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山水画发展史

中国山水画发展史

2022-10-18 来源:乌哈旅游


中国山水画发展史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具有博大精深的绘画哲理,无论在内容上、技法上还是形式上等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本章将宏观地介绍中国山水画的一些创作理论及一般的笔法、墨法、构图形式等,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山水画,体会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

1 山水画概况

南北朝

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绘画形式,在南北朝之初就已经形成。虽然现在的人们再也无法见到这一时期的作品,但在这之前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上,以及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摹本中,虽然山石树木以背景的形式出现,但仍能见到其大概面目。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南朝画家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这两篇画论揭示了山水画最初的创作目的、方法与欣赏角度。

隋唐

隋朝的绘画虽仍以人物画和神仙故事题材为主,但山水画也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科。展子虔的《游春图》可以说是目前尚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者巧妙地表现了春天的明媚,郊游的人骑栩栩如生,勾线简括生动,空间透视安排合理,能够于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

唐代的山水画分为两个派别。以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北派青绿山水直接继承

了展子虔的画风,用笔工致严整,画面格局富丽堂皇,装饰性很强;而以王维和张璪为代表的水墨山水是一种精勾后再以水墨渲染的方法,相对于重彩的勾线填色来说更适合表现大自然微妙的生动之处和情韵。后人把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创的青绿山水列为北派,而把以水墨山水为主的王维定为南宗的始祖。

《游春图》隋·展子虔

五代

五代历时虽短,但在山水画史上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以水墨为主,尤其是以南北不同的风格形成了水墨山水画的两支主脉。

北方以荆浩及其弟子关仝为代表,形成了北方画派。他们是北方人,多描绘北方峻岭雄壮的景色。所画山水场面浩大,气势雄伟,空间感很强。

南方以董源和他的弟子巨然为代表,表现江南山水,被称为“南派山水”。他们生活在南方,描绘的是平缓连绵的山峦,映带无穷,林麓小溪,山村渔舍,全是江南丘陵山水的动人景色。

宋代

宋代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山水画的题材、内容广泛,江南江北,名山大川,宫景台阁,村野渔樵,各尽风貌。北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是李成、范宽。李成常以齐鲁原野的自然环境为描绘对象,范宽长期居住在终南山,因此他的画作中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林木繁茂、气势逼人。其中范宽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郭熙早年师从范宽,其笔法挺健,苍劲中极富阳刚之美。

北宋后期最为突出的则是米芾、米友仁父子为代表的、以点染为主的写意山水。他们用水墨点染的方法充分发挥笔墨的融合,表现出江南雨景中云山烟树、迷濛变化的境界,墨色的晕染形成了含蓄、空灵的神韵,世称“米氏云山”。

南宋时成立了南宋画院,绘画艺术从内容到风格都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四大家。他们一改北宋时期的构图和笔墨,创造了更为单纯、简化的形式,常使用对角线构图,使画面重心偏离正中,坐落在半边一角,即所谓“偏角山水”。画家以突出一个局部的方法来加强描绘的力度,用笔更加泼辣,水墨的韵味发挥得更加充分。马远、夏圭更是因为构图多截取一角或片断的不全之景,画面中留下大块的空白,而被人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

《临流独坐图》宋·范宽

元代

元代的山水画不像宋代山水画那样写实,而是注重写意抒情,追求笔墨情趣,使中国画的用笔用墨以及各类皴法、线条本身成为一种独立的形式美,构成了中国绘画的重要特色。另外从元代开始,弃熟绢而改用生宣纸来作画。元代山水画以“元四家”黄公望、吴

镇、倪瓒、王蒙为代表,他们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化,注重画面意境的表达。这四家都善诗书,追求诗书画印结合的书画形式,但他们各自又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富春山居图》(局部)元·黄公望

明清

明清山水画在明代总的状况是以继承传统为主,门派众多,文人摹古风重。明代山水画早期以崇尚南宋画院的浙派为主,画风以南宋马夏、李唐为主,兼有范宽的一面,代表人物有戴进、吴伟、蓝瑛。中期则以吴门四家为主,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成就最高。沈周融合了诸家之长,创作出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文征明师法沈周,他的山水画有工笔、写意两种规格。唐寅的绘画取法李成、范宽和南宋四家,兼采元人之法,集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而仇英的绘画受到了文人画家和民间画工的影响,因此有一种雅俗共赏的趣味。继吴门画派之后,明代山水画派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派别,如华庭派等,而且主要以华庭派为主,代表人物是董其昌等人。董其昌以其擅长的行书笔意融于画中,深得各家精髓,出入各家画法;笔墨松秀含蓄,灵逸潇洒,富有韵味;意境萧闲冲淡,幽远静美。

《庐山高图》明·沈周

清代由于社会历史环境等因素,绘画领域开始出现倒退或者变异。当时被称作“正统派”的“清初六大家”以摹古作为此时山水画的一大倾向,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以及吴历、恽寿平为代表。此外还出现了一大批以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为主的“四僧”和“金陵八家”。四僧分别是石涛、髡残、弘仁和八大山人。他们四人的特点都是因不满当时的统治而削发为僧,以绘画描绘山林,抒愤解忧。但他们的绘画都各有特点,这对后来的“扬州八怪”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