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EIHUA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18 No.5
Sep.2017
□哲学社会学研究
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生成及其发展路径
于欣宜 李玉珂
[摘 要]德国古典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完成,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它经历了由康德开始、经费希特和谢林,最后由黑格尔完成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思想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之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演进,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进行历史性探源,进而厘清诸位思想家的哲学观点的生成与发展脉络,为更好地批判性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理论成果,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其逻辑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为在新时期更好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成果,正确地阐明、指导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英法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B51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01(2017)05-0056-06[收稿日期]2017-04-24
[作者简介]于欣宜,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研究;李玉珂,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连 116029)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是资产阶级在不断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哲学。它经历了由康德开始,经费希特和谢林,最后由黑格尔完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运动。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开启了第二种辩证法形态———唯心主义辩证法,不仅使自然观和历史观从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还为人们开辟了新的认识方式,使人们的认识境界得到质的提升。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以前旧哲学的完成,是具有资产阶级反封建性质的革命理论。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现阶段资产阶级哲学也大多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德国古典哲学出发衍生出来的理论。想要正确地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演进进行重新审视,就必须了解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与思想渊源。
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进行历史性探源。
是以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在德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反映。英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便开始进行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整个欧洲的生产方式,为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准备。在英法两国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在资本主义道路上高速发展。但是,德国仍处于封建割据的民族分裂状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落后的德国现实和欧洲历史水平的差距,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尖锐对立,反映在哲学意志上仅仅表现为革命观念的存在。德国古典哲学是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是可以在德国资产阶级思想中把握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哲学。“法典”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建立近代工业,这为德国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直至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前后,德国资产阶级才勇于公开宣告反对普鲁士专制政府的口号,
随着“拿破仑法典”在德国的实施,资产阶级在
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
(一)德国古典哲学生成的社会历史根源
一、德国古典哲学生成的社会历史根源与思想渊源
哲学是哲学史的逻辑理路与概括提升,而哲学史是哲学自身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想要真正掌握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生成与现实意义,就必须对其产生的
·56·
采取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斗争。德国古典哲学开始以现实利益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但由于德国资产阶级诞生较晚,自资产阶级产生便面临着封建势力与无产阶级的双重矛盾。一方面资产阶级对封建的社会现实不满,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另一方面,又害怕人民群众畏惧革命风暴。德国资产阶级期望依靠君主专制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实现他们的政治经济要求,这种阶级性质和政治路线决定了德国古典哲学与生俱来的对抗性和两面性。
(二)德国古典哲学生成的思想渊源
民阶级发展为大资产阶级过程相适应的思想的哲学表现。[1]250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曾作为资产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存在于德国市民阶层中,它的产生、发展和解体表现着德国市民逐步成长为近代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和要求。19世纪30年代初到1848年欧洲革命前夕,是德国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政治上准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康德哲学大体完成于法国革命之前,表达了尚未形成为一个阶级的德国市民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情绪和自由理想。费希特和谢林哲学形成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对实现民族团结和自由权利的日益增长的要求,德国古典哲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它首先在唯心主义体系中实现了由康德到黑格尔关于主观唯心主义向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转向,并完成了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逻辑转变。德国古典哲学始终遵循着历史逻辑,是与古希腊哲学发展至今两千多年哲学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哲学体系。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具有自身深厚的思想渊源。“首先,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沿着
