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小衔接的研究

幼小衔接的研究

2023-12-26 来源:乌哈旅游
幼小衔接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小衔接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上,有着自身的意义与价值,是帮助幼儿较好地适应小 小学生的转变,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所在。随着时代变迁,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幼小衔接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参观几所小学那么简单。人们更注重科学化的幼小衔接方法,愿意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中度过人生中的第一的转折点。

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到了小学后,出现经常生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握笔姿势错误率高、生活不能自理、学习成绩跟不上等现象,造成一些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厌学的现象。因此幼小衔接问题处理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更加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为何研究

由于各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及手段各不相同,还有些幼儿教师的教育“小学化”等;个别村小幼儿教育管理放任自流,与一年级教育教学大大脱节。不仅幼儿园与小学各方面衔接不好,而且造成孩子上小学后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如:重复的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听课不认真,逐渐养成了学习不专心、不认真思考等不良习惯,妨碍进一步学好功课。有些幼儿教师对小学教学不很了解,所教的知识和技能不够规范,使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写字姿势不当等,入小学后费时费力去矫正……小学教师按常规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在教参规定的时间里根本完不成教学任

1 / 18

务,更不用说教学效果了……这些都学校要提高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教学效率和效益不可回避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幼小教师都感到十分困惑!

我校一年级语文老师最关注有效教学,积极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育教学进行衔接探讨。在校本幼小衔接探究实践过程中发觉:抓住幼小衔接学习内容,运用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不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每个儿童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完成学习目标;让每个儿童掌握更适用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儿童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实在的训练,让每个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提高幼小学科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这个问题的确很大又很难!

对此,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提出了《小学语文引桥工程之幼小衔接的研究》的研究课题,再次展开深入调研、实践研究总结。 二、研究的意义

学龄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接受正规的小学教育的标志性阶段,是幼儿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是他们学业生涯的开始,幼儿的学业生涯能走多远,质量如何,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使幼儿进入小学后顺利适应新的环境(物质、心理、周围的人)、新的学习方式等。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重要使命,是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儿园到小学转折点的关键期,就好比为火箭发射加助推剂一样至关重要。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小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幼儿园积极配合,与幼儿教师沟通交流更加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才能把学生这个社会的动力火箭运送的更远。

加强幼儿园小学课程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体现“五化”课程衔接理念,即课程目标小步子化、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组织统整化、课程实施活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很多家长确往担心孩子的入小学之前的知识储备不足,提前让孩子背古诗,让孩子参加名目繁多的学习班,这种过激的方法并不可取。很多幼儿园是,尽管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大班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重视与执行存在落差,教师的理念和行为上存在落差不自觉地把知识、技能作为幼小衔接的内容,这种片面的幼小衔接同样需要改进。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

2 / 18

的现象有增无减。 三、问题原因与分析:

在这次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幼小衔接的理念虽然被人们熟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们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从起跑线上就输了,于是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给孩子补习各种科目,并且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幼小衔接,家长们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造成了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衔接不被重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为幼儿开展小学知识的教育,造成了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厌倦情绪,导致幼小衔接不能顺利进行,学校一年级老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对孩子的幼小衔接也是草草了事,在这些情况的综合影响下,做好幼小衔接仍是一项艰巨二漫长的工作。

从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来看:家长也开始重视幼小衔接这个热点焦点问题,他们也希望和幼儿园老师合作交流,共同商讨幼小衔接的最优方案,使幼儿平稳进入小学,而且学生的素质还有明显的提高。最让老师和家长困惑和难解决的问题是自制力差,不会倾听他人讲话,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于是否要提前学习拼音、识字这个问题,大部分家长认为可以学习一些拼读和简单识字,以“少写多认多听”为原则,还要注意发音的正确,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从幼儿园走到小学,幼儿期的自由、活泼、散漫的自发学习环境转换为分科学习、有专业、受纪律支配的学习环境,环境的陌生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烦躁不安,使孩子情绪易受波动。我们是不是应该降低期望值,允许孩子出错。其实孩子上小学了,还是孩子,所以,当孩子的行为表面看来有点破坏性时,我们是不是不急于批评或制止,而是应耐心地观察和倾听,真诚地询问和了解,使孩子心理上有安全感,增强孩子适应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衔接,除了家长的指导外,幼儿园的教师和小学教师还要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的任务和特点,尤其是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经常组织幼儿园教师到小学听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幼儿园参观,现场指导、听课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定时或不定时的召开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交流会,并能制定出详实、具体、有效的可行性计划,多方位准备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 / 18

