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河区域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2023-09-27
来源:乌哈旅游
2011年12月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绦色斜技 第12期 城市滨河区域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郑福军 (辽宁省葫芦岛市园林管理处,辽宁葫芦岛125000) 摘要:分析了城市河流对于城市的主要功能作用,归纳总结了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和所要解决的主 要问题,探讨了城市滨河地带景观规划设计的观念和理念。 关键词:城市滨河地带;景观规划;整体系统观;环境观;人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2-0052—02 l城市滨河地带发展背景 河流对中国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因此在国内城市滨水区更新过程中,滨河区域 的更新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 角洲地区的许多城市都跨河或临河而居,这些城市 原来的中心区,往往都是在临近河道的地段,现在迫 切面临更新问题的,也恰恰是这些地区。 因此,高度的城市化过程中,外延式扩展和内涵 式提高同步进行,城市滨河区域成为城市更新过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的北方到南方,大型的滨 河开发项目包括天津的海河沿岸规划、南京“十里秦 淮风光带”项目规划、成都的府南河整治改造、沈阳 的发展过程紧密联系,城市的发生、发展与河流息息 相关;除河流本身外,河流周边的环境也是重要的景 观,河岸的野生植物、城市绿地等都具有很高的美学 价值;同时也可以作为连接城市与城市外自然空间 的纽带。 2.1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1)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土地利用的规 划设计,解决与城市整体景观结构的关系,对城市的 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水利的问题。如解决防洪、蓄水、排水、水 质、水量等问题。 (3)水滨生态的问题。滨河区域作为城市中生 浑河南岸规划、上海的苏州河整治再开发项目等。 在国内,对于滨水地区规划开发建设的理论探 讨日益增多。先后举办了城市滨水区域规划与城市 设计有关的国际论坛和会议,会议研讨的主题是城 市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原理和新理念,城市水系统的 态最为敏感的区域。要解决好河流自身的生态问 题,植被生态问题,以保护滨河地区的景观生态。 (4)与人的关系。表现在解决开放空问的连续 性问题、亲水性问题、可达性问题。 (5)文化延续问题。要解读、挖掘城市历史,体 现城市的连续性。 2.2城市滨河地区景观规划理念 2.2.1 整体系统观 保护和修复,水景艺术,水景观水质改善和安全保 障,再生水利用与生态景观的结合等。这些会议和 论坛对于探讨、交流滨水地区城市设计、景观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管理的理论研究、借鉴国外滨 水区域发展的经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建立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城市滨河区的空 2城市滨河地区景观规划 河流对于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作为自然 栖息地,城市河流是城市本地植物和动物的主要栖 息地之一,一些水生和两栖的生物能生活在水体和 间结构从二度平面布局和三度空间构成上,决定了 城市滨河区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同时它决定了滨 河区在整个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地位。规划中要充分 分析原有结构的特点和不足,采用继承、调整、再生 结合的设计方法。如上海浦东陆家嘴城市设计、苏 州河开发、浙江省慈溪市三灶江滨河景观设计等都 与相应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水体附近的一定范围之内。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 区域水文特征的变化,需要城市河流有较强的排洪 能力;城市河流水的高热容性,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 流畅性,对调节城市小气候具有明显作用;城市生 活、生产中所必需的大量各类用水从就近的城市河 (2)用地形态的调整和重组。滨河历史地段改 造再生常常综合采用用地调整、环境整治、增加基础 设施和服务设施、功能置换和重要地标建筑物与环 境形态要素的保护,使之既有清晰可见的地段历史 流中解决;城市河流可以作为城市居民重要的休闲 场所,又是良好的环境教育场所或者说是城市自然 教育的标本。另外,它还与城市历史文化以及城市 收稿日期:2011—11-11 发展踪迹和见证物,又具有全新的、符合当代使用功 能和景观生态要求的环境。 