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上》形象地描绘了毛泽东主席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于一个寒冬的深夜写文章的情景,表现了毛泽东主席为指导中国革命,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的精神。课文采用图文结合法,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人物的外貌及他在干什么,桌面上有些什么东西,还可以想一想人物的内心活动。
课文共2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每当夜幕降临时,毛泽东主席都会在灯下工作。第2自然段写毛泽东主席在灯下专心写作,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八角楼、深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能按顺序观察图片,图文结合,学会联想。
4.了解战争年代环境的艰苦,体会毛泽东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八角楼、深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能按顺序观察图片,图文结合,学会联想。 教学难点
了解战争年代环境的艰苦,体会毛泽东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在教学中,可以先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即先呈现本课中要求认读和书写的字词,在互助认读和教师教读中进行集中识字,然后再在课文教学中,根据情况进行随文复现强化。在集中识字中,也可以根据生字词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军衣”一词就可以出示军衣的图片,让学生联系实物来进行理解。再如“争”是个会意字,则可以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进行指导。此外,还可以运用“加一加”或“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随文复现,
则是在朗读课文时,将部分生字再次呈现,让学生结合句子来想象画面,理解生字词并识记。
在写字教学中,则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和笔画,如观察字的每一个笔画所在的位置,做到心中有字,然后再进行临写,从而真正达到写好字的目的。
2.朗读指导
本课在朗读指导中,可以采用教师范读与学生自主练习揣摩的方式相结合。即教师先示范一两个句子的朗读,要求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情况,让学生找出停顿的共同特点,然后学生再通过朗读两个句子来感受,最后再延伸到对其他长句子的自主练习,找到语感。
3.阅读教学
本课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在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向长辈了解,或者是与家长一起搜集资料,了解毛泽东主席和那段时期的历史。而在教学中,也要适当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局势,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毛泽东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1.搜集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初步认识毛泽东主席。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八角楼、深夜”等词语。 2.能按顺序观察图片,图文结合,学会联想。
板块一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课本的图片,指导学生说清图片上所表达的信息,介绍写作背景。
2. 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边音“楼、临、腊”,翘舌音“争、章、视、察”。 3. 指导学生“楼、章、油”等生字的写法。
“楼”字“木”捺变点;“米”竖短;“女”撇点一笔写成。 “年”第四画是短竖;第五画的横最长。 “夜”上部横要短;下部要紧凑。 “披”字“扌”左伸右缩。右部捺宜伸展。
“轻”字“车”末笔横变提。
“利”字左边末笔写成点。右边竖挺直。 4.将生字进行归类:
娄—楼(高楼)— 搂(搂抱) 皮—披(披风)— 波(水波) 禾—利(锐利)— 和(和平) 夜—液(汁液)—掖(张掖) 5.对多音字进行辨析。
“角”在表示“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一般细长而弯曲,上端较尖”“古时军中吹的乐器”“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等意思时,读jiǎo,如“牛角、号角、墙角儿”;在表示“角色”“演员”“竞赛、斗争”“古代盛酒的器具,形状像爵,但口沿上没有小柱”等意思时,读jué,如“主角、名角、口角”。
6.巡视指导学生书写,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2.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共有两个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毛泽东主席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于一个寒冬的深夜写文章的情景,表现了毛泽东主席为指导中国革命,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的精神。
3.仔细观察课本图片,让学生思考问题。 (1)图上画的是谁,正在干什么?
是毛泽东主席在灯下写文章。
(2)毛泽东主席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他有什么动作,他的神态怎样?
毛泽东主席穿着单薄的衣服,正在用手拨灯芯,神情很严肃,好像在想问题。 (3)桌子上有什么?
