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在线 信用违约互换应用与我国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控制 孙晓靓 蔡琦玮 (南京大学商学院, 江苏南京21 0093) 摘要:信用违约互换产品作为最重要的一种信用衍生产品,已经占据了全球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份额的 3 8%,而这种产品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极不相称。本文通过对信 用违约互换产品化解信用风险作用机制的分析,意在说明应大力发展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市场为我国商 业银行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服务。 关键词: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基础资产 信用衍生产品被称为2l世纪最具吸引力的金融创新 很小,仍处于起步阶段。 工具。在信用衍生产品出现以前,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压力 是结合在一起的,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得信用风险管 我国2o01年加入WTO,承诺入世5年后金融市场全 理第一次拥有了和市场管理同样的对冲手段,使商业银 面开放。与此相适应,我国也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步 行积极主动地管理其面临的信用风险成为可能。其中占 伐。中外银行间、本土商业银行间的竞争迅速加剧,对 据全球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份额38%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 我国本土商业银行运营和风险管理构成压力。目前,我 是最重要也是技术最为成熟的一种信用衍生产品,可充 国金融业开放的5年过渡期即将结束,中资外资银行同 分发展和利用其来为我国商业银行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服 台竞争。外资银行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从业经 务 验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而相比 一。信用违约互换的国际,国内发展 之下,本土商业银行则有明显的不足。在竞争中我国本 信用衍生产品是金融衍生产品的~种,其出现于 土商业银行流失大批优良客户,市场份额逐渐萎缩。而 上世纪9O年代,在目前全球金融业界竞争加剧,特别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保持了较低的利率水平,造成商 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破产大幅增加、市场 业银行净利息收益下降,从传统贷款业务得到的收益已 份额逐渐萎缩,对衡量和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需求不 经不足以勃、补这些贷款所具有的信用风险。 断增加的背景下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从1997年到2002 不良贷款比例高、呆账坏账数额巨大已经成为威 年五年间全球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规模即增加了lO倍。 胁我国商业银行安全和经营效率的突出问题,对商业 信用衍生产品以其极大的灵活性、良好的保密性、极 银行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商 强的交易性等优势被称为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金融衍生 业银行,特别是占有较大市场份额、脱身自国有商业 工具。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工具包括信用违约互换、 银行的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 总收益互换、信用利差产品和信用联系票据,在此基 承担了较多的政策性贷款任务,其中很大部分无法收 础上,又可以产生许多变异形式。而信用违约互换是 回成为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中有很大 信用衍生产品中最重要的一种产品,目前约占据了全球 比例是由这部分形成的。其次,激烈的国内外行业竞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份额的38%。 争环境,使工业制造业等企业破产增加,债务违约率 信用衍生产品不同于其他衍生产品,信用违约风 增加,从而使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下降,信用风 险互换作为信用衍生产品的一种,是对原生金融产品 险大幅提高。再次,我国信用体制的建设远落后于经 (特别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中信用风险进行剥离、 济发展,尚处于筹建阶段,缺少对信用违约行为的制 重构、定价的一种新型衍生产品。目前我国金融市场 约和惩罚机制。目前,我国银行业出现的“借贷” 体系尚不完善,还未形成有效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或 现象、大量不良资产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正是信用 信用风险定价机制,因此信用衍生产品的交易规模还 缺失的体现。虽然近年来为了适应于中外银行竞争的 经济理论研究4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金融在线 局势、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我国对国有商业 险转移给风险投资者。商业银行在基础资产预期回收价 银行采取了股份制改造、不良资产剥离等一系列政策 措施,但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安全性方面的效果并不 明显 根据2005年第一季度银监会的研究报告,“若 剔除政策性剥离因素和新增贷款稀释效果的影响,主 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实际上是不降反升”。因此, 信用风险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第一大风险。 值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把信用风险降低为零。 假设:1.市场只存在一种信用违约互换衍生产品: 2.市场完全有效,完全信息,交易成本为0;3.信用 担保的赔付概率,即信用违约概率为P;4.商业银行定 期支付固定费用F给信用风险投资者;5.在信用事件发 生时,信用卖方以偿债比率k赔偿损失。6.基础资产价 值K,K包含基础资产到期取得的相应收益,不考虑货币 时间价值;7.若信用违约事件不发生,商业银行回收基 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压力与我 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程度极不相称。信用避险工 具匮乏使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发生时只能被动承受损 础资产的全部价值K:若信用违约事件发生,则商业银 失,而难以采用有效的手段主动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 行基础资产的价值全部不能回收。 为扶持和保证我国商业银行安全运行而采取政策性剥离不 良贷款的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一时之危,但却不能解决 违约事件 违约事件 根本问题。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的根本出路 未发生 发生 概率 l-p P ^ 在于开发和拓展银行自身控制和转移信用风险的能力和途 基础资产回收价值(未购买) K 0 径,利用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分散能力,通过整个金融 基础资产回收价值(购买) K_F kK-F 系统分担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因此要依靠和发展我国 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特别是目前占世界信用衍生品市 在商业银行没有购买信用违约互换衍生产品的情况 场比重最大、技术最为成熟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 下,预期到期日取得的基础资产价值为K(1_p),标准 三,信用违约互换的作用机制 差为K[P(卜p)]1/2,也即商业银行在该项基础资产上所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是在保 面临的风险为K[P(卜P)] /。若商业银行购买了信用违 留基础资产所有权的情况下,提供违约风险保险的金融 约互换衍生产品,则预期的到期日取得基础资产价值为 合约。其本质上是一种期权交易,交易的标的对象是信 (K-F)(]-p)+(kK-F)p=[K(1-p)+kKp]-F。在赔付率k足 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信用风险承担者的基础资产保 够大时,[K(1-p)+kKp]接近于K,商业银行的预期回收 留在表内,而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从而 价值与无信用风险下回收价值K的差异仅为购买信用保护 提供一种信用风险的转移机制。