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的心得体会
日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新的方案和标准将于今年9月开始实施。这是今年我们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我们学校老师也积极参加了相关的学习,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实质性,在新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这几方面例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给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感情,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期望之路,使他们的心灵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着这样的心灵,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从外部走向内部,从客体走向主体,一句话,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养。
二、创设情境,轻松学习。(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加强言语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加强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三、拓宽外延,夯实根底。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根底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语文增加了常用汉字识字量和背诵的篇目,同时又要求,根底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奇生动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提示我们必须继续由封闭向放开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法;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发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言语+一般教具+现代媒体〞。
四、注重评价,提升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评价肯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旧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肯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觉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综上所述,新理念确实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由于旧观念的痕迹很深,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人们常说,在历史的转折关
头,有人被奔驰的时代列车抛弃;同样,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时刻,也有人由于因循守旧而被时代洪流所淘汰,这就是历史开展的必定趋势,我们将共同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究中前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