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2022-12-29 来源:乌哈旅游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 会认1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 2、 能背诵两面三刀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学习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5、 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创意更改 29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第一课时 乞巧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一、 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你知道哪些跟这些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你能背一背吗?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跟我国传统节日有关古诗《乞巧》。知道它跟我们刚才提到的哪个节日有关吗? 二、理解课题,了解神话故事 1、 了解七夕节和牛郎织女的故事。 2、 了解七夕节的活动:乞巧。 三、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意思 1、出示古诗,读古诗,了解诗人。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理解古诗意思。 3、交流: A、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u “宵”跟“霄”有什么不同?分别是什么意思? u 看什么?你看到什么? u 你是谁?会说什么? B、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戏丝几万条。 u 那天人多吗?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 u 有哪些人家呢?他们在哪些地方? 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 u 为什么啊?

110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u 那她们穿了多少红线呢?真的有几万条吗?那是多少条?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u 这么多人在一起乞巧,一定有得巧的,也有输巧的,那么他们的心情分别是怎么的?(有喜有悲,但应该快乐更多些,因为这毕竟只是活动) u 用朗读出你的理解。 四、朗读感情古诗意境 1、自读——背诵。 2、比赛朗读。 五、拓展 1、了解牛郎织女星。 2、读课外有关七夕的古诗。 3、欣赏牛郎织女的戏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嫦娥》。 2、掌握生字词。 3、理解诗句意思。 4、能想像诗所描述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5、了解我国古代的民间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1、小黑板。 2、生字卡片。 3、有关投影片或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古诗《乞巧》。 2、说说诗意和诗中告诉我们的民间习俗。 二、引入 1、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嫦娥》,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有谁知道有关嫦娥的传说,快和大伙讲讲。 关于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的习俗。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天下百姓很难活下去。这时,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能射巨蛇猛兽。他同情受难百姓,就弯宝弓、搭神箭,一气儿射下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严令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111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嫦娥,非常美丽,温柔贤慧。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美满。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乡亲们。乡亲们非常喜爱她,夸后羿取了个好媳妇。有一天,后羿射猎途中碰见一个老道士。这老道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赠给他一包不死药,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乡亲们,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妻子。嫦娥把药藏在了床头首饰盒里。 那时候,因为羡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着他拜师学艺。其中有个叫蓬蒙的,是个奸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自己成仙。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射猎去了。天近傍晚,蓬蒙却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药,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部吃下,立时,身轻似燕,冲出窗口,直上云天。可她一心还想着心爱的丈夫,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见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听,才知事情的经过。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更亮,更圆,就像心爱的妻子在看着自己。他心似刀搅,拼命朝月亮追去。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后羿思念心爱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泪,无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摆上供桌水果,遥思善良的嫦娥。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是嫦娥奔月的忌日,月亮又是格外明,格外圆。后羿和乡亲们怀念善良的嫦娥,都早早地在院中月光下摆上水果祭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以后年年如此,世代相传。因八月十五时值仲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再说嫦娥飞入月宫之后,每日都思念丈夫,思念乡亲,虽然珍馔佳肴,宫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烦。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她都要走出宫门。这时,天清气爽,下界景象现在眼前,她默默遥望,寄托思情。此时,她那美丽的容颜也使得月亮格外明,格外圆。 3、简介作者。 李商隐(813~858)唐代文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牧”。其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 三、学习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 2、学习生字词。 “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组词:(蜡烛 烛光 烛影) “晓”晨晓 晓得 知晓 晓右上部不要多一点 “屏”后鼻音,外面是尸字头,里面是个并字。 “偷”可以和“愉”等换偏旁识记。 3、师朗读,生画出节奏。 嫦娥

112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4、指名学生朗读。 5、指出疑难进行互帮互学。 6、理解诗意: (1)“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景;室外,银河里的晨星渐渐消失了。“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应悔”是猜测的意思,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 7、结合传说,体会作者的心情。 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 8、朗读古诗。 9、背诵古诗。 四、总结 嫦娥追求幸福,可最终却事与愿违的失意、感伤。每夜对着碧海青天,嫦娥内心十分孤寂。作者借诗,以嫦娥自喻,抒发自己有所追求而最终事与愿违的失意、感伤情怀。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113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创意更改 30 西门豹 (经典) 学习目标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A 案 第一课时 尝试读,整体感知 1.板题激趣: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没听说过“西门豹”的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种动物──豹子的种类。那么,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2.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这一课生字比较多,请同学们

114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反复读一读。 3.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4.默读,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试着连起来说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a.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b.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邺在什么地方?西门豹姓什么?西门豹如何开凿十二条渠道?”等问题,由学生借助资料解决。 集中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a.“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理解,并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 b.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115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c.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d.西门豹为什么“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 e.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a、b为重点研究问题。 第二课时 探究读,品味赏析 1.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深入读文,概括归纳。 2.铺垫问题,加深理解: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如果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大胆想象。 3.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细细揣摩其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用意。 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学生再自评、互评。 例如“扔巫婆”一节,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架起、投进”等词句揣摩、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感情读,入情入境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自己读也行,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也可以;读全文也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也可以。

116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2.朗读展示。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选择部分段落读给大家听? 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有官绅、老百姓、老人、小孩等,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 识字写字 1.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能既整齐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给大家介绍经验? 3.书写生字词,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拓展活动 1.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2.编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117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创意更改

118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创意更改 31 女娲补天 (经典)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 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9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120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121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女娲补天 1. 女娲为什么补天? 2. 女娲怎么补天? 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22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123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 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

124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 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125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板书: 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 灭火 人们又安居乐业 起火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吃苦、勇敢) 创意更改 32夸 父 逐 日 126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教学重点) 3、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教学重点)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 2、播放《夸父逐日》flash动画,学生根据画面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复述故事。 3、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二、整体感悟(品读神话) 1、师配乐朗读。 2、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3、展示朗读,学生个体和集体朗读结合,激发兴趣。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4、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127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三、问题探讨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 。“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 ,“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

128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成语“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四、拓展训练激活思维 1、朗读余光中的诗。 夸 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蔼的余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谈谈读后感受。 明确: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 gameover,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

129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峰回路转的突破。 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这就是逆向思维。 3拓展思维训练。 例:《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 ;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创设情景: (1)精卫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2)蜗牛:守旧、爬行主义、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等。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选代表展示讨论情况。 五、点评各组讨论结果。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练习。 烈日下,沙漠中,两个疲惫的旅行者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了摇。一个旅行者说:“唉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行者却高兴地说:“ 。”

130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1)另一旅行者会说些什么呢? (1)两个旅行者的话分别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哎呀,太好了,我们还剩半壶水呢!” 2、第一个旅行者面对半壶水看到的是更遥远的路,凭这半壶水恐怕难以走出茫茫的沙漠,充满忧虑和悲观。第二个旅行者面对半壶水看到的则是希望,坚信有这半壶水足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出沙漠,充满乐观和自信。 创意更改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31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学生总结

132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习作 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誊写习作

133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134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135

创意更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制定者:冯娟钦 教学设计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创意更改

1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