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一、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内容理解的题干如果是“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是说75%的内容是正确的,极具参考意义。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先翻译全文于横线上,再完成1-4题。
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也。隋末,仕萧铣为黄门侍郎。铣令略地岭表,得五十余城,
未还而铣败,遂以所得城归国,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贞观七年,累拜给事中,封清苑县男。
十三年,迁黄门侍郎。十七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寻除散骑常侍。洎性疏峻敢言。太宗
工王羲之书,尤善飞白,尝宴三品已上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
洎登御座引手得之。皆奏曰:‚洎登御床,罪当死,请付法。‛帝笑而言曰:‚昔闻婕妤辞辇,
今见常侍登床。‛
太宗尝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旨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欲闻己过,
卿等须言朕愆失。‛长孙无忌、李勣、杨师道等咸云:‚陛下圣化致太平,臣等不见其失。‛
洎对曰:‚陛下化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上书人不称旨者,或面加穷诘,无不惭退,恐
非奖进言者之路。‛太宗曰:‚卿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1
太宗征辽,令洎与高士廉、马周留辅皇太子定州监国,仍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太宗
谓洎曰:‚我今远征,使卿辅翼太子,社稷安危之机,所寄尤重,卿宜深识我意。‛洎进曰:
‚愿陛下无忧,大臣有愆失者,臣谨即行诛。‛太宗以其妄发,颇怪之,谓曰:‚君不密则失
臣,臣不密则失身。卿性疏而太健,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十九年,太宗辽东
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洎与中书令马周入谒。洎、周出,遂良传问起居,洎泣曰:‚圣体患
痈,极可忧惧。‛遂良诬奏之曰:‚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
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太宗疾愈,诏问其故,洎以实对,又引马周以自明。太宗问
周,周对与洎所陈不异。遂良又执证不已,乃赐洎自尽。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
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洎文集十卷,行于时。则天临朝,其子弘业上言洎被
遂良谮而死,诏令复其官爵。(选自《旧唐书》第七十四卷,有删节)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B.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C.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D.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最初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是皇帝
2
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男”是爵位名,唐朝有“开国县男”之爵,位列“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之前。
C.“玄武”“青龙”“白虎”“朱雀”本为中国古代的四种神兽,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而“玄武”对应北边,因此“玄武门”是唐代宫城的北正门。
D.“婕妤辞辇”,是说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认为天子出行应有贤臣在侧而不应有妃子形影相随,因此拒绝与皇帝同乘辇车,后世用“却辇之德”来形容女子贤德明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洎做过两次黄门侍郎,一次是在隋朝末年侍奉自称梁王的萧铣时被授予此职,一次是归唐后,被太宗授予此职。
B.唐太宗十分倚重刘洎,远征时令他辅佐太子,但又担心他粗疏直率的性格会使他遭遇不测,所以嘱咐他要谨慎小心。
C.褚遂良与马周诬陷刘洎在太宗重病时,想学伊尹、霍光独揽大权,甚至干涉新帝废立之事,诛杀意见不合的大臣,使得太宗赐洎自尽,他的冤屈一直到武则天当政时才得以洗雪。
