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供氧法) [用物]
输气盘:中心氧气表,通气导管,温化瓶内盛1/3~1/2冷开水,一次性鼻塞管,小杯(内盛清水),电筒,剪刀,胶布,别针,棉签,输氧单,笔,弯盘,“四防”卡。 [操作流程]
1.核对床号,姓名,评估病人,向病人和家属解释。 2.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3.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桌上。 4.再次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配合。 5.上氧气表、通气导管及湿化瓶。
6.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装置是否漏气,关流量表开关。 7.备胶布2根。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8.选择鼻腔,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及异常。 9.用湿棉签清洁鼻腔。
10.检查一次性鼻塞管有效期、有无漏气。 11.将鼻塞管与氧气连接。
12.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视病情调节流量。 13.将鼻塞沾水塞于病人鼻孔。
14.鼻塞管固定于鼻翼两侧或面颊部,将输氧管用别针固定于适当位置。 15.记录给氧时间及流量,签名,将输氧单及“四防”卡挂于适当处。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用氧注意事项。
16.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需要。 17.观察病情和给氧效果。 18.处理用物。
停止用氧:1.备齐用物(治疗盘,纱布,弯盘,松节油,棉签)携至病人床旁桌上。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作好解释。2.分离鼻导管。3.关紧流量表开关。4.取鼻塞管放入弯盘内。5.擦净病人鼻孔周围,必要时用松节油擦去胶布痕迹。6.取下输氧单及“四防卡”,记录停氧时间,签名。7.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需要,取下氧气表放入治疗盘内。8.处理用物。9.洗手,取口罩。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目的:
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缸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2.持续用氧者,每日更换鼻导管和湿化瓶1~2次,并由另一鼻孔插入。 3.应先调节流量后接鼻导管,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
4.病人进食,饮水等暂停给氧。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流程
静脉留置输是采用静脉留置针技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是长期输液和静脉穿刺困难者。
[用物]
1.基础治疗盘:无菌持物钳,碘伏,70%酒精,砂轮,剪刀,启瓶器,棉签,弯盘。
2.输液盘:碘伏,棉签,止血带,弯盘,一次性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胶布。
3.其他:遵医嘱备液体及药物、输液卡、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输液架、手套一双。 [操作流程]
1.备好输液架,带输液卡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和家属做好解释,评估病人情况,做好输液前的准备。
2.备齐用物。擦净药液瓶,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检查瓶口、瓶体、瓶内液体。
3.套上瓶套。洗手,戴口罩。备胶布2条(一条固定头皮针管用;另一条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签名)
4.启开液体瓶铝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按医嘱加入药物。在瓶签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加药时间并签名。
5.检查输液器后关闭调节器,取出输液管和通气管针头,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6.整理治疗台。
7.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药物。
8.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关闭调节器,检查输液管内有无空气。
9.检查留置针型号及有效期,包装是否完好。取出留置针,将输液器上的针头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排尽空气。
10.检查并打开透明敷贴外包装。选择合适的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上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直径8cm以上,待干。
11.戴手套,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再次核对并排尽空气,关闭调节器,取下针套。
12.左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留置针针翼,针头斜面向上,嘱病人握拳,在血管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度角进针。
