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提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明确求圆柱形包装盒的体积就是求圆柱的体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主题:圆柱的体积。
2.出示课前准备的圆柱体,让学生对它们的体积进行比较。
1 / 5
(1)底面积相同:高越大体积越大。 (2)高相同:底面积越大体积越大。 (3)高和底面积都不同。
设疑: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合作探索
1.出示圆柱形水杯和长方体形水槽,提出问题:
(1)在圆柱形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2)你能想办法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预设: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长、宽、高数据后再计算。 (3)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板书: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2.复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回忆旧知,唤醒学生思维。
3.怎样推导圆柱的体积呢?
教师:那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圆柱的体积,能不能也像刚才圆的
2 / 5
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一样,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同学们自己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1)你准备把圆柱体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 (2)你是怎样转化成这个立体图形的?
(3)转化以后的立体图形和圆柱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1)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2)怎样转化成长方体呢?(指名叙述:把圆柱体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你会操作吗?(学生演示教具)
(3)教师说明: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4)教师: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体比较一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形状变了,体积大小没变。)
(5)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讨论: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
3 / 5
件。)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板书: 长方体的面积 = 底面积 × 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V = S × h
(6)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自主探究如果要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①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②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③知道圆柱的底面积直径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④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总结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7)通过硬币叠加的方式直观感知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我们已经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得到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对学生的说法进行评价,只要合理即可。
5.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情境图中求圆柱形包装盒体积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4 / 5
(1)圆柱的体积一定比它的表面积大。 (2)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3)圆柱的底面半径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 2.算一算,填一填。
(1)如下图,一根圆木的横截面面积是2.5 dm2,高是10 dm,它的体积是( )dm3。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 cm3,底面积是16 cm2,高是( )cm。 3.哪一根木料的体积大?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或V=πr²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