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高校教师的职业形象

浅谈高校教师的职业形象

2020-01-31 来源:乌哈旅游
浅谈高校教师的职业形象 冯海伦 (大同大学,山西大同037009) [摘要]教师兼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教师的职业形象代表着学校的形象。 教师的道德形象是教师整体形象的基础,具有示范作用;教师的文化形象代表着大学的文化形象,高校教师应 正确对待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冲突;教师人格形象的提升离不开教师慎独、爱生和修德三个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教师;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1173(2010)01—0049—02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德育过程中最重要的 活中,通过观察重要人物怎样待人接物,可以学到道德价值 因素。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更是学生心灵的 观;通过接触具有关 他人的人,能够促进道德的成熟 。 培育者和灵魂的塑造者。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教 其次,高校师生关系的改善是教师道德形象塑造的 师的文化水平代表着学校的文化水平,教师的职业形象代 重要方面。教师在建立师生道德关系中发挥着核心作 表着学校的形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道德观念、文化素 用,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关 养和人格品行直接作用于学生,无时不刻地对学生发生潜 系的道德要求是教师道德要求的最基本内容。师生交往 移默化的影响。 的过程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渗透的过程,在 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 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从教师身上理解和接受一些人际关 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 系准则,形成部分的道德行为习惯。 映。它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及其日常行为的一种总体性 随着社会的变迁,师生关系淡漠成为当今大学校园 评价与概括性认识,也是教师群体内部或个体自身对其 中一个严峻的问题。据调查:大学师生之间在课后基本 职业所持有的价值认识号情感认同。教师的职业形象是 上没什么联系。与教师很少和没有交往的学生达到 通过其内在精神和外显事物显现出来的,其内在精神包 90.4%,仅有9.6%的学生是与教师经常交往的。当前大 括职业的精神风貌、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外 学师生关系有如下特征:师生之间交往不多,缺少交流与 在事物表现为教师节日、教师组织、教师着装等。教师职 沟通;课堂互动不强,气氛不融洽;师生关系淡漠,交往双 业形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师的道德形象;教师的文化 方的主动性都不强;师生之间很少共同参加活动。大部 形象;教师的人格形象。Ⅲ 分交往形式也是表现在学习上以及礼节性招呼b]。雅斯 贝尔斯说:“当大学成员彼此之间谨小慎微地断绝来往的 一、教师的道德形象 时候,当交流变成仅仅是一种社交礼节的时候,当实质的 教师的道德形象是教师整体形象的基础。高校教师 精神联系被日常俗套弄得模糊不清的时候,大学的精神 是德育实施的主体,良好的教师道德形象是改进大学德 生活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4]o因此,有学者称现代的师 育工作的关键。首先,高校教师的道德形象具有示范作 生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功能性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 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 和学生不是以完整的人的存在方式出现的,而是以各自 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有深刻的影 所扮演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面貌出现的,教师和学生 响,因而崇高的师德是获得教育成功的最重要前提。道 真实的自我深深地掩藏在这种角色互动的表面之下,彼 德教育体谅模式的提倡者们曾说过含义深远的一段话: 此之间缺乏一种本源性的真诚和信任,也根本不把对方 “教育并不意味着教人们知道他们所不知的东西;教育意 作为存在意义上的“人”来看待 ]。因此,师生关系有必要 味着当人们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教他们怎样做”。而培 向“存在性关系”转变,即转变为“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 养学生良好品行的主要方法是注重道德的感染力和榜样 学生的人”之间的关系 ]。 的作用。行为和态度在心理上是“有感染力的”,在日常生 [收稿日期]2009—10—28 [作者简介]冯海伦,女,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德育、思想政治教育。 .r圈餐l 自唷双月刊 2010.1 二、教师的文化形象 师的人格既体现着教师之问的个性差异,又是社会关系 和道德关系在教师个人身上的内在表现。中国青年报社 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31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88.1%的人表示,大学教师对自己一生都有影响,其中 16.9%的人表示“影响很大”;73.7%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 师应该富有人格魅力“…。不管教师是否意识到,学生都会 把教师当作学习的榜样、道德的楷模,学生人格的成长无 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在社会发展占据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学校园中,教师的文化形象体 现着大学精神,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学校文化品位的 提高。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大学生活的一切都要仰仗 参与者的天性。一所大学的性格是由它的教授们所决定 的。每所大学都要仰仗它所招徕的那一类人。如果可以 体认大学理念的人们不复集结在大学周围,那么即便最 真切的理念都将是一场空”n]。 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高校教师应 不打上了教师人格的烙印,这种影响既广泛、又深远。 教师人格形象的提高离不开三个方面:首先,教师需 要慎独。《礼记・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 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慎独 要求教师不断反省自己的内心世界,做到表里如一、言行 致。其次,教师应爱生。教师的爱体现在许多方面,体 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上、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上、对 一正确对待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冲突。教师在文化传播时的 价值取向是有差异的。有的教师属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保 存者,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于吸收、分析已有的文化,并试图 把它们完整地传给下一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价值 观不断受到挑战;有的教师把自己看作是新文化的缔造 者,在教学中往往先设计一种理想的文化规范,然后传递 给学生相应的态度、价值和知识;还有的教师属于对文化 进行批判性分析的人,把自己看作是文化的研究者。“在教 学生的欣赏和赞扬上、与学生日常的沟通和交流上以及 课堂处理偶发事件的工作方式上。这些看似细小的行为 恰恰体现了一个教师的乐业和爱生。一个有爱心的老 师,不仅把自己的爱投入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中,更会 利用课堂的方寸之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最 后,教师需要修德。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教师先要完善自身的人 格品质。不仅遵守社会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律法 规,还要注重衣着的整洁、语言的文明、行为的得体大方、 育教学中,对待任何一种文化要素时,既不单纯地忽视它, 或是变革它,也不单纯地保存它,而是对它进行评价和分 析,一方面认识到文化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也 要考虑到解决它们的各种可能的方式,至少要防止它们 在学生头脑中引起混乱。他会以民主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师生之间对于提炼、建设文化达成充分的理解”_8 。对 守时守信等品质。一个“专制”的教师绝对不会培养出有 民主意识的学生;一个拥有坚定意志、宽广胸怀的教师会 给学生带来思想及心灵上的震撼和鼓舞,激发学生前进。 教师来说,他们往往是文化冲突的无意识的反射器;在教 师经历文化冲突并使其内化以后,常常把它们传递给学 生,因而使教育目标受挫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高校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文化的批判性分析者,引导学生 树立合理的文化价值观。 提高教师的文化形象,不仅要加强教师的科学文化 素质,更需要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长期以来在学校中 盛行的工具理性和教育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抑制了人们对 大学师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缺乏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的校园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会慢慢退化,取 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道德形象、教师文化形象和 教师人格形象的统一,时代发展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教师 职业形象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34.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445. [3]唐清云,余国瑞.对大学师生关系的调查分析[J].统计 与决策,20o3(7):49—50. 而代之的是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从外部环境 看,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政府和学校的重视, 大学教师应注意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以自己的思想高 [4][7][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100,147. 度影响学生的思想高度。 三、教师的人格形象 [5][6]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4:93. [8][9]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127-129,14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 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 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 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 [10]肖舒楠,陈彦青.85%大学生认为乐于教书育人的教 师是成功者[EB/OL].2009—04—14.http:Nzqb.cyo1.corn/content/ 2009—04/14/content2621286.htm. (本文责任编校:叶海霞) t码鬃l 艇f双月刊 20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