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才能激发教职工的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一所学校来讲,如何调动与激发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校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认为积极性的实质是人的行为的动力。
一、关心需要,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关心教师生活,激发工作热情
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主要是领导和群众的感情深化问题。也是检验学校领导是否把教师真正当做学校的主人、执行和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检验学校领导有无为教职工全心全意服务的意识。广大教师既然生活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尤其是当前一些个人主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无不影响教师的思想健康,尤其教师的职业性质是讲奉献精神、讲爱岗敬业、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不可避免地和家庭社会,工作发生冲突,给教师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如解决不好,教育事业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学校领导应把关心教师生活问题置于重要的工作日程之中,万不可忽视。如教师的住房问题、家庭问题、有病住院、节假日慰问、婚丧嫁娶、子女上学、就业问题,文化生活等都属于学校领导进行感情投入的一项重要工程,如解决不好,教师就不可能安心于教学工作,心理上出现偏异或障碍更难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如解决得好,一个既有组织纪律又有心情舒畅的人,他的奉献精神将是无可估量的。
2、以满足需要来升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需要是由未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引起的人的内部紧张状态。马克思说过:“劳动者有生存、享受和发展三大需要,即人的思想、行为是由需要而引起的”。教师积极的
心理源泉,也来自他们的需要。要做人的工作,就要了解每个人的思想动向,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工作。教师的需要,首先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他们希望社会安定团结,学校育人环境良好,学校领导信任,同志之间相互尊重。其次是学习工作的需要,希望学校有好的办学条件,自己能做出优秀的成绩,有威信,希望得到尊重和荣誉,需求业务上再提高。再次是生活福利的需要。如工资、职称、住房、文化生活用品,以及婚姻子女就业等方面的需要。教师的这些需要都是合乎情理的。“领导就是服务”。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光讲空话不行,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以满足其实际需要,使他们能够专心致至地从事教育工作。为此,本着少讲空话、多办实事的精神,平时在学校管理中,始终把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为教师服务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首先学校领导要深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教职工的思想成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教职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需要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从每个教师的思想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地进行细致的诱导启发,提高他们的内在精神动力。凡是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教师,积极向党支部推荐,吸收他们入党,并安排他们担任教研组长等工作。逐步焕发广大教师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以追求上进、比贡献、比进步的荣誉感。从而使他们自愿的做好本职工作,形成一种巨大的工作合力。这正是一个学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条件。其次教师需要的满足和诱发要把握在适当的度内,才有增力作用。若学校与教师的思想不能沟通,工作不能做到教师的心里,不分青红皂白的来满足个别教师的需要,这种需要得不到教师的认同,需此给彼,使教师从心理产生了“应得”的概念,甚至出现了“平原现象”。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应把握分寸,恰到好处的满足教师的需要,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再次重点发挥主导需要的作用,引发他们的积极性。教师的需要很多,学校领导应认清教师某一时期的优势需要,以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诱发新的需要为激励教职工的突破口,使之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工作。最后加强正面导向,化解需要冲突。当教师提出不合理需要时,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去掉不合理需要。当合理需要不能满足时,可采取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的“替代法”或许诺、签约等方法保证届时满足,使教师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工作状态。总之,创造条件
尽最大努力满足教师当前需要,就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发挥感情投入的作用,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劳动具有个体性和劳动过程可控性小的特点,靠制度的约束是不会产生优异的工作成绩的,其工作的好坏取决于个体的良心,取决于自身对工作的自觉、主动、积极性上。经验表明,在不同的情感或情绪状态下你给学生上课或给教师分派工作,其情形和结果会大不一样。究其根底,原因在于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人的一切活动中都离不开情感的交流,而情感的交流又是对等的、互利的、微妙的,不可言传的。实践和理论都告诉我们,在所有激励因素中情感投入是最富有魅力、最受青睐,最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东西,尽管它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们总会深切地感受到,它是一种力,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和聚合力。学校领导应重视情感对工作积极性的催化作用,用情激情。首先情感缘生于需要,学校领导既要采取一定方式激活学校群体成员中个体的合理需要,并将其整合成学校群体需要,又要科学地、艺术地将学校群体需要化简、分解或变成成员的个体需要,并激发其产生冲动。其次学校领导要在想方设法满足成员个人的合理需要的同时,带领成员为满足群体需要或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在群体目标(或需要)一致的情况下,个体需要与群体需要(或目标)具有同一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学校群体成员个体需要的满足,有利于学校群体需要的满足或群体目标的实现;反之,学校群体需要的满足或群体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学校群体成员个体需要的全部或部分满足。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产生了情感体验就会加倍地努力工作。再次,需要又可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学校领导既要在学校群体成员的物质生活上给予情感投入,更要在群体成员的精神生活上给予情感投入。物质生活方面,学校领导要尽可能地多关心群体成员的衣、食、住、行,只要你关心了带去了微笑,带去了体贴,带去了同情,即便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人家也会在内心深处感激你,愿意同你友好交往。精神生活方面,首要的是与人为善。学校领导要善于吸纳、接纳、容纳人,既要容人之长,又要容人之短;要尊重、信任、
