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主题
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其特殊的观察方式,特殊的认知方式和特殊的表现手段,他们的这种“特殊”与传统水墨画中的概括、简练、夸张的神似手法是非常合拍的。水墨画亦称“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实践证明,水墨画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它的愉悦性、形象性、可操作性和自主性深受幼儿喜爱。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电脑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各个层次,各项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幼儿园发展为本,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现代化,已成为现代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徐泾幼儿园从07学年起,尝试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前教育服务。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手段来帮助幼儿喜欢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水墨画,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
幼儿园成立了水墨画项目小组,尝试以课例为形式开展实践研究。经过对同一内容的几次教学实践与研讨分析,我们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在逐步更新,行为在逐步改善,同时对于水墨画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也在逐步深入。开始走上民族艺术与现代技术支撑和谐发展,教师与孩子共同提高的双赢之路。 二、实践研究过程回顾
(一)优化水墨画教学的流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
由于受国画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影响,水墨画教学还是存在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幼儿练习一笔的现象。一次活动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幼儿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限,去适应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因此,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寻求幼儿园水墨画教学中的一些“规律性”东西,是我们实践研究的重心。 1、信息技术与语言、音乐内容融合,优化教学开始部分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以往,当幼儿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幼儿对水墨画十分的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幼儿易产生厌烦,从而讨厌画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
针对3——6岁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语言相结合,引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学习的注意力。如大班水墨画《苹果》活动中,我们针对苹果的基本画法,即侧峰运笔左右画半月形,设计制作了FLASH“月亮的故事”(背景为夜色星空,分别从左右两边升起两个月亮,他们头碰头、脚碰脚,互相打招呼、互相游戏,画面中的月亮逐渐合为一体,加入叶柄后变成了一个大大的苹果)。在教学中,配合FLASH制作,教师有表情地进行故事讲述,孩子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着故事,注意力非常集中。故事结束后,教师进行了相关的提问,幼儿能够非常准确地讲述他们对月亮与苹果关系的了解,为侧峰学习两笔画出苹果外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通过实践发现:音乐元素的加入也非常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如在《笔儿尖尖来走路——运笔》活动中,我们在玻璃上撒满沙,通过灯光在暗处拍摄的方法,制作了画螺旋线的沙画录像片段,同时用钢琴曲配以音乐背景。在活动开始环节播放,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更向幼儿传递了如何运笔的学习内容。配上背景音乐,调节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信息技术直观演示,突破重点,优化教学流程
水墨画教学中,教学演示环节很重要,但是受到传统条件制约,往往以教师现场演示为主。这样的演示存在图像小、速度慢、教师背对幼儿易挡住幼儿视线等缺点,不能让孩子充分感知。如何以直观演示的方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呢?以中班水墨画活动《五指执笔与运笔》为例,通过两次活动的对比,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显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无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活动 信息技术直观演示下的活动 主要流程 采用方法 幼儿表现 主要流程 采用方法 幼儿表现 1、兴趣引发 1、教师直接大部分幼儿1、兴趣引发 播放《猴子爬孩子兴趣很 用语言引出比较集中注 树》FLASH,浓,思想高度 今天学习的意力; 从五只小猴集中 主题; 爬树,引到五 2、学习执笔 2、教师语言部分幼儿看 指执笔; 讲解五指执不清教师的2、学习执笔 采用定格教大部分幼儿 笔的方法,亲示范,因此幼 学法,运用推能够清晰地 自示范,并逐儿出错率比 近景的方式,看到五指执 一巡回纠错; 较高。 