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卓越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程宇
来源:《会计之友》2012年第01期
【摘 要】 校企合作是实现培养卓越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该模式本着“优选、优培、优荐”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两种优质资源,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实现企业在卓越经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深度参与,采取“六三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培养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卓越人才; 人才培养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是目前高校经管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之一,很多高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校外实习环节,但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殊性,实习企业对接待这种人才培养工作并不积极,或是只流于见习等表面层次。如何通过校企合作,真正建立起高校与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发挥校企两种资源的各自优势,培养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实现国家卓越计划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思路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强调理论知识基础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践的适应性,充分体现“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采用院校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双重标准,建立卓越人才评价标准;强化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大特色;本着“优选、优培、优荐”的“三优”原则;通过政府政策扶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注支持,加强学校和企业深层次合作;最终将列入“卓越经管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完善、有较强职业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在学校已有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企业资源,进一步发挥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锻炼相结合的新途径。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实现企业在卓越经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深度参与;改变以往集中时间理论学习、集中时间校外实习的传统教学方式,采取理论教学与校外见习穿插的方式进行,分阶段实现教学目标;对四年制本科学生采取专业理论课以学校教师为主,课程实验以企业教师为主的“双导师制”;采用院校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双重标准衡量卓越人才的培养,建立卓越经管人才标准;采用“六三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优化高校经管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供需矛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进程的推进,社会对经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高等学校的经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具体表现为“量与质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日趋复杂,也将不断提升对经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内在能力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记账、报账式经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市场对经管人员内在素质的需求必然上升到一个新战略高度。本项目力求通过“六三一”培养模式的推行,使学生达到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素质拓展的目标,既使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又能立足本土卓有成效地开展经管业务。改变只强调经管理论与单纯业务操作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只学会编制分录、报表,而缺乏利用经管信息与行业标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的现状。
(二)探索校企协作下的经管人才联合培养体
校企协作的经管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多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但目前从实践效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其原因包括经管行业的保密性特点、企业自身运行特点、高校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等多个层次。该项目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次上建立经管人才培养联合体,建立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行以高校、企业、学生三赢为前提的校企深入合作模式,使培养的经管专业人员真正符合行业需求。
(三)解决经管专业人员评价标准单一、缺乏科学性的问题
目前,无论是高校的经管专业学位教育,还是在职经管人员考试,其专业人才评价都显得比较单一。现有考核与评价方式,只能证明某一时点上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而经管人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评价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该项目力求通过研究,建立一个以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质体系为基础的全面人才评价系统,来达到认定卓越经管人才及其培养效果的目的。
三、校企合作下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一)推行“六三一”卓越经管人才培养模式
即在普通本科学位教育基础上,重视培养对象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素质的拓展,变知识本位教育为能力本位教育。通过培养使学生具备卓越人才三个层次的能力:第一层次,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括技术专长、专业识别能力;第二层次,包括职业道德意识、风险管理能力;第三层次,包括职业判断能力、战略管理与分析能力、制度设计与内控能力、主动性与前瞻性等。
其中,“六”,即为培养对象搭建合理的理论与技能平台,使其掌握必要的经济学、管理学及专业理论知识,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这一层次主要以学生的公共基础平台课、通识教育课、专业理论课为实现平台;“三”,即为培养对象提供熟悉岗位实际业务、掌握行业标准的实践平台,使其能够站在行业角度建立标准化财务运行模式,使其对行业内企业有一定指导性,这一层次主要以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践为实现平台;“一”,即为培养者提供具体企业的岗位业务操作平台,使其能够充分运用对行业标准的把握,对行业内某一具体企业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与解决,这一层次主要通过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为实现平台。从学时分配上来看,用5学期时间,在校内完成“六”的搭建;用2学期时间,在校外完成“三”的掌握;用1学期时间,在企业完成“一”的运用与解决。 (二)建立校企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培养体
“卓越计划”的一大特色,就是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为此要在卓越经管人才培养计划中,建立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本项目引进校企两类资源开展卓越人才教育,能为培养者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素质拓展提供更广阔、更真实、更具时效性的平台。在人力资源方面,既要发挥校内专家理论指导作用,又要引进行业精英的实战经验;智力资源方面,结合高校学术前沿信息与行业精准发展动向优势;空间资源方面,构筑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教育平台资源;社会资源方面,充分调动高校影响力与企业合作伙伴资源。
其中,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是建立联合培养体的关键所在。第一,从人才培养的需求定位上来看,企业更加了解市场中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什么样规格的人才更符合岗位的要求,因此企业可以参与具体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方案的制定,也可以参与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大纲与考核大纲的制定,使得培养过程从一开始就规范、科学。第二,行业精英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行业精英的优势在于了解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前沿,掌握岗位必备的技术与能力。因此,行业指导可以参与基础理论课中实验部分的教学、应用型理论课程的教学、校内实训环节的教学、校外实习环节的教学、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也可以学术论坛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新观点、新理念和新做法。第三,企业能为人才培养提供近距离接触岗位的机会与场所。学生可以通过认知实训了解企业概况与基本运营状况,通过顶岗实习掌握具体行业中业务的流程与操作要求,使学生在实习基地有效消化和运用所学知识,提升业务操作水平,培养应用能力。第四,企业帮助优秀的毕业生寻求合适的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由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对学生分阶段进行过程考核:学校重点对学生专业意识、专业素质和通用专业理论进行考核,学生毕业论文形式以制度设计、内部控制设计为主,毕业答辩环节由学校和企业教师共同组成专家组考核;企业重点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专业标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行考核,通过学校通用标准(毕业证和学位证)和行业标准(从业资格证和技术等级证书)的双重标准,建立卓越经济师培养标准(卓越经济师资格认证)。 (四)培养项目的实施计划(见表1)
【参考文献】
[1] 李红卫,封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电子科技,2010(6).
[2] 陈忠林.“面对面”校企合作“大订单”培养的职教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7(11).
[3] 詹美求,潘杰义.校企合作创新利益分配问题的博弈分析[J].科研管理,2008(1). [4] 王大超,郑宏星.基于制度的公立高校校企合作办学治理结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