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魏勇强苗迎春
摘要:安徽省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虽然在减少,但仍然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为保持安徽省经济 健全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尽快完善安徽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制度。文章以安徽省城乡收 入差距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产生因素,以2005-2014年人均GDP、财政支农比率、城镇化率、就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数 据为基础,深入探索安徽城乡收入差距因素,对安徽城市和农村人口收入差距产生原因给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城乡差距;收入分配
—、引言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普遍存在的 问题。近年来,安徽整体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但城乡发展不 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大等现象依然严峻,为经济的持续稳 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隐患。因此,解决好城乡收 入差距问题,是安徽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大 而又急迫的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学者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二者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国外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研究代 表主要有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1955年围绕经济增长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出的倒U形曲线假说以及1954年 刘易斯提出的以城乡劳动率和收入差距为基础的“城乡二 元经济理论”。
库兹涅茨基于实际数据及自身经验,以工业化和城市 化具体表现经济增长,并将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概括为整 个收入分配部门,以此得出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呈 倒U型,即倒U曲线。这个曲线主要有三个阶段院刚开始 发展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发展,此时收入分配渐渐趋 于不平等曰当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时,收入分配不平衡达 到一个最高值即拐点;而当经济持续发展下去,在经过不 断完善,收入分配将趋于平衡。整体概况为院随着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至某一最高值后趋于平等发展。这 一理论十分客观反映收入分配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
刘易斯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即经济 由传统落后的农业部门和现代城市工业部门两大部分构 成。对于传统的农业部门而言,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 为零甚至为负,劳动者在最低工资水平上提供劳动,因而 存在着无限的劳动供给,结果导致人口过剩,仅能维持生 存。对于现代城市工业部门而言,其特征是具有远高于农 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因而其部门工资较高。农村剩余劳 动力转移和现代工业部门就业的增长取决于现代工业部 门的产出增长,而它又是由现代工业部门的投资率和资本 积累率决定的。中国作为典型的二元经济体,农村剩余劳 动力由于诸多原因不能转移到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农村居 民收入水平得不到提高,整体城乡收入差距无法缩小,不
利于整体社会发展。
国内也有众多学者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展开研究。陈
宗盛(1994)以公有制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 差异、生产率等因素的分析结构为基础,提出了立足我国 国情的倒U曲线,该曲线体现收入差距和经济发展的相应 变化趋势,进一步表明我国现存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城乡 收入差距缩小的事实。
林毅夫、陈斌开(2010)指出,重工业是否优先发展取 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当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国家强 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将不利于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城镇化水 平提高,也会在另一方面拉大居民工资水平,导致收入差 距的扩大。这就启示我们要根据国情制定发展战略,适应 整个社会发展,维持平衡经济结构。刘利(2010)同样基于 我国目前社会收入差距现状对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深入 研究,他的意见主要集中于农村自身发展和建设上,鼓励 农产品供给方式农作物主体发展的多样化。郭军华(2010) 以对全国各区域城镇化进程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现状研究, 提出了城镇化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的理论。他认 为,一个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城镇化对于收入差距的 影响力度也就越大,两者之间关系紧密,具有深入研究的 价值。张英洪(2011)提出中国的二元经济体是一种动态和 静态并存的结构,这种观点是基于我国特有的国情决定 的,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不公平的社会经济现状。静态结构 主要体现在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并存的前提下,城市人口 和农村人口在身份上的不同反映出一种变相歧视和不公 平。另一种动态结构则是体现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城市的 常住居民与外来人员的权利和身份的不对等和不公平。无 论是静态还是动态都是一种在经济和制度上的不公平,这 从不同角度导致收入差距的产生以及扩大,这就要求国家 进一步打破户籍限制,保障城乡公平。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2)表明,现行经 济下收入差距不仅仅只存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还在城市 居民内部、农村居民内部等也都存在,而且差距较大。这一 问题的发现是基于该课题组利用基尼系数等指标得出结 论,体现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值得思考和研究。刘长慧、
-88 -
■2017年第9期■现代管理科学■发展战略
李宇哲(2011)从整个市场发展的经济活动中出发,指出中 国目前较大的收入差距主要是源于我国市场机制的局限 性、分配机制和社保等政策的不完善。这就要求国家政府 要经济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方便和保障民众在收入 分配问题中切实保障自身利益,维护自己应得收入,努力 缩小收入差距,为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平衡进步做好政策支 持。陈先森(2010)在发表文章中从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以 及收入分配现状出发,提出现行省内经济存在问题,特别 是城乡收入分配不均态势严峻。以此为依据表述自己观 点,并为安徽省的收入分配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未来经济 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综上,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学者都普遍认为,经济发 展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解 决好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也会对经济发展本身带来促 进。
