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效果观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效果观察

2024-05-12 来源:乌哈旅游
2020年1月上

医学食疗研究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效果观察

张富

白银市平川区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 73091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病例样本为2013年4月~2018年3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全部患者均实施保守治疗,研究分析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评估87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2例患者为显效,29例患者为有效,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实施二次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87)93.1%,术后3个月随访,87例患者均未复发,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腹部手术后极易产生炎性肠梗阻,此类并发症多发于术后1~2星期时间段内,主要发病原因与腹腔内炎症及手术创伤等有关,患者肠壁产生水肿及渗出,进而产生机械性与动力性肠梗阻,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导致腹腔感染、短肠道综合征、肠瘘等危重并发症[1]。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在各类腹部手术后肠梗阻中发病率最高,为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预防危重并发症,需结合患者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5年时间内收治共计87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保守治疗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时间段2013年4月~2018年3月,研究样本数量共计87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标准。87例患者中男49例,女38例,年龄范围为21~67岁,年龄均值为(40.29±5.25)岁,发病时间范围为2~9d,发病时间均值为(4.63±1.28)d。全部87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胀,排便排气异常,部分患者伴有呕吐及腹部疼痛。常规体格检查无蠕动波及肠形,听诊可见肠鸣音消失或显著减弱,经X线检查患者局部组织无肠管充气,盆腔及肠腔积液明显。纳入标准:符合术后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标准,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类疾病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及无法配合治疗研究患者。

1.2方法 全部87例患者均实施保守治疗,对患者实施胃肠道减压及禁食,将胃肠道压力调节至正常范围,实施常规补液,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平衡。对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如患者恢复正常进食可逐步减少肠外营养支持。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甲硝唑溶液、抗生素、生理盐水的混合物,24h持续泵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剂量为250μg/h,持续治疗时间为7d。每日静脉注射2~3次地塞米松,单次注射剂量为5mg,持续给药7d。维生素B1每日用药1次,每日用量为200mg,对患者双侧足三里穴实施封闭,利用中药组方大承气汤实施保留灌肠,药物组方为芒硝15g、大黄20g、赤芍15g、桃仁10g、枳壳15g、厚朴15g,水煎后取汁200mL,每日分2次完成保留灌肠治疗,配合于胃管内注入石蜡油,如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可停用中药治疗。

1.3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实施评估,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如患者发病后7d内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可有效排气排便,经影像学检查未发生肠梗阻,评估为显效。如患者发病后10d内胃肠道功能显著好转,可有效

医学食疗与健康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1-0031-02

排气排便,经影像学检查肠梗阻减轻,评估为有效。评估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相关生理指标未达上述标准则评估为无效,评估结果为显效及有效为临床治疗有效。术后3个月对87例患者实施随访,统计疾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评估87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2例患者为显效,29例患者为有效,6例患者实施二次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87)93.1%,术后3个月随访,87例患者均未复发,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具体结果如下表。

表1 8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

组别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n=87)

52

29

6

81(93.1)-腹痛、腹胀排便或排气胃肠减压持缓解时间(d)时间(d)续时间(d)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

阻患者(n=87)

4.85±1.62

7.63±2.35

11.49±3.18

-

3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临床发病率极高的并发症,多发于术后2星期左右时间段,主要发病原因为腹部手术后腹腔内炎症与机械性创伤等因素导致的腹壁渗出及水肿,属于动力性与机械性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手术创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肠管长时间暴露、肠道黏连广泛分离、术中各项操作等,患者腹腔内炎症多为腹腔内积液、积血与异物残留产生的无菌性炎症[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评估87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2例患者为显效,29例患者为有效,6例患者实施二次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87)93.1%,术后3个月随访,87例患者均未复发,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现阶段,临床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以保守治疗方案为主。保守治疗的基本原则为胃肠道减压、维持机体稳态、禁食等。发病初期,患者机体大量分泌消化液,肠腔内部消化液聚集导致肠腔扩张及水肿等症状加重,不利于肠道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为此需及时采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调节消化液分泌量。同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病程时间较长,长期禁食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加重,机体稳态破坏,为此需采取肠外营养支持,及时输注血浆白蛋白等物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胃肠蠕动功能逐步恢复。完成肠外营养支持后需及时注射利尿剂,排除机体多余水分,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患者确诊

(下转第33页)

31

2020年1月上

_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生活质量对比(x±s)

组别观察组(46)对照组(46)

tP

a

医学食疗研究

(P<0.05),C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营养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 李兆良. 中医对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J]. 世界最新医

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 (14): 184-184, 182.