13.见导管尾部有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顺静脉方向再将穿刺针推进0。2cm。
14.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cm,持针痤将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
15.松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打开调节器,待液体滴入通畅后,撤去针芯。用透明敷贴作密闭式固定导管。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签名的小胶布再次固定留置针管。将头皮针管盘曲后用胶布固定。
16.穿刺完毕,脱下手套,取下止血带,根据病情,年龄和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17.再次核对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滴速,签全名。
18.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向病人交待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将呼叫器置于易取处,询问病人需要。 19.清理用物。洗手,取口罩。
20.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及穿刺部位情况,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查看滴数,遵医嘱及时更换液体。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部位,日期及时间。
21.输液完毕,洗手,戴口罩,携带封管盘(5ml注射器内抽封管液2~-5ml;,棉签,弯盘)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药物。
22.关闭调节器将抽有封管液的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先拔出部分针头,仅剩下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缓慢推注封管液(2~5 ml),剩下0。5~1ml时边退针边推药,并用小夹子在靠近静脉端卡住延长管后拔出针头。 23.停止输液时,需拔管:先取胶布,再揭开无菌敷贴;取无菌棉签放于穿刺点前方,迅速拔出套管针,按压穿刺点至无出血。 24..整理床单位,询问需要。 25.处理用物。
26.洗手,取口罩,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便于穿刺置管。对能下地活动的病人,避免在下肢置管。
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针头。
4.静脉留置针一般可以保留3~5天,最好不超过7天。避免穿刺点及周围被污染。
5.每次输液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出导管,对局部进行处理。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操作流程
吸痰法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将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误入的呕吐物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的吸痰器有中心吸引装置,脚踏吸引器,电动吸引器。 [用物]
1.电动吸引器及接线板。
2.治疗盘:治疗碗2个(1个盛无菌生理盐水,1个盛无菌镊及消毒吸痰管或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消毒纱布数块),电筒,弯盘,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 [操作流程]
1.核对床号,姓名,评估病人,向病人和家属解释,抢救病人例外。 2.检查吸引器储液瓶内消毒液(200ml),拧紧瓶塞。
3.检查吸引器性能,包括调节负压、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漏气,将吸引器放于床旁适当处。 4.洗手,戴口罩。
5.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 6.检查病人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7.协助病人头偏向操作者一侧,略向后仰。 8.昏迷病人用压舌板或开口嚣帮助开口。
9.戴手套,连接吸痰管,打开吸引器开关,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引器是否通畅,同时润滑导管前端。
10.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用无菌持物镊持吸痰前端,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末端。
11.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将吸痰管缓缓向上抽出,左右旋转,吸净痰液。
12.吸痰管取出后,吸生理盐水冲净痰液,以免阻塞。 13.反复吸引至痰液吸净。
14.观察病情,如病人的面色,呼吸,吸出液的颜色,性状,量等。 15.痰液粘稠,可叩拍胸背,蒸汽吸入或雾化吸入。
16.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擦净病人面部分泌物。 17.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18.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需要。
