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经济·市场福建省“互联网+”背景下绿色物流发展的
研究对策
陈 曦,朱 敏,姚雨晴,陈巧红,江晓珍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0)
摘 要:“绿色物流”的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崛起,“互联网+”作为近几年产业不断发展兴
起的新形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催生下被广泛运用于多个不同领域,而“互联网+”绿色物流的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态势。然而着眼于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大部分仍处于传统的运营模式,存在着信息滞后、运营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传统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福建省物流行业的绿色发展。关键词:“互联网+”;绿色物流;研究对策;福建省
1 福建省“互联网+”背景下福建省绿色物流的发展概述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形式愈发多样化,物流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随着福建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物流经营模式的问题逐渐凸显,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
[1]
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同时,物流企业对“互联网
联网+”绿色物流的发展路程中,政府通过健全绿色物流业的保障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来加强干预、规范和激励物流企业的发展。具体通过立法、排污收费政策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化体系来约束、监督以减少物流产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制定资金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和税收扶持政策等相关政策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活动,实现绿色物流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2.3 “互联网+”绿色物流对管理模式提出新要求
福建省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以提供物流服务为中心,各企业相对独立,没有形成相对规范化的行业结构。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物流的运作更加趋向于物流服务延伸模式、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物流联盟运营模式三者的结合。企业现以长期的方式进行合作,如市面上已经出现了顺丰,中通,圆通等联盟运作、定制式和服务延伸的服务,这对物流行业的企业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3 福建省“互联网+”背景下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传统物流仍占主导,物流信息传播滞后
在“互联网+”背景下,许多产业转型升级,各企业产品订单量大大增加,物流行业面临巨大压力。然而,目前物流企业呈“散、乱、小”状态,大部分物流企业仍保持单一的物流作业,并且部分小型物流企业只服务于部分地区,没有参与物流行业间的供应链资源
[2]
且有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坚持手工作业,效率整合。
+”绿色物流管理模式的认识不足,以及政府相关法律政策对绿色物流支持力度的欠缺,使得“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辐射范围较小。对物流行业来说,推行绿色物流是福建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 福建省“互联网+”背景下绿色物流发展的相关作用2.1 运输业,电商行业与绿色物流相互作用分析
福建省已初步形成铁路运输为龙头,以公路运输为骨干和各大型场站为枢纽的综合运输体系,境内营业里程达到1648公里。公路方面有7条国道和15条省道并兼有县级和乡级的国道,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6559.72公里。完善的经济网络与便利的交通枢纽促使福建省绿色物流发展占GDP的7.5%。
同时根据最新数据表明,在2017年双十一来临之前,不少电商开始利用循环包装袋、可降解快递袋等产品,其中苏宁易购推出“共享快递盒”,一个快递盒可以反复使用。在此之前,电商行业中的问题,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较为突出,消费者收货不便。随着绿色物流的深入落实,“共享快递盒”由快递人员在最后一公里投递,缩短了消费者的收货时间,同时包裹的包装物由快递人员回收,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绿色物流。
2.2 政府相关法律政策对绿色物流支持力度大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在“互
低、随意性大,易发生错误,没有统一的流程标准。另外,运输物品的过程中,作业流程需要的信息全凭一张快递单,企业内部缺乏先进的信息系统为作业流程所需的信息提供支撑。只有少数企业进行机械化操作,生产流程效率高,实行标准化作业。
基金项目:福州外语外贸学院2016校级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绿色物流发展路径探析--以福建省为例(项目编号:FWXXS16002)
作者简介:陈曦(1997—),女,四川人,汉族,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1062018年第2期
科技·经济·市场3.2 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绿色物流发展缓慢
培养素质高,技能高的专业人才已经是“互联网+”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从事物流发展的人员素质较低、在校大学生物流管理课程的设置仍处于探索时期、专业技术仍停留在理论阶段,进而导致没有能够和市场发展需要进行结合,市场缺少操作技术等高端新兴科技人才造成互联网绿色物流网发展 缓慢。
目前福建省缺乏既懂物流专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将会制约我省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我省自主物流企业发展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技术人才。3.3 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物流运输效率较低
目前福建省具备集散和储运功能的地点少,设备水平、标准化较低,物流作业效率不高。厦门港、泉州港、马尾港、漳州港等港口的集装箱码头现代化程度只相当于发达国家80年代的水平,并且港口还存在着杂散货运输、海运装箱和陆运集装箱标准差异等问
题,降低了还来联运的运输效率。
[3]
目前民营物流企业航空货运飞机不出60架,多数集中于顺丰、圆通、中通等大型物流企业,虽建设了多个物流园区,但是在物流集散储运设施建设方面还是比较滞后,企业物流点间没有形成如菜鸟快递这样的信息集中点,这也成了制约企业投资设置物流点的原因之一,也影响着物流的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
4 福建省“互联网+”背景下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分析4.1 普及绿色物流知识,引导物流行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绿色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物流发展模式,需要集齐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力量共同探讨、共同参与。
对于政府来说,要充分发挥政府对企业物流的监督和引导作用,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开展知识讲座等多种途径,对发展绿色物流的紧迫性进行强调。
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力度,树立保护环境、绿色物流发展观念。以前福建省大多数物流企业是自给自足,自立门户,多为用传统方式引领自己的物流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监管,普遍
存在物流产业发展效率低和成本高的缺陷,
[4]
现在提倡企业间协同联动,将物流转嫁给给第三方“互联网”物流,构建新的物流系统,因此企业要自主开发“互联网+绿色物流”的发展途径,降低物流业发展成本,进一步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将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嵌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既是商品的接受方和享
2018年第2期
经营管理
用方,又是商品的评价方,因此要使绿色物流的消费观念深入每个消费者心中以及贯穿整个物流领域,就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积极主动地学习绿色物流 知识。
4.2 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引进高精尖人才
