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来源: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2、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第8课《匆匆》3、本单元人文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4、教学课时:两课时
5、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感情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6、本篇课文具体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文章在表达上有如下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善用修辞。第一自然段用一组长短一致、节奏整齐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第一、四自然段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的设问句,直抒胸臆,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第三自然段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
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本文在原人教版六下教材单元中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的。如今放在统编教材特殊习作单元中,其教学功能也变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章独特的表达方式,学习文章是怎样表达出对时光匆匆的感叹这一情感体验的。这也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1、识字与写字方面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做到硬笔书写楷书整齐,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但少部分学生做不到书写美观;绝大多数同学有较好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阅读理解方面
六年级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关键词语的意思,但是由于本课创作年代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久远,学生不太容易对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惋惜之情产生共鸣;提炼总结文章所采用的如何把真情实感表达充分的写作方法会有难度。3、写作方面
六年级学生大多数能懂得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大多数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大多数同学作文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根据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大多数同学习作有一定的速度。但是一部分同学在作文的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上很欠缺。4、口语交际方面
六年级学生与人交流已经懂得尊重、理解对方,能积极参与讨论,但部分学生还不能流畅发表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出简单发言,能做到文明用语。三、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藏”“挪”等6个生字和“徘徊”“空虚”等11个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在朗读体验,小组交流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炼总结作者把真情实感表达充分的写作方法,并能说出其好处。
3.运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仿照课文第3段,用一段话写一写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五、教法学法
谈话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文本赏析法。六、教学准备
ptt课件、学习任务单、视频资源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走进文本;
结合当前的疫情形势,三年的时间从网课到复学,再到网课,直到现在重新回到课堂。在这期间有人们经历了病毒的疯狂肆虐,见证了疫情期间志愿者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冒死冲在抗疫第一线。在居家隔离期间有“与世隔绝”的难受,当解封之后又体会到了“自由自在”的美好时光。
接下来,引导学生回忆疫情期间所经历的一切。请学生描绘场景。教师随机引出:三年的时光转眼即逝。可见时光《匆匆》。板书课题匆匆。
设计意图:结合当前时事,随机引入课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热情。以谈话导入的方式,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同学们记得又快又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
(1)先出示第一行:挪移
徘徊
蒸融(指名读。)
①“徘徊”是什么意思呢?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动。(老师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让学生观察理解徘徊。)
②“蒸融”,“蒸”是什么意思?蒸发。“融”呢?消融。那合起来,“蒸融”的意思就是——蒸发融化。(有时可以用分开组词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③“挪移”,可以说“马路上疾驰的汽车在挪移吗?”那挪移的速度是快还是慢?距离是大还是小呢?“挪移”是说速度的慢,距离的小。(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我们理解词语。)
“挪”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挪”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挪”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中、右三个部分同样宽。请同学们在生字旁写一个吧。
(2)出示第二行:头涔涔赤裸裸
伶伶俐俐
泪潸潸
指导:“头涔涔”的“涔”是前鼻音。
“涔”和“潸”都是什么偏旁?三点水。那说明“涔”和“潸”都和什么有关?和水有关。
那“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就是——头上的汗水和眼里的泪水一起向下
流。(你看,有时候字的偏旁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呢!)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印象才深刻,通过在读文章中找出生字词,结合句段更具情景性,从而加深理解。(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预设: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位置?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这是作者对时光匆匆的直接提问,以这个问句开篇,又以此问句结尾,在写作方法上是首尾呼应。这句话一定是作者要重点表达的一个内容,是课文的灵魂。
这样,我们就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第2—4自然段:具体说明。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
那聪明的你,中间部分又讲什么呢?中间的几段话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了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
2、连起来说一说,朱自清先生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自己说说主要内容吧。
主要内容:作者开篇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接
着从不同角度写了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最后照应开头,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文中字里行间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要珍惜时间,但作者全文并没有出现“珍惜时间”这几个字,这样的表达多么精妙啊!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给学生方法,快速浏览中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根据其位置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既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又初步探寻到作者的情感,还触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深层赏读的兴趣。
教师小结:同学们,《匆匆》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朱自清24岁,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知识青年,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他苦恼、彷徨,为时光的流逝而惋惜,但他并不甘心沉沦,在冷静的沉思后,没有停止追求进步的脚步,后来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笔耕不辍,又写下了这么多作品(出示PPT),激励后人前进。再想一堂课中,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提升;
1、请同学们再次回顾一下《匆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导入课文。
2、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想想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是啊,作者就是这样用上一连串的追问直接抒发情感,流露出自己对时光匆匆的无限感慨。
3、放手自学第4自然段
请大家在刚才我们学习第1自然段的基础上自主研读第4自然段,看看和第1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想想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自主学习: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感悟作者用连串的问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一起交流。
师:作者的情感就这样在连串的问句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更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更应该珍惜时间。
4、整体连起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这样连串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好处;用问句更加畅快,直接,直抒胸臆,直至内心,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光,更加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不安,甚至不甘,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聚焦第1、4自然段,自主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采用集体研读的方式学习第1自然段,由扶到放,学生用上第1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从作者连用问句的表达方式中感受到作者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体会到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二)重点研读,品味语言;
1、刚才我们是把文章读通顺了,那同学们想不想把文章读得更好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我们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的朗读,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的时候,在文中让你觉得时间匆匆的地方做上记号。2、刚才老师看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也做上了记号。请同学们自已读一读做记号的地方,试着读出匆匆的感觉。
3、同学们自己读完了,文章有一句问句,最能集中地表现了这种时间的匆匆,能找出来吗?“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呢?(两次)这是一个什么句?那作者有什么疑问呢?