19.处理用物:吸痰盘内的用物应每次更换消毒,每班更换贮液瓶消毒液。 20.脱手套,洗手,取口罩。 21.记录。
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发生。 注意事项:
1.插管时不能有负压,以免损伤呼吸道或口腔粘膜。
2.若气管切开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 3.吸痰动作要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4.贮液瓶内吸出液超过2/3应及时倒掉。
一次性导尿包为女病人导尿术操作流程
[用物]
治疗盘、一次性无菌导尿包(治疗碗2、镊子2、5%活力碘棉球2袋、石蜡油棉球1袋、手套2双、氟莱氏导尿管1根、洞巾1块、20ml一次性注射器内盛灭菌水10cm 、纱布、尿袋、无菌标本瓶、弯盘)、一次性治疗巾、弯盘,必要时备屏风、便盆、浴巾。 [操作程序]
1.核对床号、姓名,评估病人情况,向病人解释并做好准备。
2.根据季节关门窗,大房间用屏风遮挡,协助病人清洗外阴(自理病人自行清洗)。
3.洗手,戴口罩。检查无菌导尿包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漏气、破口。
4.备齐用物至床旁,将治疗盘放在床旁桌上。 5.再次核对并向病人说明以取得合作,松开床尾盖被。
6.协助病人脱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盖上浴巾,将盖被斜盖在对侧腿上。
7.嘱病人仰卧屈膝,双腿外展,露出外阴。将治疗盘放于床旁椅上。 8.将一次性治疗巾垫于臀下,放弯盘于会阴处。
9.打开无菌导尿包外层,将第一个治疗碗(内有0.5%活力碘棉球1袋、手套1双、镊子1把) 放在两腿之间。
10.将活力碘棉球倒入碗内,左手戴手套。右手用镊子取棉球擦洗阴阜、对侧大阴唇、近侧大阴唇、对侧大 小阴唇之间、近侧大小阴唇之间。 11.左手拇指、示指分开小阴唇,擦洗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尿道口至肛门。污棉球放在弯盘内。
12.脱手套放入弯盘内与治疗碗一并移至床尾。
13.将治疗盘放于两腿之间,打开无菌导尿包,将无菌包上半幅垫于臀下。 14.戴手套,铺好洞巾,置弯盘于会阴部。 15.检查导尿管气囊是否漏气。
16.打开石蜡油棉球袋,润滑导尿管前端。
17.打开0.5%活力碘棉球袋,左手拇、示指分开小阴唇,右手用镊子取棉
球分别消毒尿道口、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尿道口。 18.取无菌干棉球塞于阴道口,嘱病人放松,作深呼吸。
19.移近治疗碗,右手用镊子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尿道4-6cm,
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2cm。(需要时可留取尿标本)。
20.导尿毕,拔除尿管,用纱布擦净外阴。持续导尿者,将注射器接气囊
管注入无菌水10ml以固定尿管,接尿袋挂于床边。
21.撤去用物,脱手套。
22.协助病人穿好裤子,整理床单位。 23.处理用物,洗手,取口罩。
24.询问病人需要,酌情开窗通风。撤去屏风。 25.记录尿量、颜色。如有标本及时送检。 注意事项:
1.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尿管,插管动作要轻、慢,以免损伤尿道粘膜。 2.为女病人导尿时,如误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
3.若膀胱高度膨胀或病人极度衰弱,第一次排放尿液不宜过快且不应超过1000ml,以免发生虚脱或血尿。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操作流程
[用物]
1.治疗盘:备灌肠筒1套、肛管2根、卵圆钳、弯盘、润滑剂、棉签、卫生纸、一次性治疗巾、水温计、量杯(大小各1)、手套1双。2.另备:输液架、屏风,必要时备便盆、便盆巾。灌肠溶液:0.1%-0.2%肥皂溶液或生理盐水。3.溶液量: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小儿每次用量为200-500ml。溶液温度:一般为39-40`C。 降温时用28-32`C。中暑者用4`C生理盐水。 [操作程序]
1.携输液架至病人床边,核对床号、姓名,评估病人情况,向病人做好解释。
2.洗手,戴口罩。
3.在治疗室配制灌肠液,搅拌均匀,去泡沫,测量水温。检查灌肠筒消
毒日期,倒入灌肠液。 4.清理治疗台。
5.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再次向病人作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6.关门,酌情关窗,用屏风遮挡病人。
7.松床尾盖被,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退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8.垫治疗巾于臀下,置弯盘于臀边。盖好被子,只暴露病人臀部。 9.戴手套,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高于40-60cm。 10.连接肛管,排气,夹管,润滑肛管前端。
11一手分开臀裂显露肛门,嘱病人深呼吸,一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小儿3-6cm)
12.松钳,扶住肛管,使液体缓缓流入。
13.密切观察灌肠筒内液面情况,观察病人有无病情变化。
14.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分离肛管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
