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经典常谈》专项练习含详解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经典常谈》专项练习含详解

2023-01-02 来源:乌哈旅游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的介绍,符合《经典常谈》主张的一项是( )

A.《尚书》包括夏商周三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尚书》又有《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两种。

B.“诗言志”中的“志”关联着政治或教化。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也指教化。

C.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大戴记》。

D.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 2.下列对文学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B.荀子说人性是善的,孟子说人性是恶的。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3.某同学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做了许多笔记,下列笔记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佚,《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4.下列关于《经典常谈》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作为写给中学生看的书,《经典常谈》格外重视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

C.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拓展了解《诗经》的更多知识,就可以阅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

D.作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不至于茫然无措。

5.“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

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选文中的这段话出自《经典常谈》中的 篇,文中的“他们”指 。( ) A.《辞赋第十一》。“他们”指汉代的东方朔、刘向、班固、张衡等人。 B.《<尚书>第三》。“他们”指济南伏生、传经的儒者 C.《<战国策>第八》。“他们”指战国时期的策士。 D.《文第十三》。“他们”指战国时期的说客。

6.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们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教人怎样赏味田园。 C.古代所说的“言志”是现在所说的“抒情”。

D.《说文解字》里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被称为“六义”。 E.《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 7.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四章,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8.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经典常谈》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周易》《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并把《诗经》放在了首篇。

B.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

C.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代表人物有儒家孔子和孟子,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子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统于一尊。

D.“六书”中的“指事”发源于图画,描摹物形的大概,如“上”“下”;“象形”是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日”“月”。等到汉武帝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便只存在书体的演变了。 9.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

A.《经典常谈》是我国著名文人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们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的人,他的诗教人怎样赏味田园。 C.“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古代所说的“言志”是现在所说的“抒情”。

D.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经典,里面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这六个条例称为“六义”。

E.《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 10.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经典常谈》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现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经典常谈》中说,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日”“月”和“江”“海”的造字法不同。

C.《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雅,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如《关雎》《蒹葭》。

D.《经典常谈》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二、填空题 11.阅读名著答题。 【材料一】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他也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归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这时候贵族阶级已经没有了,所以渐渐注重一般的识字教育。…… 【材料二】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书多,书虽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率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体,称为“隶书”,因为是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这种字体究竟和小篆差不多。 以上【材料】选自《 》,它是 (人名)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 篇,介绍了《 》《 》《 》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12.名著阅读《经典常谈》填空题 (1)《经典常谈》是作者 在1942年写的一部著作。 (2)《经典常谈》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 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 (填人名)的《 》放在首篇。 (3)《经典常谈》所讲的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易》《尚书》属于 “ ”,《离骚》《九章》属于“ ”,《吕氏春秋》《道德经》属于“ ”。 13.《经典常谈》是 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14.《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 。《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 ”,也不平铺直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 15.《经典常谈》入选教材名著导读后,李老师在班级里组织阅读。下面是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结合作品内容,把同学们发言记录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李老师: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是一个很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同学们在阅读《经典常谈》后,有什么收获? 甲同学: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人们常常提到的“四书”有了全面的了解。知道“四书”是指《论语》《 》《 》《 》,其中《 》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乙同学:我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我重点阅读了《〈史记〉〈汉书〉第九》,了解到除《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部“正史”,都采用了《 》的体制,断代为书。 丙同学: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 》。 丁同学:我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了解了我国古代《诗经》《楚辞》以及诗歌的发展脉络,获益匪浅。阅读《经典常读》,我们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整体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16.下而是两位同学读完《经典常谈》的发言,其中有位同学的说法有误,请你找出并修改。 姓所读章节 名 天天 小《诸子第十》 乐 重视声望的威权。 《辞赋第十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楚辞》中的《离骚》《九章》和《九辩》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的。 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学说上,孔子主张“正名主义”,孟子重视圣王的道德,荀子所发言论 说法错误的同学是 ,我的修改意见是: 。 17.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观并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①《 》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②《 》 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 》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分辨“义”“利”甚严。 18.语文刘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并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①《 》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月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②《 》 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 》 它是中国最早的史书,是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19.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①《 》 通史。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②《 》 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主张人性是善的,人都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这本书中说“仁”兼说“义”,③《 》 分辨“义”“利”甚严。 20.同学们正在朗诵诗文,小武发现这些诗文在《经典常谈》中都有提到。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匹配的篇名。 朗读诗文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③ 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三、真题演练 一、名著阅读

1.(2023春·八年级下·江苏苏州·期中)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的片段,完成下面任务。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

② 篇目 ① 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排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纪录的人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为“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其教化作用似乎建立在所谓“六义”上。

