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故事疗法”在灾难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与方法简介

“故事疗法”在灾难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与方法简介

2022-03-25 来源:乌哈旅游
“故事疗法”在灾难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与方法简介

文/东方育儿

2008年06月10日,星期二

仇志欣(上海社会工作协会会员、中致社社工、心理咨询师)

背景简介

四川地震后,大量的儿童、成人出现应激心理反应,急需大量社会工作者、心理工作者(注:中国人普遍把心理学神秘化,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排斥自己有心理问题,对心理咨询师有一定的阻抗,为了便于当地人的接受,下文将以“社工”一词代替“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来进行干预治疗,也有一些志愿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心理援助。但是国内专业从事危机心理、灾难心理的工作者数量少,不能满足灾区的实际需要,加之中国人对心理学传统的排斥观念,心理康复工作不能立即被当地人所接受,导致大多数幸存者(注:不要使用灾民的称谓,这样容易造成“标签效应”,使当地的幸存者形成被同情、被照顾、被边缘化、被弱化的社会心理,下文将使用“幸存者”的称谓)的心理危机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所以灾区最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迅速解除心理阻抗的治疗方法来帮助那些生活在恐惧中、应激中的孩子们和成人。使用故事疗法这一心理疗法,可以产生“门槛效应”。社工以组织“读书会”的形式招募读书小组成员,(开始是儿童成员,慢慢地带动儿童的家长及其他成人加入读书小组)而降低幸存者因为对“我心理有问题”带来的阻抗,得以顺利完成小组的组建和持续的心理治疗工作。

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个心理疗法——故事疗法,它是使用生活中的故事或者书籍中的故事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故事疗法国内尚无现成的经验,多年来我一直对此方法进行摸索和实践,开始只针对幼儿进行心理治疗,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儿童和家长都对故事疗法有的认识、反应和疗效。因为故事疗法可以间接反映案主

的心理问题、情绪态度、观念行为,还可以让案主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角色扮演参与故事,促进案主的思考和领悟。

更为重要的是故事疗法能帮助社工和案主快速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适合社工与灾后幸存者建立工作关系,解除阻抗,进行有效的心理重建。

鉴于故事疗法对儿童具有的特殊的治疗作用,特将他介绍给这次赶赴四川地震灾区进行儿童心理康复工作心理工作者们。

此外,这一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不像其他治疗方法需要专业的背景和实践的经验,它掌握比较容易,因为故事疗法的每个人都有在父母怀中听故事的温暖经历,只要唤起受训者的这一潜意识记忆他们就可以让自己曾经感受的温暖传递给幸存者。所以这一治疗方法易复制易推广,适合对专业和非专业的社工、当地志愿者、幸存者进行大规模的快速培训,让他们快速掌握、有效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即使在社工撤离后,当地的志愿者仍然可以组织“读书会”的互助组织,让当地的心理康复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理论基础

(一)精神分析学

故事疗法源于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提出“防御理论”,我们知道,在个体面对应激的时候,都会产生应激的反应,这时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也随之启动,进行自我保护,但是有的人防御机制是良性的,例如升华、幽默;有的则是负性的,例如否认、退行、内隐。

(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以某种心理的方式或手段,把自己与现实关系之间做出某些积极的适应性的改变,使自己较容易接受,不致于引起心理上过大的紧张和痛苦,以保护心理安宁的一种方式。心理防御机制大致可分四大类: 1、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3、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等机制。 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尤其是发生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唤醒当时的防御机制。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他再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等强烈的应激反应,这时他就可能采取退行的防御机制。 故事疗法基于心理分析理论的投射法,而投射是荣格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测试个体的心理的技术。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是不同的,成人的心理更具有理性,而儿童心理是感性的,就是在平时很多家长都有共同的困扰,因为和儿童讲道理很难,孩子老是不听或者听不懂;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学校发生事情您都有可能会问不出原因而不知所措。这时您如能巧妙使用故事疗法,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您只要事先准备好一个或者几个相应“情境”的故事,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的方法把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文精神传递给孩子,就可以有效率地解決孩子各种问题,包括危机心理问题。

比如,当您看到一个幸存的小女孩子在遭受地震的灾难后不仅没有哭,反而很乖,很听话,您问她“为什么这样”,但却问不出原因,这时就可以适时地使用故事疗法来探究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行。您可以讲一个故事给孩子或者进行角色扮演,再提出问题,这个孩子就可能就会“投射”出心理的原因,“因为那个孩子很害怕,他在地震前没有专心学习被老师批评了,他以为是因为自己犯了错或做错了事情才发生这样严重的事情,受到这样的惩罚”。