理解人,给人以重要感;要帮助人实现其个人价值,以人之成功为己乐。其二,学校领导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讲求个人的人品修养,注意个人在学校群体中的威信或威望的形成,不许诺,不哄骗,不耍手腕玩高招,让人觉得跟你交往是安全的而不是危险的。其三,学校领导的情感生活要丰富高雅,情绪要平静稳定。切莫“阴阳脸”、“一日三变”让人觉得不可捉摸,深不可测。其四,在与群体成员的交往中,学校领导的情感流露和流动要自然、诚恳、真实,不要给人以造作感。总之,在学校群体活动中,学校管理者不应该吝惜自己的情感,而是要投入、投入、再投入。只要你的情感是流动的、温热的,你的属下的情感就会流动起来、温热起来,最终形成一股气势汹涌的洪流。
4、发挥目标期望值和吸引力的作用。
人是有目标、有追求的动物,明确的目标既是成功的基础和起点,又是一种动力。因为,一定的目标总蕴含着一定的期望、一定的吸引力。一般讲,目标的期望值和吸引力有多大,有多迫切,目标的推动力和实现的可能性及功利性就有多大,有多迫切。当然,目标的期望值得有质和量的规定性,既不能过高过大,也不能过低过小;过高过大,超过了人们能力的范围,人们会觉得望尘莫及,高不可攀,因而失去信心,会自动放弃,过低过小,人们则会觉得没有意思,而自动放弃。在学校管理中,我们按三年一段提出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按每年一段定出学校的近期目标。在制定目标时,注重目标的具体的可行性,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实现教育目标安排、进行。学校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如每学期我们都组织教师在总结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对各年级各学科成绩的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三好学生的上升率、后进生的转化率、学生的近视率、体育达标率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发动教师认真讨论,使学校工作的目标真正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起端,成为教师的能力方向,成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纽带,成为制定实施具体计划和评估工作成效的标准的依据。这样也就把学校大小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校总体目标变成了教师的具体行动。在发动教师参与目标管理时,由于发扬了民主,让大家充分发
表意见,因而达到心理认同,大家都能齐心合力,为实现各种目标而勤奋工作。
5、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心理源泉,可分为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正确使用这两种鼓励,使学校领导管好学校的两种手段,也是一种管理艺术。在学校管理中,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就必须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去激励,即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认真改变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制定岗位责任制和评奖制度。教师总是期望自己的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为此,学校领导要根据教师精神需要优先发展的特点,通过设立各种奖项以及建立教师功劳簿、光荣榜等,激励教师的上进心,强化教师的积极动机,防止积极动机的减弱和消退。二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利用节假日组织教师去外地学习,教师很感动,平时工作劲头特别大。三是关心尊重和信任教师,对教师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无论是哪方面的,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或者是犯过错误的同志,都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与他们做知心朋友,为教师创造学习、进修的条件,安排具有竞争性的工作和任务。吸收先进教师入党,评定职称等等。在教师情绪低落时找他们谈心、交心,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致因有情绪而影响教学工作。我们这样做,满足了教师的精神需要,从而激励了他们的积极性。学校工作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出现了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局面。
二、正面引导,逐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所谓人的积极性是指人在自觉能动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它体现在人的认识活跃程度、情感兴奋水平和意志努力程度及人的一言一行上。人的积极性的本质特点就是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调动了教育人员的积极性,就能使他们对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教育事业有一种炽热的情感,从而自觉地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人的思想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的,尤其是知识分子活思想较多,学校领导应注意时常教育,引导教职工的行为,将教职工的活思想引导到工作学习中。只有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育的各项工作就能得到更好的开展,教育质量就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具体来说:
1、发挥管理者的率先垂范的作用。
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表明:在社会群体活动中,群体成员的言行会产生相互影响、每个群体成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别人的同时,也会受到别人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行的影响。这似乎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种相互交叉的影响中,领导者的示范效应最大;而且,领导者的职务越高,对群体成员的思想或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也越大。“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群体活动中,时时、处处、事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是调动学校群体成员积极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在思想上,守时守规,高风亮节是教师的镜子。在工作上积极主动,成绩卓著是教师的榜样。生活上严谨朴实,自主自律是教师的典范。人际关系上和蔼可亲,笃信于人是教师的朋友。业务上重才用才,善于创设宽松环境,善于团结各方面的力量是教师的核心。
