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近现代“工艺美术”词义演化考略
2022-03-27
来源:乌哈旅游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0URzAL中日近现代“工艺美术”词义演化考略 0 z NJ乏0 A开Ts乏∽1-lTUTm 一 美术与设计版 FlNE AR1_仂8L 0EslGz— o一 \0 赵盼超(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 00081) [摘 要】“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国的历史不足百年,在日本也只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乃是西方文化思潮影响下的产物。 如果回顾中日两国近现代艺术发展史,会发现诸如“工艺美术”、“美术”、“设计”等词语皆是20世纪才被广泛应用的新名词。这 些名词的出现、发展、演化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其内涵与外延认识的不断变化 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在/9世 纪末20世纪初,中日两国曾有过频繁交流的时期,中国“工艺美术”一词的产生与日本关系密切。该论文结合E/本明治、大正时 期出版的历史文献,对“工艺美术”一词在日本明治、大正时期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一时期“工艺”、“工艺美术” 以及其英文翻译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随后,还简述了“工艺美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使用、流播、 演化的情况。 [关键词]工艺;工艺美术;词义演化 [中图分类号]J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OOS 9675(201 2)03—0080—05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渊源流长,且工艺美术种 有“工艺美术”的称谓,“工艺”一词被广泛应用用 类繁盛,技艺超绝。日本的工艺美术与中国一衣带水, 各类文献资料中。El语使用的文字由平假名、片假名、 交流频繁。“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国的历 汉字三部分组成。日语中的汉字多用于表示实物的 史却不足百年,在Et本也只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乃 名称或动作,片假名则多用于书写外来词(主要是 是西方文化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如果回顾中日两国 英语)。日语“工芸”采用汉字的书写方式,显然是 近现代艺术发展史,会发现诸如“工艺美术”、“美术” 由中国引入。在中国古代,“工艺”一词频繁出现在 “设计”等词语皆是20世纪才被广泛应用的新名词。 历史文献中,并与“百工”、“工巧”、“工技”等词 这些名词的出现、发展、演化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 有密切联系。在古代汉语中,“工艺”可以理解为“百 其内涵与外延认识的不断变化,同时也是社会文化 工巧艺”。 周礼・周官・考工记 中言:“审曲面势, 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在近代,中日两国曾面临相 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百工”的概 似的历史境遇,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皆采取了一系 念即是对事各种手工业者的总称。同时,“工艺”又 列应对策略,日本在明治维新的进程中逐渐发展成 有手工技艺的意思,在《新唐书・阎立德传 中言: 为资本主义强国,而中国却因保守势力的重重阻碍 “父毗,为隋殿内少监,本以工艺进,故立德与弟立 举步维艰。中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把目光转向日本, 本皆机巧有思”。 。‘‘机巧有思”即是对阎立德、阎 借由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及文化,以达到强 立本兄弟手工技艺水平的概括。明治前期的日本,“工 国的目的。由此,在清末出现了一股留日热潮,并 芸”的概念与同时期中国“工艺”的概念没有本质 拉开了近现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序幕。在此种背景下, 区别。此时“工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工 诸如“工艺美术”、“美术”之类的词语在日本出现 艺”不仅仅包括现在意义上的工艺美术,还包括与 并影响到中国。