题)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能对低温剂(液氦、液氮)的运动规律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
通过一周的上课,我感觉这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上课确实很痛苦。需要补充的知识太多,比如传热学、数理方程等,都是需要学习的。不过,恰恰是因为都是新知识,学起来感觉挺有意思。尤其是《高等工程热力学》老师聂超群研究员,讲课很有内涵,抵消了我对他给指定的厚达1400页的英文原版书为教科书的畏惧。
这属于理论上的工作吧。
2.英语是研究的工具。在科学院工作,英语水平还是需要提高的,尽管英语以一个比较高的分数免修了,不过以后的日子里不能免掉英语的学习,工作计划《简单罗列秋季学期的工作计划》。有的课程老师直接都是英文的课件,上课也是不是的冒出点英语啥的。我表示鸭梨有点儿大。具体怎么做就不在这里摆了。
3.应用软件,导师指出了LabVIEW、AutoCAD、solidworks都是必须学好的,对发表好文章很有益处。当然,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学习使用软件的,肯定会涉及很多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信号采集知识,比如机械制图知识等等。这个用到的时候补课就行了。如果时间允许,还要学习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使用。使用这些软件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心得,估计会写个小文章拿出来分享。
4.编程。导师指出,很多地方都是需要自己写程序算的,必须熟练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这和当初宋老师说的如出一辙:想创新肯定要自己编程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选择了一门《计算机算法分析与设计》的理论课。实践上,我准备选择使用C/C++/python作为编程语言,培养计算机上的能力。加上我前面的一点粗浅认识,决定将平台定位在Linux上面。
数值分析的编程或许使用matlab就很合适了。因此,还要学习基于matlab的数值分析。大言不惭的觉得自己的matlab修养还是不错的,于是在这个方面表示鸭梨不大。这也算是一个机会,没准我能重新继续以前没完成的matlab/simulink写作计划。
5.列宁同志说,不懂休息的人也不懂工作。作为休闲,我决定重新提笔练字。练字是静心养性的好法子。古典音乐,本来就很喜欢,越听越有味,真不愧是经典。现在我正在逐渐的删除磁盘中的流行音乐歌曲。还有呢,就是想学一下围棋。找到一个小软件,先熟悉熟悉规则吧!在这三个方面,如果有点啥感慨,估计我也会忍不住分享出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