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可以带来双重效应。一个是“知识效应”,另一个是“非知识效应”。 第二,教育可以带来收入水平的提高。
一个人通过教育提高了生产技能,从而增加了产出和收入,那么,这种增加的收入就是他的教育收益。
一般说来,一个人受的教育越多,收益就越大。
(1)受教育越多,年龄—收入曲线越高;反之越低。
• (2)每条年龄—收入曲线都先升后降,50岁左右,收入达到最大。
• (3)随着教育级别提高,获得最初收入的年龄变大,但起点收入在增加。
如果教育成本不随教育层级的上升而与教育收益同比例地增加,那么,对这个家庭来说,尽可能地让孩子受更多的教育是有利的。 二、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 教育收益
• 教育的收益是预期的,必须对某级教育的未来收入进行贴现,然后与该级教育成本
进行比较。
预期收入公式:V0=Et/(1+r)t
• V0=t年收入的贴现值,Et=t年的教育收入,r=利率
nEt• 把n年的所有预期收入贴现值相加起来便可得到公式: Vt t1(1r)教育的成本——由家庭负担的私人成本包括两个部分
显性成本也叫做直接成本,
包括一个家庭对子女完成最终教育的全部实际货币支出,如学费、书费与交通食宿等开支。 隐性成本
也叫做机会成本。
• 指学生在上学期间放弃的收入,如果不上学而参加生产活动,本来可以获得一笔额
• •
• •
外的收入。
年龄越大,受教育越多,放弃的收入越大,隐性成本越大。
一个贫穷孩子,即使上小学也有机会成本,因为很小时就可以为家庭干活。这也是农村学生中途辍学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预期子女读书期间发生的一切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贴现为现值。
nnCetCitCtn年全部成本贴现公式为:
Ct1(1r)tt1(1r)tC为n年全部成本贴现值。Cet为t年的显性成本,Cit为t年的隐性成本。
•
家庭的教育收益成本比较
一个家庭是否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和投资多少,取决于贴现收入与贴现成本的关系。
• 如果贴现收入大于贴现成本,投资就是有利的。 反之,如果贴现成本大于贴现收入,投资就不值得进行。 常用方法,是计算内部收益率
指贴现成本之和与贴现收益之和相等时的贴现率。
• 反之,如果贴现成本大于贴现收入,投资就不值得进行。
t1(1nEtCti)t0t1(1i)nEttnCtt(1i)t1
把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与其它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
• 如果教育投资内部收益率在所有各种投资中是最高的,这个家庭对教育的投资就是
最优的;
• 否则,对教育的投资是不合算的。 国家的教育收益成本比较
• 私人成本—收益分析完全适用于社会成本—收益分析,
• 区别:只是一个国家考虑的预期收益和成本的角度与私人不一样,作出的最优教育
投资决策与私人是不同的,而且可能是矛盾的。
• 原因:因为私人收益可能大于社会收益,而私人成本可能小于社会成本。 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常常存在
• (1)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物质资本的投
资收益率。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是合算的。
(2)尤其是在教育落后国家,小学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在各级教育中是最高的。初等教育还没有普及的,其初等教育收益率最高。
• (3)发展中国家各级私人教育收益率都大于社会教育收益率。
• 这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补贴很大。
• 但发达国家中等教育收益率私人高于社会,高等教育收益率私人低于社会。发达国
家中小学教育一般免费,而大学教育大部分由自己负担
• (4)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收益趋向于递减。基本原因是,受教育劳动者不再稀缺,
在劳动力市场上只能获得竞争性工资或较少的垄断差价。
不同收入组国家教育收益率的平均估计(1980年代)(%)
社会收益率 15.2 13.4 10.6 10.3 13.5 10.6 11.4 9.5 8.2 10.7 私人收益率 35.2 29.9 21.3 -- 30.7 19.3 18.7 12.7 12.8 17.7 3.5 18.9 14.8 7.7 19.0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低收入国家 23.4 中低收入国18.2 家 中高收入国14.3 家 高收入国家 -- 世界平均 20.0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问题
• (一)数量发展较快,质量还比较低下 表现:教育质量或教育效率还比较低。
• 发达国家的小学幸存率达到100%,而发展中国家在10-90%之间,而且低收入国家
更低。
教育效率
可用辍学率、复读率和师生比等衡量
• 发达国家的小学复读率是零,而发展中国家的复读率却相当高,布隆迪甚至高到三
分之一,即三个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复读生。
• 发达国家的小学师生比都比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的师生比却比较高,像马拉维和中