对日本近代“工艺美术”词义演化 科学技术、工业制造甚至农业种植相关的技艺,涉 历史进行考察,厘清“工艺美术”一词在l9世纪末 及面较广。比如明治l8年(1885年)由大岛寅益翻 20世纪初从产生到发展的历史脉络,将对了解中国 译的 商柒工芸史 一书,就涵盖了“农事”、“园艺”、 20世纪工艺美术发展演化状况有所助益。 “建筑”、“家具”、“服饰”甚至“矿业”、“音乐”等 诸多方面,可谓无所不包。中国在清末也曾设工艺 一、“工艺”与“工芸” 局 ,设织工、绣工、染工、木工、皮工、藤工、纸 19世纪后半叶,经历过德川幕府时代“闭关锁 工、料工、铁工、画漆、图画、井工等科,皆是与 国”、列强入侵及“倒幕运动”的日本,深感学习西 当时的国家社会需要有密切联系。狭义上的工艺则 方先进技术、文化的必要。进入明治时期,开始主 主要指关系到实用同时又与审美发生联系的生活用 动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工商业 品。在明治l0年(1877年)出版l韵 工芸志料))一 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工艺作为国家工商业的组成部 书的序言中,言:“今举其工艺之重且大者,分为七门。 分,自然成为改造发展的对象。在明治前期,尚没 日织工。日石工。日陶工。日木工。日革工。日金工。 ①(工艺局)清朝商部所属机构。属顺天府,光绪二十九年 收稿日期:2012~O3—23 (1 9O 3年)划归商部办理,专司工艺制作之事。见孙文良、 作者简介:赵盼超(1 977一).男.山东人.中央民族大学美 董守义主编: 《清史稿辞典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术学院讲师,艺术学博士,研究方向:美术史及理论。 2oo8- ̄,第61页。 日漆工。厘为十卷” ,比较接近于现代工艺美术涵 派遣官员到西方考察工艺学校建设情况同时派遣留 盖的范围。在当时,与振兴日本工艺联系密切的政 学生留学海外,学习西方工艺技术。 欧米巡回取调 府部门有工部省和内务省,工部省大多采用广义的 害 (1888年2月)、(《技芸教育二保 英国调查委 工艺概念而内务省下设的博物局则大多采用狭义的 具鞭告》(1885年-1890年)等文献记录了日本考 工艺概念。 察欧美工艺美术教育及派遣留学生海外留学学习工 二、“美术工艺”与“工艺美术” 艺技艺的情况。同时,大量西方工艺类书籍也被引 进到日本。这一时期普遍存在“工艺”概念内涵与 相对“工艺”而言,“美术工艺”或“工艺美术” 外延不断被放大、缩小的情况。在随后三十年时间, 出现较晚,因为“美术”也是近代Et本从原有文化 日本很多学者对“工艺”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进 体系(与中国文化有密切联系)衍生出来的新名词。 行界定的研究。如出版于明治26年10月(1893年 日本学者柳宗悦曾细致论述“美术”与“工艺”作 10月)的 美育 一书,即拿出专门一章对美术 为词语在日本出现的历史,他说:“在古时‘美术’ 与工艺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美术乃工艺的父母, 与‘:[艺’也没有明显的差别的。‘美术’一词在中 美术思想的发达即工艺的进步” ,两者彼此存在依 国、朝鲜、日本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假设今后能够 存关系。另外芝本 一良著 手工教育输 (1904年 找到,其内容也与今天所指的有所不同。这一点是 7月)、安田禄造著 本邦工芸 现在及将来 (1917 明确的。在日本,・只有到了明治时期(1886-1911) 年6月)、榷田保之助著((美衍工芸 (1921年10月) ‘美术’才作为翻译词被逐渐地推广开了。然而,‘工 等书,对“工艺的种类及区别”、“工艺的字义区别”、 艺’一词在中国古代就已经使用了,并且,不是指 “美术工艺的概念”进行了细致论述。特别是 本邦 与美术相对的工艺,而是指包含绘画在内的全部技 工芸0现在及将来 、((美钭亍工芸输 两书对对工艺 艺。”_5J3 虽然现在能找到在Et本比柳宗悦所言的时间 美术的研究最为详细,既有对工艺美术之内涵外延 范围(1886-1911)更早的“美术”一词的记载,比 的厘清,又有对欧美各国工艺美术状况的介绍与分 如明治9年(1876年)出版的 米国博览会辗告害 , 析,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日本19世纪末20世纪 书中第4卷把“美术”单列一类。还有不知纪年但 初工艺美术的状况。 可以肯定是明治初期版本的书中,也出现了“美术” 工艺之所以与美术产生密切的联系,且形成“工 的称谓,但并不能否认柳宗悦观点的准确性。确实, 艺美术”或“美术工艺”这类词语,除了二者在内 “美术”一词是到了近代才产生并得以广泛应用的名 涵上皆关乎技艺、造型、审美等要素外,在近代还 词。 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即各类工艺学校、美术学 最早提出“美术工艺”或“工艺美术”这类术语时, 校的成立。