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明立
【内容提要]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庐山远公话》话本,其主人公是谁,其间的故事源流情况,其书的价值等等,本文作了极为认真的考察与探讨. [关键词〕《庐山远公话》敦煌话本故事源流
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户(简称《话》),藏伦敦大英博物馆,编号为斯2073。标题为原有,且标明为“话”,历来被认为是现存的一篇名副其实的话本小说.话本末尾注明为“开宝伍年张长继书记”,据此可知其为北宋初年(972年)的抄本。该话本的产生与流传应在这以前。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唐代关于远公神话甚多,但可分二类:一为远公上生兜率(见禅目大师诗),一为立社期生净土。中唐以前,弥勒似犹见奉行,故弥陀派著论尝辟之。”《庐山远公话》故事即为远公上生兜率故事。按汤说,《话》中故事则早在中唐以前便已广泛流传。
一、关于《庐山远公话》之远公
远公,是《庐山远公话》中的主人公。《话》云:“有一弟子,名曰慧远。”可见远公即慧远。但史传上出家修行的慧远有两个,一是东晋庐山东林寺慧远,一是隋朝京师净影寺慧远。《话》中远公到底是哪一个慧远呢? l、远公即庐山东林寺慧远
《话》云:“说这慧远,家住雁门。兄弟二人,更无外族。兄名慧远,舍俗出家;弟名慧持,侍养于母。”“我当初辞师之日,处分交待,逢庐即住,只此便是我山修道之处。”这里所言,基本上与东晋庐山慧远的身世相符。时人康乐公谢灵运《庐山法师碑》云:“法师讳慧远,本姓贾,雁门楼烦人。”“于关右遇释道安,一面定敬,以为真吾师也。遂抽簪落发,求直道场。”“振锡南游,考室庐阜,结宇倾岩。”时人张野,柴桑人,入庐山依远公。其著《远法师铭》亦云:“沙门释慧远,雁门楼烦人。本姓贾氏,世为冠族。”“遇释道安,以为师。抽替落发,研求法藏。”“襄阳既没,振锡南游,结宇灵岳。”梁慧皎《高僧传·释慧传》云:“便与弟慧持,投簪落彩,委命受业”。
2、远公是艺术化了的庐山慧远
《庐山远公话》是一篇话本小说。它是民间艺人的文学创作。因此,《话》中的慧远,虽是庐山慧远,但却是民间艺人根据需要进行了艺术加工的慧远。具体表现为:第一,合并了隋朝京师净影寺慧远大师撰写《涅槃疏》(十卷)一事。第二,出于宣传佛教教义的需要,安排了一些不合史传的内容,如其弟慧持在家侍养其母,慧远被劫为奴及卖身为奴以偿宿债,在东都福安寺与道安论法,晋文帝迎远公入宫奉养及数载后回庐山造法船归依上界等。王庆菽在《敦煌文学论文集·庐山远公话》中说:“本文乃合二慧远传,二道安传而为一,中间加以神话、虚构铺张演绎而成。”“合二慧远传”一说给人以启迪。 二、《庐山远公话》故事源流初探
《话》中主要是叙述远公被劫为奴,而后卖身以偿宿债的故事,其中又插入了“锡杖泉”、“山神造寺”、“庐山龙”和“远公与道安论法”等几个小故事。作者以《涅槃经疏抄》为线索,有机地把这五个故事结合起来,情节跌宕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是一篇比较成熟的文学作品。
1、 远公被劫为奴,而后卖身以偿宿债的故事及其思想依据
故事简述如下:寿州界内,有一群贼,为首的姓白名庄。白庄啼兑江州庐山化城寺中接受的施利极多,财帛不少。于是结党徒五百余人,星夜倍程来劫化城寺。土地神慌忙来寺中报告,请众僧切须回避。众僧四散,唯有慧远不肯离开。白庄没有劫得钱财,便劫持慧远为