条哲学路线交错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近代哲学”的两一开始就以人类理性为权威,认为人类理性是真理的知识产生的源泉,但究竟知识从何而来、如何估量所获得知识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获得知识的方式有哪些等问题,使唯理论和经验论产生激烈的争论。一方面,这些争论为后来德国古典哲学提出了关于人类理性和认识能力、道德和神学等种种问题提供思想前提;另一方面,促进了德国启蒙运动和思想文化向着革命化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讲,康德的巨大成就在于他分析和总结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片面性,大胆地同传统的形而上学决裂,批判地研究了人类理性的各种能力,尝试找到感性与理性、经验主义与唯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揭开了概念辩证运动的序幕。费希特和谢林基于概念辩证运动的发展方向,对以往的哲学进行批判式发展,前者从绝对自我能动性中阐发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性,后者则是把精神实体的能动性推广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使整个宇宙发展史变成了精神的矛盾发展史。最后,黑格尔汇集前人的理论成就,将认识论、辩证法、逻辑学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了完整的思辨唯心主义理论体系。唯心辩证法作为德国唯心主义者共同的哲学基础,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哲学运动演奏了一曲辩证法的凯歌。然而,德国唯心主义者并没有解决将唯理论和经验论统一起来的任务。他们在自己的思辨运动中把唯理论推向顶峰,导致黑格尔哲学的泛理论或泛逻辑主义,结果,走上了自己的对立面———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
其次,欧洲近代哲学本质上“仅仅是那些中小市但在他们思想的末期明显地表达了在雅各宾派革命民主专政面前畏缩的德国资产阶级情绪的转变。黑格尔体系是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和欧洲封建制度复辟的反动年代建立起来的,是刚刚形成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信心的理论表现,他宣布了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刻到来。而费尔巴哈哲学则是已经开始争夺政治权利和现实物质利益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派世界观。
最后,德国古典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法国政治革命从经济和政治上促进了德国古典哲学赖以发展的物质前提和阶级基础的形成,而法国哲学革命(即启蒙运动)则从思想上促进德国资产阶级的觉醒,推动了德国近代哲学和文学的繁荣。由于法国和德国的国情不同,它们的哲学革命在理论形式和彻底性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但法德两国哲学革命的根本原则和内容却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自由哲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准备。在法国大革命前,康德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对封建特权严厉批判,主张平等与自由,提倡法制和共和思想。但是,他将法国自由主义的现实内容抽象出来,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和共和国的理想变成了“自由意志”,认为“这种自由意志似乎永远无法实现,但应该始终被寻求并试图去实现”。[2]从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依附于封建君主政体下的分散软弱的德国市民阶级自有愿望和要求。在法国革命激荡年代,费希特和谢林批判性继承了康德哲学。费希特把实现“以自由为总发条的无数齿轮的相互普遍衔接”、人们“相互自由给予自由获取”的和谐社会为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和使命。[3]在谢林看来,人类历史是以自由为目的的客观历史过程,是自由表达和实现的历史。黑格尔进一步将自由界定为对必然性的理解,认为理想必然经历产生、实现和破坏的辩证发展过程,体现出封建制度已不适应社会历史发展,新自由主义制度产生的合理性。费尔巴哈在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前,对康德、
·57·
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关于抽象的自由主义学说进行批判,直接从自然界和人的本质中去寻求治理社会的机关,提出“把君主政体转变为共和国”的口号,表达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现实利益和政治要求。
考察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为德国哲学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康德哲学也存在先天的不足,他试图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经验论和唯理论统一起来,使自己的哲学在自相矛盾中无法调和,这恰恰引起了康德同代人和后继者的种种非议。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作为康德哲学的后继人,他们修缮并丰富了康德哲学。
(二)费希特与谢林哲学
费希特和谢林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发展的中心环节。他们遵循康德哲学的主要思想,对其进行了批判性地吸收与改造,同时开启了黑格尔哲学的先河,对德国的辩证法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人物与思想倾向
(一)康德哲学
康德是开启德国古典哲学———唯心辩证法的第
一人。他一生的哲学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前批判时期,康德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将本体论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唯物主义思想中具有明显的辩证法倾向。特别是对自然界,关于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变,做出了大量的研究,革故鼎新地创立了人类认识史上第一个科学的天体演化论,为近代自然观的革命开辟了道路;到了后批判时期,康德哲学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呈现出唯心论和不可知主义的哲学倾向。他提出“理性批判”的独特任务,推翻形而上学,开创德国唯心辩证法运动,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
康德的天体演变论是古代自发的辩证自然观自然哲学
,是经过17~18世纪形而上学自然观向近代辩证自然观螺旋式发展中的转折点,其中也包含着科学和哲学继续发展的起点。18世纪下半期以后,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又把辩证法的自然观大大向前推进,使人们能够“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4]蕴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天体演化论,虽然具有很多创新之处,但还是不彻底的宇宙发展论,其中掺杂着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缺陷,潜藏有后来批判哲学的萌芽和倾向2.。