D.刘洎文武双全,早在追随萧铣时就带兵攻城略地,取得岭外五十余城。他所著文集多达十卷,风行于当时。 三、古诗鉴赏。阅读下列诗,先翻译全诗于横线上,再完成4、5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翻译: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C.“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D.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E.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 ,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五、宋之韵: 第二集 晏氏父子
北宋初年,词坛上还没有什么较为杰出的词人,和足以震撼人心的佳篇佳句。这种情况,到晏殊进入词坛后才有了一些改变。说到晏殊,我们自然立即就会想到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一千年前创作出来的两句词,却依然充满了生命活力,参与着现实生活,我们随时都可能引来当自己的话说。
晏殊是个神童,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被推荐给皇帝,镇定自若的与成年人一起参加进士考试,就成
3
了进士。从此一帆风顺步入仕途,晚年官至宰相。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范仲淹、欧阳修这些名重一时的人物,都受到过他的奖拔。
晏殊的词,有一种踌躇满志的富贵气息。这种气息本来并不具备审美价值,但由于他词中灌注着一种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生命意识,使这种雍容闲雅的气度,醇人成哲理,深化为对人生的思考,因而千百年来,一直打动着读者的心。他遣词造语的功力,尤其显得深厚。“花落去”“燕归来”这种暮春景象是屡见不鲜的,泛泛地说本来不足以打动人心。但词人略加点染,加上虚词构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使这两个已经引不起人们注意的景象,一下变得精神百倍,重新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力度。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也是晏殊的名作,写妻子思念离家的丈夫,这是屡见不鲜的题材,但这首词切入的角度很别致。词人不说这独守空房的女子,如何通夜无眠,而说月光不懂得体贴人,清光斜斜的,通宵达旦的照着她的居室,故意搅的她睡不着。“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细想起来,这简直是一句傻话,但又傻得那么有人情味。下片,说一夜西风凄紧,树叶凋落了,更适于登高望远。于是这彻夜未眠的妻子,赶忙登上高楼,去追寻丈夫的踪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妻子在眺望丈夫,换个角度看,也像是苦苦地追求一种理想,一种人生境界。
晏殊的儿子晏几道,也是北宋重要词人,文学上习惯称他们父子为二晏。整个宋代,什么时候也不要求士大夫要有强烈的开拓精神。而晏殊从政时,又是北宋最太平无事的时代,他当然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只能无所作为,而又不自甘寂寞。他就只能用淡淡的哀愁来拂拭匆匆消逝的年华,唱着“一曲新词酒一杯”来打发日子。到晏几道就不同了,他虽然生在宰相家庭,但父亲死时他还小,并没有从这个家庭得到什么好处。他为人耿直,不愿意攀附权贵,因而只做过下层小官吏,后半生是在贫穷中度过的。据记载,北宋大奸臣蔡京,曾托人求他写两首词。词他倒是写了,可就像他自己有感而作一样,只字不涉及蔡京,更不要说奉承巴结了。他父亲晏殊养着歌伎舞女,这是宰相之家享受生活的工具,是当宰相的特权。晏几道也与歌伎舞女来往,却是相互同情,相互寻求慰藉,彼此只能算是朋友了。不言而喻,这对晏几道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多年前在朋友家的一次歌筵上,遇到朋友的歌伎小苹,穿着用心字香熏过的罗衣,用琵琶伴奏,唱着诉说相思之苦的歌曲。印象是那么深刻,词人永远也无法抛忘。如今那朋友已死,小苹也不知流落到哪里。去年,他在梦中意外的梦见小苹,还像当年一样在那庭院深深的楼台中填词唱曲,夜阑人散,趁着月色他送小苹离去。可一梦醒来,才想起往事如烟,再也不可能发生。无可奈何中,只有在细雨蒙蒙的暮春时节独立花前,看花朵一瓣一瓣飘落。看燕子像故意来奚落人的孤独,总是双双对对飞来飞去,心中承托着无限的悲苦。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境界是何等凄恻。然而,一年又已过去,就连这个定格的旧梦,也无可挽回的消逝了。只剩下梦中他送小苹离去时的那一轮明月还挂在空中,成了往事唯一的见证。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在一次歌筵上,词人与一个歌女相遇,一见钟情。歌女手捧玉钟来劝酒时,他尽管已不胜酒力,也还是一杯一杯喝着。那歌女为报答他,也舞罢一轮再舞一轮,唱完一曲再唱一曲。直唱到楼头明月向西偏落,作道具用的桃花扇,也几乎举不起来了。“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这两句造语是那样别致,却并不险怪,是向来为人称道的佳句。多少年来,词人经常梦见那个歌女,这次意外的相逢,究竟是真是幻,是梦是醒,似乎连词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两句是从杜甫的“夜阑犹秉烛,相对如梦寐”变出。杜诗诉予人的是战争的恐怖,调子是沉重的。晏词诉予人的则是缠绵悱恻的凄苦,调子是悲咽的。