二、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安徽省经济也在 不断发展。但与此同时,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 断拉大。据安徽省统计年鉴,初步核算,2014年的安徽省 生产总值约为20 848.8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增加了 9.2%。2002年~2009年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比逐渐扩大, 2009年收入比约为3.1达到最高。自2010年起,收入比不 断缩小,到2014年约为2.5,这说明在此期间内城乡收入 差距在经历了最高峰后开始变小,但是差距仍然堪忧。从 2001年~2014年,安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 元增至9 916元,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5 668增至 24 838,两者都在逐年递增,但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远高于 农村增幅,这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变大。
另外,从城乡人均收入年增长速度来看,安徽省城乡 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也很显著。在2001年和2002年,无 论城镇还是农村,收入增长速度都很慢,分别为7.1%和 4.4%。而2003年~2006年,除了 2004年,其他年份城镇增 长速度均大于农村,但两者增长速度都明显变快。从2007 到2014年之间,除了 2009年,其他年份农村居民纯收入 增长速度都比城市大,且在2014年达到差距的最大值。从 这些数据来看,安徽省整体经济从2003年开始得到很大 提高,但城乡差距也从此开始逐步拉大。而在经济进一步 发展之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逐步超过 城市收入增长速度。
为了更加表现安徽省整体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发展, 将安徽省与全国数据进行比较。从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安 徽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大,从2001年 至2014年,安徽和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均呈现由小变 大,再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最终不断减少的过程。安徽省 与全国对比可以看出,从相对差距上,除个别年份外,总体 安徽省差距要小于全国,但是安徽省总体变化较全国数据 很波折,说明安徽省的全省经济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进步, 与全国相比差距还很大。从绝对差距上,近14年安徽省的 收入绝对差要低于全国水平,差距随着年份变化不断增
大。这主要是由于,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对比全国较落后,农 业一直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收入较少,工业发展速度虽 然不及全国,但也高于农业发展速度。为全面实现小康社
会, 要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 得高于2.5颐1,即相对收入差距不得高于2.5。而安徽省除 2014年相对收入差距接近2.5外,安徽省和全国相对收入 差距均高于2.5,这表明,安徽省和全国仍需要不断减少城 市和农村人口收入差距,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为直观反映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细化,将安 徽省与邻近省份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和江西相比较。根 据各省统计年鉴,相邻5省及安徽城市和农村人口收入, 可以看出,从2010到2014年,安徽省城乡居民相对收入 差距均大于邻近5省,且数值较大,除2014年外,均接近 3.0。其中,浙江省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最小,近6年均小 于2.5,其他四省也都于2014年小于2.5,而安徽省2014 年仍大于2.5。整体来看,安徽省在邻近省份中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很大,情况最严重,这就启示我们应该借鉴邻近省 份经验,努力缩小差距。
三、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
根据倒U形假说和二元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得 出,城乡收入差距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生产 率、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等密切相关。
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的第一个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 差异。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在经济总体中所占比重 较大,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和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农 业劳动生产率虽然有所增长,但速度很慢。而随着近年来 城镇化不断发展,政策的支持,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很快,两者劳 动生产率的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 拉大。
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的第二个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威廉逊提出的区域间倒U形假说,在一个国家经济发 展的初级阶段,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一般较小;但是,但随 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将逐步扩大曰随着 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达到较高水平时,地区间经济差异 扩大的趋势将会停止,开始转变为不断缩小乃至趋同。这 体现出区域差距与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指标的经济 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关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城乡收入差 距形成的因素,我们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要基于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这一具体数值来体现。
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还包括城市化发展 水平。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必然导致整体社会劳动力向各部 门移动,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城市经济越来越发展, 就更促使城市化发展。由此,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会相应 增加,而由于农村留守劳动力多为老弱,其生产力低下,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很慢,这就必然出现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
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的另一个因素是就业结构。产业 结构是促使就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政策的
-89
-
■发展战略■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第9期
