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与师资培养的几点思考
2020-08-08
来源:乌哈旅游
教育管理 窗留晚溷守 腿垦目四嚣昭 围见 恩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科专业计划分别在1993年和1997年进行了调整,经过这两 赵枫 20世纪90年代后,顺应市场经济形式,教育部对我国的 践指导能力的不足。 三、两者之间的矛盾引发的几点思考 次调整,特别是后一次较大的调整,使得我国大学的学科专业 结构向综合化、合理化、市场化方向大大前进了。进入21世 纪.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也在不断调整 变化。以期解决高等院校毕业生与市场的供需矛盾。 一(一)高校专业设置应具有前瞻性.不应一味跟着市场走 根据研究,我国自1952年以来。教育结构的变化就始终 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教育结构的发展和变化则是通过就 业状况来进行调整的。因此,高校专业的设置往往是以市场需 、追求短期效益。导致热门专业的设置一哄而上 求为导向的。诚然,由于学科、专业结构的生成会受到社会形 同时,社会集团利益的变化也会对学科、专业产生一定的影 响,因此,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必然会呈现出一种动态特 高校专业设置应在顾及当今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注重前 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社会形势是处于永远的变动之中. 瞻性。合理科学地设置.否则会出现比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更严 重的后续问题。 经济学在以前只是在财经类之下的一个很小的分支。但在 性。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教育的周期较长,一个本 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增 科学生要在学校学习4年,入学时的热门专业在毕业时很可能 加。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因此各高校经济学方面的专业设置也 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增设经济管理学院,而经济学方面的专业也 已经风光不再了;而一个学科的建设更是需要多年的积累和不 随之迅速膨胀,并在学科、专业结构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断地完善才能够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市场的变化太快, 一味追随只会越来越被动。因此,专业的设置应该在变动的社 是一再增加。包括后面出现的MBA和EMBA热。近几年,经 会形势中寻找一个相对长期的平衡,应该在对目前社会形势分 济学专业的设置过多已经造成了毕业生分配困难现象.人才资 析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源的严重浪费。 (二)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应多元化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 具体的专业设置来引进师资。目前高校师资的引进往往只重视 学历学位,似乎是硕士一定强于本科生.而博士又一定比硕士 好。其实,不恰当的师资引进只会造成人才的浪费,而学位高 的教师并不一定能胜任实践类的课程。因此,我们的高校,特 别是那些应用型大学,如果在师资引进之初就注意到本校专业 师。也许会让我们的专业设置和师资之间的关系更趋于合理 计算机专业。曾经由于市场的需求,造成过热的局面。而 问题。近年来,环境科学日益受到重视,随之出现的就是很多 高校顺势而为,纷纷设置环境专业,甚至专门成立环境学院, 其结果也造成人才浪费。 二、和学校专业设置相比。师资培养的相对滞后 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减少,该专业也面临着如何生存下去的 段,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定位.以及本校 (一)热门专业的仓促设置使得相应的师资培养显得滞后 学科自身的实力,而教育中最重要的实力莫过于教师。很多高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科、专业构建的基础在于 的不同需求,而相应地引进一些有实践经历、有动手能力的教 校在设置专业时考虑的是什么专业招生比较容易.什么专业毕 化。同时,高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 业分配时市场欢迎。唯独没有考虑本校的师资是否具备。因此 靠教师“吃老本”无法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级访问学 导致有些专业申请成功之后,才考虑让谁来上这门课的问题。 能力 者、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以及去实际工作岗位工作等都是培养 (三)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坚定地走与企业相结 合的道路 (二)师资来源决定了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高于社会实践 和塑造教师队伍的良好途径。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膨胀。 导致用人单位门槛越来越高,就业越来越难,因此各高校都在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方面下功夫。用人单位希望应聘者上岗 高等院校,特别是对于那些应用型大学,学校与企业之间 的联系尤其显得重要。高等学校面向企业。与企业合作是一举 后马上可以独当一面,最好无需培训就能胜任工作,因此一些 数得的好事。第一,可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第二,可以 高校,特别是那些名气不是很大的高校,为了增强市场竞争 实现教师的实践培训;第三,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第 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不得不对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提 高要求,这从一些课程的设置中就可见一斑。比如说“外贸操 四,也是拓宽高校经费来源的渠道,从而改善办学条件,壮大 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作实务”“商务谈判”等课程都对实际应用能力有一定的要 求。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提高,带来的是对指导教师能力水平的 1.赵庆典等著《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刘文著 《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供求研究——基于人力资 更高要求。这时我们的高校教师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实践” 2.常常只是一句空话,实际上课的内容远没有课程名称那么诱 本的视角》 人。社会对学生的实用能力的要求提高,更突显出高校教师实 3.孔繁敏等编著《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