15.撤去弯盘,脱手套。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其尽量将灌肠液在体内保留5-10min后再排便。
16.排便后擦净肛门,及时取出便器及一次性治疗巾,协助病人穿裤。 17.观察大便性质、颜色、量。 18.处理用物。 19.洗手,取口罩。
20.整理床单位,嘱病人卧床休息。 21.在体温单大便栏记录灌肠结果。
目的:
1..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2.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做准备。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为高热病人降温。
注意事项:1.灌肠中途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嘱病人深呼吸。灌肠完毕不要立即排便,要使液体保留5-10min以上;注意尽量少暴露病人肢体,防止着凉。2.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遇伤寒病人灌肠,溶液量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 3.如为降温灌肠,可用28-32`C生理盐水或用4`C等渗盐水,保留30min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个小时再测量体温并作好记录。4.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5.灌肠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和医生联系。6.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病人不宜灌肠。
戴无菌手套法
[用物]
一次性无菌手套、指甲剪、弯盘、洗手设备、清洁抹布。 [操作程序]
1.检查并酌情修剪指甲,取下手表。 2.备清洁干燥治疗台。 3.洗手,戴口罩。 4.选择合适的手套号码。
5.检查无菌手套外包装有无潮湿、破损,是否在有效期内。
6.沿开口指示方向撕开无菌手套外包装,摊开内层。
7.同时取出一双手套,一手捏住手套反折部分,一手对准手套五指戴上。 8.用已戴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同法将手套戴好。 9.将手套的翻边套在工作服衣袖的外面。双手整理手套,使其服帖。 10.操作完毕,冲净手套上的污迹。
11.脱手套: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转脱下:再以脱下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内,将其往下翻转脱下。 12.处理用物。 13.洗手,取口罩。
口腔护理
[用物]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压舌板和大头棉签若干)、水杯及吸管(或水壶)、手电筒、棉签、治疗巾、弯盘、根据病情备漱口液必要时备开口器、石蜡油、外用药。 [操作程序]
1.核对床号、姓名,评估病人,观察病人口腔情况,向病人做好解释,备好温开水。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桌上。
3.协助病人侧卧(或平卧、半卧位,头偏向一侧),面向护士。 4.取治疗巾围于病人颌下,置弯盘于口角旁。
5.口唇干裂者用温水湿润,协助病人用温开水漱口,必要时用治疗巾檫净口唇周围。
6.嘱病人张口,一手持手电筒,一手用压舌板轻轻撑开颊部,观察口腔
情况。有义齿者先取下。
7.一手持压舌板,一手拿棉签,嘱病人咬合上、下齿,用压舌板轻轻分开对侧颊部,由内向门齿纵向檫洗。 8.更换棉签重复檫洗一遍。 9.同法檫洗近侧。
10.请病人张口,依法檫洗对侧牙齿上内侧面(由内向门齿纵向檫洗)、上咬合面、下内侧面、下咬合面。 11.呈弧形檫洗对侧颊部。 12.同法檫洗近侧。
13.檫洗硬腭(对侧、近侧)、舌面(对侧、近侧)、舌下两侧(对侧、近侧)。
14.檫洗完毕,协助病人漱口,用治疗巾檫净口唇周围。 15.检查口腔是否清洁,压舌板放入弯盘。
16.移去治疗巾和弯盘,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17.询问病人需要。 18.处理用物。 19.洗手,取口罩。
无菌巾半铺半盖法(双手法)
[用物]
治疗盘2个、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无菌包(内有无菌治疗巾数块,灭菌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记录卡2张、弯盘、清洁抹布。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
2.备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和治疗台,放治疗盘于适当处。 3.洗手,戴口罩。
4.检查无菌包灭菌指示胶带有无变色。
5.核对无菌包名称、灭菌日期、有无松散、潮湿、破损等。 6.开无菌包。
(1)解开无菌包系带,挽活结。
(2)用手依次打开无菌包外层包布的外、左、右角。
(3)取无菌钳,用手打开外层包布的内角,用无菌钳依次打开内层包布的外、左、右、内角。
(4)检查灭菌指示卡有无变色。
7.用无菌钳取无菌巾一块、另一手在下方接无菌巾。
8.用无菌钳依次还原内层包布的内、右、左、外角,无菌钳放回无菌容器内。
9.用两手法铺无菌巾(半铺半盖)。
10.用手还原无菌包外层包布的内、右、左、外角,按“一”字型包好无菌包。
11.将无菌巾上半层呈扇形折叠打开,开口边向外,无菌面向上,备无菌盘内物品。
12.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半层两角外面,边缘对齐盖好。
13.折叠无菌巾边缘(将开口处反折两次,左、右两侧向下反折一次)。 14.记录备盘时间、内容物及责任人,并记录开包时间、剩余物品及责任人。