支持,国家经济的发展,全社会的产业结构得到逐步的调整 优化升级,安徽省产业结构也在进行着调整,由第一产业占 主导逐步进化为以第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这将有力促进 合理的就业结构,从而不断缩/j姻乡居民收入差距。
另外,财政支农比率也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 要指标。国家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出,可以促使农业科学 技术不断进步,增加农产品生产,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加, 可以减少差距,均衡发展。
四、缩小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
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于安徽省农业劳动生
产率较低且增速较慢现状,应该大力支持农村发展,利用
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整体农业劳动生产率。促使 全行业生产效率趋同,从而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城
乡趋于平衡发展。
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政府不
断完善户籍改革,出台有力政策推动城镇化的不断发展, 这些政策都可以激发产业结构优化,从而促进劳动结构优 化,农业进步和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进一步缩小城市和
农村人口收入差距,努力实现社会健康进步。
3. 发挥财政作用。基于安徽省税收制度不完善的现
状,有关部门应积极完善税收制度,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 强对高收入者在收入、消费等方面的税收机制,加强对个 人所得税的征收,加强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调节落实到 实处。为农村居民减轻负担、缩小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差 距从税收角度建议以下几点院增加对农村地区人口和农作
物的补贴;完善现行增值税制中对农产品的征收办法。
4.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均GDP。基于安徽省特殊的
地理情况,应在安徽省北部平原地区加大农业转型发展, 促进加工型、创新型农业生产,积极利用靠近江苏、上海、 山东等地的市场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安徽省南部地 区应该继续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地区经济保持增长,发扬 先富带后富的方针,努力促进全省整体跃进,努力减少各
地区之间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5.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培养人才对未来经济发展注入
活力增加潜力,教育对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素
质提高有利于提高收入水平。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整体劳 动力素质低下,只能从事低端岗位的工作。对农村的教育 支持刻不容缓,要积极保障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充足,安 排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努力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落后局面,
提高劳动者素质,调高收入,减少城乡差距。要加强监督农
村义务教育的全面覆盖,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6.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丰富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 保障体系。城乡居民最低保障制度是实现城乡公平的主要 保障,安徽省总体城市化水平不高,低收入人口在城镇所 占比重较大,所以为了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要适当调 整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标准和最低生活标准。同时,为保障 一般劳动者基本权利,有关部门要积极监督工资标准落 实,保障劳动者最低工资水平,为早曰实现城乡差距缩小 努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
-90
-
参考文献:[1] 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15安徽
省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2] 安虎森,等.新区域经济学(第三版)[M].大连:东北财 经大学出版社,2015.[3] 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三联 出版社,1991.[4] 钞小静,沈坤荣.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
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4,(6).
[5] 欧阳志刚.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是否阻滞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J].世界经济,2014,(2).[6] 杨洋,魏江,罗来军.谁在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创新?---所有制和要素市场扭曲的联合调节效应[J].管理世界,2015,(1).
[7] 丁任重,陈志周,顾文君倒U假说”与我国转型期 收入差距J].经济学家,2003,(12).[8] 王建康.城市化进程、空间溢出效应与城乡收入差 距——基于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J].财经研
究,2015,5).[9] 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 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4).[10] 刘玉光,杨新铭,王博.金融发展与中国城乡收入差 距形成——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南开 经济研究,2013,(5).[11] 林毅夫,陈斌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化 和城乡工资差距J].南开经济研究,2010,1).
[12] 孙敬水,黄秋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影响因 素及其贡献率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份6937份 家庭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6).
[13] 吕炜,高飞.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双
重二元结构下市民化措施的比较与选择J].财贸经
济,2013,12).
[14] 许海平,王岳龙.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全要素生产 率一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金融研究, 2010,10).[15] 安虎森,颜银根,朴银哲.城市高房价和户籍制度:促
进或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中国劳动力流动和收入差距扩大悖论的一个解释J].世界经济文汇,2011,4).
[16] 孙宁华,等.劳动力市场扭曲、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 差距J].管理世界,
2009,(9).作者简介:魏勇强(1970-),男,汉族,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
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苗迎春(1963-),男,汉族,山西省永济市人,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政学与社会保障。收稿日期:2017-07-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