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果肉细胞,要将图1转换为图2,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丙、调节光圈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玻片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
C.戊→丁→丙→乙 D.丁→戊→甲→丙
2.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
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感病毒是抗原,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B.注射流感疫苗后体内产生了抗体,抗体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C.再次流行时的流感病毒与之前注射的流感疫苗可能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3.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4.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5.与下列几种微生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结核杆菌 ④衣藻 ⑤肝炎病毒
A.从结构看,①④是真核生物,②③⑤是原核生物 B.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④是自养型
C.从免疫的角度看,③⑤都是抗原
D.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⑤是生产者
6.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①甲图B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C点时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②乙图A点时,害虫不存在抗药个体;③丙图曲线表示胃蛋白酶对蛋白质
水解的催化特性。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7.每年5月底萧山市的杨梅产地杜家要举办“杨梅节”。该地的“短柄杨梅”味美多汁,是我国的四大名品之一,也是上市最早的乔木水果。俗话说“杨梅好吃树难栽”,可是近几年,萧山区的果农却成功地栽植了大片短柄杨梅树,满足了大量游人采摘和购买的需要。 (1)这些杨梅树是怎样栽培的呢?以下是果农常采用的栽培方法: A.选择培育砧木,砧木应为寿命长、抗病性强的品种(如大叶草杨梅); B.选择培育嫁接苗,嫁接苗应为“短柄杨梅”健壮母本上的健壮枝条; C.嫁接,春天2月底到3月上旬,将接穗接到砧木上;
D.疏花疏果。在初花期疏去细弱枝条上的弱质花,3月中旬疏去部分小果。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杨梅素有“开夏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杨梅果肉细胞的:( ▲ ) A.细胞壁中
B.细胞质中 C.液泡中
D.叶绿体中
②上述杨梅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以“大叶杨梅”为砧木,“短柄杨梅”为接穗,则所结果实的性状与 ▲ 相同。
③疏(除)去弱小的花、果是为了使 ▲ 充分供给健壮花 果,保证果实的大小、甜度。
(2)杨梅的保鲜是个难题,某中学综合实践课题组的同学做
了如下实验来试验不同气体环境下杨梅保鲜的效果:他们选取品种、大小、成熟度等完全一样的三支杨梅(每支长有3颗)为材料,用线绳栓上, 溃烂程度严重)。 请根据这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④经过40小时实验后, ▲ 瓶中的杨梅有机物含量最多。 ⑤根据实验,你认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 8.(6分)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⑴ A、B中含有的免疫物质是 ▲ (选填“抗原”或“抗体”)。当胰腺组织发生急性炎症时,B中的 ▲ 会大量增加并进入炎症部位,这种现象属于 ▲ 免疫。 ⑵ 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 ▲ (填图中字母)。 ⑶ 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其中 ▲ 可直接进入B,参与 ▲ 的调节。
9.(5分)“红灯→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刹车”,这是小王骑车去配眼镜经过十字路口时的反应,请结合自己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小明的反应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 “红灯”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球形成物像,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 ▲
A.视网膜→角膜→晶状体→瞳孔 B.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 C.晶状体→角膜→视网膜→瞳孔 D.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 ⑵ 小王看物体时,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他需配戴 ▲ 矫正。 ⑶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感受器是红灯 B.效应器是上肢肌肉
C.该反射是简单的反射 D.感受器 、神经中枢、效应器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 ⑷ 从反射形成过程看,此反射属于 ▲ 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中。
同时放入A、B、C三只集气瓶
中,用胶塞塞紧。在室温26℃下经过40小时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黑点多表示
10.(10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气体制取的实验原理与方法。
⑴ 甲同学将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如右图,请你帮助他完成: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干燥的氧气时,装置连接顺序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⑵ 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作如下回收处理:
①通过以下实验操作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 (填写选项符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②过滤、蒸发时都需用到的仪器是 ▲ (填符号)。 A.酒精灯 B.烧杯 C.玻璃棒 D.漏斗 E.量筒
⑶ 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 ▲ (填序号)。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⑷ 丁同学打开K2、关闭K1,利用I、Ⅲ装置来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此时C中盛放的物质是 ▲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⑸ 丙同学认为在不改变I、Ⅱ、Ⅲ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只要将装置Ⅱ中长导管接装置I出气管,打开K1、K2,该装置可用于过氧化钠 (Na2O2)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另一产物为氢氧化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1.(6分)某气体可能是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兆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分析研究该气体的成分。
⑴ 将待测气体通过上述装置时,他观察到如下现象: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C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装置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据此,兆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 ;可能含有 ▲ 。 ⑵ 为使本实验有可能得出更多的正确结论,可将上述实验仪器重新连接,你认为最合..适的连接次序是(从左到右填写仪器代号) ▲ 。 .
12.(5分)如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 表示物质,①、②表示过程。请回答:
(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①而直接进行过程②的有机物是 ▲ 。 (2)在观察活体材料时,发现某血管只允许甲细胞单行通过,那么该血管在结构上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 ▲ 。
(3)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 。物质B进入乙细胞后的作用是 ▲ 。
(4)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有赖于神经系统和 ▲ 的调节作用。
13.(5分)人类一直在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和适宜居住的星球,而早在1993年美国的“生物
圈2号”实验就是为了研究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的问题。“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是一个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的巨大的钢结构玻璃建筑,里面有麦田、草地、鱼塘和微型“海洋”等,室内还放养着猪、牛、羊和其他家畜。科学家们入住以后,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不到两年时间科学家不得不撤出实验室,从而最终宣布实验失败。 (1)“生物圈2号”完全模拟地球生态系统,其能量最终来自于 ▲ 。 (2)“生物圈2号”之所以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生态平衡,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 ▲ ,一
年多后,“生物圈2号”的生态平衡逐渐被破坏,是因为模拟的生态系统毕竟不是自然的生态系统,其各个组成部分简单,生物种类 ▲ ,食物链的复杂程度比农田生态系统 ▲ ,因此,模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比农田生态系统要差得多。 (3)实验期间,科学家们想方设法维持 “生物圈2号”的生态平衡:维持气候、大
气成分、生物种类和数量平衡,如绿色植物不能过多,否则二氧化碳和肥力不足;动物饲养不能太多,否则 ▲ 。
14.(6分)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令国人期盼已久的男子110栏预赛
开始了,然而飞人刘翔却因脚伤中途退出了比赛,令人遗憾。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当刘翔一听到发令枪响,立即起跑。该反射活动的途径是:耳→传入神经→大脑→
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其中“大脑”属于反射弧中的 ▲ ,
(2)刘翔等运动员在赛跑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当时北京的天气比较炎热,运动
员们可以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来促进 ▲ ,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3)在 ▲ 和 ▲ 的调节下,刘翔通过艰苦的训练以其出色的跨栏动作和强有力的
终点冲刺多次在世界大赛上夺得冠军,展现了技术和力量的完美结合。 (4)田径运动员在赛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此时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细胞内糖
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在此过程中,由于 ▲ 的分泌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保证人体有充足的能量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5.(10分)合成氨工业对化学的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I.实验室制备氨气,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 ② 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 (1)请写出①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 ▲ , (2)试分析可以用②制备氨气的原因 ▲ 。 II.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 (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工业制备氨气的原理:N2+3H2
[实验操作]
① 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在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F....验其纯度。
② 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③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氢气纯度选择在出口处进行,是为了 ▲ 。 .F....(2)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锌粒与酸脱离,此时C瓶内的气压 ▲ (填“大于”、“小于”、“等于”)大气压。C瓶内气体的主要成份是 ▲ 。
铁触媒2NH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