奴。日来月往,跟随数年。一天夜里,慧远朦胧睡着,梦见十方诸神悉现云间,无量圣贤皆来到此。唤起慧远为众生念《涅槃经》,并告诉他有宿债未偿还:当朝宰相与白庄前世都是商人。相公曾在白庄处借了五百贯文钱,是慧远作的保。后来相公未偿而亡。慧远欲还,不幸亦死。轮回至今,须当偿还。次日慧远便要求白庄将他卖给东都当今宰相崔相公为奴。成交后白庄得了五百贯文钱,便回寿州。后来崔相公得知慧远为他卖身偿宿债之事以后,雨泪悲啼,自责想过不已。
按:远公被劫为奴而后卖身以偿宿债的故事,是唐代民间艺人创作出来的,东晋、南朝的史传中并无记载。不过,该故事并非臆撰,它是以慧远的因果报应思想为依据而创作出来的。慧远曾著有《三报论》、《明报应论》等文章,对因果报应说展开了多方面的论证,尤其是阐发了“人有三业”、“业有三报”、“生有三世”之说。而本故事正是一个“三报”之一的“生报”(即下世受报)故事。 2、“锡杖泉”的传说及其源流
《话》云:“于是远公自入寺中,房房巡遍,院院皆行,事事皆有。只是小水,无处投寻。远公曰:‘此寺甚好如法,则无水浆,如何居止,久后僧众到来,如何有水’。逐下殿前来,见大石一所,其下莫有水也。远公遂以锡杖撅之,方得其水,从地而涌出。至今号为锡杖泉。”锡杖泉的传说,梁朝《高僧传》已有记载,并且已与“龙泉精舍”和“龙”结合一起。《高僧传》云:“(远)欲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太远,远乃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栖立,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泉涌出,后卒成溪。其后少时浔阳亢旱,远诣池侧读《海龙王经》,忽有巨蛇从池上空,须臾大雨,岁以有年,因号精舍为龙泉寺焉。”锡杖泉的传说,自唐以降,仍通过有关碑记、志书、佛籍以及民间艺人流传下来。其线索为:泉水应杖击而涌,因立精舍,不附以龙出焉。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因为龙不可见而寺、泉恒存,人们去虚存实以传此说。现摘其要者如下:唐代李邕《东林寺碑》云:“(远)谓其徒曰:‘是处崇胜有足底居,居地若无流泉,曷云法宇?’大雄神庙,特异莲峰,结枷一心,开示五力。以杖刺地,应时涌泉,既荷殊祥,因立精舍。”宋代陈舜俞《庐山记·社主远法师》:“太元六年,(远)至浔阳,爱庐阜之间旷,乃立龙泉精舍。”元代优昙《庐山莲宗宝鉴·远祖师事实》:“至庐山,以杖卓地曰:‘有泉当注’,忽泉迸出,乃诛茅为庵,讲《涅槃经》。”
3、山神造寺的传说及其源流
《话》以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叙述了庐山神鬼替慧远造寺的传说。《话》中讲慧远在庐山香炉峰北边结庵之后,结枷敷座,念《涅槃经》数卷,感得附近生起一片祥云。山神奇怪,派树神前往巡检。树神间清详情之后,回报了山神。于是山神命树神召集山中鬼神,为慧远造寺。“是日夜拣炼神兵,闪电百般,雷鸣千种,彻晓喧喧,神鬼造寺。直至天明,造得一寺,非常有异。且见重楼重阁,与忉利而无殊,宝殿宝台,与西方无二。”
山神造寺的传说,不见于东晋、南朝史传中,可能该传说形成于唐代。据史料记载,东林寺是东晋的江州刺史桓伊应慧永建议而为慧远建造的。
梁僧佑《出三藏记集·慧远法师传》曰:“江州刺史桓伊,为造殿房。”
《高僧传》:“永(慧永,慧远的同门旧好,西林寺住持,曾邀慧远与其同止西林)谓刺史桓伊曰:‘远公方当弘道,今徒属已广,而来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足相处,如何?’桓乃为远复于山东更立房殿,即东林是也。”