一盏油灯、一个砚台、几张稿纸。
板块三 归类认读,识记生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本当中的其他字词,师生共同学习。 (1)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báo √ jiàng √ 薄毯子 夜幕降临 bó xiáng 3.查字典理解词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理解词义的方法。
以“凝视”一词为例,先查“凝”字,看看“凝”字一共有几种解释,应选用哪一种解释。经查找,“凝”一共有两种解释,一是凝结,二是集中。“视”是看的意思,这样依照词选义的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出“凝”在词中是“集中”的意思,把字义代入词中去理解,“凝视”就是集中力量地看。
接着,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例如:“沉思”的“沉”在字典有5种意思,这里应选“程度深”,因此,“沉思”即“深思”的意思。
4.区别字形和结构。
茅 艰 拨
幕 上下结构 腊 凝 是左右结构,其中“拨”字与“拔”刑相近, 章 椅 辉 只有一笔之差,易混淆。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战争年代环境的艰苦,体会毛泽东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板块一 复习导入,了解背景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同桌互相订正。
2.出示本课中的重要字词,学生进行认读,教师适时指导。
3.指名学生对以下词语进行认读,并试着用以下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八角楼 星星之火 胜利
4.从上节课中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但是毛泽东主席依然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人民工作,本次课要体会毛泽东主席身上忘我工作的精神。
板块二 调动学生经验,体会困难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说说第一句话介绍了什么?
介绍了八角楼的地点及事情发生的年代。
3.如何理解“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句话。
(1)“每当”一词是什么意思?
是一到了这个时候的意思。表明毛泽东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办公的。 (2)让学生说说这句话在讲什么,让学生思考这个情节想表达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说每当天色暗下来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会亮起来。这个情节主要想表达毛泽东主席这样工作是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日夜操劳。
4.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问题。 (1)学习第1句话。 ①理解“寒冬腊月”的意思。
腊月是指农历12月,这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
②在寒冬腊月的夜晚毛泽东主席穿单军衣、披薄毯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条件十分艰苦。
教师:就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主席依然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依然这样忘我地工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
(2)学习第2、3句话。
①找出有关毛泽东主席动作和神态的词语。
握、拨、凝视、沉思、没察觉。 ②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要拨灯芯?
因为灯光昏暗,体现出条件的艰苦。
③什么是“沉思”,毛泽东主席凝视着星星之火,在沉思什么?
“沉思”指专心地想,想的很深,想的时间长。毛泽东主席在沉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正像这“星星之火”吗?现在我们的力量很弱小,但是星星之火也能燎原,它的威力不可低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老百姓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3)学习第4句话。 ①为什么说是光辉著作?
因为毛泽东主席写的著作能指明革命方向,使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这不是一般的著作,它好像放射着万道光芒,所以称之为“光辉著作”。
(4)本文表现了毛泽东主席怎样的精神?
本文表现了毛泽东主席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的精神。
5.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学完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毛泽东主席怎样的精神?
体会到了毛泽东主席为指导中国革命,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的精神。
6.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学习了如何通过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了解故事,也了解到了毛泽东主席身上的精神品质。
板块四 课堂总结,积累拓展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八 交代背景、人物、地点、事件 忘 角 工作 外貌:穿单军衣、披薄毯子 我 楼 状态 动作:写文章、握笔、拨灯芯 工 上 神态:凝视、沉思 作
2.指名学生结合此处的结构图示来讲述这个故事。
3.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以前的岁月,是那样不容易,而毛泽东主席再这样艰苦的年代,依旧忘我工作,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注重资料的补充。本课的故事和人物与学生的生活离得比较远,学生对于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以及那一时期的历史知道得也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及时补充资料,让学生在对背景资料了解的基础上去感受人物的精神;或者是出示相关的图片,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在看图、读文和表达的语文实践中,感受人物的精神。
2.根据字词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本课的生字词中,有些生字能够组成词语,适合组词并结合具体的图片来帮助识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将词语放在课文的句子中,在句子中启发想象和加深理解。
3.要教会学生采用图文结合法,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人物的外貌以及在干什么,观察图片当中的细节,还可以想一想人物的内心活动;再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