(摘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2)“诗经六义”即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 、 、 ”三种表现手法。

(23春·八年级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地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题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咽;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2.《经典常谈》是作者(填入名) 在杨振生先生的鼓励下写成的。上面文段所在篇章主要介绍的经典名著是《 》,孔子采取了 的办法,用它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后来解释它的儒生也都跟随孔子的脚步走,甚至变本加厉,进行断句取义了。

3.《经典常谈》中,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下面的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BC中的哪部经典,请做选择,

《①》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和门径,研究字形、字音、字义都得靠它。民众的《②》是巫术的本来面目:儒家的《②》是被哲学化了的。《③》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A《尚书》 B《周易》 C《说文解字》 ① ② ③

4.(23春·八年级下·江苏无锡·期中)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小明最近一边阅读《经典常谈》,一边进行知识整理和心得总结,请你帮助他完成读书笔记的撰写。

(1)小明阅读《经典常谈》所做的笔记里,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

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2)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意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5.(23春·八年级下·江苏常州·期中)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文段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棒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

【文段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寒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利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选自《经典常谈》)

(1)【文段一】中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 》。 (2)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6.(23春·扬州·期末)【领略精彩】朱自清说:“我写这部书(《经典常谈》),是让中学生阅读古代典籍不茫然无措。”汪曾祺评价朱自清:“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似无第二人。”请结合下列语段,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孔子却采用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

① ② 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

(选自《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的介绍,符合《经典常谈》主张的一项是( )

A.《尚书》包括夏商周三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尚书》又有《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两种。

B.“诗言志”中的“志”关联着政治或教化。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也指教化。

C.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大戴记》。

D.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A.《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

B.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

D.“唐代出现了‘话本’”有误,应是宋代出现“话本”; 故选C。

2.下列对文学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B.荀子说人性是善的,孟子说人性是恶的。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荀子说人性是恶的,孟子说人性是善的。 故选B。

3.某同学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做了许多笔记,下列笔记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佚,《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著作合起来称为“四书”,没有《春秋》; 故选B。

4.下列关于《经典常谈》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作为写给中学生看的书,《经典常谈》格外重视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

C.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拓展了解《诗经》的更多知识,就可以阅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

D.作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不至于茫然无措。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C.希望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那么可以推荐《<诗经>第四》,《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说文解字〉第一》是系统解释汉字字形的,选项中“阅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有误; 故选C。

5.“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选文中的这段话出自《经典常谈》中的 篇,文中的“他们”指 。( )

A.《辞赋第十一》。“他们”指汉代的东方朔、刘向、班固、张衡等人。 B.《<尚书>第三》。“他们”指济南伏生、传经的儒者 C.《<战国策>第八》。“他们”指战国时期的策士。 D.《文第十三》。“他们”指战国时期的说客。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

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其中《文第十三》中谈到“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游士立谈可以取卿相,所以最重说辞。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眞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那时最重辩。”因此选文中的这段话的“他们”指战国时期的说客。 故选D。

6.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们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教人怎样赏味田园。 C.古代所说的“言志”是现在所说的“抒情”。

D.《说文解字》里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被称为“六义”。 E.《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 【答案】C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C.古代所说的“言志”和现在所说的“抒情”并不一样,“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 D.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义”是指《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 故选CD。

7.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四章,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A.有误。《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 故选A。

8.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经典常谈》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周易》《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并把《诗经》放在了首篇。

B.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

C.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代表人物有儒家孔子和孟子,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子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统于一尊。

D.“六书”中的“指事”发源于图画,描摹物形的大概,如“上”“下”;“象形”是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日”“月”。等到汉武帝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便只存在书体的演变了。 【答案】A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A.说法不正确。《经典常谈》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把《说文解字》放在了首篇,而非“介绍了《周易》《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并把《诗经》放在了首篇”。

D.说法不正确。“指事”是用抽象的符号;“象形”发源于图画。而非“‘指事’发源于图画”“‘象形’是用抽象的符号”;此外用小篆统一文字的是秦始皇,并非“汉武帝”; 故选AD。

9.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

A.《经典常谈》是我国著名文人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们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的人,他的诗教人怎样赏味田园。 C.“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古代所说的“言志”是现在所说的“抒情”。

D.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经典,里面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这六个条例称为“六义”。

E.《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 【答案】CD

【详解】本题考查著名阅读。

C.古代所说的“言志”和现在所说的“抒情”并不一样,“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 D.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义”是指《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 故选CD。

10.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经典常谈》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现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经典常谈》中说,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日”“月”和“江”“海”的造字法不同。

C.《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雅,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如《关雎》《蒹葭》。