重点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课堂常规、学习习惯和兴趣、是当务之及的事,让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手忙脚乱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才会有进入小学后有条不紊的生活。

针对本次问卷和许多小学老师提出的小学语文识字量增多,幼儿阅读能力较弱的问题,我觉得在幼儿园可以针对幼儿的特点培养幼儿前阅读的能力,培养幼儿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以及阅读的兴趣,并遵循“多认少写”的原则,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老师、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下阶段我们将根据我们调查反馈的情况讨论制定各项内容研究的方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有效衔接工作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问题的存在的方面

(一)重视“智”忽视“质”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 重视“智”的衔接, 忽视体、德、美的衔接, 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 重视知识, 特别语文知识的衔接, 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学习而且会使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表明:5-7岁是孩子一个关键年龄阶段。教导孩子了解学习,认识学习,喜欢学习,自主学习,需要的是家长和老师智慧的启迪。在小学中,老师往往一味的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小学老师的工资或是业绩是与所带班级的成绩所挂钩的,所以说大多数教师会将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结果上,而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培养。

(二)形式上的衔接

不管是小学还是幼儿园在衔接方面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如桌椅摆放形式, 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 上下功夫, 而

4 / 18

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 往往被忽略。

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教具的摆放,学生课桌的安排逐渐的在跟幼儿园接轨,但是这些方面仅仅的表现在了形势上,而对于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适应情况等关注的还并不算太多,并且我注意到,教师对那些比较活泼比较外向的同学关注较多,一些班级的重要职务也都交给他们去做,而对于那些平时不爱讲话,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较少。

(三)突击衔接

一些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带幼儿去参观小学, 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这些做法是必要的, 但远远不够。很多在儿童3、4 岁刚入园时就应加以培养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都在最后时期进行强化训练,这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衔接是急不得的,在刚进入小学,孩子们会感到不适应,这是正常的,

每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总会感到不适应。所以说,在孩子们进入小学以前就要尽量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其实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有一个很简单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喜欢上老师。喜欢学习和喜欢老师,就好像是人的手心和手背,是不可分割的。喜欢学习的孩子往往都是喜欢老师的,因为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多的知识;又因为喜欢老师,就不想让老师失望,所以一定会努力学习。

老师心目中有好学生,差学生,同样,学生心目中,老师也有个等级排列的顺序,有最喜欢的老师,有比较喜欢的老师,还有没什么感觉的老师,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学生会有意无意的不好好学习这门课;他们崇拜老师,把老师当做保护神,对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言听计从。而老师可能也喜欢这样的学生,但老师仍然会严格要求这些学生,所以当他们出现不良行为之后,老师也会批评他们。老师应该利用好自己的这个特殊关系,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尺度,让学生善于主动与自己交流,一块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

5 / 18

(四)单向衔接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 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主动向小学靠拢, 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 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 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现在的幼小衔接都存在着幼儿园一头热的特点,很多小学并没有重视起这一块,他们只认为孩子进入小学后自然会习惯小学里面的一切,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不同孩子之间的偏差。一些适应能力强的孩子确实是很快就能适应,但是对于那种比较内向,不太爱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老师们就应该多关注一下。

我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低年级的老师都是刚刚送走上一届毕业生返回来

的,他们的观念一时也很难转变过来,他们也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些小同学。他们的思想中难免会产生还是在教上一届大学生的错觉,所以很难关注孩子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中的心理。

(五)盲目超前性衔接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的内容提前教授给幼儿,形成幼儿教

育的“小学化”。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的心理和能力, 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 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 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同时, 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 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 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 使儿童养成不正确的习惯, 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 读拼音不能“直呼”,握笔姿势不正确等, 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 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每个年龄都有这个阶段的任务,就像人们交流一样,要循序渐进,不能上来一下子就可以称兄道弟,那样是虚伪的,要首先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然后才可以成为知己。幼小衔接也是一样的,要有一个过渡,不能在没到小学的时候进行小学的任务,这样效果反而不好。每个阶段要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幼儿园首先任务就是培养好幼儿的最基础的东西,不要忘记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本来目的。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将主要工作放到教授孩子应该学习的学习任务中,另外