在信用违约互换中包括 所支付的费用F。同时,商业银行通过信用违约互换已 买方和卖方两类参与主体。双方通过合约规定在合同期 将所承担的信用违约风险转移到自身系统之外,所面临 限内,由买方支付给卖方一笔固定的费用,为由信用事 的违约风险为0。无论是否发生信用违约事件,商业银 件引起的某项资产的损失寻求保护;而卖方则承诺在合 行都可以收回稳定的、至少不低于预期[K(1-p)+kKp卜 同期限内出现信用违约时向买方赔付信用违约带来的损 F的资产价值,从而通过这样一个信用违约互换的衍生 失。通过信用违约互换,买方,通常是商业银行,将 产品交易,商业银行获得了一个无信用风险的、可预期 一项或一组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到信用保护的卖方。 的基础资产价值。 而卖方,通常是投资者,则从信用违约保险的买方获得 以上是简化了的通过信用违约互换来稳定回收资产价 一定的保证金、相关利率、费用支付等收益。信用违 值和降低信用风险的机制,实际中的衍生交易因市场信息 约互换的结构如图1所示: 不充分、期权价格、费率厘定等因素而非常复杂,但基 本作用原理都基于这种机制。信用违约互换无疑提供了商 业银行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使商 业银行在再贷款的定价策略上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 四 促进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发展.为我国商业银 行控制信用风险服务 在信用违约互换中剥离和转移的仅仅是信用风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信用违约互换产品是经过理论和 一项资产信用或一篮子信用中任何一项违约,信用风险 世界金融机构实践检验的规避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也 的投资者都必须按照信用违约互换的约定向互换的买方赔 是我国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的出路和必然选择。发展 偿损失。通过这种方式商业银行把信用风险从基础资产 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合理投放 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将信用风 与收回,避免出现支付危机,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 42经济理论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金融在线 性,加快信贷资产的周转:有助于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 不良资产:有助于规避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中信息不 4.信用违约互换衍生产品虽然是为了管理风险而存在 的,但它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同时其交易是一种表外业 务,金融机构极有可能滥用来掩盖真正的资产质量问 题。所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对这种新兴金融衍生 对称和道德风险,缓解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上的 “惜贷”问题,为商业银行拓宽了客户范围和投资渠 道 因此必须大力促进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市场的发展, 为我国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服务。信用违约互换衍生 产品的交易和运用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要对其运作原 理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逐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 产品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但在推动 我国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和相关领域的协调发展: 1.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发展关键之一是定价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杰义,王琼,陈金贤.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 信用衍生品的发展与评述.西北师大学报,2005年 政府应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专业的信用评 五月第40卷第5期 估机构,定期公布企业的信用信息,这样既有助于信用 [2】安东尼,桑尼斯.信用风险度量一一风险估值的新 违约互换产品的定价,又可以降低交易双方搜集信息的 方法与其它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成本。 [5】Andrew,Kasapi.于研译.信用衍生工具.上海财经大 2.灵活有效地运用信用衍生工具是以发达资本市场和 学出版社,2002, 利率市场化为前提的。所以推动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发展 [4】何德旭.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 的同时需要深入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 社。2001 的步伐,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 3.信用违约互换的操作极为复杂,需要很强的专业 作者简介: 知识和技能。而其投资者则需要敏锐的风险意识和把 1.孙晓靓,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0 3级硕士研究生, 握、控制风险的能力。所以我国要着力于尽快培养起一 研究方向:资本市场、金融产品。 批业务熟练的专业化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从业人员。同 2.蔡琦玮,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0 5级硕士研究生, 时,引导和树立风险意识,培养更多勇于承担风险的投 研究方向:宏观金融、经济增长。 资者。 (上接第45页)文化要反映银行的时代精神,用大文化 [21沈坤荣,孙文杰.投资效率、资本形成与宏观经济波 指导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即银行 动.中国社会科学,2004(6) 的特征。金融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管 [5】吴晓求.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中 理的主要内容,因此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风险文化的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 特征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各分支机构必须与总行保 [4】王江.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变迁与金融效率.投 持高度一致,全体员工要富有团队精神商业银行是面向 资研究,1 997(9) 群众的窗口行业,企业文化具有服务文化的特征,必须与 【5】江之南.中国改革时期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 大众文化、农村文化等有机地融通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 研究.君安证券通讯,1 998.1 0 的主体业务,其企业文化又具有信用文化的特征。 [61李秀松。企业文化与增强银行竞争力关系研究.投资 (五)积极追求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灵魂,理念创新 研究,2004(9) 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当代银行改革客观呼唤科学全面的新 [7】中国建银投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小组建设先进企 型理念与之相配合,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客观呼唤一 业文化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投资研究,2005(9) 代银行人确立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之相配合。只有创新 理念,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金融改革才可能达到提升竞 争力的目的。 作者简介:刘春波,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系o5级研 参考文献: 究生,研究方向:投资银行。 【1】阎坤,周雪飞.透析中国转型时期的特殊金融谜团. 财贸经济,2003(1) 经济理论研究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