唐代之后,人们将山神造寺的传说与桓伊建寺的史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既有神话色彩又有历史事实的东林寺建造故事。然而各代故事又各有特色。
如宋人陈舜俞《庐山记》:“(慧永)乃谓刺史桓伊曰:‘远公弘道,学者日集。贫道所栖,狭不足处,奈何?’时又梦山神请曰:‘此山足以栖神。’一夕,忽有雷雨,震击洁朝,林麓大辟,唯素沙布地,兼有极栩文梓良材。桓乃即其地更立房殿,名曰神运。以在永师所居之
东,故号东林。即太元十一年岁次丙戌寺成。”这里为桓伊接受慧永建议,又兼因神鬼献灵,于是为慧远建东林寺——桓伊为建寺的决断者。
又如元代优昙《庐山莲宗宝鉴·远祖师事实》:“(远)讲《涅槃经》,感得山神献灵,资助材木,雷雨辟地。江州太守惊其神异,奏立东林寺,名其殿为神运。太守十一年寺成”。这里是由于山神献灵,桓伊惊异,明奏皇上,建立东林寺——桓伊并不是建寺的决断者。
4、慧远与庐山龙传说及其源流
中国是龙的故乡。慧远为一代佛教领袖,于是古人附以龙的传说,从而增添了人物的神秘色彩。《话》中有庐山千尺潭之龙听远公讲法的故事。《话》云:“远公入寺安居,约经数月,便有四远听众,来奔此寺。远公是日为诸徒众广说《大涅槃经》之义。前后一年,听众如云,施利若雨。所有听人,尽在会下。说此会中有一老人,听经一年。道这个老人,来也不曾通名,去也不曾通字,自从开讲即坐,讲罢方始归去。远公深有所怪,遂令同行与他唤此老人。(老人)蒙唤,直至远公面前。远公曰:‘老人住居何处?听法多时,不委姓名,要知委的。’老人曰:‘弟子虽听一年,并不会他《涅槃经》中之义,终也不能说得姓名。’老人言讫,走出寺门,随后看之,并无踪由。是何人也?便是庐山千尺潭龙,来听远公说法。”
慧远与庐山龙的传说,早在六朝时多有流传。虽然其内容与《话》中的传说并不相同,但其实质都是讲灵异感应的。
如《高僧传》中云:“浔阳亢旱,远诣池侧读《海龙王经》,忽有巨蛇从池上空,须臾大雨。岁以有年,因号精舍为龙泉寺焉。”
又如南宋刘敬叔《异苑》中云:“沙门释慧远,栖神庐岳,常有游龙翔其前。远公有奴,以石掷中,乃腾跃上升。有顷,风云飘烧。公知是龙之所兴,登山烧香,会僧齐声唱偈。于是霹雳回向投龙之石,云雨乃除。”
慧远与庐山龙的传说,自唐以降,就少有流传文字了。但有一则“辟蛇圣者”的传说,偶见于佛典、僧传中,如元优昙《庐山莲宗鉴·远祖师事实》:“山多蛇,有行者不知何许人,尝侍于师,至今号辟蛇圣者。”
按:慧远是有神论者。他曾著有《沙门不敬王者论》一文,对神的属性与含义作了多方阐述。他说:“夫神者何邪?精极而为灵者也。”“神也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而动,假数而行。”他认为神是一种非常精灵的东西,能感知外物、依照一定的心理法则而行动。而上面的三个故事“锡杖泉”、“山神造寺”、“慧远与庐山龙”等,就是在慧远的“(神)能感物而动、假数而行”的有神论思想基础上形成的。
5、慧远与道安论法及其有关间题的探源
《话》中有慧远与道安论法的故事。故事大体是这样的:慧远被白庄劫走为奴后,慧远之徒云庆接下师父交给他的《涅槃经疏抄》,再集僧众,开启讲筵。听众悉皆雨泪,如见大师无异。几年之后,仍无慧远的信息,云庆便将《涅槃经疏抄》交给道安和尚。道安便带着“疏抄”来东都福光寺内开启讲筵。听者如云,施利如雨,连晋文皇帝都幸临听讲。
