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aoYuan
文化教育
杜威德育思想对中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李
媛
郑州
45004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摘要:杜威是近代美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的德育理
论对学校的德育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而杜威德育思想中“培养有用的人”“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的理论观点对于我国高校完善德育建设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杜威;德育思想;德育建设;启示一、杜威德育思想的概说
1.德育的基本目的——
—“培养有用的人”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但是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因此,杜威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而且要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德育的实施途径———“做中学”
杜威强调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应该以“做中学”代替强制性灌输。他认为传统教育课程的最大缺点就是脱离于现实生活,所以教材必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只有在把课程按社会实际去教的情况下,教学才具有积极的道德意义。
3.德育教育的环境———“学校即社会”首先,杜威认为学校本身就应该是一种社会生活,不应该只是学习知识文化的地方,它不能脱离实际的生活而孤立地存在。应当把学校看成一个“小型社会”,学习和生长只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其次,理想的学校模式应该是所开设的课程必须与社会生活有契合点,让学习的知识服务和应用于社会生活,要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中国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中国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校德育这艘顺利驶入21世纪的舰艇,除了载满成功的业绩硕果,当然也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大学生道德感缺失。许多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缺乏爱国热忱,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2)德育途径脱离实际生活。一是内容脱离实际: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和社会生活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的现象;二是目标脱离实际:我国的德育目标不能很好地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导致了“一刀切”的误区;三是方法脱离实际:中国的高校德育教学一般都是采用口头说教的方法,缺乏实践的环节;四是德育目标的设置缺乏与社会的联系:我国高校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的学分、升学和服务于个人前途,忽略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知识能力。
2.中国高校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是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让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侵害;二是德育的过程不科学:中国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过高,导致
·14·
了理论与行为的脱节;三是德育目标的错误定位:中国的传统
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和应试教育,德育目标也只是片面地强调理想和拔高理想。
三、杜威德育论对中国高校德育的启示1.“培养有用的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杜威认为“对社会有用的就是道德的”,这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品格与行为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高校的德育就是要培养当今大学生拥有一种“行动力量的品格”的教育。当他们具备这样的品质的时候才能拥有良好的价值取向,避免“拜金主义”炫富思想”。
2.“做中学”———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感杜威认为不应该设立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而是应该通过间接渗透、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以“做中学”的体验学习代替传统教育的强制性灌输。我国当前德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德育回归学生的生活。首先,要把知识教育为主的道德教育转换为一种强调能力、以活动体验为途径的德育方式;其次,要把以前单向灌输的方法转变为讨论型、分享型的德育模式,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达到一种“知行统一”的境界。
3.“学校即社会”———德育目标设置应结合社会需要杜威的德育理论指出,要避免知识与经验的分离,要能够解决社会变迁所产生的现实问题。首先,根据“学校即社会”思想的指导,高校教育者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习生产、生活中必需的知识,为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德育目标要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要不断变化德育的内容适应社会生活,避免发生与社会生活脱节的现象。
总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道德教育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德育的改良在教育改革中占重要的地位。杜威的德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理论,如“培养有用的人”“做中学”“学校即社会”。这些观念对于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制订、方法的实施、环境的创造提供了较好的改革策略。但是对于外来文化,高校应当以“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去借鉴,这些理论在实践中是否应用得当而且实施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李志强:民主社会的理智训练———谈杜威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J].理论与改革,2007(3).[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牟正求,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刘长海.道德教育的广度批判:杜威德育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3).
[4]李万成.杜威的德育方法对我国当代德育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5(1).
[5]徐晓霞.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8(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