域的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批判转向18批判哲学
世纪70年代起,康德的哲学活动由对科学领
“理性批判”,重点
对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进行批判研究。康德的理性批判不是对某种书籍和思想体系的批判,而是对“求得一切知识的那种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5]将一些在近代哲学中存在激烈争论的重大问题,如信仰与科学、宗教与知识等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现实矛盾作为研究的根本任务。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学说,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基础,为论证实践哲学做准备;《实践理性批判》是整个体系的主干和主要目的所在;《判断力批判》则作为认识论与实践哲学的中心环节,将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对对立统一体。
康德哲学是德国近代哲学的一个转折点,他推翻陈旧的莱布尼茨和沃尔夫哲学,用新的原则和方法去
·58·
1.费希特是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社会活
费希特的知识学
动家,同时,也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知识学”和辩证法在德国古典哲学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并对西方哲学关于认识论与辩证法发展“,动的自我是有意识和知识产生的必然自我意识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哲学绝对的出发点和原则。费希特将“自我”或,人们所获得的,认为能知识是由理性的各种不同能力和特殊活动中产生。因此,就知识学而言,了解自我就可以阐明各种知识的必然性和统一性。费希特把自我的创造活动概括为三个基本原理,从中推演出他的全部知识学。第一个原理:自我设定自身,即自己赋予自己的存在;第二个原理:自我设定非我,即自我在自己的意识活动中塑造与自己相对的他物———事物或自然。虽然费希特把自我说成人类的、普遍的“绝对的自我”,但他并没有脱离唯心主义思想的禁锢;第三个原理:在意识中将自我与非我统一起来,即两者在互相规定和相互制约中不断发展。因此,费希特从自我中引申出理论知识和实践认识,宣布他的知识学体系一劳永逸地囊括了一切人类的知识2.。
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吸收了康德和费
谢林的同一哲学
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合理成分,将主观辩证法拓展到外部世界,为后来黑格尔哲学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谢林的哲学生涯漫长曲折,思想见地屡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谢林基于费希特主观和否定自然的“自我”,将其拓展为客观和统摄自然的“绝对”,将“绝对自我”称为客观精神,并从中先验地演绎出自然界与人类历史之间辩证的发展关系,这对德国辩证法做出重要贡献。二是“同一哲学”。他试图用无差别的、无意识的“绝对的同一性”来代替自然与人的现实联系,并受浪漫主义影响,由“同一哲学”论证“美的唯心主义”,把艺
术视为自然与人同一的显现或“小宇宙中的绝对”。三是“天启哲学”或“神化哲学”。谢林的晚期哲学与他早期的思辨哲学相背离,完全变成天主教哲学家和蒙昧主义者。谢林哲学思想的演变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它反映了谢林对法国革命后社会现实的极度失望和在封建制度复辟时代因资产阶级自由理想的幻灭而日趋消沉、衰颓、反动的政治情绪和立场。
(三)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先驱之一,黑格尔哲学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批判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时,提炼出其中绝对唯心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原则,传承了识、自我意识与理性),主要讲述个人的意识的发展史;“客观精神”(包含精神),说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绝对精神”(包含绝对知识与宗教),说明意识站在绝对的高度,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总结。黑格尔以辩证的应用方式作为必要手段,研究人类意识矛盾发展的诸阶段和形式,奠定了他哲学体系的基本纲领和原则。在黑格尔以后的哲学中,只是对精神现象学所包含思想或原则的展开和完善。因此,马克思把精神现象学称为“黑格尔哲学真正的起源和秘密”,[8]是“黑格尔的圣经”。[9]
4.精神哲学
精神哲学是黑格尔体系的最后部分,是理念在人
其中辩证法的因素,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阐发了概念辩证法。他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对精神哲学、逻辑学和自然哲学三者的有机统一1.。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他整个哲学理论体系的灵魂
逻辑学
和中坚。因以“纯思想”为研究对象,黑格尔把他的逻辑学看成是一门“纯科学”,并认为,理念是内蕴于一切自然事物和精神事物之中的普遍本质,现实事物听命于理念,并以理念为目的。因此,纯粹理念的逻辑法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从思维的逻辑中延伸出来存在的逻辑“。事实上他将事物完全大规律头足倒置”(即质量互变规律”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第一次将、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三否定规律)作为思维规律进行系统阐述。逻辑学是关于概念的矛盾本性和辩证发展的学说。黑格尔从概念的辩证法中推演出事物的辩证法,用思辨的方式概括人类思想史与认识史。列宁说:“概念(认识)的存在中(在直接的现象中)揭示本质(因果律、同一、差别等)———整个人类认识(全部科学)的真正的一般进程就是如此2.。”[6]
料和唯心主义的思辨结构相整合19自然哲学
世纪初,黑格尔将自然科学所提供的经验资
。一方面,他详细研究并高度概括新的科学成就,提供了“许多有见识和合理的东西”,完成了德国自然哲学。另一方面,由于唯心主义的出发点和当时科学现状的限制,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包含着很多的谬见、虚构与幻想。他把理念作为自然界本身的辩证运动。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这种颠倒的自然观很快就趋向没落,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替代3.。
黑格尔将意识发展划分为精神现象学
:主观精神、客观精神、
绝对精神三个发展阶段。[7]其中“主观精神”(包含意
类社会中发展的科学,它阐明了黑格尔的社会历史观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混杂着民族主义、“欧洲中心”论等杂质;存在着唯心主义的固有缺陷,但在历史观中闪烁着的辩证法光芒,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开创的珍贵的思想来源(费尔巴哈哲学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四)费尔巴哈哲学
。
之间的中心环节,他使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走向终结,成为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费尔巴哈曾说:“我的第一个思想是上帝,第二个是理性,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是人。神的主体是理性,而理性的主体是人。”[10]这成为费尔巴哈哲学演进的高度概括1.费尔巴哈哲学为当时德国理论界开辟对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批判
。
“炸开”黑
