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南昌有句民谣说:“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音“滕”,指“滕王阁”;“葫芦”,是藏宝之物;“塔”即指“绳金塔”;“圮”(pi)是毁坏的意思;“豫章”是南昌古代的称谓。这句民谣的意思是说,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遭毁,南昌城的宝藏将无所系,城市将败落。虽然此说缺乏科学性,但反映了滕王阁和绳金塔在南昌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滕王阁自不必说,绳金塔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今天我们就去参观绳金塔公园,瞻仰一下绳金塔,顺便了解南昌人如此崇拜此塔的原因。
我们现在来到了绳金塔公园的南大门,请大家随我进园游览。在我们右边有一口大钟,重达7.9吨,名为“金塔钟”。钟上的四个方位分别刻有四句铭文:“滕阁金阁”、“双锋峥嵘”、“水火既济”、“共镇江城”。滕阁指滕王阁,金阁即指绳金塔,意思是说这两大建筑共保南昌城的安全和繁荣。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要建造风水建筑。这种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的,多为宝塔和摩天楼阁,俗称“文笔峰”。古人认为,文笔峰耸立于天地之间,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一个地方要想出人才,必须有高物,才能接收宇宙之气。文笔峰完整地存在,该地才可能人才辈出,科举高中,兴旺富强。否则,就无法通天地之灵,这个地区也将人才零落,失去生机,乃至衰败下去。因此,文笔峰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滕王阁和绳金塔就是南昌的文笔峰,而且一水一旱。滕王阁临江,为“水笔”;绳金塔为“旱笔”。“水火既济”就是指水火相克。“既济”是《周易》中的一卦。卦象是内卦火,外卦水,水在火上,显示水已将火围住。火灾将不复存在。南昌是火灾频发之地,而其南方为火地,在城南建造绳金塔,则可将火镇住,城市便呈现“既济”之象,可免火灾之息。古人就是这样理解滕王阁和绳金塔的,这种理解世代相传,逐步形成了这两大建筑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右边还有一条长长的碑廊,清秀明快的图文记载了古南昌城的城门情况,反映了古城城廓的面貌。南昌地区最早形成的城池是西汉名将灌婴主持筑造的,叫“灌婴城”,位于今南昌城的东南,此城辟有六门。以后城市不断拓展,至宋代置有十六个城门,明代南昌城的`城廓大致奠定,设有七个城门。据清代末年的“南昌府治图”,古南昌城的七个城门分别是进贤门、惠民门、广润门、章江门、德胜门、永和门、顺化门。这第一块碑刻就记载了绳金塔的位置,它就位于古城南面的进贤门外护城壕边。进贤门通东南旱路驿道,即豫章驿道,与通向岭南的陆路官道相连,所以有许多远道行客进出此门。他们行装繁重,多驮笼挂袋,故称“驮笼挂袋进贤门”。又因为此城门人流量大,所以有“推进涌出进贤门”之说。进贤门又称“抚州门”、“望仙门”。老百姓中流传说“挑桶卖菜抚州门”,说明这里曾是繁华的集市。如今这一带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功能,绳金塔西面的绳金塔街已建成古色古香的步行街,每当庙会时,这里人头攒动,热闹异常。随着它的继续完善,这里定会成为南昌的城隍庙。
进大门后的左边已辟为一园林,称为“明江园”。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一位祖籍南昌的了不起的建筑师,他就是雷发达。雷发达(1619一1693年),字明江,古豫章(今南昌)南康人,是明末清初著名建筑工匠,曾参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他的子孙后代继承他的事业,一代接一代地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竟延续达两百余年。如北京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通称“样式雷”,这样的家族实属罕见。
我们迎面的这幢建筑是新修复的塔下寺,古时曾名为“千佛寺”、“千福院”,现在还是称它为“千佛寺”。寺庙的东面是一座仿古大戏台,常上演地方特色浓郁的地方戏曲。
再往里走,我们就来到了绳金塔的下面,抬头仰望。但见它高耸入云,风姿绰约,它是南昌仅存的高层古建。现在我先阳各位谈谈这个塔的历史和有关传说故事。此塔始建于唐天佑年问(904—906年),历史上有过多次重建和修缮。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当时陈友谅和朱元璋大战南昌城,它毁于兵火之中,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第二次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并一直保留至今,但以后陆续经过了六次修缮.最近的一次维修是在20xx年。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沧桑中,绳金塔与南昌占城的命运紧密相连,既经历过太平盛世,有过游人如织的繁荣盛况,也有过满目疮痍的颓败情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