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浅谈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电视台“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感人至深。它告诫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离不开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等。其中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当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完全忽略孩子的个人权利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通常有四大类型,分别是: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1]]那么前面三种类型的家庭教育都反映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把幼儿看作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完全自由的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孩子的个人权利及感受,体现在:?包办代替孩子的任何事情,夸张的说,如果吃饭睡觉能包办,他们也会义不容辞,不想让孩子受半点委屈,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尝试,最终导致孩子成为“分数”的“巨人”,“能力”的“矮子”。从我个人经历来看,这种人大有人在;?对孩子的个人行为过分干涉,经常不经孩子的同意就擅自为做决定;?自己年轻时未完成或者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替他实现梦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们能理解。可未经孩子的同意把这些压力像一座山似得压给孩子,四五岁的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还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另外,对于孩子的表现稍微不好,就是唉声叹气,抱怨孩子不争气,不努力,莫名其妙的把不孝的帽子给孩子戴上了。
二、不注重家庭环境的建设
不论是孟母三迁,还是古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说明了人生活环境的重要性,而幼儿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和父母一起度过,可见家庭环境所占位置的重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娱乐休闲的方式也逐渐增多,不少家长整天在家和一帮朋友聚众赌博,不要说平时是否有时间陪伴孩子,可能孩子自己想安静的看书,画画,都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幼儿单纯又敏感的童心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被潜移默化。
三、不重视榜样的力量
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处处以身作则,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大家都知道学前儿童有好问,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模仿,对于一个不能辨别是非的孩子来说,他们只是单纯的去模仿,还没有办法去思考哪些可以模仿,哪些是不可以模仿的。如:㈠要求孩子多看书,多学习,可自己却整天不离手机、电脑、电视;㈡平时教育孩子要学会自己整理玩具,可自己却经常丢三落四,随意乱放东西;㈢平时教育孩子红灯停、绿灯行,可自己却带着孩子闯红灯,说是为了赶时间。这些都会使孩子迷惑,不知所措,从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都是可以随意的,父母都是这样做的。
四、不理解孩子
“理解万岁”这句话一直是我的座右铭。确实生活中处处需要理解与被理解,生活才会
变得轻松自在。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是否也该给予孩子们理解呢?㈠记得我刚毕业那年,参加工作带的是小小班,班里一个孩子在玩玩具过程中被抓伤,在小小班这种争抢玩具后打架的事情是比较常见的,作为父母心疼,我们也是理解的。可这位父亲生气的抱怨孩子,不懂还手,不懂也抓他到流血。这样的父亲,不懂的去理解孩子的心灵,本来纯洁的,以后怎么教会孩子道德的形成?怎么教会孩子真善美观念的形成?怎么适应这个社会?㈡现在家长都很爱孩子,邻居也不例外。给孩子买了个1000多的ipad。邻居千叮咛万嘱咐,让孩子别把ipad弄丢。可是,孩子不久就弄丢了。孩子怕被批评,开始推三诿四的撒各种谎。最终还是被邻居发现,开始就是一顿痛骂,他根本没想过孩子为什么宁愿撒谎拖延时间,也不愿直接告诉事情的真相。其实原因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间没建立基本信任关系,对于孩子的错误不是给予理解,只是一味的指责,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意识,父母是不会理解他的,有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和它们分享,这样你能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吗?
针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家长榜样的作用,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都有好模仿的天性,家长们的好榜样,坏行为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你尊重长辈,孩子自然是孝顺的;你工作遇到困难表现的是充满信心,孩子在生活中也能坚强不屈;你出言优雅,孩子也是出口成章;你宽厚待人,孩子也乐于交往;你以身作则,孩子原则意识也不断增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家长给出正面的做人做事准则,孩子们一定也会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二)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人,不是一个宠物。像成人一样的看待、尊重,信任孩子。意味着爱护他们纯洁的心灵。孩子们的心灵仿佛是一片净土。你播种诚信,收获的是信任;你播种耐心,收获的是爱心;你播种赞美,收获的是自信。
所以孩子“能”与“不能”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家长怎么对待孩子。是鼓励?还是讽刺、抱怨?每个孩子都有自尊,都有潜能。只有父母真诚的鼓励,赏识,才能博得信任,把你看作同一战线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感受,激发最大的潜能。
曾看过一个情景剧。剧中2岁的宝贝坚持要自己爬楼梯,奶奶站着一直鼓励:小脚丫长大了,自己会爬楼梯了。突然宝贝不小心磕到时,她没有表现出她的着急和不满,却依然很和蔼的说:小脚丫真勇敢,摔倒了,自己可以爬起来。最终宝贝是胜利爬上了楼梯。如果当时奶奶说,不要去爬,奶奶抱着就好或者是孩子摔倒时一味的表现心疼和对楼梯的不满。可能小宝贝就不会坚持爬完楼梯,不敢去尝试了,那么孩子坚持不懈的意志力也没办法培养了,所以抓住教育的时机,将一次本来可能要对孩子的批评的事迅速转化为对孩子适时的鼓励,结果就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了解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自由的成长。
孩子只是一个成人的缩小版,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先了解孩子,爱孩子。毋庸置疑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如何爱?这值得我们思考。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只要吃饱、穿暖,有玩具就好。这应该是马斯洛的人最基本,最低层次的需求吧!那么孩子需要什么?㈠孩子们很单纯,他们只
需要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和父母的陪伴。很多时候家长之间出现矛盾怕影响孩子,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其实敏感的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如果爱孩子请给他一个温馨的家。有些家长为了弥补平时很少陪伴孩子,经常买很多礼物给孩子,殊不知,孩子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可能慢慢疏远你。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有个故事叫《爸爸我可以用20美元买你1小时吗?》可以足够说明孩子需要的是什么。㈡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多才多艺,长大后能多个机会,给幼小的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你们有问过他们的意愿吗?他到底喜欢什么?有什么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不经过孩子的同意报班,结果就是不仅家长浪费了血汗钱,孩子过得也不开心,和家长之间也出现了隔阂。所以,只有了解孩子他需要什么,这样的爱,你给的轻松,他受的也开心、自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孩子的教育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从多方面的去培养,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好,别太在意一时的成绩。要时刻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不能盲目的对比;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充分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2]]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自由成长、发展。(郑红责编)
[[1]]朱宗顺《学前教育原理》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