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2-01-17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田澍 王秀芬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9年第01期

[摘 要] 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浪潮下,通过分析吕梁学院物理学专业发展所存在的招生就业困难和课程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于2013年开设物理学专业两个方向进行初步转型探索,于2017年按照国家和学院政策要求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新的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使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为理性和完善。

[关 键 词] 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060-02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了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等问题[1]。《意见》明确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和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模式,将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2016年山西省教育厅出台了《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确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的通知》,指出了吕梁学院为山西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候补高校。吕梁学院是一所新升本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吕梁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升本以来经过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的办学格局,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2万人,但是因专业的技术性应用性不强,与地方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物理学专业,因此物理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一直是我校物理系的重要工作内容。

随着互联网教育等新兴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地方高校如不能立足于产业变革的前沿,不能在产教融合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则有可能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2]。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地方性高校物理学专业大部分课程为理论课程,大部分实验也为验证性实验,涉及的工科应用很少,这就导致培养的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厚实,但没有掌握从事社会生产的基本技能,所以地方高校物理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创新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应用物理学专业是为了拓宽物理类专业学生就业面而开设的专业,是在物理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类或光信息技术等课程形成的。2015年应用物理学专业已经被教育部列为红牌专业[3]。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为物理学[4]。2016年武汉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滨州学院和西华大学物理学专业停止招生,2017年山西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和贺州学院物理学专业被撤销等事实均证实了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专业招生就业难的困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近几年吕梁学院物理学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困难

吕梁学院物理学专业是由专科物理教育专业发展而来的,于2011年物理学专业(师范类)开始招生。2011年该专业招收学生人数为136人,分为四个班。2012级该专业学生人数为105人,分为三个班。从学生人数来看招生似乎处于正常的状态,但和学生深入沟通后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报考的并非物理学,而是其他较热门的理工科专业,达到录取线后被学校调剂到该专业的,因此很多学生对物理内容没有兴趣,导致教育质量不高。这些事实给了我们警示:报考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所以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认清形势,研究对策,思考并探索地方高校物理学专业转型发展的问题。 (二)就业困难

自2013年起,吕梁学院物理学专业改为非师范类,并分为两个方向,表1中光电指的是物理学(光电器件及其应用方向)专业,绿源指的是物理学(绿色能源技术方向)专业,签约率表示和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的毕业生占物理学专业总毕业人数的比例。从表1中可看出,2015届和2016届物理学专业毕业生的签约率仅为零,表明吕梁市范围中小学校对地方院校物理学师范生的需求率接近于零,因此毕业生大部分选择了灵活就业,和就业单位之间没有形成严格的劳动关系,不具有合法的社会保障[5]。

2017届毕业生中光电和绿源各有一位学生签订了三方协议,签约率不超过2%。2015届和2016届毕业生的升学率约为30%,比较稳定,分专业方向后的2017届学生的升学率降为了14%左右,说明我校物理学专业在转型的初步阶段就业率提升不明显,升学率却将为原来的一半。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生升学之间的矛盾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于2017年7月在吕梁学院物理系物理学专业大一到大四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研,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填写调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9份。其中49.5%的学生计划考研深造,27.3%的学生打算考进企事业单位工作,23.2%的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以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但任何一所高校都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所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如何满足学生对考研知识的需求也是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课程安排不合理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52.5%的学生认为应当减少力热光电等普物课程中的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过于简单和陈旧,已经不能够体现科技的进步和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理念。2013年开设专业方向后,在以前的物理学课程基础上盲目增加了很多方向特色课程,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对专业的满意度降低。很多课程之间有较多重复内容,排课的先后顺序混乱等,严重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设计类实践课程和双师型教师太少,不能将课堂所学内容和企业的真实生产运营结合起来。

二、吕梁学院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2013年根据区域社会需求开设专业方向

随着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深入和光电、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物理学师范类专业招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2013年我校停止师范类物理学专业的招生,同时开始了非师范类物理学的招生,调研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后将该专业分为两个方向:光电器件及其应用、绿色能源技术。特色专业方向的设立,让物理学专业招生人数稳中有升,平均班容量从30人左右增长为40人左右,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风变得更好,参加各类设计竞赛的积极性高涨。

(二)2017年制订新的应用型培养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于2017年开展了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要求方案对接职业岗位,按照“平台+模块”的结构设置课程体系。所谓模块化就是打破旧的理论体系课程的逻辑结构,根据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围绕特定的主体或内容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构建出以能力为核心的独立教学单元[6]。如表2所示,根据学校文件要求,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及其若干课程小模块构成,专业教育平台原则上由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应用三个大模块组成,其中专业应用大模块中有三个方向小模块需与岗位群保持一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和职业规划从三个方向小模块中选择一个进行学习。在广泛的调研和高校及企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将物理学专业(绿色能源技术)的岗位群设置为材料研发、运营维护、销售推广,直接对接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将物理学专业(光电器件及其应用)的岗位群设置为应用物理、光电系统设计、光电检测技术。

在光电方向里的应用物理课程和绿源方向里的理论物理课程小模块中,学生可根据考研方向选修至少一门课程,这样即能减少理论课总学时,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又能顾及考研学生的需求,灵活解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生升学之间的矛盾。将2013版方案中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电子线路课程,将普通物理实验由104学时压缩为64学时,同时增加了专业见习、新能源课程设计、新能源实验等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校物理系于2017年底搭建完成光伏发电系统综合检测实验平台、风力发电实验平台、太阳能热水系统实验平台,已完成相关实验设备的培训工作。 (三)加强校企合作

前些年我校物理学专业的实践环节多在校内完成,没有真正走出去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缺乏系统的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7]。近两年在学校领导和物理系教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努力下采取措施加强校企合作:(1)引进企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做外聘教师,将工程案例带进校园,让企业员工带学生做毕业设计;(2)每学期选派教师深入本地优秀企业进行学习和工作,获取工程技术经验,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3)带领学生走出去见习和实践,使企业成为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基地。

本课题分析总结了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期间吕梁学院物理学专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国家和学校政策要求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解决了以前方案中存在的矛盾,整合了课程内容,优化了课程体系,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21.

[2]陈锋.关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16-20.

[3]纪登辉,祝昆,王淑玲,等.地方二本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物理通报,2017,36(2):8-11.

[4]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赵献龙.山西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6]蔡敬民,陈啸.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

[7]王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6):12-14. 编辑 张 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