15.将无菌包放于同类物品的最前面,以便优先使用,有效期为24小时。16.处理用物。
17.洗手,取口罩。 徒手心肺复苏术
徒手心肺复苏是心肺复苏中的初始急救技术,主要对任何原因所致的心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急症病人加以施救。该技术主要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操作程序]
1.判断病人意识:轻摇病人肩部并大声呼唤病人。 2.呼就。 3.掐人中穴5秒。
4.使病人仰卧,身体无扭曲。
5.操作者跪在病人一侧肩颈旁,解开病人领扣、领带及腰带。 6.开放气道。
(1)清除口腔及口咽部分泌物或异物,有义齿者取下。 (2)畅通气道。
1)托颈压额法:操作者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小鱼际下压病人前额,使其头后仰,颈部抬起。
2)仰头抬颏法:操作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力,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手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 将颏部向前抬起,拉开颈部。
3)托颌法:操作者将其肘部放在病人头部两侧,用双手同时将左右下颌角托起,使其头后仰,同时将下颌骨前移。
(3)判断呼吸是否存在:一听、二看、三感觉,用耳贴近病人口鼻,判断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用眼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
用面部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体逸出。
7.在畅通呼吸道、判断病人呼吸停止后,应给病人实施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1)保持病人张口,气道畅通,用推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鼻孔; 2)深吸一口气,屏气,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一个封闭腔,用力吹气,使胸廓扩张;
3)吹毕,松开捏鼻孔的手。抢救者头稍抬起,侧转换气并观察病人胸部复原情况。
(2)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1)用仰头抬颏法保持气道通畅,同时用举颏的手将病人口唇闭合。 2)深吸气后,双唇包住病人口鼻部同上法吹气,吹气时间要长,用劲要大。
8.吹气2次,观察病人胸部起伏。
9.判断心跳是否停止,触摸病人颈动脉有无搏动,用示指、中指指腹先触摸气管正中,男性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下滑动2—3cm。 10.判断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可用中、示指触及肋下缘,向上滑动到剑突,再向上移动两横指。(2)按压手法:抢救者站或跪于病人一侧,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按压部位,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双手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3)按压深度:成人胸骨下陷4—5cm;5—13岁儿童3cm;婴幼儿2cm。 (4)按压频率:80—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之比为1:2,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之比为2:15。 11.注意观察心肺复苏是否有效。
[复苏有效指标]
能触摸大动脉搏动;瞳孔由大变小;面色、口唇由紫绀转为红润;有眼球活动或睫毛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出现(肌张力增加或手脚开始扭动) [复苏终止指标]
1.脑死亡:深度昏迷,瞳孔继续散大、固定,角膜混浊;自主呼吸停止;面色变为灰色;脑干反射全部或大部分消失。 2.无心跳及脉搏,心肺复苏30min以上可终止复苏。
取无菌溶液法
[用物]
治疗盘、无菌溶液、无菌治疗碗、无菌持物钳、无菌纱布、无菌棉签、消毒剂、开瓶器、弯盘、医嘱卡、清洁抹布。 [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卡,备齐用物。 2.备清洁治疗台。 3.抹去瓶上灰尘。
4.核对瓶签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
5.检查瓶口铝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隙,对光检查无菌溶液有无沉淀、浑浊、变色及絮状物等。 6.洗手,戴口罩。 7.开启铝盖。
8.取出无菌治疗碗,放于治疗台适宜处。
9.消毒瓶塞、拇指、示指、中指,翻起并松动瓶塞。 10.再次核对。
11.一手示指和中指套住橡皮塞将其拉出。
12.另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掌心,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至无菌治疗碗内。 13.将瓶塞塞好。
14.取无菌纱布由近至远盖于无菌治疗碗上。
15.消毒瓶塞翻转部,盖好瓶塞,用无菌纱布包盖瓶塞。 16.再一次核对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 17.记录开瓶日期、时间、用途并签名。 18.将开瓶后的无菌溶液放于治疗室固定处。 19.处理用物。 20.洗手,取口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