1891年,东京市美术学校改称,设工艺 指的是美术和工艺,即论述内容包括美术类及工艺 图案科,把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纳入到美术学校的培 类两项内容。此类词语的出现,说明人们已经把工 养体系中来,后来专门设立工艺史研究部进行工艺 艺与美术联系起来,认为工艺是兼有实用与审美两 美术研究。随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成立,设 种形态,应隶属于美术系统。明治l1年10月(1878 置了绘画、图案、雕刻、描金四科。美术学校及工 年l0月)・由内耪省博物局出版的 博物馆害目))设 艺学校中工艺相关科目的设置(包括工艺美术史课 “工艺类 项,罗列博物馆所藏书目,隶属于“工 程的开设),无疑对促进工艺与美术的交融起到重要 艺类”下的书籍包括书画类书籍,比如有《书法类 作用。明冶35年至37年出版的 京都高等工芸学 释 、((书家必用 、 画法须知 等书。有关“工艺 校一览 中,记载京都高等工艺美术学校设色染科、 美术”这一名称的出现,在明治l3年6月(1880年 机织科、图案科三科,各科皆开设“美术工艺史 6月)曾出版((212芸蕞 一书中,有龙池会会长佐 课程。其中图案科还把工艺美术史课程分成东洋与 野常民于明治l3年1月11日(1880年1月11日) 西洋两门,分别讲授。东京美术学校不仅设有工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oU开zAL发表的演说,演说中提及“工芸美衍”。的称谓。此 o1 z NJ芝o AR1-∽芝价1.1TUTm 一 美术与设计版 Fl图案科,还成立了“柬京美衍学校工芸美衍会”,设 NE AR1_∽ 口EslGz—No12\o∞ 书的书名及绪言中,皆用“工芸”称谓。从现有资 有“柬京美衍学校工芸史研究部”,出版了 束京美 料看,在Et本1880年至1890年这十年间,“工艺美 衍学校工芸史研究部研究辗告》第1辑,东京美术 术”这一词并未被普遍使用,大量书籍仍然沿用“工 学校校长正木直彦在序言中多次使用了“工艺美术” ] 艺”这一称谓。。这一时期日本大力发展工艺事业并 这一词语。两校比较,同时期京都高等工艺学校一 ①(日)墟田真编:《工芸装谈》(第l卷),东京,盐田真,1880年6月,第7页。按此书 绪言》部分记载,龙池会是成立于明 治1 2年3月1 5目的民间组织,会长佐野常民。会员20余人,每月一回聚会于东京上野公园内天龙山生池院,主要内容是古玩杂项的 收藏与交流。 ②例如《工芸百囡》(188 2#-7月)、 商柴工芸史》(1 885年4月)、 《柬京囡害馆工芸害目绿》(1 887年4月)、 工芸遗 芳》(1890年4月)等,皆采用“工艺”这一称谓。 直沿用“美术工艺”一词,而东京美术学校则沿用“工 不过才半个世纪。可是,在今天谁都能对‘美术’与‘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ouRNAL o z NJ乏D ARTs芝∞.rIT与m一美术与设计版FlNE A开Ts 8I DE∽lGz—N012\ou 艺美术”一词。总体来看,在20世纪虽然“工艺美术” 一艺’进行区分,并感到很平常,殊不知这些概念的历 词逐渐被人们广泛应用以代指“工艺”,但实际仍 史竟是如此年轻。” 这段文字较为清晰地概述了 然存在“工艺”、“工艺美术”、“美术工艺”、“手工 “工艺美术”或“美术工艺”在日本作为新名词与英 文对应的情况。他认为“工艺美术”大概在l893年 才被译成Arts and Crafts。这一观点在历史文献中 艺”混用的现象,并伴随着“民间艺术”、“设计艺术” 等学科门类的兴起形成更为复杂的情况。 三 “工艺美术”的英文翻译 在明治时期,日本引入大量国外工艺美术著作, 在翻译过程中,也在寻找彼此的对应关系。在“工 可以得到印证。在l885年大岛寅益翻译的((商柒工 芸史 一书中,译者在“翻译例言”中,指明此书 原名为“The Technical History of Commerce;or ,Skilled Labor applied to production,by John 。艺”一词本身的内涵、外延无法确定情况下,很难 Yeats.” ”译者把“工艺”和“Technical”对应。 与英文中的工艺美术术语产生联系。通过上文的论 在正文中,又有“工芸(Art) 智学(Science) 述也可以看到,“工艺”作为一个古老的词汇与“美 速系尹 明” 之语,把“Art”翻译为“工艺”。 术”这个新名词发生碰撞,就出现了有些书籍中把 绪言中亦有“工芸史”与“Technical History”对 美术品从属于工艺品或者相反把工艺品从属于美术 应的情况,可知译者并没有明确“工艺”的确指, 品,以及后来两者并称并用的情况。从词义发展的 故把所有与技术相关的涉及手工劳作同时又需要一 轨迹看,近现代是“工艺”的内涵被不断缩小并逐 定后天学习方能获得的技能统称为“工艺”。现在看 渐纳入到“美术”范畴中的历史。柳宗悦在2O世纪 来,用“Technical Art”可能更为准确。1880年 中叶出版的 工艺文化》一书中论述了“工艺”与“美 代,无疑是明治政府与西洋文化接触最为频繁的时 术”的关系,认为一切造型艺术都是工艺,美术当 期,日本比照西洋工艺美术发展状况,认识到本国 然也应该纳入到工艺的范畴中去。这与当时社会的 工艺衰落并致力振兴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发现 普遍观念并不一致。