慧远卖给东都宰相崔相公为奴后,一日在房中念经。相公听见,前来询问。命慧远重坐念《涅槃经》。慧远“重开题目,再举经声,一念之终,并无厥错。相公见之,频称善哉”。便咐家人:“自今以后,新来贱奴,人不得下眼看之”,并为慧远改名为善庆。崔相公每日下朝,常到福光寺听道安讲经。一天,带善庆来到寺外替他看马。善庆想进寺听经,但不能入寺,心里断良惆怅。相公回家后,在夫人的要求下,将听得的经讲给全家人听,其内容是八苦交煎。讲完之后,大小良贱悉来拜谢相公,唯有善庆纷纷落泪。相公责问,善庆回答说道安讲赞,有缎服之别,不能平等,“不解传法入三等之人耳,以及四生十类”。在相公的要求下,善庆—讲解。相公闻语,犹如甘露入心;夫人闻之,也似醍醐灌顶,盛赞善庆解得佛法分明。在善庆的要求下,崔相公于下次带善庆去福光寺听道安讲经。道安开讲后,善庆问他讲的是什么经题?道安见他是“下贱之奴”,便“不与你下愚之人解说”。善庆怒声辩道:“我
乃是人,岂得不合闻经?我为下贱,佛性无殊。细服不同,法应无二。”于是道安不得不回答他的一连串问题,最后被问得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不得已而露出所讲的《涅槃经疏抄》来自庐山远大师处的底细。当善庆宣布自己就是远公并且证实确是腕有肉环、大放光明的异相时,道安“起下高座,举身自扑,七孔之中,皆流鲜血,步步向前,以忏前悔”。崔相公于是将远公曲折经历上奏晋文皇帝。帝览表大悦,下令中书门下,排比释、道、儒三教。赐慧远如意数珠串等物,迎请慧远入其大内供养。
按:这又是一个唐代民间艺人创作的故事,但亦有所本。据《高僧传·竺法汰传》记载,慧远曾于东晋兴宁三年(365年)在荆州攻难沙门道恒,并且战胜了道恒。当时道恒在荆州一带宣扬般若学的“无心”之说,影响很大。慧远的同门竺法汰认为道恒宣传的“心无”是“邪说”,应该批判,就派出高足昙壹代表自己诘难道恒。辩论进行了整整一天,双方不分胜负,只好暂时休会。这时慧远正奉道安之命前往慰问患病的竺法汰。当他听说辩论情况后便于第二天上午同往参加辩论。据载:“慧远就席,攻难数番,关责锋起。恒自觉义途差异,神色微动,魔尾扣案,未即有答。远曰:‘不疾而速,抒袖何为?’坐者皆笑。心无之义,于此而息。”
另外,故事中慧远著《涅槃经疏抄》一事,也不见于东晋、六朝的碑文传记中,属于“说话”者或话本作者的创作。可能是“说话”者或话本作者出于故事情节及其宣传涅槃经义的需要,将隋代京师净影寺慧远大师撰《涅槃疏》一事并入本话中。
唐代道宣《续高僧传》云:“释慧远,姓李氏,敦煌人也。后居上党之高都焉”;“幼丧其父,与叔同居”;“十三岁辞叔,往泽州东山古贤谷寺。时有华阴沙门僧思禅师,见而度之”;“为阇梨光师十大弟子”;“因置寺焉,名为净影,常居讲说”;撰“《涅梁疏》十卷。”
又,《话》中有远公在制《涅槃经疏抄》前启告诸佛之事“(远公)言讫焚香度过,启告虔心,遂将其笔望空中便掷,是时其笔空中屹然而住。远公知契诸佛如来之心,遂乃却请其笔空中而下。怎得知?至今江州庐山有掷笔峰见在。”
而《续高僧传》中,亦有隋慧远在制完《涅槃疏》后发愿乞相一事:“(隋慧远)初作《涅槃疏》讫,未敢依讲,发愿乞相。梦见自己手造七佛八菩萨像,形并端峙还自缋饰,所画既竟,像皆次第起行。末后一像彩画将了,旁有一人来从索笔,代远从之。觉后思曰:此相有流末世之境也。”两事相类似,只是各因所在的不同环境而有所变化而已。或许也能作为《话》是合并了隋慧远制《涅梁疏》一事的佐证。
再者,故事中慧远与之论法的“道安”一名,应是民间艺人或《话》作者的误记。在史传中,道安是慧远的师长。谢灵运《庐山法师碑》:“于关右遇释道安,一面定敬,以为真吾师也。遂抽答落发,求直道场。”僧佑《出三藏记集》:“乃于关左遇见安公,一面至敬,以为真吾师也。遂投替落饰,忘质受业”。
三、庐山慧远的其它主要故事及其没有人《话》的原因 l、慧远率僧建斋立誓共期西方