4
答案(二)
1. B 2.B (按照“公、侯、伯、子、男”的排序,“男”应该位列最后) 3.C(马周并未诬陷刘洎)请求保卫边塞,没有拥兵自重。 参考译文:
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隋朝末年,侍奉萧铣时做黄门侍郎。萧铣命令他在岭外攻城略地,他攻下五十余座城池,还未班师萧铣就已败亡,于是把他所得到的城池献给国家以归附朝廷,被授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贞观七年,连续授予官职到给事中之职,封清苑县男的爵位。
贞观十三年,升任黄门侍郎。贞观十七年,再授予授银青光禄大夫之职,不久授予散骑常侍。刘洎性格粗疏严峻敢于直言。唐太宗擅长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尤其善于写飞白字,曾经在玄武门宴请三品以上的官员,太宗拿笔写飞白字赐给群臣,有的人乘酒兴从皇帝的手中争夺以取得书法,刘洎登上皇帝的宝座伸手得到书法。群臣都上奏说:“刘洎登上皇帝的龙床,罪行应该处死,请将他付诸法律。”皇帝笑着说:“过去听说婕妤拒绝登上皇帝的车子,今天看见常侍登上龙床。”
太宗曾经对侍奉他的臣子说:“臣子对待君王,大多顺从皇帝的旨意不敢忤逆,用好听的话来取悦帝王。我今天向你 们提问,是想听到自己的过失之处,你们必须说出我的过错和失误。” 长孙无忌、李勣、杨师道等人都说:“陛下圣明的教化以致天下太平,我们看不见您的过失。”刘洎回答说:“陛下圣明千秋万世,确实如同长孙无忌等人所说。然而近来有不合乎心意的上书人,您有时当面加以严厉责问,使他们没有不惭愧退下的,这样的做法恐怕不是奖励进献言论的方法。”太宗说:“您的话很正确,我应当为您改正它。”
太宗征讨辽,命令刘洎与高士廉、马周留下辅佐太子在定州监理国家,仍然兼任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太宗对刘洎说:“我今天远征,让您辅佐帮助太子,这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关键之际,对你的寄托尤其深重,您应该深深地明白我的心意。”刘洎进言说:“希望陛下不要担忧,有差错过失的大臣,我将立即严格地加以责问处罚。”太宗认为他说话任意随便,大吃一惊,对他说:“君主言行不周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行不周密就会失去自身性命。您性格粗疏为人又太过强势,恐怕会因此遭受失败,确实应该谨慎戒除,来确保平安终老。”十九年,太宗从辽东返还,向定州出发,在路上病重,刘洎和中书令马周入前拜见。刘洎、马周出来后,褚遂良传令询问太宗的生活起居情况,刘洎哭泣着说:“皇上身体罹患痈症,极其令人担忧害怕。 ”褚遂良诬陷他上奏说:“刘洎说:‘国家的事情不足以忧虑,应当辅佐少主而借鉴伊尹、霍光的行为,有不同意见的大臣应当责问诛杀,国家自然而然就安定了。’”太宗病好后,召见刘洎询问他缘故,刘洎用事实来回答辩解,又援引马周的话来证明自己。太宗询问马周,马周的回答与刘洎所陈述的内容没有出入。但褚遂良坚持自己的言论不让步,于是赐刘洎自杀。刘洎在自杀诀别时,向宪司请求纸和笔,有话上奏皇帝,宪司不给,刘洎死后,太宗得知宪司不给他纸笔,将他治罪。刘洎有文集十卷,风行于当时。武则天统治天下时,刘洎的儿子弘业上书说刘洎是被褚遂良诬陷而死,皇帝下诏命令恢复他的官职和爵位。
4.BD【解析】B“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最后一联中“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已经表明作者的态度了,他为愿为官,只愿过乡间农家生活。D“比兴”,错。该题涉及诗歌鉴赏的语言,内容,结构及手法各方面的考查。选项较多,因此做题时,要读懂诗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然后对选项涉及的内容仔细进行推敲判断。
5. 情感:①希望终老田园;②心念国事;③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
要从全诗的角度理解。并结合诗句分析。通常理解诗歌的情感,要抓住诗题,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最后一联“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表达希望终老田园的心情,题目“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及“岂不怀归①官有程”表明作者心念国事,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