直观演示执笔的方法,出3、学习运笔 3、教师用语幼儿学习兴 笔方法; 错率小,教师 言和动作配趣下降,出现 巡回指导少; 合示范运笔来回随意走3、学习运笔 媒体播放同通过反复观 操,幼儿学习 动,开小差的 伴做的“运笔看DV和参 现象; 操”,幼儿学与,幼儿对操4、幼儿体验 4、出示教师幼儿愿意运 习时巡回播节的儿歌很范例(横竖线笔尝试临摹, 放 快掌握,能认画小花布),但是执笔错 真学习运笔; 幼儿模仿,教误率很高,以4、幼儿体验 提供生活中PPT的制作师巡回指导蜡笔画的姿横竖线表达来自幼儿经执笔运笔情势绘画 的各种事物,验,他们能够况; PPT制作实大胆表达,并物和水墨作积极尝试和品,请幼儿变创造,很多幼出更多的东儿出现不一西 样的作品。 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较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的落实问题。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大而清晰的图像,色彩鲜艳,教师能直接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并及时掌握幼儿反馈的信息。幼儿看得清楚、听得仔细。针对幼儿学习特点,通过反复轮回播放的形式,强化示范演示,缩短平时演示的时间,给予孩子更多时间的练习,真是一举两得! 3、丰富教学形式,力求多元多彩,优化过程促发展 (1)寓教于乐,创设教学情境
爱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针对他们这一特点,我们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支撑,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在中班《笔儿尖尖来走路——中峰运笔》活动中,我们就创设了为妈妈理发的情景,利用媒体技术制作了PPT,将各种发型经验传递给幼儿,同时设置“让妈妈的头发变得细细软软的”的要求,鼓励幼儿中锋运笔画出细线和曲线。在为妈妈设计发型的情景中,幼儿兴趣高昂,思维活跃,大胆挥墨,抒发心中的创意。幼儿创造出了长短不一、发型多变的妈妈造型,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中锋运笔的技能。
(2)挖掘身边资源,激发幼儿创意
水墨画技能技巧是人类文化中有着重要意义的创造。在艺术中,它从来不是一种独立的招数。以往在没有进行亲身体验与观察物象的情况下,水墨画教学采用一味的照本临摹方法,使幼儿的思维定势化,对临本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离了临本便无从下手,画画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负担。本着艺术贵在创新,技巧知识为创新服务的目标,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幼儿操作体验与创新”这一教学环节的落实。
首先,我们从孩子的经验出发,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选择素材进行采编,将创作的信息用信息技术形式传递给孩子,激发幼儿潜在的创意。如:《五指执笔与运笔》活动,最后幼儿操作环节,打破了原先单一画横竖线作品的模式,通过媒体播放生活中各种物品(家用电器类——冰箱、电视机、微波炉;交通工具类——各种汽车、横道线;生活场景类——田野、电线杆等),给予孩子视觉上的冲击,随后这些生活物品用水墨画线条呈现的作品给予孩子创作和思维上的冲击。教师的语言中提出:“变出更多的东西。”给予孩子创作上的新要求。原来一个复习的环节,通过媒体、教师整合作用发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前期经验从孩子生活中来,活动中注重提升孩子的生活经验,最终新的经验迁移运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其次,利用大师作品欣赏来拓展孩子的思维。我们发现,以往的水墨画教学多以教师的范例为主,很少出现大师作品,即使教学活动需要,也只是寥寥几副。 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到不同大师不同内容的作品。通过剪辑制作,更可以凸显作品细节部分。欣赏功力深厚的大师之作,会给稚气未脱的孩子带来创作的灵感。 ——《中峰运笔画线条》活动中,我们多次给幼儿欣赏米罗的抽象几何作品、吴冠中的“春如线”等,鼓励幼儿大胆运笔,表达内心的感受;
——《侧峰运笔画金鱼和虾》的活动中,我们让孩子欣赏了齐白石爷爷的《群虾》,向幼儿讲述齐爷爷画虾的故事,再利用DV片段等媒体技术,出示群虾范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齐爷爷是怎么样画出来的?”引发幼儿讨论和评价:“你觉得齐爷爷的画好看吗?齐爷爷画画时是怎样用墨的”?“他画的虾子每一只是否都一样呢”?“你喜欢他画的画吗?为什么?”最后让孩子用线条学画群虾。
——《侧峰运笔画葫芦》活动中,我们利用网络收集了各种不同形态不同方位的葫芦作品,并制作成PPT,通过教师和孩子一起赏析作品,提出“为什么这个葫芦是躺下来的?”“是不是每个葫芦都长得一样?它们哪里不一样?”等问题,在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创意。
(3)利用媒体技术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以往的评价多以教师评价为主,并且以作品的象与不象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这样的评价对于幼儿创造力、自信心的培养带来很多的弊端。因此,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为儿童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提高自信心和保持对国画的兴趣,耐心倾听他们所表现的作品制作过程和内心世界并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每次活动中,我们会摄录孩子的学习过程;每次活动后,我们会让孩子带着自己的作品上台合影留念;每月展示中,我们用数码相机将幼儿的作品发布在网站上,供大家交流评价。同时,我园创设了国画馆,定期将大师作品和幼儿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知道家长和教师学会正确的评价方法,更多关注孩子的体验、创意与自信。
结论: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形、声、色、知、情、意相融合统一的产物。声音、图像、图片等多种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水墨画教学的内容和意境,有效激发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更符合幼儿学习水墨画艺术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在完善水墨画课程内容和实践过程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本着注重体验、兴趣培养、快乐学习、感悟民族艺术魅力的目标,围绕在幼儿园水墨画教学中如何以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以及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思维、语言表达、认知、审美以及创新等能力的研究,我们的教师进行了积极的