慧远既持精灵不灭之说,又深休生死报应之威。故发弘愿,期生净土,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年)七月廿八日与刘遗民、周续之、宗炳等123人集于庐山精舍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并令刘遗民撰文勒石。
该故事在《出三藏记集》和《高僧传》中已有较全面的叙述。《高僧传》还弓}用了刘遗民撰写的誓词(全文),其首曰:“维岁在摄提格,七月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宿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率以香花,敬荐而誓焉。’吻《高僧传》在该故事之前,还记叙了慧远“背山临流筑完室,妙算画工淡采图写(佛影)”与“祈心奉请阿育王像”二事。
然而远公的这一主要故事却没有写入《话》中,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在《话》形成之时,该故事还未流传到北方。慧远建斋立誓一事的北传,应该与善导大师正式建立净土宗
有关。唐郭初期,山东临淄人善导在长安正式建立净土宗,并视庐山慧远为初祖。善导还亲往庐山追寻遗踪,谨致礼敬。这样,慧远的“建斋立誓共期西方”之事,则随之在北方流传开来。而后,把慧远建斋立“誓”一事,也类比成建斋立“社”了。宋陈舜俞《庐山记·社主远法师》:“凡百有二十三人,与师同修净土之社。”
2、“虎溪三笑”故事
远公在庐山三十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以寺前虎溪为界。相传有一次,远公送陶渊明、陆修静,边走边谈,十分投机,无意中过了虎溪,老虎就大吼起来。三人相向而笑,世人传为趣谈,称为“虎溪三笑”。“虎溪三笑”故事不见于东晋、南朝和初唐的古籍中,它可能是盛唐时人杜撰的。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中已引用该故事,诗云:“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虎溪三笑”故事没有进入《话》中,也可能是因为故事北传要在《话》形成之后。按:虎溪今犹在,只是常年少水.溪上有一石砌拱桥,是为咸丰年间兵巡道蔡协吉重修。桥旁有一石碑,碑上刻有“虎溪”二字。
综上所述,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是唐代民间艺人出于宣传佛教的需要,以东晋庐山东林寺慧远的生平事迹和上生兜率传说为基础,合并了隋代京师净影寺慧远撰写《涅槃疏》(十卷)一事而创作出来的庐山远公故事。该故事的各个组成部分(指子故事),或有源流可考,或有思想依据可探,或有“他山之石”可寻,是一篇情节跌宕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文学样式比较成熟的话本佳作。
话本所说故事及其出处、加工 远公身世 话本所云:说这慧远,家住雁门。兄弟二人,更无外族。兄名慧远,舍俗出家;弟名慧持,侍养于母。“我当初辞师之日,处分交待,逢庐即住,只此便是我山修道之处。” 谢灵运《庐山法师碑》云:“法师讳慧远,本姓贾,雁门楼烦人。”“于关右遇释道安,一面定敬以为真吾师也。遂抽替落发,求直道场。”“振锡南游、张野《远法师铭》亦云:“沙门释慧远,雁门楼烦人。本姓贾氏,世为冠族。”“遇释道安,以为师。抽替落发,研求法藏。”“襄阳既没,振锡南游,结宇梁慧皎《高僧传·释慧传》云:“便与弟慧持, 合并了隋朝京师净影寺慧远大师撰写《涅梁疏》(十卷)一事。