D.《经典常谈》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答案】C

【详解】考查名著识记。

C.《诗经》中“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关雎》《蒹葭》均选自“风”。 故选C。

二、填空题 11.阅读名著答题。

【材料一】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他也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归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这时候贵族阶级已经没有了,所以渐渐注重一般的识字教育。……

【材料二】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书多,书虽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率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体,称为“隶书”,因为是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这种字体究竟和小篆差不多。 以上【材料】选自《 》,它是 (人名)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 篇,介绍了《 》《 》《 》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答案】 《经典常谈》 朱自清 13 《说文解字》 《周易》 《史记》(或《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答案不唯一)。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可知,以上【材料】选自《经典常谈》,《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经典常谈》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 12.名著阅读《经典常谈》填空题

(1)《经典常谈》是作者 在1942年写的一部著作。

(2)《经典常谈》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 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 (填人名)的《 》放在首篇。

(3)《经典常谈》所讲的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易》《尚书》属于 “ ”,《离骚》《九章》属于“ ”,《吕氏春秋》《道德经》属于“ ”。

【答案】 朱自清 经史子集 许慎 说文解字 经 集 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许慎的《说文解字》位于首篇。

经: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周易》《尚书》属于 “经”,《离骚》《九章》属于“集”,《吕氏春秋》《道德经》属于“子”。

13.《经典常谈》是 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答案】 朱自清 说文解字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现代作家、学者朱自清先生专为中学生“量身定制”的,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该书是传统文化经典入门的必读书,更是普及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介绍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文解字》前的字书,《说文解字》的作者和内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以及汉字的演变。《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搜罗了九千字,帮助人们通读古书,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14.《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 。《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 ”,也不平铺直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 【答案】 通俗性 板着脸说话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

15.《经典常谈》入选教材名著导读后,李老师在班级里组织阅读。下面是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结合作品内容,把同学们发言记录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李老师: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是一个很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同学们在阅读《经典常谈》后,有什么收获? 甲同学: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人们常常提到的“四书”有了全面的了解。知道“四书”是指《论语》《 》《 》《 》,其中《 》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乙同学:我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我重点阅读了《〈史记〉〈汉书〉第九》,了解到除《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部“正史”,都采用了《 》的体制,断代为书。 丙同学: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 》。 丁同学:我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了解了我国古代《诗经》《楚辞》以及诗歌的发展脉络,获益匪浅。阅读《经典常读》,我们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整体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答案】 大学 中庸 孟子 大学 汉书 史记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又称四子书,为历代儒学子首要研习之书。南宋朱熹取《礼记》之《大学》《中庸》篇,分章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古时候实行科举制度,考试的主要题目都出自朱熹注的“四书”。 《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这称为“正史”。《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唐以前的人崇尚骈文,唐以后的人崇尚散文,而《汉书》言辞华丽,以骈文为主,《史记》以散文为主,所以唐以前的人偏爱《汉书》,唐以后的人偏爱《史记》。 16.下而是两位同学读完《经典常谈》的发言,其中有位同学的说法有误,请你找出并修改。 姓所读章节 名 天天 小《诸子第十》 乐 重视声望的威权。 《辞赋第十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楚辞》中的《离骚》《九章》和《九辩》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的。 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学说上,孔子主张“正名主义”,孟子重视圣王的道德,荀子所发言论 说法错误的同学是 ,我的修改意见是: 。 【答案】 天天; 删去《九辩》。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天天说法有误,《九辩》是宋玉模拟《离骚》和《九章》的题材和体制而作。应删去“《九辩》”。

17.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观并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①《 》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②《 》 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 》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分辨“义”“利”甚严。 【答案】 春秋 说文解字 孟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结合“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可知,这是《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结合“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可知,这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说文解字》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北宋雍熙三年(986年)进行校勘并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内容上共十五卷,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第十五卷为叙目;结构上按部首编排,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最早的字典,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结合“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可知,这是《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18.语文刘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并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①《 》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月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②《 》 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 》 它是中国最早的史书,是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答案】 春秋 说文解字 尚书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最早的字典,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中国最早的史书,是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 19.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①《 》 通史。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②《 》 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主张人性是善的,人都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这本书中说“仁”兼说“义”,③《 》 分辨“义”“利”甚严。

【答案】 春秋 说文解字 孟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要随学随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①由“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可知,这是《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