他在书中追溯了“工艺”、“Art” “工艺”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如果不加以厘清将 等词作为语言发展的历史。他认为英语中的“Art” 影响工艺美术事业的推进。l887年出版的((柬京囡 包含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工艺、建筑等,所 耆馆工芸耆目绿 一书,记录了大量从国外引入的 有的艺术都是Art,工艺自然也不例外。“可是,实 工艺类书籍,书名中的“工艺”一词翻译为“Arts 际上人们都在使用Arts and Crafts(美术与工艺) and Manufactures”[1o1前言。细查发现此书所列 的Craft(工艺)一词,把工艺与Art区别开来 在 洋文书目中确实没有发现柳宗悦所说的“Arts and 这样的情况下,造型艺术便不可能使用Art一词, Crafts”,结合此时“工艺”被翻译为“Technical”、 而要用Fine Art(美术)。而Craft(工艺)则是指 “Art”、“Arts and Manufactures”的情况,证实了 Useful Craft(手工艺)。日语中的‘美术与工艺’ 柳宗悦所言,日语中“美术与工艺”一词可译成“Arts 一词,可译成Arts and Crafts,大概是明治二十五 and Crafts”大概是明治二十五年(1893年)以后 年(1893年)以后才使用的吧,到现在才不到50 才使用的说法。 年。可以说,在日本还没有严格区分‘美术’与‘工 有关“Design”的日译。 柬京囡害铭工芸耆目绿)) 艺’的适当意义的习惯。然而,就是在英国,将‘美 的洋文目录中还列有“Design”类书籍,可知此时 术’与‘工艺’的词义予以区别的历史也是很短的。 “工艺”与“Design”没有对应关系,“Design”从属 令人吃惊的是,在网罗一切英语的 新牛津大辞典)) 于“Arts and Manufactures”(即工艺)这一概念。 的极为详细的记录中,也没有这一常见的Arts and 在“Design”下属的书目中,有“Book of Designs C raits(美术与工艺)的词组。这在实际上是意味 for Headstones,Mural and other Monuments”、 深长的,刊有A rt一词的第一卷A部的编辑出版是 “Practical Treatise on Weaving and Designing of l888年的事。到此为止,还没有能把美术与工艺清 Textile Fabrics”l】0j”之类的书籍。“Design”一词 楚地加以对照的区别方法,那么这个词又是何时启 初被引入日本,并没有对应的汉字,就直接用片假 用的呢?实际上,同样也是在1888年,由威廉・莫 名“ /f ”音译,后来与“设 ”对应,逐渐 里斯(William Morris)和卡顿・森德逊(Cobden- 发展到现在成为现在的设计学。19世纪末20世纪 Sanderson)在其著的((工艺美术大观))(The Arts 初,“Design”在日本最初被翻译为“囡案”。曾经 and Crafts Exhibition Society)中首开先例,至今 留学日本多年的陈师曾19l8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 ①陈师曾,号槐堂,又号朽道人,江西义宁人(今修水)。是2O世纪初期5 ̄Kq-4h京画坛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精于篆刻、书画, 又长于美术史写作,著作颇丰,有 中国绘画史 、《文人画之价值》、 清代山水之派别》 《清代花乌之派别》、《绘画源 于实用说》、 Ⅸ中国人物画之变迁》等。留学日本的时间为1 904年秋至19 09年夏。见拙文 陈师曾居北京期间的艺术活动及成 就 , 《美苑 ,2 010#-第2期,第29页。 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在1918年4月21日,陈师曾 在北京大学发表了 绘画源于实用说 的演讲,他说: “图与I画之外另有一种西文日Design,日本人译为图 案画,中国虽无是名而实早有此种画法用在装饰。” 出版于1910年的 装饰因案法 [121一书中,采用了 “Design”的音译“尹矿 ”,可见陈9币曾所言不差。 此时“Design”的意思指的是“图案”,这与现在设 计的概念并不相同。 四、“工艺美术”一词在近代中国的使用 “ 工艺”一词以及与其词义接近的“百工”、“工 巧”、“:【技”等词语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 与当前的“工艺美术”涵盖的范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所不同的,是古代的“工艺”或“工技”更加强调 技术性而当前的“工艺美术”却与“艺术性”或“观 念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工艺”与“美术” 的结合,是与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的产生及发展有密 切联系的。