第二,投替落彩,委命受业。” 出于宣传佛教教义的需要,安排了一些不合史传的内容,如其弟慧持在家侍养其母,慧远被劫为奴及卖身为奴以偿宿债,在东都福安寺与道安论法,晋文帝迎远公入宫奉养及数载后回庐山造法船归依上界等。王庆菽在《敦煌文学论文集·庐山远公话》中说“本文乃合二慧远传,二道安传而为一,中间加以神话、虚构铺张演绎而成。” 考室庐阜,结宇倾岩。” 灵岳。” 被劫为奴,卖身以偿宿债寿州贼白庄慕寺庙施利来劫,寺众逃散而远公被劫为奴,数载后梦神谕自求卖与崔相以偿宿债 史传无载,慧远有报应之论,说话者据此杜撰 “锡杖泉” 《话》云:“于是远公自入寺中,房房巡遍,院院皆行,事事皆有。只是小水,无处投寻。远公曰:‘此寺甚好如法,则无水浆,如何居止,久后僧众到来,如何有水,。逐下殿前来,见大石一所,其下莫有水也。远公遂以锡杖撅之,方得其水,从地而涌出。至今号为锡杖泉。” 《高僧传》云:“(远)欲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太远,远乃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栖立,当使朽壤唐代李邕《东林寺碑》云:“(远)谓其徒曰:‘是处崇胜有足底居,居地若无流泉,曷云法宇?’大雄神庙,特异莲峰,结枷一心,开示五力。以杖宋代陈舜俞《庐山记·社主远法师》:“太元六年,(远)至浮阳,爱庐阜之间旷,乃立龙泉精舍。”锡杖泉的传说,自唐以降,仍通过有关碑记、志书、佛籍以及民间艺人流传下来。其线索为:泉水应杖击而涌,因立精舍,不附以龙出焉。因为龙不可见而寺、泉恒存,人们去虚存实以传此说。 抽泉。’言毕清泉涌出,刺地,应时涌泉,既荷后卒成溪。其后少时浔阳亢旱,远诣池侧读《海龙王经》,忽有巨蛇从池上空,须臾大雨,岁以有年,因号精舍为龙泉寺焉。” 梁僧佑《出三藏记集·慧远法师传》曰:宋人陈舜俞《庐山记》:“(慧永)乃谓刺史桓殊祥,因立精舍。” 元代优昙《庐山莲宗宝鉴·远祖师事实》:“至庐山,以杖卓地曰:‘有泉当注夕,忽泉迸出,乃诛茅为庵,讲《涅槃经》。” 山神造寺《话》中讲慧远在庐山香炉峰北边结庵之后,结枷敷元代优昙《庐山莲宗宝鉴·远祖师事实》:“(远)讲《涅槃经》,感得山神献灵,资助材木,雷雨辟地。江州太守惊其神异,奏立东林寺,名其殿为神运。太元十一年寺成”。 山神造寺的传说,不见于东晋、南朝史传中,可能该传说形成于唐代。唐代之后,人们将山神造寺的传说与桓伊建寺的史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既有神话色彩又有历史事实的东林寺建造故事。然而各代故事又各有特色。 “江州刺史桓伊,为造 伊曰:‘远公弘道,学者日集。贫道所栖,狭不足处,奈何?’时又梦山神请曰:‘此山足以栖神。’一夕,忽有雷雨,震击洁朝,林麓座,念《涅架经》数卷,殿房。” 感得附近生起一片祥云。山神奇怪,派树神前往巡检。树神间清详情之后,回报了山神。于是山神命树神召集山中鬼神,为慧远造寺。 《高僧传》:“永谓刺史桓伊曰:‘远公方当弘道,今徒属已广,而来者方多。贫道所栖蝙狭,不足相处,如何?’ 大辟,唯素沙布地,兼桓乃为远复于山东更有楩楠文梓良材。桓乃立房殿,即东林是也。” 即其地更立房殿,名曰神运。以在永师所居之东,故号东林。即太元十一年岁次丙戌寺成。” 庐山龙传说 《话》云:远公入寺安居,约经数月,便有四远听众,来奔此寺。说此会中有一老人,听经一年,来不通名,去不通字,便是庐山千尺潭龙,来听远公说法。 《高僧传》中云:“浔阳亢旱,远诣池侧读《海龙王经》,忽有巨蛇从池上空,须臾大雨。岁以有年,因号精舍为龙泉寺焉。” 