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②由“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可知,这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说文解字》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北宋雍熙三年(986年)进行校勘并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内容上共十五卷,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第十五卷为叙目;结构上按部首编排,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最早的字典,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③由“这本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可知,这是《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20.同学们正在朗诵诗文,小武发现这些诗文在《经典常谈》中都有提到。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匹配的篇名。 篇朗读诗文 目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②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③ 【答案】《诗经》第四 《辞赋》第十一 《战国策》第八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①本段出自《《经典常谈·诗经第四》,此诗描写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盛况,着力刻画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全诗四章,每章七句,描写细致,比喻新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刻画女性容貌美、情态美的优美篇章,开启了后世博喻写美人的先河,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青睐。

②此句出自《经典常谈·辞赋第十一》讲的是屈原放逐的故事,而里面就有讲到屈原放逐的原因、经历以及《离骚》的写作缘由等。

③此句出自出自《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此句讲述的是苏秦刺股的故事,而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

① 家和谋略家,曾经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而《战国策》就是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一本书。

三、真题演练 一、名著阅读

1.(2023春·八年级下·江苏苏州·期中)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的片段,完成下面任务。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排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纪录的人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为“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其教化作用似乎建立在所谓“六义”上。

(摘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2)“诗经六义”即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 、 、 ”三种表现手法。 【答案】(1)借他人的歌曲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2) 赋 比 兴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文章第一段“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排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可知,“他人酒杯”指的是“现成的歌”,“浇自己块垒”指抒发自己的感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意思是借他人现成的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诗经六义”即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23春·八年级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地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题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咽;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2.《经典常谈》是作者(填入名) 在杨振生先生的鼓励下写成的。上面文段所在篇章主要介绍的经典

名著是《 》,孔子采取了 的办法,用它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后来解释它的儒生也都跟随孔子的脚步走,甚至变本加厉,进行断句取义了。

3.《经典常谈》中,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下面的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BC中的哪部经典,请做选择,

《①》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和门径,研究字形、字音、字义都得靠它。民众的《②》是巫术的本来面目:儒家的《②》是被哲学化了的。《③》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A《尚书》 B《周易》 C《说文解字》 ① ② ③

【答案】2. 朱自清 《诗经》(诗、诗三百) 断章取义 3. c b a 【解析】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第一空:《经典常谈》的作者是朱自清先生,他在这本小书里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五经四书,而且讲了历史的经典《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他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

第二空:根据“只有唱地歌谣,没有写的诗”“便用歌来咽;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可知,文段所在篇章主要介绍的经典名著是《诗经》。

第三空:根据原著中的“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可知,应填:断章取义。 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①根据原著中的“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可知,应填:说文解字。

②根据原著中的“可以说,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而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可知,应填:周易。

③根据原著中的“《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知,应填:尚书。

4.(23春·八年级下·江苏无锡·期中)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小明最近一边阅读《经典常谈》,一边进行知识整理和心得总结,请你帮助他完成读书笔记的撰写。

(1)小明阅读《经典常谈》所做的笔记里,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2)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意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① ② 【答案】(1)A

(2) 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 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说文解字》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原义: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这说明人们做事常常“有始无终”“有头无尾”,没有好的结果;启发我们做事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的做好一件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原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玉器可以借助“它山之石”来打磨,启发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懂得“借力”,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使自己不断完善(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5.(23春·八年级下·江苏常州·期中)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文段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棒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

【文段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寒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利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选自《经典常谈》)

(1)【文段一】中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 》。 (2)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答案】(1)毛传

(2)因为孔子之后解释《诗经》的儒生都接受了孔子对《诗经》的见解,和毛氏一样断章取义地来解释《诗经》,以

① ② 诗证史。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这本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个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联系“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可知,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毛传》。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联系“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可知因为孔子之后解释《诗经》的儒生都接受了孔子对《诗经》的见解,和毛氏一样断章取义地来解释《诗经》,以诗证史。 据此回答即可。

6.(23春·扬州·期末)【领略精彩】朱自清说:“我写这部书(《经典常谈》),是让中学生阅读古代典籍不茫然无措。”汪曾祺评价朱自清:“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似无第二人。”请结合下列语段,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孔子却采用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

(选自《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答案】内容上,作者先说“孔子却采用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然后举《诗经》中的一些实例来说明,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语言上,引用完古诗之后,作者用近乎口语的形式对诗句进行注释与翻译,如引用“巧笑倩兮,关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句诗,作者用浅如白话的语言进行解释。 【详解】本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赏析。

内容上,选段首句“他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直接点出孔子的观点,随后用孔子对《诗经》中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使用为例子,具体真实地论证了作者的研究结果,从理论到实际切实符合读者的逻辑顺序,写作思路清晰。

语言上,结合“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这个目的,分析作者的思路。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等,作者先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解释《诗经》中的具体意思,再指出孔子的解读,语言通俗易懂,加之两两对比,使读者更易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