非甚至高到90以上,即90多个学生有一名教师,这一师生比不可能有很高的教学质量。
• 发展中国家的教师与发达国家相比所受到的教育和培训也要少得多,因此老师的素
质也比较低。
• (二)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 中小学教育
全盘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则是不恰当的。
• 发展中国家近70%的儿童生活、就学在农村,中小学辍学率高和高等教育不发达,
80%以上的入学者将会在农村度过一生。
由此,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应该与农村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 但中小学教育很少向学生传授农村发展所需知识、技能和思想。
• 发达国家中,中小学辍学率低,大部分人将继续读书,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把重点放
在为升学打基础这一点上是恰当的。
大学教育:
课本知识不能适应职场需求
• 大学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建立起来,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很少考虑是否
符合本国需要;
• 教育的评价,按国际学术标准而不是依据对国家的贡献。 毕业生不得不接受的工作与所受教育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学物理的当秘书,学数学的开出租车之类事情比比皆是。
• (三)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严重
在发展中国家,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 初始教育不均和收入增长减慢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
教育基尼系数来衡量教育分配是否平等,由入学率、资金和成绩数据综合计算,并将不同群
体和不同时间受教育情况考虑在内。
系数最小值为0,代表完全平等;最大值为1,代表完全不平等。
• 韩国教育基尼系数降低得最快,印度下降得最慢,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秘鲁和
委内瑞拉缓慢上升。
与发展水平、战争、贫富、性别、社会歧视等联系
• 贫富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入学率,在印度,最贫穷和最富裕的人口组别之间教
育差值达到10年之久。
• 社会排斥使处于社会主流之外的人群不易接受到教育,辍学率往往发生在受排斥的
人群中。
男孩和女孩的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印度和韩国的教育不平等情况 1990年
• 印度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2.95年。
• 韩国国民受教育年限达到10.04年;而且教育分配也平均得多,洛伦兹曲线较印度
要平得多,基尼系数只有0.22。
教育基尼系数与人均教育年数关系 85个国家1990年
• 受教育年数越长的国家,基尼系数就越小;反之,受教育年数越少的国家,则基尼
系数越高。
• 受教育年数多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高收入国家。 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性
• 公平的人力资本分配对于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至关重要。 • 保证穷人更平等地接受教育,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平等发展。
• 比较平均,比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要平均得多, • 但比发达国家还是低一些。 (四)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
• 教育过度
• 由于过分扩张教育,中等、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开始超过劳动力市场的
实际需求,受教育劳动力面临着知识失业,或者从事了与学历不匹配的工作,结果导致收入下降,教育资源被浪费。 • (五)智力外流brain drain 定义
• 加拿大格拉贝尔(H.Grubel)
• 智力外流:指高技能者的迁移,在一国接受教育和训练而在另一国居住和工作。 后果
• 技术移民对小国的影响非常大,减少了发展中国家关键性专门人才的供给。
加勒比和中美洲国家,其中,圭亚那的智力外流最为严重,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
迁移到了美国
• 中国的智力外流问题也很严重,1978-2000年间,中国有58万人出国留学,学成归
国的仅有15万人,回国率仅为四分之一。
•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派出100多万人出国深造,学成回国的越来越多,主要得益于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上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