[2] 齐中意, 彭湘鹤, 颜璐.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

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2): 68-70.

[3] 宋艳芳. 温针灸治疗终末期肾病并发消化功能紊乱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 2013, 35(5): 729-730.

[4] 颜梅芳. 饮食与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影响[J]. 实用临床

医药杂志, 2014, 18(22): 144-145.

[5] 肖艺, 宁志芳, 尹燕.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

的影响分析[J]. 家庭医药, 2018, 17(10): 265-266.

作者简介:李芯榕(1991.11-),女,汉族,湖南湘乡人,本科学历,护师,主要从事肾病营养护理工作。

干预前47.75±5.2748.28±5.840.4570.649

干预后91.26±10.45a71.71±10.87a

8.7940.000

注:表示与治疗前对比,P<0.05。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对水负荷的耐受性较差,保持良好的干体重对维护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其预后的效果。营养护理一种被认为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基本干预措施,制定适宜患者的营养摄入方案,能够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防止病情发展[5]。护理中要强化营养。引导患者增加低脂、低磷、优质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并以富含钙、铁、维生素食物为主,同时可依据患者情况补充白蛋白、氨基酸。强化患者透析依从性。让患者认识到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重要作用,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透析治。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BUN、Scr水平显著降低(P<0.05),Ccr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24h尿蛋白、BUN、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上接第31页)

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后需及时注射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缓解肠道水肿和炎症,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肠道组织变化,如肠鸣音逐步增强,腹部柔软,可逐步减少药物用量。为达到保护胃黏膜及刺激胃肠蠕动的临床效果,可采用温水洗胃及灌肠治疗。本次研究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方案,中医理论将肠梗阻纳入腹痛、肠结范畴,发病机理与气血损伤、气机失调等因素有关,治疗应以疏通体内气血运行为主。大承气汤属典型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恢复患者肠道正常运动功能。药物组方中芒硝、大黄为君药,可疏通肠胃,软坚散结润燥。厚朴、枳实具有行气止痛之功效,可促进机体热结排泄,桃仁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赤芍具有止痛散淤,清热凉血之功效,对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效果显著。不同药物组方联合应用可促进胃肠蠕动,清理毒素,杀菌消炎,确保肠道屏障功能,保护肝肾等器官,活血化瘀,减少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生成量,抑制免疫反应及炎性反应,也可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机体微循环、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方案可达到标本兼治的临床效果,降低保守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术后早期炎症性梗阻多发于术后2周时间段,在此期间患者胃肠蠕动及正常饮食逐步恢复,典型临床症状为腹胀,少部分患者存在轻度腹痛,经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肠梗阻。炎性渗出及肠壁水肿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病理特点。肠道粘连导致肠腔狭窄及蠕动障碍,肠道机械性通畅

[3]

程度降低。水肿及炎症消退后,肠道粘连松解,肠管恢复通畅,因此可通过有效措施预防该疾病。临床研究表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炎性反应可在2星期内完全消退,1个月左右完成肠道组织修复。为降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率,实施腹部手术期间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肠管暴露时间,避免术中各项操作至肠管损伤,并实施有效的肠管浆膜面保护,术毕利用生理盐水对腹腔实施冲洗,减少体内炎性因子、坏死组织、异物量。术后需及时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并引导患者完成早期下床活动,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贫血,实现对该疾病的有效预防。

由此可知,术后炎性肠梗阻采取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选取患者样本量偏少,未进行同类医疗机构数据横向比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实际效果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参考文献

[1] 李丽, 李燕梅, 孟宪静, 等.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

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35): 142.

[2] 黄小波, 张睿, 朱勇, 等. 经鼻置入小肠减压管用于结直肠癌术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 25(03): 294-297+302.

[3] 希日莫, 赵立新. 生长抑素在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

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38): 65.

医学食疗与健康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