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宁夏中部干旱带坡地马铃薯栽培技术

宁夏中部干旱带坡地马铃薯栽培技术

2020-09-09 来源:乌哈旅游


宁夏中部干旱带坡地马铃薯栽培技术

近年来,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十年九旱”的势态,海原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发展“避灾抗旱”农业,通过调整优化种植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万hm2,逐年扩大规模,到2010年播种面积增加到6.67万hm2。为了加快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完成“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最终目标,文章就海原县马铃薯栽培中的环境条件、群众栽培经验和推广的技术水平进行探讨。

1 关于马铃薯栽培中深翻地的问题 马铃薯的丰产,是以北方一季作区农民多年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出来的,它以“两大两深”即“大芽块、大垄、深种、深培土”为主要内容。深翻地可增产,这是各种农作物的共同点,对于山旱地马铃薯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马铃薯在块茎膨大时,必须要有一个松、软、细、碎而深的耕作层,才能结出大而规则的薯块。从海原县近三年的试验结果看,深翻地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从表1中可以看出,凡是深翻26~28 cm的地都比浅翻地增产。深翻最好在秋天进行,而且深翻的越早越有利于土壤熟化;秋季深翻要随时耙耱,春季进行顶凌耙耱,保蓄冬春的雪与雨,增加土壤水分,也就是抗旱耕作中常说的“蓄住天上雨,保住田中墒”,做到地平、土细、地暄、上实下虚,以起到保墒的作用,这样有利于适时播种、出苗和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

根据海原县农技推广中心2010年在红羊石塘村的试验,套二犁深翻21~24 cm的产量为20 100 kg/hm2,比用耩子浅翻的增产30.7 %;用步犁深翻18~20 cm的产量为19 575 kg/hm2,比浅耕14 cm的增产27 %。

又如在红羊乡红堡村试验,深耕比不深耕增产12 %~37 %,耕4次比耕3次的增产20 %。深翻地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主要是:首先,深翻地能使土壤耕作层疏松,土壤孔隙度增大,不但满足了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而且还可满足块茎膨大时对氧气的需要;其次,马铃薯块茎具有无限生长和排土能力弱的特点,深翻疏松耕作层可减少块茎排土时对能量的消耗,使耕作层下面的生土翻上来暴露在地表,促进自然风化变成熟土,增加土壤肥力;再次,深翻能增强土壤的保肥蓄水性能,有利于马铃薯根系的延伸和生长,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和对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吸收力,促进茎叶旺盛,光合作用加强,制造和积累的营养物质增多,从而提高产量;最后,深翻还能减少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2 关于马铃薯的合理施肥问题

马铃薯施肥的总原则是:肥料种类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补充;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马铃薯属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的反应非常敏感。据固原农科所试验,平均产块茎22 500 kg/hm2,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124.5 kg、磷49.5 kg、钾229.5 kg,即每生产块茎1 000 kg需增施纯氮5.5 kg,磷2.2 kg,钾10.2 kg。由此为见,马铃薯生育期间需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钾的比例为2∶1∶4。据调查,海原县关庄乡高台村的马铃薯连年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就是深翻地和增施有机肥料。2009年在水平梯田上种植4.3 hm2青薯168,平均施圈粪30 000 kg/hm2,碳铵底施225 kg/hm2,产马铃薯32 400 kg/hm2,创海原县较大面积上最高产量纪录。

山旱地马铃薯连年高产,其中增施有机肥料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2010年关庄乡高台村在18.67 hm2水平梯田上种植青薯168,施有机肥料(圈粪)18 750

kg/hm2,平均产量为18 480 kg/hm2。

关庄乡窑儿村在水平梯田上种0.2 hm2“虎头”,并施猪粪30 000 kg/hm2,驴粪22 500 kg/hm2,碳铵底施450 kg/hm2、产马铃薯27 000 kg/hm2。

在增施有机肥料的同时,采用碳酸氢铵作底肥,各地的增产效果都很显著。据固原农科所在梯田上试验,用225 kg/hm2、450 kg/hm2和675 kg/hm2碳酸氢铵做底肥,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较不用碳铵作底肥的平均增产26.6 %。碳酸氢铵做底肥,是近年来山区群众普遍采用的一项增产措施。2008~2010年,都是以每225~375 kg/hm2碳酸作底肥,配合增施有机肥料15 000~22 500 kg,比不用碳铵作底肥的增产31.5 %~39.8 %。2010年,施圈粪22 500 kg/hm2,碳铵225 kg/hm2,一次性底施,出苗后苗齐苗壮,叶片肥厚。相邻的1.33 hm2同等地上没有用碳铵作底肥,而是用225 kg/hm2碳铵作追肥,结果3.33 hm2联产田平均产量为17 130 kg/hm2,相邻地平均产量为13 875 kg/hm2,联产田比相邻地增产3 255 kg/hm2,增产23.45 %。

栽培马铃薯的合理施肥问题,除施足有机肥料外,在科学用肥方面还应注意。 2.1 氮素化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可以充分发挥化肥的增产作用