4、出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请学生自已先读一读,比一比,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问句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伤感、迷惑。
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读出时间流去的无奈、伤感,作者的迷惑。
5、“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在文章的首、尾出现了,这叫什么写法?(首尾呼应)6、细读第一小节
(1)我们先来看一看开头的部分。出示: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数数这一段出现了几个问句?能读一读这4个问句吗?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关于什么的思考?它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呢?(惋惜、后悔、无奈、痛苦、茫然)指导同学们能读好这4个问句。
7、都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美文,他的语言就像优美的诗篇,老师把第一小节改成小诗,同学们配着音乐来读一读。出示: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指名读。我们能读好,能不能试着背下来呢?学生自由背,指名背。师:你为什么能这么快的背下来呢?生:因为记住了特殊的句式。生:因为多读了。
师:看来,看来文章中的句式,多朗读,能帮助我们背诵课文呢!我们一起背一下。
8、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八千多个日子有多少年?(朱自清出身于1898年,《匆匆》
写于1922年3月28日。八千多个日子大概就是多少年?24年。理
解这个比喻句。)体会日子的渺小感受作者的无奈、留恋、惋惜、自责。并指导朗读。
9、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把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做哪些事情上?生:洗手、吃饭、沉默、睡觉、叹息......
师: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在洗手、吃饭、沉默、睡觉、叹息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近四千个日子从手中溜走,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请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句,你认为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请用上:——的时候,日子从——过去的句式。
设计意图:基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的内容最应该注重的就朗读,尤其是《匆匆》这篇课文更适合在读中体会情感,但是不能范范的读,而应该采用重点研读,这样才会加深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地体会文本,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
(三)小组合作,深入体会。
同学们,时间的流逝本来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作者却能写得如此感人,近百年来一直收录在教材中让我们学习、被世人传颂,成为了人们无法逾越的高峰!这都源干作者真情的流露,源于文中精妙的表
达。这样的情感、这样的表达你在。阅读其他的段落时能感受到吗?请大家默读第2、3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写得形象可感呢?把你认为作者描写得形象可感的词句画下来。1、集体研读第2自然段。预设:
(1)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2)把溜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的确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的时间写得像流水,像大海一样具体可感了。而且针尖上的一滴水和大海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形象地写出了日子的渺小以及消逝得如此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作者这样用常见的事物把抽象的时光写得具体可感,这样的写法在第3自然段更加明显。你发现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第3自然段,首先自己读一读,画一画,做做标注。交流发现: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拟人)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太阳想象成一个活泼的少年,在每一个平常的时刻,太阳在他身边溜走的样子写得活泼极了,把抽象的时光形象化,让人切身感受时间的流逝,形象可感,文中还有类似的词句和太阳有脚呼应,你发现了吗?(挪移、跨过、飞走、溜走、闪过)这些词语都和行走有关,读着这些词语,你是不是也感觉到时间就像个机灵的小家伙,一不留神就溜走了,我们的感受也更真切了,我们
更应该抓紧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你发现了吗?还有一个长句也是这样,这些事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排比)这些事情你是不是天天在做?
思考:作者描写时间的流逝,可写的事物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写吃饭、洗手、睡觉这么平常的事呢?
这些事如此寻常,人们不易察觉,甚至淡忘,用这不经意的小事来才能充分说明日子是怎样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来去匆匆的。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直接地融入到了这些事物中,这样的写法也值得我们借鉴。(3)请大家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课堂练习:同学们,朱自清先生的日子是这样过的,你的日子又是怎样过的呢?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你也能选用平常的小事,仿照这样的句式试着说一说吗?试着说给自己听。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一语文要素要落实好,就要精准把握课文的表达特点。此环节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用诗性的语言和平常的小事把抽象的时间变得形象可感,真情流露,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并及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内化语言,由读到写,使得语文要素扎实落地。(四)板书设计,总结归纳。
一去不复返
匆匆
飞迷茫
溜
闪
跨惋惜
珍惜时光
无奈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贵在简洁明了。既能突出重点,又能进行合理的归纳。这样也便于学生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课堂小结:我们常说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一方面指的是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情感,不可只发议论,没有具体的描写,另方面也是指要借助一些具体的表达方法,比如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来表现。下一篇文章我们又能学习到表现真情实感的方法呢?让我们期待下一课的学习。八、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围围绕“匆匆”二字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发出内心的感叹,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感到的无奈和惋惜。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这篇课文的含义很抽象,对于小学生阅读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重点句子的体会还不够深刻,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更加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