2、注重在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的过程中,调动教师积极性。
我国现代科学家、教育家苏步青说:“知识是通向理想的阶梯”。知识就是力量。实践表明一个人的知识多寡,文化素养的高低与实现崇高的理想和目标关系十分密切。而知识只能从学习和实践中来。一切愿为远大理想奋斗终生的人,都是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工作的本领,才能在为实现理想和目标的过程中作到方向明,决心大,
方法对。纵使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障碍,也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必须重视学习,一方面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国内外先进人物的事迹,用正确的思想和丰富的知识教育学生。学会佩服教师的学识,人品,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会发挥最佳效果。最佳的教育效果又反过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出现教学相长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要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学习新的教育科学,这样教师会站的高一点,教育教学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3、尊重、关怀,激励教职工的奉献精神。
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业务上培养提高,生活上热情关心,这是学校管理者的职责和义务,也是优化管理手段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是知识的播种者,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办好学校的依靠力量,他们的工作平凡而又伟大,应该受到尊重和关怀。实践证明,教师教师受到尊重和关怀,会增强自我激励的力量,萌发出旺盛而持久的工作积极性。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在尊重和关怀教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突出的:一是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的业务进修,坚持在职为主,自学为主。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观摩课、公开课、集体讨论教材,教学经验交流等形式,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使教师深入研究,发现隐藏在表层工作之中的深层工作的乐趣,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不仅满足教师的探索欲望,而且能从中获得别人难以获得的精致性教学质量,教师自然对教学工作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会积极投入工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二是关心教师生活,解决后顾之忧。首先对教师中的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在安排岗位时给予适当的照顾,使其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对严重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节日来临之际,学校领导探望慰问。医药费不足的给予补足,生活上有困难的,尽量帮助解决。
4、引导教师正确归因,将工作积极性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经验证明,学校组织引导教师正确归因,对教师的精神和行为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对教师成功行为的归因,能产生一种满足的情绪体验,使其行为产生正强化。对教师失败行为进行归因,使教师认清自身的不足,认清自己和优秀教师的差距,会产生迎头赶上的积极之情,在心理取向上始终处于一种向上的竞技状态。
总之,在学校管理中,建立在以“情”为主管理机制,就能使激励机制在一个高水平上发展,就能升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引导可逐步提高教师工作的抱负水平,激化教师工作的热情。以“情”和“导”两方面来加强学校管理,就可以强化激励机制,就能使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呈现最佳状态,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如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摘要:要想把学校办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和实现学校和各项管理目标,学校才能越办越好。
要想把学校办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挖掘教师的工作潜力,使全校教职工形成一股合力,同心同德,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想达到目标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管理者要表现出优良的工作作风
1.1要有说服力——能起到表率作用
作为领导者如何才有说服力,仅凭嘴皮吹牛是不行的,也是万万不可的。要有说服力,就
必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雷厉风行、言行一致,给全体教职工做出表率。
(1)领导者要有振兴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效的政治责任感,这种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建立在管理者对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的充分认识基础上的。为此,领导者要具备锐意进取的创新和教育意识,要敢于负责任,不怕挫折和失败。只要是有益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就应该坚持,并为之奋斗到底。
(2)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品质,在决策时,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为此,领导者必须做到深入实际,尊重科学,不唯上,不唯书,不拘于成法,不囿于旧见。要讲实话,办实事,不浮夸不隐瞒。
现代领导观念强调榜样的作用,认为领导就是榜样。孔子曰:“己身正,不令而行;已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领导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2要有征服力——领导要有“公心”
作为领导,在工作中,一切都要为全体教职工作想、从学校的利益出发。不谋私利,要公开、民主的开展管理工作,让教职工看到学校领导公正廉洁,时刻都在为大家着想,他们在工作中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热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调动起来。分配的工作就会自觉承担并努力地去完成。这样的领导集体才会令人折服,才有征服力。
1.3要有战斗力——善于团结
首先领导集体要团结一心,各负其责。为学校、为全体教职工说实话、办实事,排忧解难,提供热情帮助。教职工才无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的领导群体和教职
工群体才有战斗力。
1.4要有魅力——加强领导艺术
领导者要加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其领导艺术,使领导者在教师心目中具有吸引力。这样的领导才会有魅力。