6 / 18

培养幼儿在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等方面的向小学倾向的问题。

五、计划解决的问题

在幼小衔接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衔接问题: (一)克服“以人为本”在口,“目中无人”在心的问题

经调查,80%的教师知道素质教育,但是同样也有80%的教师不知道怎样进行素质教育,他们还不能从自己身边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改变那些与课程理念不相符的一些习惯想法、做法。

伴随着素质教育已经向深入发展,我们的教学有了较大改观,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这些教学中无意流露出的点滴“细节”来看,虽然有些教师把新课程理念倒背如流,但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以人为本”仍停留在口上,“目中无人”仍在心中。实验仍要把转变观念的工作放到首位,根除教师(也包括我们自己和学生)头脑中作祟的根深蒂固的目中无人的思想。 (二)要重视学生的实际状况

1.学生已有的经验需要重视。

设定学生的知识起点为“零”,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符的。但是,不少教师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不知把学生的这种差别当作是一种课程资源,仍然以本为本地讲解学习。

2.重视学生学前期感觉统合不协调对学习的影响。

那些我们看起来没有任何相似的内容,在一些学生看起来却是很难区别

的,如“n-1”“-k”;那些相似部件的学习内容,学生更是很难区别,如“(惹)—(而)”“左—右”“你—他”。因此,实验要采取措施,预防纠正这些错误,想方设法抑制此症的发展。

3.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记忆力很强,老师领着读一读拼音、课文,学生就会背

了,你若按课文内容顺序检查拼音、汉字,学生的成绩很好,但你若换一方式检查就不行了。因为他们记忆的不是单独的拼音、汉字的形,他们所记的是记忆的线索,是整个汉字和课文页面的模糊形象,而把记忆的对象遗忘了。

4.关注抽象的学习内容。

7 / 18

抽象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拼读教学看,虽然不少学生学前已学习了声母、韵母、整体认识音节,但拼读音节不熟练,认读字母困难;从认读汉字情况看,出现了量词、方位词、代词以及表示心理活动、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错误率高的现象;从阅读情况看,教师没有注意帮助学生通过读把概念化的词语还原成丰富的图像,致使语言与图像(思想)脱节。

(三)、衔接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 1、教学理念上的衔接。

一个“新”字将幼儿园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在理念上得到了无论是教学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还是教学建议都在实践操作上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幼小两个阶段的老师必须在贯彻各自的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还要相互熟悉,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以确保教学理念的紧密衔接。

2、学情熟悉上的衔接。

儿童由事事依赖父母学习态度不明确、自理能力弱、的现象,将随着教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逐渐过渡到培养情绪、培养自立、事事独立完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小学应专门为低年级幼儿设计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天学习,注重动静结合。

3、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幼儿园非常注意对教育内容的整合,它的语文学科(本身就是内容整合的结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儿童的学习则以口头语言为主,所适应的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进入小学就开始涉及分科教学,并将一直延续到中学、大学,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的书面语言为主,改变为以书面学习为主要活动方式,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什么拼音规规、汉字结构、笔顺笔画、偏旁部首,特别是生字、新词、佳句、美文的学习,听说读写的积累和发展,离不开幼儿教学甚至于家庭教育的结实基础。

4、语言发展上的衔接。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本身应该有丰富的词汇、语句、肢体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从“天鹅蛋”和“地球爷爷的手”两

8 / 18

节课来看,老师还要注意倾听,善于运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学生交谈,不断地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将学生语言随时加以归纳、总结和提升,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儿童发展语言、促进语言的机会。儿童的模仿性非常强,如果一个教师整天沉默寡言,那儿童语言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儿童语言发展重点之一,灌输式的教育已经不被认可,我们应该采用有趣的语言、生动的教具、丰富的表情来激发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引发孩子说的欲望。

5、课堂氛围上的衔接。

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是儿童学习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亲和、热情、活泼是教师角色的特征;师生的情感交流很关键,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低段都必须创设民主的、和谐的、温馨的课堂氛围。 六、基础理论及研究内容 (一)幼小衔接研究的基础理论

