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人口问题;生育政策;生育率
摘要:2017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目前,“抢人”大战硝烟未散,已有多地开始鼓励“造人”。但是,“抢人”的对象只是存量,如果中国长期维持超低生育率未来将无人可抢,因此不少省市已经开始布局未来的增量,辽宁、湖北、新疆等地纷纷出台了鼓励生育的福利政策。人口危机将是我国面临的头号问题:1)我国人口失衡问题严重:男女比重严重失衡,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风险系数增大;劳动力短缺难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老龄化日趋严重,社会保障体系运行压力增大。2)我国总和生育率极低,在低生育状态下2100年将出现倒“V”型趋势;3)我国生育率全球垫底。影响我国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1)政策因素:我国长期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惯性难以消除,短时间很难改变人们的生育观;我国生育福利制度、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保障性政策远远不够,从而影响了生育意愿。2)经济因素:生育二孩使得育龄家庭不得不面临高昂的经济支出,近年来我国经济缓慢增长,物价上涨、房价奇高,“养不起”成了许多家庭不愿意生育二孩的重要原因。除了生育二孩可能带来的经济压力,我国家庭还承担着医疗、养老等多重负担。3)文化因素:我国育龄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呈现低迷态势,文化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生育观念和生育目的发生了转变。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生育意愿的外在机制,社会环境和资源供给,家庭成员的意愿表达以及个人的健康状况都会对生育意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国外鼓励生育政策经验与教训:从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瑞典等八国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鼓励生育对生育率的回升或延缓其下降有一定的作用,但政策绩效有较大差异。生育政策的指向,不仅要改变家庭生育的成本收益,更重要的是要平衡女性在工作-家庭的关系。国家公共机构应在分担家庭照料责任上主要作用,不能过度依赖企业或者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拥有充足的财力用于长期持续的、高
强度的生育投入十分关键。最后,生育政策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只有在人们的低生育意愿与行为还未固化的时候进行政策调整,才有可能成功。尽早进行生育政策干预的若干建议:1)短期内,首先应全面放开生育,优先发展幼教产业和公共托幼服务,取消各地非户籍人口入学限制。2)中期内,建议建立生育基金制度,并妥善利用好存量的社会抚养费,通过花费较小的经济手段来鼓励家庭生育;延长产假并建立育儿假制度;制定鼓励生育的住房政策,等等。3)长期内,待以上政策效应递减时,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调节作用,对多孩家庭和女性再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并对多孩家庭给予财政补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