2 要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提高教师积极性,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合格证。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干群关系,领导起主要作用。有一句古话叫:“文人相轻”,这句话带有贬意,简单说,就是“文人”之间是相互看不起的。其实不然,相互间非常崇拜的也很多,之所以“看不起”是有原因的。教师群体可以说都是些知识分子,是有文化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观念、见地和为人处事之原则,如果一个“文人”做事处事非常浮夸,不做实事或做事没有原则,是肯定要被其他“文人”所轻的。其实绝大部分教师特别重感情,重平等,自尊心也很强。这就要求领导者在调控干群关系上要不断改进管理方法,重视情感管理,通过各种途径和教师达到情感融洽,才能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1平易近人——是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前提
领导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把教师看成是自己工作的合作者,是办好学校的依靠力量,只有信任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才能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2淡化角色——是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关键
事实上,学校的领导者绝大多数都是教师出身,曾经或者现在仍是一名教师,不过同时还
兼有领导者的身份而已,不要总将自己看成是领导居高临下,不可一世的样子。因此,在同教师的交往中要注意淡化角色差距,或者说在不同的场合要进行角色转换。要设身处地为教职工着想,促进关系融洽。使教师把学校看成是温馨的地方,把领导看成可信赖的人,只有这样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2.3情感投资——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
根据管理心理学解释,情感投资,就是以沟通思想和情感为内容的管理过程。人们在支配自己的言行时很大程度上是情感因素在起作用。特别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通常保持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情感平衡——你体贴我,我也体贴你;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不理我,我也懒得理你;你不冷不热,我敬鬼神而远之。这种情感平衡有良性、恶性、中性的,维持着这种人际关系。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善于抓住表达感情的一切契机、注入浓厚的情感色彩,营造良性的情感平衡。这种情感投资好说不好做,总之要做到适时、对路,切忌画蛇添足。
3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对学校工作而言,就是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要办好学校,应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否则学校的各项工作便会混乱无序。
3.1在制定这些制度方面,应做到科学、合理、可操作
一方面所定的规章制度应以鼓励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为目的。另一方面应兼顾不同部门、岗位群体的工作特点,协调各方面的职、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在制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因此应在制订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做到科学合理、合法。将基本
完善的规章制度交学校教代会通过,再颁布实施。
3.2在执行这些制度方面,要保证“法”的权威性
令行禁止,切不可因事而废,更不能因人而废,也就是执行必须坚决果断。遇到难题,领导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维护治校之“法”的表态。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全体员工的人际关系及完善健全的各项制度,是办好管理好一所学校的基础。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完成和实现学校和各项管理目标,学校才能越办越好。
如何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桂阳中学:林承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过去长期形成的教育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教育事业就没有希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积极推进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在合理定编的基础上,对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在分配上按照工作实绩拉开差距。改革的核心在于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质激励手段,打破平均主义,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转换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这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改革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来自传统观念及其他方面的干扰和阻力。校长在这种特殊时期里,首要任务是稳住教师队伍,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那么,如何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呢?实践与探索给我们留下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思考之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形成稳定机制,让教师安下心来,这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前提。
学校工作有本身的特点,具有综合性、可变性和长久性。我们的教师是一群有知识、有教养的人,教师的工作主要取决于人的自觉性,他们比一般人更富有自尊心,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因此,从大的方面说,要创造一个尊重教师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从小的方面说,学校领导在工作中也应注意尊重教师,要非常注重教师们自尊需要,对教师多鼓励、多指导、多关心。特别是在教师工作失误时,应少些指责,多些体谅和帮助,要为教师提供其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创造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要使学校形成团结和谐的气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能安下心来,消除心理上的不平衡。
同时,要引导教师多角度地进行比较,教师职业也有不少诱人的地方。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情况下,一些厂矿企业表现出不适应,面临困境,工人领不到工资;而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就是呈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教师在规定的课堂教学之后,有好多时间可自己安排,每年有两个月寒暑假,这也是令其他职业所羡慕之处。教师提高认识后心理逐渐平衡,思想情绪也就较稳定。