格尔体系,开拓唯物主义道路,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德国资产阶级斗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费尔巴哈关于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批判,突破了当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长期统治的局面,在哲学界重新树立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费尔巴哈“没有批判地克服黑格尔,而是简单地把黑格尔当作无用的东西抛在一边“完成合”,[1]237理。
内核没能救出黑格尔哲学中包含辩证法部分的”。这一任务最终由马克思和恩格斯2.费尔巴哈把人本学唯物主义
“人和自然”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高
度概括。他认为:人的生命是以自然界作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费尔巴哈把唯物主义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自然主义”学说,关于自然界的发生发展;二是“人本主义”学说,关于人的发生发展。费尔巴哈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他以人本学作为理论出发点,将人的自然属性凸显出来,批判神学的上帝和思辨哲学中绝对精神的神秘主义倾向,从人的本质出发,揭示神学的上帝和思辨哲学中绝对精神的真面
·59·
目,从而结束了宗教和唯心论的“精神专制”。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他的人本主义学说是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前提,所阐释的人是“以自然为基础的人,但不是历史的、社会的人”,[11]实际上“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费尔巴哈在当时未能真正理解“生活在现实的、历史地发生和历史地确定的世界里”[13]的人。因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陷入了唯心史观的局限,使人脱离社会历史现实,成为抽象意义的人。
3.认识论
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真正的继承者。[15]
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自身的形成、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所形成的资产阶级革命哲学,在理论形态上反映着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第一次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形成了近代哲学发展以来,唯一且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这对近代哲学史来说,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维护并满足无产阶级的利益,为无产阶级得以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它把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对无费尔巴哈以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为基础,建立了唯物主义反映论,以此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费尔巴哈从主观想像与真实存在之间的对立关系出发,揭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区别的实质。将自然和人作为理论逻辑的出发点,运用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解析哲学的研究对象、认识的发展阶段、感性和理性在认识中相互依赖等思想,展现出辩证法的光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的“基本内核”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理论来源。由于费尔巴哈在当时未能形成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认识,因而,他的哲学中还存在着直观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等固有缺陷。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一)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价值
19世纪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的最大成果是辩证法的系统创立。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作为辩证法发展的第二种形态存在于德国理论界,引起了当时近代资产阶级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深刻变化。费尔巴哈独辟蹊径,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宗教和唯心主义观点的痛斥过程中,同黑格尔哲学分道扬镳,开辟了另外一条关于德国古典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费尔巴哈虽突破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局限,但是,他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保留黑格尔哲学最可贵的精神实质,将辩证法思想同唯心主义一并“丢进了垃圾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有益成果,因此,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自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来,德国资产阶级哲学“离开了哲学家的书房而在证券交易所里筑起了自己的殿堂”,[14]德国资产阶级从抽象思辨中走向了现实。革命理论在德国并没有因此消靡,理论之光依然在工人阶级中绽放光彩,而此时的工人运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概括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基本内核”,创
·60·
产阶级革命实践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与总结的同时,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实共产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指南。这种源于实践,又接受实践检验和发展的理论,最终成为为现实的革命实践服务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突破德国古典哲学自身发展的理论局限,在实践的基础上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起来,建立成完备且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迄今为止最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意义的哲学理论体系(。
