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课程类别 教育心理学 4 教师教育课程(必修课程) 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 适用专业 11811064 64 舞蹈学(师范) 二、课程性质 《学与教心理学》是一门以普通心理学为核心,结合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
学原理,阐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和常见心理现象,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的课程。本课程以研究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为主要内容,兼顾教师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差异,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教学过程中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对学习行为的影响。
2.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师范类学生从心理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形成对学习、教学的科学认识,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会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以适应当代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对师范类毕业生的要求。
3.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登上讲台教学、与学生交流互动活动中需要的基本技巧与能力。
四、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包含心理学的基本认识、从认知的角度促进教学、从行为的角度促进教学、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学生智能的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习的策略与技巧、教学设计与策略、教师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
五、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内容 绪论 心理及其发展 注意 课时分配 理论 4 4 12 实践 小计 4 4 12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感知规律与教育教学 记忆规律与教育教学 思维与想象与教育教学 行为动力与教育教学 合计 12 8 8 8 56 12 8 8 8 64 8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其范围。
2.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和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3.理解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心理学概念、任务
2.心理学的内容与基本结构 (三)教学难点
1. 心理学概念、内容 (四)教学内容
1.心理学概念、本质、任务 2.心理学的内容与基本结构
3.心理学的分支,及其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4.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心理及其发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明确心理的实质 2.了解心理的生理机制
3.掌握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4.
理解人的心理与人的学习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心理的实质
2.心理的生理基础
3. 心理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心理的实质
2.心理的生理基础 (四)教学内容 1.心理的实质
2.心理的生理基础
3. 心理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点 4.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注意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有关注意、注意种类、注意品质特性等概念,
2.理解与分析注意的功能、影响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因素 , 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广度的因素、注意分散的原因等内容。
3.掌握教学活动中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 , 怎样克服分心、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注意品质与注意力。
(二)教学重点 1. 注意概念及特点
2.注意种类、影响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因素 3.注意品质
4.注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 注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四)教学内容 1. 注意概念及特点
2.注意种类、影响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因素 3.注意品质
4.注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第四章 感知规律与教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再认与回忆知觉、感觉、观察、知觉分类、知觉特性等概念以及知觉基本特性。
2.能理解和分析感知觉之间的关系,影响知觉特性的因素。 3.应用感知的规律组织教学 , 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2.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
1.感知觉的概念与特征 2.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3.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 记忆规律与教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记忆的概念和记忆的分类,基本阶段,记忆的表象概念与特征。 2. 掌握记忆过程的规律。了解记忆的品质及如何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二)教学重点
1. 记忆的过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 遗忘的理论 (三)教学难点
1.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 1.记忆的概念和种类
2.记忆的过程:识记、遗忘和回忆 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与教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能再认与回忆有关思维、思维种类 、概念、问题解决、想象以及定势、原型、原型启发等概念。
2.能理解和分析概念、概念形成,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等的关系 ,以及影响再造想象、创造想象、解决问题的阶段、解决问题的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3.能联系实际综合分析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良好思维品质的结构及创造性思维培养
(二)教学重点 1.思维的概念和种类 2.问题解决及其影响因素 3.问题解决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 1. 思维与教学 (四)教学内容 1.思维的概念和种类 2.问题解决及其影响因素 3.问题解决的策略 4.想象的概念与种类 5.思维与教学
第七章 行为动力与教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行为的动力机制
2. 掌握激发学习动机、调节情绪、训练意志力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需要的概念、需要的理论 2. 动机的概述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3. 情绪与情感概念、种类 4. 情绪情感的培训与控制 (三)教学难点
1. 动机的概述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2. 情绪情感的培训与控制 3. 学生意志的发展与培养 (四)教学内容
1.行为的含义及其动力理论 2. 需要的概念、需要的理论 3. 动机的概述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4. 情绪与情感概念、种类 5. 情绪情感的培训与控制 6. 意志的概念与品质 7. 学生意志的发展与培养 六、课程教学方式与策略
1.讲授法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2.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4.指导练习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学生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此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七、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与要求 1.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方法 闭卷
3.成绩综合评定:期末比例为60%,半期考试比例为20%,平时作业成绩比例为20%
八、选用教材
自编讲义 九、参考资料
1、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3版.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3、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9版.
4、汪凤炎,燕良轼. 教育心理学新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5、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6、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8、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