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首先需要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从全国、从长江大流域经济、从全省的高度来确立发展目标
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是我省“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地处长江中游,与上下游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信息、物质、能量的交
新背景
从国际国内大背景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很好地顺应了这股潮流,抓住战略机遇,从而在30年左右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人水和谐、健康长江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时代要求我省乃至全国合理利用长江水利资源、保护长江水质、发展长江流域经济。
从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态势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产业基地,今年5月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大长江流域经济的开放开发已呈千帆竞发之势。
从湖北内部看,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长江干堤的加高加固、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沿江县市重大基础设施的改善,湖北长江沿江地区已经基本摆脱了防洪任务繁重、水运日渐萎缩、工业经济落后的状况,具备了进行新一轮大开放、大开发的有利的条件。 新思维
一是以创新为动力,改革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走出只从本地资源看开发条件的狭窄视野。重点是破除传统体制束缚,减少行政区、行业界限,扩大要素配置的空间范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二是构筑“沿江开发”为主、兼顾“垂江开发”现代产业密集带和城市连绵带。所谓“沿江开发”,就是进一步打通和增强由东向西的长江干流辐射通道,在加速发展沿江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上中下三段、以及与上游的重庆市四川省长江沿线和下游的皖江及长江三角洲建立更紧密联系。
三是错位发展,有序开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全长1000余公里,鄂东、荆江和鄂西三段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发展目标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三个区段在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重点不同、路径不同。也就是说,只有实行错位发展的差异化战略,三地才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新目标
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首先需要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从全国、从长江大流域经济、从全省的高度来确立发展目标。具体地说就是:
一是构建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主轴。在我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当中,湖北长江经济带承担着贯通鄂西和鄂东的传动功能,是促进“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互动、协调发展的主轴和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全省生产要素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承担着全省经济振兴崛起的
二是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湖北长江经济带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带——沿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
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增长极,既是国家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6000万湖北人民的希望。
三是建设全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典型示范区。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问题相当突出,局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由于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汇纳川水、湘水和汉江,洪水的类型和威胁最大、抗洪经验最丰富、水资源利用的方式最全面,由此,我省有条件把在湖北长江经济带实施人水和谐战略,实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高效率、全方位利用水资源。 新突破口
第一,以打造荆江“钢腰”为核心的区域突破口。荆州历来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文化中心,但最近20年发展滞后,成为了国家重大战略的边缘区,成为湖北经济的“洼地”。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使得荆州市迎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打造“钢腰”的核心就是加快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布局。
第二,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行业突破口。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湖北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因为防洪压力巨大,二是国家投入不足。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就是要提高长江航道等级;建设武汉新港,打造长江中游水运枢纽;加快宜昌三峡物流中心和荆州组合港建设;加快建设以沪渝高速和沪蓉高速鄂西段、沪汉蓉铁路等重点的沿江高等级公路、铁路;建设一批过江通道,提高南北贯通能力。
第三,以涉水产业为特色的产业突破口。长江最大的优势在水,长江经济带产业比较优势最大的在涉水产业。这意味着,湖北要以长江干流为发展主轴,以沿江重点城市为支点,优先发展涉水产业,如冶金、化工、船舶制造产业,还要发展对水质有很高要求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以及旅游休闲产业。 新节点城市
石首、洪湖、赤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总体战略中的特殊使命,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新节点城市”。它们是核心城市向整个湖北长江经济带进行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接收站、中转站和放大器,也是广大沿江地区人口、农副产品进入核心城市的门户,还是带动方圆数千平方公里数百万人民走向工业化、城镇化,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动力源”。 首先,新节点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区域经济理论揭示了一个重要规律,即城市和交通干线的连接点和线往往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佳区位。“点—轴开发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的大中小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点首先发展起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中心和增长极,最终带动全区域的经济发展起来。
其次,新节点城市建设的政策依据。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指出:“大力提升武汉——荆州段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培育1个至2个节点城市”。石首、洪湖等县级市要着力扩大经济规模和城市规模,打造新的节点城市。
其三,新节点城市建设的现实依据。目前,湖北长江经济带武汉—荆州段则呈现明显的“断链”状态,除去两头的武汉和荆州外尚缺乏具有一定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的中等城市。石首港、洪湖港和赤壁港均为湖北省重要港口,岸线资源丰富,荆州—石首—洪湖—赤壁—武汉轴线上各分段的距离均在200公里以内,港口、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正逐步完善。加之产业基础良好,能够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整体联动的格局。因此,把石首、洪湖和赤壁市发展成为武汉——荆州段节点城市,改善其交通状况、提升其经济规模,将缩短经济带荆州段轴线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增强荆州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北日报 彭智敏 汤鹏飞 2010年8月12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