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在护理干预后对糖尿病的作用
作者:何洁 温洪华 陈寅晨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0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运动治疗对2型糖尿病血压、血糖的影响。方法:将7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依靠常规进行常规护理,自行运动治疗,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的运动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运动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运动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后,心率、血压、空腹血糖、HbA1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血糖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运动治疗; 护理干预; 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006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02.03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在向高脂、高糖、高热能方面转化,随之而来的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的病变、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1]。国内外的研究发现,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血液循环,帮助肌肉保持弹性;同时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达到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状态的目的[2]。然而,目前糖尿病运动疗法的实施和效应状况却不容乐观。研究显示,只有38%的糖尿病患者采取过体力运动措施,而规则满意运动者不足5%,原因归结于“没有运动健康知识,缺乏专业指导,不知道怎样去运动等” [3]。针对患者运动治疗,选取笔者所在医院74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运动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12月笔者所在医院糖尿病住院患者74例,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200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排除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衰竭、失明等生活不能自理以及精神障碍,病程均≥1年。以病例号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3±8.7)岁,平均病程(5.6±3.3)年;干预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8±9.4)岁,平均病程(5.4±3.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常规的糖尿病运动知识宣教,相关问题患者咨询后方回答。干预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糖尿病护理以外,在糖尿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由高年资护师、主管护师经糖尿病运动知识培训后负责,根据每位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的适宜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及运动时机进行个体化运动治疗方案制定,鼓励患者参与方案的制定,告知患者运动治疗的益处,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为目的。治疗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心率、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变化[4]。
1.2.1 适宜项目 有氧运动可改善代谢紊乱,但在糖耐量和血糖长期控制方面作用并不显著,而完善的抗阻训练方案,可动员更多的肌群参与运动,对血糖控制不良者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并可更大限度地改善代谢紊乱。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对运动方案的细节提出了建议,建议最佳运动方案为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的混合运动,并强调运动的多样性与趣味性。运动项目的选择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爱好决定,以简单、方便、利于长期坚持为主。如散步、做操、慢跑、打太极拳等,对于体重过重或膝关节有病变者应首选自行车、水中漫步或游泳等水中运动,避免承重运动如爬山、上下楼梯、跳绳等,不同运动方式,只要能量消耗相等,运动降血糖的效果相同。
1.2.2 运动强度 检测运动强度通常都以心率作为参考指标。一般健康人的最大心率公式为:(220-年龄)的70%~80%。但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而定出不同的目标。年龄较大、体质较差者可以定在最大心跳的50%,通过延长运动时间和增加运动频率提高运动量,并配以适当的伸展运动、平衡运动和柔韧运动,体质好者配合阻力训练[5]。运动量以运动后周身微汗、轻度的肌肉酸痛、休息后即可恢复,次日精力充沛,有运动欲望,食欲、睡眠好为标准。
1.2.3 运动频率、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通常为3~7次/周。如果每次的运动量较大,可间隔一两天,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且身体允许,则坚持1次/d最为理想。遵循由少至多、由轻至重、由稀至繁、周期性、适度恢复等原则。如果运动间歇期超过3~4 d,已获得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随之消失,所以想通过运动改善血糖,每星期至少运动3~4次才有效果[6]。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可以收到与高强度、短时间运动同样的效果。目前推荐每次20~60 min有氧运动,有效心率的保持时间至少达10~30 min,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整理运动;运动强度较大时,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适于相对低龄、病情轻、体力好的患者;强度较小时,持续时间则适当延长,适于年老者和肥胖患者[7]。
1.2.4 运动时机 糖尿病患者参加运动治疗;选择熟悉的环境以防止意外发生;避免两个时间点,即空腹时及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这两个时间点最容易发生低血糖。刘春莲[8]认为糖尿病患者应进餐后1 h运动,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此时是1 d中血糖最高的时候,运动效果会事半功倍。另外还应注意气候变化,如天气炎热和寒冷时容易对运动产生懈怠,间接造成血糖难以控制。针对这些问题,干预组护士在做好糖尿病运动治疗宣教的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因运动治疗带来的各种心理担忧、畏难情绪,让患者看到运动锻炼的成果,增强运动治疗的信心;每半个月对运动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针对患者出现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持续的时间,寻找最适合每位患者的运动治疗方案并落实实施。在运动治疗中强调患者自我管理,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能效。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后容易产生饥饿感,营养一定要跟上,在饮食方面干预组遵循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吃膳食纤维的原则,以巩固运动治疗的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本文7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照组患者经运动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后,心率、血压、空腹血糖、HbA1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血糖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运动治疗在中老年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重要性已取得共识,而患者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严重问题[9-10]。糖尿病治疗研究发现,患者在运动治疗中不知道具体采取什么形式运动、什么时间运动、运动多长时间、运动强度及运动量、运动频率及运动原则等。目前国内的教育是医生和护士给做简单的常规运动宣教,而患者对运动治疗只知道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干预组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型、生活方式,综合评估每位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习惯、对运动治疗的态度为其选择适宜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及运动时间,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通过护理干预及患者的积极主动参与,从表1中两组干预前后指标比较可以看出运动治疗对于病情的稳定是需要且必要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钟美荣[11]指出,反复多次的糖尿病教育可以加深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从而保持较好的自控水平。运动治疗的机制是作为非药物防治2型糖尿病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下降;能够降低体脂含量,提高肌肉质量,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达到控制体重、改善心脏的适应性,最终实现糖尿病患者最佳健康状态。优质的治疗护理体现的是患者的收益的最大化,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护理宗旨;在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及管理,可以使糖尿病相应的指标控制更好,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为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只是对护理干预运动治疗的近期效果的观察,如何在糖尿病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的采用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高春锦,扬捷云.实用高压氧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范畸凤.糖尿病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613-615.
[3]高亭晰,佟石一.规则运动与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对比试验[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3):326-327.
[4]刘莉莉,孙子林.中美糖尿病运动指南对比[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5):12.
[5]吴明方.2型糖尿病的运动处方[J].现代康复,2001,5(8):29-31.
[6]陶小红,时维东.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新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09,10(5):429-431.
[7]陈伟.《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解读[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29(2):19. [8]刘春莲.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7):60-61. [9]何淑梅,丘红梅,吴君娜,等.血糖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与血脂控制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72-73.
[10]刘贤臣.论病人的依从性[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88,5(4):237. [11]钟美荣.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的认知与自控水平的效果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45-46.
(收稿日期:2014-09-16) (编辑:黄新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