德国古典哲学作为二)德国古典哲学的现实意义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先导,从康德为起始,以费尔巴哈为中心,旨在理论上解决资产阶级的自由理想与德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为资产阶级争夺生存权利和统治地位提供论证。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经历了从古典唯心主义到古典唯物主义、从天上讲到地上、由思想到现实的曲折发展历程,这与德国资产阶级从小市民成长为大资产阶级的迟缓、痛苦过程相适应。同时,也反映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情绪和政治态度的变化。德国哲学由于资产阶级偏狭懦弱和动摇妥协的特性,采取了远离“尘世生活”而囿于“伟大幻想”思辨的理论形式,失去了直接的实践性质,这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固有弊端,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产生的必然性依据。德国古典哲学虽在理论上存在着偏狭,但对当时德国的思想解放起到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现阶段资产阶级哲学也大多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德国古典哲学出发衍生而来的理论,如实证主义、唯意志论、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实用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这些均是通过歪曲康德、黑格尔的哲学来构建他们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反驳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思潮时提到“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善于运用大量哲学史的材料和
它们在理论上不过是对旧哲学的老调重弹”。这些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既批谬误,又揭老底”,揭示出资产阶级哲学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因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演进,厘清各位思想家的哲学观点的生成与发展脉络,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革命性、科学性与必然性的理解,提高人们对各种哲学派别和社会思潮的鉴别能力,帮助人们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歪曲利用德国古典哲学的流派之间的界线,为正确开展思想理论上的斗争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16]
[3]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M].梁志学,沈真,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0:21-22.[4]韦伯.经济与社会:第1卷[M].闫克文,译.上海:上海[5]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6]列宁全集:第38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7]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M].北京:人民出[8]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M].贺麟,[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0]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上卷[M].荣振[11]王思鸿.马克思“现实人”思想的多维辩证的现实解[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3]张宏儒.浅论历史与现实的关系[J].世界历史,1983
(6):11-20.
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8.2014:18.
读[D].兰州:兰州大学,2011.
华,李金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47.2002:163.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0.版社,2014:124.民出版社,1957:355.大学出版社,2004:47.人民出版社,2010:238.
会科学,2003(4):38-43.
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
实践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取得成就的重要思想保证,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更好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成果,正确地阐明、指导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需要我们对德国古典哲学这一重要的思想来源进行重新审视,对其进行客观地、历史性地评价。这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更具科学性与生命力,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现实基础。
[1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中共中央编[15]陈维俊.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哲学体系[J].重
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72-76.[16]*.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新西部旬刊,2016(11):4-1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2]何中华.马克思哲学的超验性维度之我见[J].山东社
社,2014.
【责任编辑 王 坤】
Historical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GermanClassicalPhilosophy
YuXinyi,LiYuke
(CollegeofMarxism,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Abstract:GermanclassicalphilosophyisthecompletionoftheoldphilosophyofMarxistphilosophybefore,isthebourgeoisanti-feudalrevolutionarytheory.IthasgonethroughthebeginningofKant,FischerandSchelling,andfinallybyHegeltocompletetheGermanclassicalidealismtoFeuerbachmaterialismmovementforthecrea-tionofMarxistphilosophytoprovidetherichideologicalinformation,isMarxDoctrineofdirecttheoreticalsources.ThispaperattemptstoreexaminetheevolutionoftheGermanclassicalphilosophyfromtheperspectiveofhistoricalmaterialism,andmakesahistoricalexplorationofthesocialandhistoricalbackgroundandideologicalbackgroundoftheGermanclassicalphilosophy,andthenclarifiesthegenerationanddevelopmentofthephiloso-phers’philosophicalviews.ItisofgreattheoreticalvaluetocriticallyabsorbtheachievementsofGermanclassicalphilosophy,enrichanddevelopMarxistphilosophyandimproveitslogicandscience.TomakebetteruseoftheachievementsofMarxistphilosophyinthenewperiod,tocorrectlyclarify,guideandcompletesocialismthenewtaskofbuildinghave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Germanclassicalphilosophy;Dialectics;Idealism;Marxistphilosophy;BritishandFrenchmaterialism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