化肥的肥效快,可被马铃薯直接吸收,有利于植株苗期根系和茎叶的生长。有机肥料的肥效慢,经分解后可供块茎膨大期吸收。这样就创造了全生育期不脱肥的良好条件。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化肥可被有机质吸附贮存起来,减少挥发和淋失损失。并且可防止化肥一次施用时,可能造成的烧苗现象。此外,二者配合还能使化肥和有机肥料的利用率均有所提高。2.2 各种不同的有机肥料和化肥之间,也应互相搭配施用。

如川道地区的秸秆高温堆肥和人粪尿的配合;山旱地区的人粪尿与驴、马、牛、羊、猪粪等多种肥料互相配合更为理想;有机肥料和化肥过磷酸钙速效磷肥的配合等。过磷酸钙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各种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作基肥时300~450 kg/hm2较为经济,可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以增进肥效,尤以前茬豆科作物上施用效果最好。

施肥量大时,可结合深翻先施入一部分,留一部分待播种时作种肥施入;施肥量少时,则在播种时集中穴施或条施,以先点籽后盖粪为宜,碳铵底施时,严禁点在籽上,以防腐蚀种子而造成缺苗或不出苗。

多年来实践证明,在水平梯田上,施有机肥22 500 kg/hm2,碳铵225~375 kg/hm2,产量一般是18 750~22 500 kg/hm2;山旱坡地上,施有机肥料11 250 kg/hm2,碳铵底施150~225 kg/hm2,产量为11 250~15 000 kg/hm2;平滩地区,高产地块施有机肥料30 000~37 500 kg/hm2,碳铵底施450~675 kg/hm2,产量可达30 000~45 000 kg/hm2。

2.3 广开肥源,大种绿肥,力争马铃薯高产

马铃薯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种植面积大,而农家有机肥料和化肥普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马铃薯高产的需要。必须扩大种植草木栖、苜蓿、沙打旺等绿肥作物。实行粮—草—薯或草木栖—马铃薯—豌豆等形式的草田轮作和绿肥压青。关庄乡窑儿村在苜蓿地种1.33 hm2马铃薯,平均产17 025 kg/hm2,比一般山旱地7 905 kg/hm2增产一倍多。

2.4 马铃薯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养分的要求也不一致

在幼苗时期,种薯可供给一部分营养物质,小苗对土壤内的养分吸收很少,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对养分的吸收也不断增加。从孕蕾期开始,块茎开始形成,根部吸收养分增强;开花期,块茎迅速膨大,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达到高峰期。

充分满足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举措。

3 适时晚播,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和合理密植是马铃薯丰产的重要保证。马铃薯的播种多在谷雨至立夏之间,块茎膨大盛期,正处在7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在24 ℃以上,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块茎的生长,所以产量很低,退化也快。推广青薯168以来,在播种期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播种时,首先要考虑的条件是地温,一般10 cm深度的地温稳定在6 ℃左右,而马铃薯播种的适宜温度为7~8 ℃,中部干旱带的中南部以4月底到5月初,中北部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其次要考虑的条件是墒情,特别是土壤墒情,可采取措施抢墒播种;再次要考虑采用的品种和种植目的,如果用的是早熟品种,计划提早收获上市,则要适当早种,如果用的是中晚熟品种,可适当晚播。例如2009年秋旱一直持续到2010年的上半年的特大干旱,自从6月16日降了透雨以后晚播种的返而比早播种的整体产量高,而且薯形整齐、表皮光滑。

总结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经验,在墒情好的年份,为提高单产,可适当增加穴数,即60 000株/hm2左右,墒情差的干旱年份45 000株/hm2左右。

4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及时疏松土壤、消灭杂草,为幼苗创造良好的生育条件,并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使全部幼苗生长良好,成为丰产的植株。

4.1 查苗补苗

当幼苗基本出苗后,缺苗率20 %时,损失率为24.6 %;缺苗率30 %时,损失率为29.6 %;缺苗率40 %时,损失率为37.5 %;缺苗率为60 %时,损失率为51.5 %,这说明保全苗是夺高产的基础。

4.2 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管理

在幼苗阶段,应以促壮、促下为主,重点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达到根深叶茂。块茎形成(现蕾期),青薯168在出苗后的46~48 d,叶片数量为13片时,是营养体生长和生殖生长(即地上部与地下部)同时进行阶段,此期的管理应以促上带下为主,在壮苗的基础上,加强肥、水供应。山旱地要继续抓紧中耕培土,既使土壤疏松,也要加厚培土。块茎膨大期(开花至成熟),主要促下控上,促控结合,即地下促其块茎迅速膨大,地上控其徒长,延长块茎膨大期,使茎叶绿色体尽可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因全生育期形成的干物质95 %以上都是这个时期形成的,也是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因此要十分注意。

4.3 及时中耕培土、防止变绿

在田间管理中,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培土能使土壤疏松、改善通透性、创造适宜块茎形成和膨大的优良条件。早期培土可使地下茎节数目增多,产生较多匍匐茎,为多结块茎创造条件。培土还可降低块茎周围的土温,有利块茎膨大,并且能使已经形成的块茎不致外露发绿,产生辣麻味而降低食用价值。培土的时间不同,增产的效果也不同。据2009年在关庄乡高台村试验,培土的时间宜早不宜迟。早期培土有增多结薯的可能性,而培土过迟不利于匍匐茎数目的增加。培土时要注意防止损伤或切断匍匐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