把强调技巧性及传承性的“工艺”门与 强调观念性和创新性的“绘画”门并置在学校教育中, 加强了“工艺”与“美术”的联系,这也是人们普 遍接受用“工艺美术”这一新名词来代替原有的“图 案”、“工艺”之类词语的一个原因。中国时至清末,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开始认识到实业人才的重要 性,并开设了一些服务于实用的工艺学堂,招收学 员,学习绘制机器图样及图画。亦或在农工商学堂 设立手工科,招收贫民子弟学习一技之长。此时的 “手工科”即为后来“工艺美术科”的前身,包括 “金工科”、“木工科”、“染织科”、“窑业科”等。在 这一时期,中国派遣大量留学生到日本学习,其中 亦有学生入日本工艺美术类学校学习工艺美术,比 如在京都高等工艺学校明治43至44学年度毕业的 学生中,“色染科”有清国留学生李邦燥,“机织科” 有清国留学生杨刚、钱均 ,共计三人。在此后日 本高等工艺学校及其他工艺类学校的记载中,亦不 少关于清国留学生的记载,可知在清末民初这一时 间段,中国赴日留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进入日本 工艺类学校学习并把在日本学习的知识以及日本工 艺学校课程设置及教学相关情况介绍到了中国。可 以肯定,“工艺美术”作为一个滥觞于中国古代、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OUR成于日本近代、延续于中国现代的称谓,正是在清 zAL 0 z》NJ芝o ARTs乏∽1_IT与m 一美术与设计版末民初也即是20世纪初期被引入中国。在这一时期 “工艺美术”一词并没有被普遍使用,这从各类美术 学校、师范学堂的学科设置中并没有出现“工艺美 术”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但是,诸如像上文提到 的留日学生李邦燥、杨刚、钱均等人显然早已熟悉 “工艺美术”这个词语,因为他们本身就在日本工艺 类学校学习并学习了 美术工艺史》之类的课程。 民国初期的美术教育家、美术史研究者姜丹书曾经 赴日本考察过艺术教育,其中也包括工艺美术教育, 并曾与日本籍教师本田利实在1913年共同任教于浙 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前身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图 画手工科。这种中日两国教师共同教授图画手工科 的情况在清末民初并不鲜见,比如清末京师大学堂 附属博物品实习科的“手工教员”很多都是日本人 。后来的美术专门学校中也有日人任职的情况。这 样对于促进中日工艺美术的交流特别是促进工艺美 术类课程在高等专门学校中的开设,起到了推动作 用。姜丹书在1917年出版的 美术史 一书中提到: “工艺美术谓工艺之带有美术性质者,即含有装饰的 意味者也。其主要品类为陶瓷、铸造、染织、刺绣、 髹漆、琢金玉诸工”[14]0这可能是“工艺美术”一 词在中国出现的最早记载。随后又有蔡元培l9l9年 在 北京大学日刊 上发表((美术起源 ,文中提到: “美术有狭义的,广义的。狭义的,是专指建筑、造 像(雕刻)、图画与工艺美术(包装饰品等)”[1510成 立于1918年的北京美术学校,参照了日本东京美术 学校的办学模式,在高等部设立图案科,开设了“美 术工艺史”(工艺图案部开设)、“中国美术工艺史” (建筑装饰图案部开设)课程。而此时上海美术专门 学校工艺图案科则并没有诸如“美术工艺史”之类 的理论课程开设。在这一时期,东京美术学校工艺 图案科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并成立了“东京美术学 校工艺美术会”、“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史研究部”之 类的组织,并开设了专门针对“金工科”、“漆工科” 的“金工史”、“漆工史”之类的史论课程。相对中 国的工艺美术教育而言,日本此时的工艺美术教育 体系要完善的多。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或者说在20 世纪上半叶,“工艺美术”这个术语虽然逐渐在中国 被人们所知并开始应用,陆续出版了诸如张光宇 近 代工艺美术 (1932年)、雷圭元 工艺美术技法讲话 (1935年)、徐蔚南 中国美术工艺 (1940年)等书籍, 但总体上并没有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廓清, 有关工艺美术史论著作也少之又少,几乎空白。难 怪田自秉先生在其 中国工艺美术史 后记中说: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备期间,我开始专门准备 中 国工艺美术史 课。那时除了经常来往国内各博物 馆参观搜集实物资料外,还常沉湎于浩瀚的书海中, 挖掘史料。但我所看到的有关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书 籍,却多半是日本的、英国的、德国的、北欧的出 FlNE AR1_∽8l口Es—Dz— o12\o∞ 版物。而我们国家自己出版的,仅发现一本1917年 徐衍灼的((中国工艺沿革史略 ,其他体统的书籍极 少。” 从这一点上来说,“工艺美术”这个术语由 此也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广泛应用,是在新中国成立 以后。