福建省政府及相关企业应该针对不同层面的人才特性,建立不同层次的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一方面可以从台湾等引进一批从事物流绿色发展工作的理论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另一方面可以统筹福建省现有的科技研究机构和高级科研人员,采用学科互补和交叉来深化绿色物流产业的
发展。
[5]
同时政府要加强对物流教育产业的投入、培养专业师资队伍,鼓励高校开展物流绿色化方面的课程培训,并在厦大、福大等高校设立“互联网+”绿色物流化的研究课题及实验室,派遣优秀教师队伍出国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形成多学科支撑、多层次并重的教育体系,培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和复合型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为现代绿色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 人才。
4.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绿色物流发展模式
政府要在更新和改造物流基础设施的结构、配置、效应等方面,提高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效用以及综合利用率,在物流基础设施的开展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从全局出发,统筹协调好各种运输途径的衔接,构建一个智能化运作、绿色发展多式联运和全方位集成的运输系统。鼓励相关产业机构开发以乙醇、甲醇、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新兴能源为动力的运载工具,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问题,此外还应加强福建省的研发生产能力,促进清洁运输工具如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绿色物流业的发展。
4.4 提高包装的再利用率,建立健全法律政策规范
在“共享经济”盛行的背景下,福建省政府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大力推行“共享包装物”的实施,鼓励企业创新发展,调动企业自主研发新型环保型包装物的积极性,对新型包装物投入资源比例较大的企业可以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协调好“互联网+”背景下绿色物流的发展。5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以及共享经济等热词的崛起,绿色物流的转型升级已成为无可争议的趋势,因此只有结合福建省“互联网+”物流
107经营管理
科技·经济·市场基于LID理念的承德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技术
框架研究
胡希冀1,崔琳琳1,舒荟萃1,范有靖1,胡玉梅1,孙 威2,刘 杰2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建筑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创元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
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本论文来源于2017年度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以《基于LID理念的承德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策略研究》,省政
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承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依据,从承德市自然地理、问题和需求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标出发研究基于LID理念的承德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技术框架,意在为承德市海绵城市后续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数据和技术支持。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框架
2017年3月,承德市城乡规划局公示了《承德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这意味着承德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进入实施落地阶段,本论文借鉴第一批试点建设城市的经验,结合承德市的特点,探索适合承德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意在为承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样板示范和实践经验,同时,提高公众节水意识、环保意识,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1 总体建设框架
承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根据区内不同的用地特征和下垫面性质,结合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工程可行性,确定合理的设施选择和工程量计算。
对于老城区和已建区,建筑密度比较高,开发强度大,道路广场硬化比例高,排水系统已经实现雨污分流,在建设时重点推动“渗滞为主、蓄排结合”的设施建设模式,加强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和生物滞留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改造,加强雨污管网改造建设。
对于待建区,现状为自然村,低影响开发实施可控性高,在建设时应推动大型绿地广场的低影响设施改造和功能提升,强化对住宅小区和建筑的海绵城
市建设工程的准入条件,完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构建“渗滞为主、蓄排结合、净用为补”的综合雨水利用 系统。
2 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选择方法
针对承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内的各地块,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开发的SWMM软件,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对各个地块的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比例、开发强度进行计算评估,分析总体计算结果是否达到控制目标,并筛选出满足控制目标的有效方案集,通过人工筛选比较,选择优选方案,输出各个地块的措施控制参数,指导各个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措施 布局。
在现状评估中,主要考虑内涝风险、年径流总量和面源污染输出,在下垫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多套组合方案,因地制宜的确定LID改造、管网系统优化、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和生态水系建设,通过技术经济比选和可行性研究确定适合本地的建设方案。3 试点区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控制体系
为了保证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达到考核要求,通过上述设施选择及优化方法,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地、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规划内容,把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纳
行业发展的实际,才能更好地促进福建省绿色物流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1]陈海.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创新路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3):101-104.[2]蔡绍红,朱敏龄,魏文云.绿色物流产业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
以虚拟产业集群为研究视角[J].现代物流,2017,(06):85.
[3]黄海棠.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3):55.[4]梁潇.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5,(19):37.[5]潘文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泉州物流节点定位与建设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2):23-26.
注:2017年度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基于LID理念的承德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101A002。
作者简介:胡希冀(1983-),男,河北承德人,满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规划设计。
1082018年第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