幼小衔接的理论视角告诉我们不能将幼小衔接的效果等同于仅仅强调儿童个体能力的“入学准备”,不应该仅仅看到儿童自己的入学准备对幼小衔接的影响,而应该认识到影响幼小衔接的因素是不同的,影响儿童发展学校、托幼机构和家庭,家长、社会、健康保障等包括社会做要好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给即将进入小学的儿童插上“翅膀”,使他们能够达到小学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沟通,让学校和幼儿园为每一个儿童顺利适应小学做好准备。 还有,良好的幼小衔接还要求加强多种元素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如一方面,我们在考察幼小衔接影响时,不能忽略各种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在实践和实施幼小衔接教育时,要加强这些情况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国外的一些幼小衔接教育项目就明确指出要建立合作性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团队协调者、教师、家长、社区机构代表等各司其职并相互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顺利成长。

再有,幼小衔接不能忽视儿童主体的作用。幼小衔接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儿童被动地适应环境和转变自己的身份,而应该让儿童在幼小衔接中

9 / 18

获得自主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都提出,儿童是“主动地学习”者。幼小衔接的相关理论,尤其是社会文化的视角则启示我们,在幼小衔接中,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关注儿童身份的转变,认可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并鼓励儿童积极地参与到幼小衔接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表现出幼小衔接落实于儿童的发展。

所以,在考虑幼小衔接的概念和构思幼小衔接教育项目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具体社区、托幼机构、学校、家庭和儿童的情况。 (二)幼小衔接研究的主要内容

语文幼小衔接的内容非常多,我们从以下五方面开展: 1.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衔接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拼音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对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对比两段关于拼音教学的目标表述,我们不难发现,除了没有提及“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以外,其余目标,即第一学段两个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基本上要求一年级上学期即应达到。这个要求显然偏高。这段话中,对汉语拼音教学目标的表述,有两个需要特别理清的地方。

第一,“学会汉语拼音”。何谓“学会”?是会认会读,还是会认会读会写,还是既会认会读又会写会用?小学教材上的识字教学,对汉字的掌握明确界定为两个层次:会认和会写。要求会写的叫一类字,要求会认的叫二类字。在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就是要求会写的词语,“读读记记”就是要求认读的词语,要求非常明确。每次的小学质量检测,我们都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审查试卷的字词书写内容,确保不突破教材的要求。按照识字教学的理解,

10 / 18

对“学会”的理解,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我们更加倾向于会认会读会写会用,否则怎么叫“学会”呢?

第二,“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何谓“正确书写”?应当说,“正确书写”既有格式的要求,也有内容的要求,甚至包括书写姿势的要求。而且,根据字面理解,“正确书写”不仅包括抄写,还应当包括默写。

好在人教社小语室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建议》和《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材的编排及使用建议》中对此作了最下限的说明:“教师要牢牢把握目标,不要人为拔高要求,增加难度,如,分析音节的构成、默写音节、给汉字注音等”,“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不要求直呼)”。这样一来,会读,不要求直呼,会写,不要求默写,大大降低了拼音教学的难度

这就给汉语拼音教学留下了足够的化解难点的空间——没有要求你两个多月就把拼音学会,甚至也没有要求你一学期就完全掌握。

第三、允许存在差异,允许或早或迟学会。小学语文教材拥有学习拼音的丰富资源和有利环境,小学的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哪怕到了高年级,仍然注重汉语拼音的巩固。只要教师拥有最基本的责任心和教学素养,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自然地达成汉语拼音学习的基本目标,而且,随着年段的升高,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程度甚至远远超过课标的要求。急功近利地让幼儿园的孩子超前学习将来可以在课堂上自然掌握的汉语拼音,实在是得不偿失。 第四、拼音教材中的儿歌,是复习和巩固拼音学习的辅助资源,只要在教师领读下读熟即可,不要做内容分析,更不要求背诵。教学汉语拼音部分,首要任务是学习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和读儿歌,要保证主要任务的完成。

1、充分利用插图和语境歌

应该将字母的形和发音与插图结合起来,生动形象的画面,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汉语拼音的教材图文并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并精心设计儿歌,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们提供“情境图”与“语境歌”。

