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 模式的大学物理课程改革
梅山孩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等院校都开展以提高学生取业技能为导向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大学物 理课程作为专业基础性课程,要服务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需要。本文通过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修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标课程大纲,以及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探索,以期实现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学科目标。
关键词:高级应用型人才;果程改革;大学物理_、弓1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等院校都开展了学校培养模 式改革。其中,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高级应用性人 才培养模式得到广泛的认可。从课程角度看,课程要以应用 性为导向,紧密对接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专业课程要求。而
大学物理课程作为理工科专业基础性课程,更要服务于人才 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需要。二、课程改革目标及内容
基于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大学物理课程 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物理学思想,使学生理解问题的应用背景,培养其创新意识。 问题要求有一定的趣味性,能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小班讨论环节主要是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每
组至少派一个代表用PPT演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最终的方 案以及最后的结果,接受其他组同学的质疑和提问,互相讨 论,比较各自方法的好坏,达到利用物理知识和软件解决问 题的能力。
(四)
以大学物理创新大赛为抓手,实现课堂教学与课
余学习、实践的结合,拓展应用学习空间。
利用每年一届“大学物理创新大赛”,将学有余力的学生
明确大学物理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促进教 组建大学物理提高班,通过专题学习提高物理学习能力。开
师教学观念向应用性方向的转变。放实验室,将物理实验内容融入理论课程的日常教学和课后 通过调研理工科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知识构成、物 理知识的需求等,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与观念,同时加强 教师的自身学习和完善,使得他们更了解专业、贴近专业,擅 于实现教学与专业的结合。鼓舞任课教师积极学习各种软 件,编写程序案例,为课程多元化教学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 促进应用性教学转型。为教师提供更多与专业负责人、专业 课教师、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物 理知识需求、课程的学习现状等,切实理解物理知识在学生 的专业学习、应用乃至就业中扮演的角色。从而使得教师们 的教学观念有所改变,联系实际应用,避免以前的灌输式教 学和中学里的应试教育,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主动思 考和摸索最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学习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 第二课堂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的应用性讲 座、沙龙。拓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空间和时间维度。
(五)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
提高应用性课程教学能力。
教师学习使用微课、MOOC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单纯 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应用多媒 体技术,构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立体教学环境,提高课堂 效率,令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接受更多信息和黑板难以展示 的前沿科技。
(六) 通过多元化和过程性评价,实现课程应用性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离不开考查机制的改
(二) 修订适合学校实际的大学物理应用性课程教学大 革。既要考虑学校普遍采用的卷面考试的阶段性评价,更要 纲,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考试评价方面,考卷内容突出课
课程大纲要服务于应用性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需要。 通过对专业教师、学生的调研,考虑理工科各专业的培养目 标,修订教学大纲、调整课程标准。注重对专业领域中常用 基本知识的理解;主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不过于强调 繁琐的理论证明推导过程和冷僻难题的求解训练。大纲要 具有一定弹性,能体现出专业特色,合理设置教学重点、教学 要求和科学分配课时。考虑学生就业的物理知识要求,对专 业需要的内容增加课时拓展教学内容,与专业内容相关性小 的内容删减或降低要求。
(三)
翻转课堂教学法结合“大班教学,小班讨论”,促进
应用性教学方法改革。
翻转课堂教学法采用大班教学模式,课前,要求以小组 为单位完成课程任务模块,任务模块主要包括:概念、物理理 论其应用背景。课堂中教师将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简化后作 为引例,采用“设疑+启发+讨论”的课题式教学方法,渗透
程重点,也要能给予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评价的空间和 自由度。尤其要降低记忆性内容在考卷中的比例,试点“一 页开卷”而增加应用性内容的考查比重,引导学生将学习重
心放到能力培养而非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还要保证平时成 绩在总成绩中的足够的比重,平时的考查要从多方面进行设 置,能够客观评价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 过程性评价。
总之,应用性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 同模式的探索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
[2]
陈岳林.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现[J]. 梅山孩.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浙
教育与职业,2005,(29) :5 — 46.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2) : 74 —77.
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