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家长签字”是家长在签字时应该负起的教育责任,使家校沟通更和谐,不仅有利于家长及时掌握子女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有人说“家长签字”是急功近利之举,带有明显的强迫行为不但加重了家长们的负担,还容易造成孩子缺乏诚信的不良后果。他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可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实,我以为“签字”的本身并无褒贬之议,关键要看老师和家长是如何去看待和操作的,尤其是要看学生的感受和态度是怎样的。如果“签字”成了孩子心头的威压时,这种方法就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就必须坚决摒弃;如果“签字”可以给孩子带来愉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那么这条沟通家校的彩虹为什么不能继续存在呢?
我们这些做教师、做家长的,只要能够换个角度,在内心里携起手来,真正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面来对待“签字”,把它作为对学生、孩子实施管理的一种激励手段,看到孩子做好了,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不再因为“签字”而感到身心的威压,而是能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享受精神的愉悦,那么我们就可以放地说:“拿起笔来,愉快地为孩子签字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