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西2020中考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江西2020中考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2022-12-06 来源:乌哈旅游
【文库独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2.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 3.“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4.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5.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汰冗员 6.1939年1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 C.侵华日军步步进逼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7.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痕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图所示火花属于下列哪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逐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遵义会议 B.新中国成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的建立

9.1973年,他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

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他是( ) A.邓小平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10.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 )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印度

11.右边是某文物的图片(局部)。对该文物上的文字进行解读、研究可以了解( ) A.古巴比伦奴隶制度概貌 B.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C.欧洲封建等级制的形成 D.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

12.九(1)班同学在一次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

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它客观上促进了新大陆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之间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 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 A.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 C.世界市场形成 D.美国内战

13.“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大约1万多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这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 )

A.启蒙运动的意义 B.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1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

15.“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 A.新经济政策的成就 B.苏联经济体制的影响 C.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D.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6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6.(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

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2分)试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2分)

17.(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阿尔贝蒂《自画像》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独立宣言》指出: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人们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三阐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2分)

(2)结合材料二或材料三,简述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分)

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约定的和平】

材料一 但是,这并不是永久的胜利,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威尔逊更是一针见血:“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将不再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大灾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系列丛书《法国》

材料二 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老人得意地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系列丛书《德国》

(1)材料一所述“和平”是通过哪次国际会议搭建起来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克里孟梭的评论有何依据。(1分)

(2)材料二所述“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1分)为什么说“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

伐”?(1分)

【打出的和平】

材料三 战争的胜利,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

(3)材料三所述“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1分)概述这场战争结束后的四五年内,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2分)

【持久的和平】

(4)“持久和平”是“世界梦”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一梦想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试运用所学知识论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实现。(3分)

一、选择题

1.B “三家分晋”指的是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田氏代齐”指的是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的事件。故选B。 2.D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开创科举”“开凿运河”“不惜民力”判断,只有D项符合题意。 3.A A项全面概括了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其他三项只能片面地反映题干材料,故均可排除。

4.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B项开放的是苏州、杭州、沙市、重庆。C、D两项均无开辟通商口岸的内容。故选A项。 5.B 题干材料中的“翰林”“进士”“举人”“秀才”“童生”均与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有关。选项中与科举制度有关的只有B项“废除八股”。 6.C 从题干中的时间“1939年”“1945年”来判断,该事件应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最有可能的是C项。A项发生于1926—1927年,B项发生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发生于1949年。 7.D 根据所给图片信息“毛主席最新指示”和“要斗私,批修”,可判断只有D符合题意。 评析 本题以一幅火花图案为例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历史,并考查读图判断的能力,使学生培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历史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并准确提炼图片中的关键信息。

8.C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逐渐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逐步告别贫困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故选C。 9.D 197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高产水稻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惠及世界。A项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项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C项是“两弹元勋”,故选D项。

10.B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同一时期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中国老子、孔子的时代,古代希腊也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伟大的哲学家。B项符合题意。

评析 本题以东西方文明对比的方式考查古希腊相关历史知识。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

掌握古希腊的相关知识,牢记西方文明之源是古希腊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1.A 结合所学可知该文物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奴隶制度概貌。 12.B 本题可用直选法。“三角贸易”为美洲新大陆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客观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但却使非洲大陆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奴隶贩子们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取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3.C 根据题干关键时间信息“1800年”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可知在此期间,世界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城市人口的增多说明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A项时间不符,B、D两项与材料无关。

14.A 一战前有奥匈帝国,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B、C、D分别为一战后的欧洲、二战后的欧洲和两极格局解体后的欧洲。

15.B 从1928年起,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与此同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却经历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五年计划”“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16.答案 说明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短暂的春天”。(2分)

辛亥革命的鼓舞(答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动”或“民众与社会的支持”亦可);(1分)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掠夺。(1分)

解析 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归纳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主要原因有:内因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对民族工业的鼓舞和推动,民众与社会的支持;外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17.答案 (1)由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意思相近即可,2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每点1分,满分2分)

(2)若结合材料二: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或: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做了精神上的准备)。(2分)

若结合材料三: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做了思想舆论准备。(2分) 评分说明:没有结合材料,只谈到推动社会进步的给1分。

解析 第(1)问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打破封建教会的精神统治。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材料一是以神(上帝)为中心的表现,材料二是以人为中心的表现。18世纪出现的启蒙运动是又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天主教会,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为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根据材料三即可归纳出正确答案。第(2)问材料二出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哈姆雷特》,材料三中的“《独立宣言》”是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出现的。根据题目要求,若结合材料二就要回答文艺复兴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若结合材料三就要回答启蒙运动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否则只能得1分。 18.答案 (1)巴黎和会。(1分)会议建立起的凡尔赛体系掩藏着复杂的矛盾。(意思相近即可,1分)

(2)慕尼黑会议。(1分)“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实际上纵容了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分)

(3)抗美援朝战争。(1分)“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1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

(4)所运用的历史知识或史实能说明论点,1分;理由充分,表述清晰,2分。

例如:20世纪50年代,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爱好和维护世界和

平的力量壮大了。(2分)

又如: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构建世界持久和平;(1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解析 第(1)问巴黎和会是一战后胜利的协约国集团召开的分赃会议。会议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人物信息可判断这次国际会议是巴黎和会。从材料中的“这并不是永久的胜利”以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言论可得出凡尔赛体系是极不稳定的。第(2)问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就是绥靖政策的积极推动者。结果是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第(3)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1953年,之后的四五年内,1953—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56年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4)问具有开放性,可以从不同角度作答。因为这是3分的题,所以回答不仅要运用历史知识说明论点,还要简要说明理由。 评析 本题运用专题形式考查历史中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并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思考维护和平、避免战争的方法。第(1)(2)(3)问难度不大,第(4)问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做到史论结合,不仅要运用历史知识说明论点,还要简要说明理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