城市滨河区的土地使用,大致有居住区、娱乐休 作者简介:郑福军(1 963),男,辽宁葫芦岛人,满族,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建设工作。 52 郑福军:城市滨河区域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园林与景观 地区的方便程度。滨河空间的活力与其可达性密切 相关,即人们从城市其他地方到达滨水地带的机会 闲区、办公商业、金融区等几种形态。土地使用形态 的单一性和片断化是滨河区更新中普遍存在的课 题。可依据公共性、多样化、延续性、层次性和立体 化等用地形态原则进行规划。 (3)综合性。传统城市滨河旧区作为城市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设计需要树立整体综合的观 念,从实际环境上,应用学科上以及参与部门上都是 如此。 综合性还体现; 各城市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上,其规划设计不仅是规划或建设部门的管辖范围, 还涉及水利、交通、经济、环境、旅游等诸多城市相关 部门,这些部门的协同合作使滨河区更新设计更科 学、更合理、更有效 , 2.2.2 环境观 (1)保护和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水陆生态 系统交汇是滨河地区明显的生态特征,因而具有较 强的生态敏感性。滨河区的土壤、水体、植被、动物 等自然生态因子以及促进滨河生态平衡的方式都将 成为滨河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 通过植物设计i女I善植被结构,把乔木、灌木、藤 蔓、草本、水生植物合理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做到有 层次、有厚度、有色彩,使具有不同生态习性的各类 植物各得其所,构成一个长期共存的复杂混交的立 体植物群落,将有利于河流生态的恢复。岸线的规 划设计形式除了要满足人的亲水性要求外,更重要 的是要遵循河流的生态特点。 (2)历史文化环境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 诞生和发展与城市河流息息相关,因而滨河地区通 常拥有许多历史性的要素。它们构成人们认识历史 的强有力的媒介,体现了城市的连续性。这种思想 在近几十年的城市滨河区复兴运动中已获得广泛的 认可,天津的海河沿岸规划,成都的府南河整治改 造,上海的苏州河规划等,都贯穿了这个思想。 2.2.3人本观 (1)亲水性。亲水性原则几乎是滨河区能否成 功的关键,滨河区必须吸引人,而吸引人的原则是满 足人的行为和心理要求。因此滨河区景观设计要尽 可能做到“可见”、“可近”、“可触”水。上海浦东滨江 则采用防汛堤、车行交通及游人交通和绿化立体综 合处理的方式,把千年一遇的防汛堤置于最后,利用 高差设置车行道及停车场。使游人可以在不同标高 观赏不同的景物,并可以亲临江边感受亲水乐趣。 (2)可达性。可达性是指城市其它地区到达该 越多,就越能引起人们对滨水环境的共鸣。为了保 证游人安全,便捷地抵达滨水空间环境,目前倾向于 人车分流的方式,尤其对于规模较大的滨水区域,需 要有快速交通的支持时,更应确保步行者的权益。 (3)连续性。在城市滨河区,开敞空间的基本形 式可以概括为水域空间、滨河广场、滨河人行步道、 滨河区街道、公园绿地以及其中的公共设施等。良 好的滨河区开敞空间,其重要的特征则体现为系统 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既体现在岸线方向上公共空间 步行系统的延续,又体现在两岸之间的空间连续。 水域的清风、空气和景观通过这一个个视廊渗透到 城市中心地带。滨水步道以步行组织为脉络,串联 起滨水的广场、公园、绿地,甚至和建筑群体的中庭 空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复合性的立体化的连续开 敞空间。 (4)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或者说“公共性”、 “共享性”,即指城市滨河地区应当是开放的,供市民 享受的公共资源。历史上,城市的滨河旧区多为商 业、娱乐、游憩休闲等公共空间,也正因为如此,传统 城市的滨河旧区才一直具有旺盛的活力,能够持续 不断的发展。因此,滨河旧区的更新设计应当遵循 “开放性”原则,尽可能鼓励土地的混和利用,加强公 共设施和项目的建设,促进空间的公共性和公平性 的实现,尽量减少私人领域对滨河地区的侵占。 3结语 城市滨河旧区的改造复兴是城市良性发展的良 好契机,要求景观设计师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理念去 规划我们的滨河区,向世人和我们自己展示健康的、 美丽的城市滨河面貌。使城市滨河区真正达到所描 绘的“使自然舒展的河流游走于高楼大厦之间,珠玉 般的湖泊构筑出都市的诗情画意,清洁的水质、优美 的周边环境让市民得到生活的享受和自然的赐予” 的景象。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3.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E23俞孔坚.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一浙江省慈溪市 三灶江滨河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4(5):63~64.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