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有时候戏称:我们是超人,扮演多种角色。对班级学生暴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如何处理,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班风的形成。
咱们班“人才济济”,问题多多,让我大伤脑筋。通过冷静分析,发现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缺乏规范的养成,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卫生习惯,听课习惯等,自由散漫严重,有些违规违纪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了。二是班级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气不足,凝聚力不强,一些班干部起不到“领头羊”的作用。三是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氛围不浓。
我也认识到要带好这样的班级,必须从常规抓起,抓反复,反复抓,矫正部分同学的不良行为,用新的管理模式来吸引学生。把“挚爱”和“严教”组成一个统一体,即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严”,是“忽悠不过的”。又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真爱,真心诚意地希望他们好。因此,我认真制定了班级管理的计划和目标。具体做法:
一、制定班规班约
利用班会课制定出班级公约,对照规则每位学生寻找问题进行整改。在整改时,碰到了几个“钉子户”:章子杰、伍宇阳、左涛,无论我如何做工作,他们只是“蜻蜓点水”,稍微做点样子,没几天又变回原形。这时,我采取了“狗皮膏药”战术,紧盯不放,天天找,天天讲,他们感觉到这位老师是“不好对付的”只有乖乖地听话了。
二、创境界,促学风,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目的性的培养,不是枯燥的说教,更不是用外力“按着牛头吃草”,那是没有效果的。因此,我充分利用网络,找一些“知识改变命运”的案例,告诉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正确解读是:每天都是积极向上的。
三、让每个学生能自信地向前走
面对班级的问题学生,如果班主任只习惯于孤军奋战,不注意社会、家庭各方面的情况是不行的。首先得摸清孩子的底细,才能对症下药。在转化中,我始终坚守:爱心、耐心、恒心和真心,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我坚信爱心的震撼远比惩罚的作用更强烈。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教育学生时,我从细节中捕捉学生的闪亮点,巧妙应用语言,创设赏识的情境,让学生找回自信,并促其学业的进步。
四、做好家访,引导家长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爱孩子,那是天性,但如果表达爱的方式不当就会成为溺爱,那是对孩子的害。
我所任的班级里有几个孩子,由于家庭富裕。父母又忙于生意。爷爷奶奶又把孙子当成了掌上明珠,因此对孩子的要求那是有求必应,舍不得对孩子严格要求。结果孩子的习惯越来越差,一向要求严格的我自是看不过眼,结果造成了家长的不理解。沉思过后,我努力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时带一些家庭教育成功的案例给他们看,他们的态度多少有些改观,孩子也开始慢慢转变。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班级管理也无定法。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哪种管理方式,它的基本前提应该是:我们爱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
我在追寻着一种境界“无为而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