11 / 18

2游戏活动,发展肢体运作智慧

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拼音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手舞足蹈”。 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肢体运作智慧,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起来轻松愉快。

3、 找一两个小老师当帮手。

在课余时间辅导较慢的学生读,写。小学生爱模仿,都要争当小老师,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汉语拼音非常抽象,对于上过几年学前班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无味。这样由抽象到具体,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程进展顺利。日积月累,孩子们的词汇大大丰富。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幼儿园学会拼音,姑且不论牺牲了孩子多少在快乐游戏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黄金时间,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小学拼音教学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学过了拼音的孩子,在课堂上会呈现怎样的学习状态?孩子的习惯养成会怎样,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会怎样?而且,这两个多月,学会拼音绝不是最重要的,逐步适应小学生活,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第一位的。

2. 关于识字教学衔接

要求会认的字,不要求书写,不要求对合体字的结构进行过细的分析,会读即可。要求会写的字,重在写字的指导。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加强示范,严格训练(新课标要求小学六年每天10分钟的写字指导)。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更加注重质量上的要求。

1、充分发挥教材优势,促进兴趣的提高。

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我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猜谜语的方式来识字,发现学生的学习劲头很足,整节课一个个都在侧耳聆听,恐怕自己

12 / 18

会漏掉了什么,这样的学习高潮是前所未有的。针对他们的学习特点,在往后的识字教学中我尽量采用猜谜语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识字与实物及生活紧密相连

借助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3、直观教学,将抽象具体化、形象化

利用小学生普遍喜爱“动画片”的心理,采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幻灯、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

4、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识字十多个字,因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识字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5.利用新旧知识联系法进行随机识字

我们知道,新知识的获取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同样,学生认识新字的过程,也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上。 (三)语言类教学

在幼小衔接之中对孩子语言教学的衔接也非常重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方面来帮助孩子联系语言表达能力:

(1)词语造句。

日常教育活动中,我经常让幼儿欣赏故事,并要求他们记住故事中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以及一些常用的关联词。在第二天的晨间谈话时,我就请孩子们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或讲个小故事,要求简短、清楚、有新意。

(2)照片解读。

13 / 18

在每个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特意抓拍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精彩瞬间,然后把这些照片发到班级邮箱中,请家长们协助把照片下载并冲印,再让孩子带到幼儿园。我引导孩子们通过照片情境回顾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发现与收获,并与同伴、老师或家长一起分享活动过程。

(3)作品评价。

一年级的绘画活动往往时间相对有空闲,我们经常用来评价作品。于是,我把这一内容安排在第二天的晨间谈话中,让孩子们对同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有时,我也会把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的一些作品张贴在他们的成长档案中,并提出具体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评价,孩子们可从作品的内容、创作历程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四)阅读教学

一上的20篇课文,容量确实不小,而且,教学时间又被压缩掉4周让给汉语拼音教学,如何调整目标和教学策略,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一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建议:进一步明确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实施要浅一些,实一些,活一些,趣一些。在一年级阅读教学中要明确三个重点:1.识字写字;2.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3.积累语言。在此基础上,依据课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要统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整合。要抓重点,抓关键,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坚持以读为本。加强对初读的指导,重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在读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在读中学习断句和体会句子的语气。关于朗读,不提过高要求,要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倾听,让学生跟着读,初步感受朗读的优美。要通过加强情境创设,唤起学生的想象,逐步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关于课文内容的教学,一定要淡化繁琐分析,力戒串讲串问,要重视整体把握,关注典型句式,加强语言实践,加强听话、说话训练,要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关键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4 / 18

对现有课文的教学,不要平均用力。不要随意拔高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要在完成识字写字、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敢于取舍、善于取舍,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价值确立语言训练点,有的课文必须精上,有的课文可以简上。

(五)、 写字教学

进入小学阶段,写字必然成为日常学习的一种方式,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在写字课上我们注意三个方面:

1、 在书写中要强调规范性和写字习惯的养成。

孩子手部小肌肉发育尚不完善,控笔能力差,适当练习对肌肉发育有一定的帮助,但为了不让孩子因为疲劳感而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们不要让孩子多写,更不能让孩子连续多写。只要孩子态度端正,写得歪歪扭扭都没关系。

