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年,新中国的年轮将刻上六十六圈,有人将新中国的六十多年分为“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其中新中国为“收获民心”而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 ④建立首批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钢产量 发电量 中国(1950年产量) 2.37kg 2.76kwh 美国(1950年产量) 538.3kg 2949kwh 印度(1950年产量) 4kg 10.9kwh A.没收官僚资本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土地改革 D.掀起大跃进运动
3.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我国票证使用最集中的时期是20世纪
A.40—50年代 B.50——80年代 C.80—90年代 D.90年代以后
4.国家颁发右图凭证的目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
D.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5.右图是某同学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营业执照的一部分。依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处于 A.中华民国成立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国有企业改制时期
6.1956年我国高考的作文是“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7.“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
8.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下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9.下幅新闻图片所报导的事实,导致其出现的根源在于
A.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B.“共产风”的指导
C.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D.“一五”计划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10.报纸的新闻报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一组全国各地高产丰产放卫星的报道” “发表关于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刊登的这些内容说明
A.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
B.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 C. 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D.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11.下图展示了1956、1958以及1962年间,国内农业、轻工业及重工业产值在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1958—1962年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是没有出现过的假报纸 B.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A.一五计划 B.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 D.八字方针
12.“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3.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重要会议。它们的相同点 A.都肯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C.都把发展生产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2
1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15.与人民公社体制相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②转变了经营方式 ③调整了分配方式 ④取消了粮食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1979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扩权改革的五个文件,1980年起要求推行劳动合同制,此后又进行了利改税、基建拨改贷、推行工效挂钩、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等改革。这说明了
A.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发展
18.百年“张裕”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直接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19.右图为20世纪80年代同时出现在上海的两份广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中美正式建交 B.实行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上海浦东的开发
20.在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问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3
21、《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22、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到1986年在我国长期使用的粮票也大多被取消。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23.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典型经济政策还有:①美国曾经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即国家干预,都取得成效的实例。符合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中国的改革开放 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④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四大件”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80年代后: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当前:DVD、手机、电脑、汽车。导致“四大件”不断演变的决定因素是
A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 B企业对利润的追求
C旧“四大件”不够实用 D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及其方式是什么?(2分)
4
材料二 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
(2)材料二中的1953年和1956年两个图表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新中国的哪一政策造成了这一变化?(4分)
材料三 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集体经济 40%
27.(13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5
国有经济 29%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7% 非公有制经济 24% (3)材料三与材料二中1956年的图示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其原因。(4分)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 经济试点的报道 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城镇人口 上网用户总教 恩格尔系数
值(亿元) (亿) (万)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4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二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
——《邓小平文选》
6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2分)
(2)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2分)
(3)材料二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具体表现及原因。(8分)
(4)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2分)
29.瑞蚨祥是全国知中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7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
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2分) (2)材料二中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扼要指出其成因。(6分)
(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发展的机遇,分别指出机遇出现的原因。(2分)
(4)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8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BBB 6――10 ADBAD 11――15 DDCCC 16――20 CACBD 21――25 CABDD 二.非选择题
26.(10分)(1)主要原因:集体农业活动造成农业贫困;(1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2)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1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消失(1分)。
政策:社会主义改造(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
(3)变化: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2分)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使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2分,若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只得1分)
27、(12分)(1)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分)
(2)举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3)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4分)
28、(14分)(1)“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分) (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分)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或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等亦可得分。)(4分)
(4)继承与发展。(2分) 29.(14分)29.(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产生和发展。(2分) (2)趋势:1912一1925年上升;1925—1949年下降 (2分)
上升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3分)
下降原因:日本侵华(日本的经济掠夺);外国资本的跌价竞争;官僚资本的压制;长期的战乱。(3分)
(3)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80年代:改革开放。(2分)
(4)启示:民族独立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政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抓住机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只要答出两点即可得分,但不得超过2分。)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