思考之二:关心教职工的生活是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许多教职工远离家乡来到学校工作,在生活上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希望能得到学校的理解和帮助。这个问题若解决不好势必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积极性。我校教师95%以上住在学校内,有的带来家属,由于校舍不足,造成膳宿困难。学校领导急教师之所急,想方设法盖起小厨房,分给最急需的教师用,有的教师几个人挤用一间房间,把宿舍让给带家属的老师。这样排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到学校是一个和睦温暖的家。
另外,不管哪位教师家中有了困难,领导总要登门看望并尽力帮助解决。从而教师产生经久不衰的内在动力,觉得这里的工作有干头,有甜头,心甘情愿地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奉献。可见关心教职工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既是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思考之三:创造竞争氛围、优胜劣汰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动力。
随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克服过去 “大锅饭”、“铁饭碗”、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酬、优胜劣汰。在聘用教职工时就应该充分了解教师的才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充分发挥出来,使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挖掘潜力,激发工作热情。对少数长期以来工作不负责任、教育教学能力差的教职工实行试聘、待聘或落聘,使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有了竞争和评比,谁也不甘落后,当落后于他人时,便会产生心理压力,并紧张振作起来。这些心理反应对人具有激励作用,从而表现为积极努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也就是说,有了竞争教师就有了压力,工作、学习、发展也就有了动力。
思考之四:规章制度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保证,“让人参与管理会提高人的热情”。
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规章制度,它是管理各自学校的一个“法”,具有指令性和约束性。规章制度一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就应该成为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教职工的行为准则,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决不允许有不受规章制度约束的“特殊教职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过去的人情管理变成制度管理。当然,规章制度能否贯彻落实,关键在于校长,校长的态度要坚决,要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绝不能因有个别教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而说“下不为例”,因为“下不为例”会变成“以前为例”,规章制度就会变成一堆废纸,无法落实,
即不能因个别教职工违反规章制度不处理而挫伤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的管理,一方面能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责任感和荣誉感,进而提高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密切了干群关系,使学校工作得以集思广益,更好地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当然,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不是事无大小都要经过教职工的讨论和决定,而是说教职工对学校的重大问题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思考之五:多信任,善激励,凝聚人心,这是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工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劳动,他们远比其他人更需要理解,更需要信任。因此,校长要抓好管理,既需要严格科学的岗位责任制,更需要真心诚意地信任教师,依靠教师,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充分的归属感、安全感,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满足,激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信任是一种动力,是一种激励,是强大的凝聚力。学校在接到一些重大的教学任务时,总是要选择一些有干劲、有潜力的年轻教师,让他们勇挑重担。如:我校进行了初中语文、化学科的教改,任务交给两名青年老师,这两个青年老师接到任务以后感到压力很大,学校领导及时地与他们促膝谈心,鼓励他们消除顾虑,不要怕失败,要敢于实践,勇于创新。领导的信任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他们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使教改课取得较好的效果,获得进修校领导的好评与认可,给听课的教师带来许多新的启示。由于领导的信任,相当一批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良性循环。从普通教师到班主任或到教研组长或到教务处主任,担子越来越重,工作效果却越来越好。
思考之六:学校领导率先垂范,为教师树立榜样,这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坚持强调全体领导成员要率先垂范,团结教师。学校领导
要树立榜样,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者要不断提高个人学术理论水平,不断增强领导管理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人格魅力;其次,学校领导班子整体上要团结协调,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高威信和感召力;再次,学校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高标准严要求,各项工作都走在教师之前,但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必须力戒私心,做到廉洁自律。这样,才能为教职工树立榜样,赢得他们的信任。
总之,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教师工作管理的首要任务。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智慧和心灵的开拓者,面对着正在成长的新一代,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这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没有时限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学校工作产生活力和效率。在全面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今天,作为学校领导要善于思考问题,不断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注重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教育界中独树一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