2、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从最简单的基本笔画写起。

这样既避免了因为难度太大而让孩子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同时为孩子进入小学学习大量汉字奠定基础,大 大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减少倒笔画,连笔画的错误。

3.、让孩子们凝神静气练写字

学生的书写能力不是天生的,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科学指导下,绝大部分孩子都能写得一手好字。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课业负担并不是太重,这时老师不妨多花些时间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先教会孩子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强调、巩固,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做到凝神静气地去写字。可以让孩子在写字前做几次深呼吸,也可以在孩子书写时播放一些中国古典民乐,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以克服孩子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浮躁心理。由于是初学阶段,老师切不可急功近利,每次练习的量不宜过大,还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教师评

15 / 18

价的侧重点要着眼于书写质量,要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不失时机地加以褒扬和鼓励,这样,孩子在书写过程中不会因为时间仓促和任务过重而产生压迫感,自然就会心平气和地写好每个字。

总之,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老师、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下阶段我们将根据我们调查反馈的情况讨论制定各项内容研究的方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有效衔接工作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七、 研究的主要过程

此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一年,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2013.4—2013.6)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引桥工程幼小衔接研究论文文献及实践资料。 3、调查乡镇小学语文引桥工程幼小衔接的现状。 第二阶段(2013.7—2014.2)实验阶段。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研究。 2、收集优秀语文引桥工程幼小衔接材料。

3、开展“语文幼小衔接活动汇报课”、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 4、开展小学语文引桥工程幼小衔接活动,进行阶段小结。 5、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2014.3—2014.4)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八 、研究方法

1、关于幼小衔接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研究选取幼儿园大班和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

16 / 18

个体、教师和父母的观察来了解幼儿的特点,并通过观察过程中看到的一年级的新生对于小学的适应程度,适应速度记录下来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幼小衔接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2文献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和相关著作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收集和整理,明确该研究的目标和大致内容。 3观察法

观察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幼小衔接,并对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了解他们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4访谈法

通过与某幼儿园教师和某小学低年级老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全面的了解幼小衔接的存在的问题以及老师对这些的策略。在访谈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九、研究结果、结论及分析

引桥工程中的幼小衔接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对于幼小衔接,虽然有大量的参考文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问题,例如片面衔接,形式衔接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研究中还有们需要老师理解的问题有:

1.降低期望值,允许学生出错。

教师对孩子的过高期望,不让学生出错,会给学生无形的压力。教师容忍他们在学习和行为上出错,并把他们的错误当作花朵绽放时的一种美丽姿态,通过这种姿态了解他们思维和认识水平。当学生的行为表面看来有点破坏性时,教师注意不急于批评或制止,更不轻易地给孩子以道德上的消极定论,而是耐心地观察和倾听,真诚地询问和了解。有些教师还在学生出错时,注意不轻易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追问他们,因为这些教师担心追问会使学生变得谨小慎微,只敢说教师认为正确的东西,失去心理上的安全感。

2.重视、鼓励学生的提问。

17 / 18

教师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种鼓励提问的氛围,使孩子们感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利提问。当儿童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努力做到无论是不是很忙,无论是不是知道答案,都不斥责或回避岔开他们的问题,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鼓励。

3.接纳和支持学生的不同观点和兴趣。

教师注意接纳学生不同的意见和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互相尊重。因为教师知道,学生的观点和兴趣常常都是独特的,接纳和支持儿童的观点和兴趣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相反,不适当的评价会造成学生的紧张,使儿童只关注教师的态度,不关注探究活动本身和客观现实。

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培养。在二期课改的理念影响下,幼儿在日常活动和幼儿自主活动两大项目中得益匪浅。我们有效的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学习、行为习惯、交往、独立、评价等能力和自信、勇敢宽容等情感。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想要解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需要幼儿园,小学以及学生家长和学生各方面联合起来努力,首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和生理健康的发展。

十、研究者的反思与体会

1、初次参与此项研究,不可避免出现好多困惑,尽量积极、主动向指导老师和同事请教。

2、面对大量的研究资料有点无从下手,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较多。 3、在搜集资料中,范围较小。

18 /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