尝试,因此也收获着发展。 1、教学观念和行为逐渐同步
我们教师自身接受的是传统教学的模式。工作后,通过理论学习,虽然知道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以幼儿为主体开展教学实践,但在具体实施时往往受传统水墨画教学模式的影响,又会走回原有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理念和行为上的脱节。因此,幼儿园建立了校级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优化幼儿水墨画教学结构,实现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研究》,以项目组为单位,邀请水墨画专家定期指导,借助课例研讨促使教师学会思考和实践:
——中班的小李老师设计了《我和太阳做朋友》的原创方案,制作了“太阳找朋友”的FLASH课件、“画太阳”的DV片段,帮助幼儿体验不同方位的运笔方法。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将儿童画中的动物形象大胆地融入到水墨画教学中,以“帮小动物取暖”的环节落实幼儿个体的水墨画操作体验与创造;
——中班的小谢老师在《葫芦》活动中,借助幼儿喜欢的“葫芦娃”动画片段激发孩子学习兴趣;鼓励孩子借助已有经验先行体验尝试;运用PPT赏析大师不同形态的葫芦作品,拓展经验,引发孩子在运笔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表达;
——小班的刘老师设计了《美丽的花朵》活动。应用多媒体技术,向幼儿传递蝴蝶被雨淋湿,小花热心帮忙的情境,大胆运用各种彩绳作为主材料,鼓励幼儿用不同方法制作小花,感知宣纸特性;
——大班小赵老师制作FLASH作品配合音乐、以讲故事形式介绍作品和赏析。融入写生画的手法,拓展经验,鼓励孩子多形式的表达表现;
——大班小章老师配合主题教学活动的推进,利用媒体网络收集大师作品,以DV和PPT交融展示的方式,引发孩子在欣赏的基础上创作各种不同形态的金鱼。配合水墨画教学特色,播放富有民族气息的江南丝竹音乐,给予孩子多维的艺术熏陶;
……
通过大家的积极体验,我们逐渐摸索到了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水墨画教学模式。教师们都能做到:课前站在孩子的经验角度进行价值分析、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遵循水墨画学习规律又要考虑孩子的兴趣、教学的过程注重关键性提问,注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解决重难点,引发幼儿创作和表达;教学评价要关注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教师在不断地实践、思考、探讨过程中,观点和行为变得协调和同步。 2、信息技术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我园尝试信息技术与水墨画教学的整合,因此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通过同伴互助式学习,每次活动后针对内容和信息技术支撑的有效性研讨,我们的教师逐渐掌握了拍摄DV片段、制作PPT、制作FLASH动画、对音像资料编辑再加工的方法。
每周我们坚持一次的教学实践研讨,讨论信息技术在水墨画活动中运用情况;各年龄段两周一次进行水墨画课例的设计研讨。至今,以项目组为单位,制作完成了30个左右的视频课例,积累了近百个DV、PPT、FLASH、水墨画作品素材。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结论:课题的开展与推进,使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水墨画教学活动的执教能力、媒体演示的能力都在一步步提升。我们的教师摸索到了多媒体技术与水墨画教学内容、与教师其他策略和教学流程融合的模式,并且在关注儿童认知技能发展的同时,也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孩子的能力和良好情感。我们惊喜地发现:水墨画领域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使教师们的聪明才智在充分挖掘;使教师们的职业热情在逐步高涨;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不断提升!
三、我们的展望
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沉淀的民族艺术精彩绝伦,它蕴含着天地万物,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其所体现出的自然、古朴、悠远、博大、鲜活、热烈的民族精神让人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是保持民族本色,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好
方法,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形式,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使他们初步的感受民族文化艺术美,表现民族文化艺术美和创造民族文化艺术美的好方式。
从课题《信息技术优化幼儿水墨画教学结构,实现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研究》的实施情况分析,信息技术与水墨画学科的有效整合,对幼儿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能力均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加强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为进行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幼儿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为此,我们将继续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幼儿园民族艺术教学各领域,为提高教育质量、变革教学方法提供的物质支撑。 只要在教学中多动脑、勤思考,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民族艺术这一支奇葩,将会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在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