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浅谈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2021-03-29 来源:乌哈旅游


浅谈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同一内容的知识对各年级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层次性。最常见的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将凡是书本上有的、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都认为是新知识,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按部就班、从头学起,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这样展示的学习过程具有条理性和可操作性,教师教得得心应手,。作为数学数师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是应该的,但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排斥了各种学习资源对课堂学习的有利影响,忽视了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限制了学生自主的发展,更谈不上创造性了。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明明都是优秀的教学活动设计,有的实施得很成功,有的实施到半路就夭折了。细细分析主要原因,除教师个人因素之外,大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确定不当:或是忽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或是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学得顺顺当当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钻研教材,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

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也就是教材的逻辑起点,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一定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在一个阶段中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这一内容在各年级中的知识层次、与其它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这一内容在这一册中的位置等等。二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主要内容是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等差数列。学习这一内容的逻

辑起点则是:在一年级下册时曾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并且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在已学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设计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实验等能力。

2、研究学生,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很难一下子就清楚地确定,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1)在课前寻找学习起点。

最常用的是做个有心人,在课间或课前通过谈话调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些什么,向同学充分展示自己拥有的知识,享受学习带给自己的骄傲,同时也是对自己已知的知识的回顾和再思考。比如在上《圆的周长》一课,老师可以问“关于周长你知道些什么?关于圆的周长你知道些什么?关于圆周率你了解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圆周率的知识或故事吗?”三个问题后,学生学习《圆的周长》的知识储备就一目了然了。

(2)在课堂上寻找学习起点。

课前调查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一线教师,课时量较重,每一课都去花时间进行调查是不现实的,而在课堂寻找学习起点则比较省时、实用。有经验的教师会有巧妙的设问,但不宜占时过多,关键是迅速利用了解到的信息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求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还可通过尝试练习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如:可以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告诉学生“这是没有学过的知识,哪位同学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

决”,然后选择不同的结果进行反馈,就这样,从中找出不同学生的不同起点,从而进行分层教学。

当然,在课堂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比较省时而且实用,但对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要求很高,要求教师能把课堂中学生表现出的各种信息看作生成的资源,牢牢抓住并有效利用,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起点组织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学习效果呢?

1、根据课前或课堂中了解的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好信息,再依据学习起点的高或低,梳理有关内容,即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展开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生的思维领到最近发展区。如:在上《平移与旋转》时,我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现实起点较低,就把教材进行了整合:将平移与旋转两个概念放在两节课中进行教学,把两个抽象的概念——难点分散进行教学,学生就容易理解、容易掌握了。

2、根据不同学生表现出的不同起点进行因材施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学习起点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现实起点的差异更大,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起点不同实施因材施教将使学生受益无穷,真正达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如:在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出现一个问题在两个班出现了不同的反馈:

师:请你尝试计算2/5+1/4

班1: 生1:3/9。 生2:1/3。 生3:13/20。

班2: 生4:3/5。 生5:3/4。 生6:13/20。

看似简单的六种学生计算的结果,其实包含着非常大的学问:生1与生2只是把分子与分母简单相加,说明他们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没有体会到同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分子相加减;生4和生5理解了分数中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但对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还不够到位;生3和生6则很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等其他一些有关的知识。针对学生所反馈出来的信息,我在班1中,重点让学生理解2/5和1/4两个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不能相加减,在班2中,重点让学生如何确定两个分数相加的和的分母,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总而言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对数学教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而现实起点的生成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关注学习起点应该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将它看成是一种植根于我们脑海深处的教学理念,一种自觉的思维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