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支出: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向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税收(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流转税:又称流转课税、流通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就是约束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以实现公共职能的制度。
公共选择: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把个人选择转化为衡本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身份在商品或劳务市场上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单方面的无偿转移给受领者的一种支出活动。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社会消费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BOT投资方式:是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 1、(重点)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市场势力—垄断和自然垄断 2、市场残缺:(1)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2)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 3、市场功能不足:(1)收入分配不公 (2)经济波动 (3)优质品和劣质品 2、(重点) 财政职能(3选1)财政职能的含义—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本身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
资源配置职能1、资源配置效率指标——GDP增长率2、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1)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等(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1、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和目标;分配是财政被赋予的基本功能。分配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初始分配;二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必要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并存,人们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要素价格开始在分配中发生作用。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 (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社会保障支出,补贴,税式支出)(4)规范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价格管制制度(农产品收购价格管制)等等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1.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2.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4)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重点1、税负转嫁——纳税人市场交易过程中,通过变动价格的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部分或全部转由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2. 税负归宿——税负转嫁的最终归着点。税负转嫁方式:1、前转——顺转,是指卖方纳税人通过提高所出售的产品、服务或要素的价格,将一部分或全部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的行为。2、后转——逆转,是指买方通过降低购买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卖方的行为。税收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4、(重点)拉弗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重点)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5、(重点)增值税的类型及各自内涵:1、生产型: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的价值 收入型:只允许扣除固定资产折旧部分 消费型: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价值 6、(重点)消费性支出内涵:是指政府以消费者身份在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所发生的支出。消费支出可分为公共消费支出和个人消费支出两部分。(重点)消费性支出的内容:(1)社会消费性支出: a、行政管理费b、国防费c、文科卫支出d、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2)投资性支出:a、基础设施支出 b、“三农”支出;区别:(1)作用不同。(2)遵循的原则和对政府的效益约束不同。(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约束不同。 7、(重点)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三峡)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 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十一、所得税的内涵: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所得税的特征:1、税负相对公平:“多得多征,少得少征、无所得不征” 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离市场远,直接税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跨国所得4、课税有弹性:“水涨船高”
税收分类:①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划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②按照税负能否转嫁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③按照课税标准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④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划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⑤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划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论述题 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的财政视角(20分)
一、干预原因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市场失灵 失灵1:房地产是公共产品(保障房);失灵2:房地产市场具有垄断性;失灵3:房地产市场具有外部性;失灵4:房地产行业发展失调,引致宏观经济失调;失灵5: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二、干预目的 公共品层次——满足居住权;垄断性层次——保护土地资源、限制土地开发和使用,维持土地交易市场均衡发展,管制土地交易行为;外部性层次——解决居民住房权利的民生问题;宏观经济层面——利用房地产市场的联动作用,调节经济运行
三、干预范围 1、保证住房权利而不是住房所有权,因此保障失去住房权利的社会群体 2、干预土地交易市场、规范土地交易行为,限制土地交易规模 3、干预住房财富的分配不公,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水平
四、干预手段与措施-财政收入上的手段: 税收调节财富的分配不公、缓解公平问题(房产税、契税、印花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管制—规费收入;财政支出手段:住房保障政策实施与落实—政策制定落实;普及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社保强制干预;银行利率调整(货币手段)
五、总结 :1、房地产市场失灵的方面并不在于商品房供给需求上,而在于土地使用权出让上、在于住房权利保障上、在于财富分配的公平问题上。2、政府干预房地产,不应该是干预商品房的供给需求,更不应该参与到商品房的提供上来,而应通过保障性住房满足弱势群体的住房权;税收形式的公平分配财富,社会保障措施引导住房权实现3、政府应该整体通过税收、利率等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正常正确稳态发展,提升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联动性4、反观我国实际情况,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存在渔利行为,政府干预商品房供给、土地出让市场的功能弱化与渔利行为明显、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等5、该干预,但是干预应该在相应的范围内,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重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案例运用-判断标准:国家财政支出/GDP-1.立法和行政手段(非典)—价格管制(针对垄断)—组织货源增加供应(针对市场势力)—新闻发布和媒体澄清事实(改变信息不对称)—加强管制(消除负外部性)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针对市场残缺)3.财政手段(收入再分配,庇古税(corrective tax))-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四、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混合物品概念、特征、区别-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私人物品 特征:竞争性 排他性--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五、公共物品提供-提供公共物品取决于人们的支付意愿和公共产品的总成本。公共生产,1、生产领域的失效表现:垄断、外部性和盲目生产等。2、干预的手段:一是通过税收或补贴等经济手段诱导生产者改变有缺陷的行为;二是公共管制;三是取得生产资料所有权实行公共生产。公共选择,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包括:纯公共定价 、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 平均成本定价法 (2) 二部定价方法 (3) 负荷定价法 六、财政支出分类(按照经济性质分):①购买性支出②转移性支出;支出规模衡量-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优化思路:1、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府扶持制度。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
十二、我国财政收入分类采用三种不同标准:1.政收入形式分类2.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3.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按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2)政府收费(3)债务收入(4)铸币收入(铸币税)(5)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按财政收入形式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两类:(1)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收入(或临时性收入)【经常性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各项收费;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属于非经常性收入】
十三、税收定义、特征、原则、分类1.税收是指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等。 2.税收特征:(1)税收的强制性(2)税收的无偿性(3)税收的规范性(固定性)3.现代税制原则:(1)效率原则:财政原则(分为充分原则、弹性原则)、中性原则、税务行政效率原则(2)公平原则:受益原则、能力原则【客观说{收入税基、消费税基、财产税基}、主观说】(3)稳定原则: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政策 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商品课税的特征: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3、实行比例税率4、计征简便;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类型):(一)现行增值税(二)现行消费税(三)现行营业税 完善社会保障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2.合理确定支付水平,使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3.针对国民保障需求的多元化,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4.扩大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5.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形成法治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社会保障运行管理体制6、社会保障支出完善:①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②合理确定支付水平,使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③针对国民保障需求的多元化,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④扩大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⑤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形成法治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社会保障运行管理体制。7、社会保险筹资模式:㈠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㈡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㈢医疗保险: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际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式。现收现付式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保险是一种靠后代养老金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2)基金式。基金式又分为完全基金式和部份基金式两种。完全基金式是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建立储备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部分基金式则是介于现收现付式和完全基金式之间的一种筹资模式,即当期的缴费一部分用于应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