南宋刘敬叔《异苑》云:“沙门释慧远,栖神庐岳,常有游龙翔其前。远公有奴,以石掷中,乃腾跃上升。有顷,风云飘烧。公知是龙之所兴,登山烧香,会僧齐声唱偈。于是霹雳回向投龙之石,云雨乃除。” 元优昙《庐山莲宗鉴·远祖师事实》:“山多蛇,有行者不知何许人,尝侍于师,至今号辟蛇圣者。” 慧远与庐山龙的传说,早在六朝时多有流传。与《话》中的传说并不相同,但都是讲灵异感应的。自唐以降,少有传文。但有“辟蛇圣者”传说,偶见于佛典、僧传中。 慧远与道安论法 慧远被劫后其徒云庆道安开讲涅槃经。慧远随崔相听讲与道安论法,恢复本相。 《高僧传·竺法汰传》记载,慧远曾于东晋兴宁三年(365年)在荆州攻难沙门道恒,并且战胜了道恒。 慧远著《涅架经疏抄》前起告诸佛:“(远公)言讫焚香度过,启告虔心,遂将其笔望空中便掷,是时其笔空中屹然而住。远公知契诸佛如来之心,遂乃却请其笔空中而下。”著后发愿乞唐代道宣《续高僧传》《续高僧传》中,亦有 慧远著《涅架经疏抄》一事,不见于东晋六朝的碑文传记,属于“说话”者或话本作者的创作。可能是“说话”者或话本作者出于故事情节及其宣传涅槃经义的需要,将隋代京师净影寺慧远大师撰《涅梁疏》一事并入本话中。 云:“释慧远,姓李氏,隋慧远在制完《涅架敦煌人也。后居上党之疏》后发愿乞相一事:高都焉”;“幼丧其父,“(隋慧远)初作《涅雏与叔同居”;“十三岁辞叔,往泽州东山古贤谷寺。时有华阴沙门僧思禅师,见而度之”;“为阇梨光师十大弟子”;“因置寺焉,名为净影,常居讲说”;疏》讫,未敢依讲,发愿乞相。梦见自己手造七佛八菩萨像,形并端峙还自缋饰,所画既竟,像皆次第起行。末后一像彩画将了,旁有一人来从索笔,代远从相。 撰“《涅梁疏》十卷。” 之。觉后思曰:此相有流末世之境也。” 话本所无者:慧远率僧建斋立誓共期西方 慧远既持精灵不灭之说,又深休生死报应之威。故发弘愿,期生净土,于东晋元兴元年 (402年)七月廿八日与刘遗民、周续之、宗炳等123人集于庐山精舍慧远建斋立誓一事的北传,应该与善导大师正式建立净土宗有关。唐郭初期,山东临淄人善导在长安正式建立净土宗,并视庐山慧远为初祖。善导还亲往庐宋陈舜俞《庐山记·社 主远法师》:“凡百有二十三人,与师同修净土之社。” 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 山追寻遗踪,谨致礼誓,共期西方,并令刘遗民撰文勒石。 该故事在《出三藏记集》和《高僧传》中已有较全面的叙述。 《高僧传》在该故事之前,还记叙了慧远“背山临流筑龛室,妙算画工淡采图写(佛影)”与“祈心奉请阿育王像”二事。 敬。这样,慧远的“建斋立誓共期西方”之事,则随之在北方流传 开来。而后,把慧远建斋立“誓”一事,也类比成建斋立“社”了。 话本所无者:虎溪三笑 远公在庐山三十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以寺前虎溪为界。相传有一次,远公渊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中已引用该故事,诗云:“东林送客处,月 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虎溪今犹在,只是常年少水.溪上有一石砌拱桥,是为咸丰年间兵巡道蔡协吉重修。桥旁有一石碑,碑上刻有“虎溪”二字。 “虎溪三笑”故事不见于东晋、南朝和初唐的古籍中,它可能是盛唐时人杜撰的。 明、陆修静,边走边谈,远,何烦过虎溪。” 十分投机,无意中过了虎溪,老虎就大吼起来。三人相向而笑,世人传为趣谈,称为“虎溪三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