到了1980年代,随着外国设计思潮的涌入, 又陷入与“设计”这一概念的纠结之中,并最终为“设 计”这一概念所覆盖。1998年,国家对学科专业目 录调整,用“艺术设计”代替“工艺美术”,由此“工 艺美术”由学科门类变成了学科方向。进入21世纪, 理 论 与 批 评 从“工艺美术”中蜕变出的“现代手工艺”逐渐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0URNAr of=NANJ芝0 A开1-∽芝∽1_lT与m一美术与设计版文化观念、美术教育思想差异性的集中体现。 FlNE A开Ts 8L DE∽一oz— o—N\o∞ 起人们的重视并焕发生机,但也因此导致“工艺美术” 作为一个词语内涵进一步缩小。也就是说,艺术设 计、手工艺等术语的广泛应用逐渐压缩了“工艺美 术”所涵盖的范围。2011年,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征 参考文献: …(清)张玉书.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书店,1 988: 41 6. 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修改意见的通知, 艺术学门类设计学专业分级目录为“艺术学——设 计学——艺术设计——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从中 也可以看到工艺美术在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处境。 经由以上梳理,可知“工艺美术”一词乃是伴 [2]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954. [5](英)John Yeats,大岛直益译.商桨工芸史(上册)[M】 .东京:文部省编辑局,1 885:1,5. [4】(日)黑川真赖.工芸志料[M].出版者不详,1 877:3. [5】(日)柳宗悦,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1 1:54,30--31. 随13本近代社会发展进程出现的新名词。其词源滥 觞于中国,具有“百工巧艺”的意思。在13本明治 前期涵盖了所有与技术相关涉及手工劳作的艺术。 到了1880年代,随着明治社会西化进程的加剧,西 方工艺美术思潮大量涌进,同时伴随着“美术”这 一新名词的出现,形成了“工艺美术”、“美术工艺” 这类术语,并经由研究者的努力,把“工艺美术” 的概念与“美术”区别开来。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 时期内,一直沿用这一称谓,并影响到中国。“工艺 美术”一词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因“图案”、“手 工”、“实用美术”等术语的存在一直没有产生广泛 的影响,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的成立。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美术”、“设 计”概念的不断扩大,“工艺美术”的概念不断缩小, 并被压缩或收容到或“美术”或“设计”的范畴中。 “工艺美术”作为一个诞生于近现代的新名词,由小 到大,又由大到小,其名称、概念、内涵、外延的 变迁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社会观念、 理 论 与 批 评 [6】(日)内耢省博物局.博物昭耆目【M】.东京:内务省博 物局,1 878:309. [7](E1)渡边嘉重.美育 [M】.东京:普及含,1 893: 8O. [8】(日)京都高等工芸学校.京都高等工芸学校一览[M1. 京都;京都高等工艺学校,1 911:11,6. [9】(日)田迈孝次编.柬京美衍学校工芸史研究部研究 告(第1辑)[R].东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美术会,1 921;1. [1 0】(日)束京囡害昭.柬京因耆铭工芸耆目绿[M].东京: 东京图书馆,1 887:前言,1 5. [11】陈师曾.绘画源于实用说[J】.北京大学日刊,1 91 8 (4/22). [1 2】(日)森田洪.装饰囡案法[M].东京:建筑书院, 1 910:5. [1 3]吴相湘.国立北京大学纪念刊(第2册)[M】.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1 971;249--287. [14】姜丹书.美术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 91 7:34. [1 5】蔡元培.美术的起源[J].北京大学日刊,1 920;(5/29) [1 6】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O0g. 85 (责任编辑:袁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