通过这个例子,您就可以明白故事疗法的作用,虽然女孩子讲的是别人的故事,但其实是投射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就可以让社工有效地诊断及时处理孩子的问题。 故事疗法中使用的故事具有特定的情节、情境、人物、寓意,可以给孩子想象的空间,也可以解除孩子的心理防御,让社工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

除了破除孩子的心理防御外,故事还可以让孩子“自由联想”去解释、完整这个故事,并帮助孩子走出心理的阴影。比如刚才的例子:社工可以使用开放式提问:“当孩子明白这件事是自然灾害,和他没有关系以后这个孩子怎么样了?”来引导孩子走出自责和恐惧的心理阴影。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环境与个体的交往作用)

灾难发生后因为个体的人格特征不同,心理、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心理干预中往往会遇到高防御、高警觉的个体,而这些工作困难较大的个体又是PTSD的高发人群。如何作好他们的心理康复工作,遏制PTSD率高发的态势,成为摆在社工、心理咨询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人在情境中”,作为生活在环境系统之中的人无时不刻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在自然灾难和社会危机时,个体会更多地回归家庭系统。我们应从系统的角度来观察“幸存者”的现状,他们不是一个完全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的问题也不是单个人的问题,是与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系统,系统内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幸存者”的家庭是环境系统内重要的子系统,构成他们日常生活的微观环境。家庭的情境能够成为促进家庭中每一成员成长的动力。每个成员良好的自我观念和行为模式能达成良好的家庭情境,良好的家庭情境也能达成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自我观念和行为模式。而家庭情境中家长与子女的亲子关系又是非常重要的互动环节。所以可以给出这样的假设,如果能改善“幸存者”与子女的亲子互动,促进良好的家庭情境,对于他们的自我改造是非常有利的,甚至可以让他们的子女成为社会工作、心理工作的得力助手。

故事疗法就是关注家庭成员中的儿童,从最容易心理干预的儿童入手,先取得儿童的信任,通过儿童的心理状态的改变来影响家庭系统,家庭系统再作用于家长,社工也可以藉此取得家庭的信任,进入家庭,为心理危机严重的家长提供心理和社会的支持。

(二)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感觉运动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略)

(三)符号互动理论 (社会损害与社会重建)(略) (四)人本主义理论(自我的潜能)(略) (五)社会文化理论(勒温,场理论)(略) 二、工作的方法 (一)个案工作法: 1、心理——社会模式

这一模式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人格结构理论和生命循环理论。针对幸存者的个体心理、社会支持系统的问题进行干预。 (1)个案案主讲故事

故事疗法是卸除案主心理防卫的很好方式。给孩子讲故事,社工可以让孩子依偎在自己孩子亲人的身上,坐在自己的腿上,讲故事。大量的身体的接触是孩子重新活动安全感、亲密感、归属感的最佳方式。 (2)个案案主表演故事

基于前面讲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孩子和社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多感官的刺激来让孩子进入故事的情节,当孩子扮演了故事中的角色之后,会对

故事内容、含义印象深刻,孩子会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并希望成为故事中的角色,这样的“榜样作用”可以让孩子进行自我的发觉、探索和情境的体验,激发孩子的同理心,实现自我治疗。 (二)小组工作法

1、治疗小组模式:故事疗法适合同质小组的心理康复。它还可以借由“某某读书会”的形式来回避“某某心理康复小组”的“标签效应”。

社工招募成员建立小组,进行故事小组。或者社工讲给大家听,一起讨论分享;或者成员讲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者角色扮演心理剧来引导成员讨论和分享,增进成员的自我认识,实现心理行为的转变。

注意:故事疗法虽然简单,在使用中也要注意不要要求过高,这是个渐进的过程,成员的领悟性受到个体和文化的差异性影响。尤其是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有许多是新事物不曾接触,当情节表演出现问题可能会被笑场,对一些心理自卑、内向的孩子会有一定不良影响。我们要记住使用下面的几条原则:

(1)订立规则:表演时观众演员之间不要相互取笑,因为角色扮演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境、了解生活的常态,不在于演得好与坏。

(2)不过分要求:当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有失误不要当场指出。要多给孩子正向的鼓励。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挫败感。

(3)适当地奖励:当孩子有良好的表现时,应该给予奖励,心理工作者事先要准备一些小奖品。 2、社区目标模式

这个模式是以关注社区整合和幸存者参与社区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当地居民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重建社区。比如故事疗法可以发展“故事会”的形式,进一步建立“读书屋”的有形的载体来召集仍处于灾难后心理的幸存者走出帐篷,

组织起来进行读书活动,通过读书会的活动实现心理康复,从自助到互助,再到积极投入家园的重建工作。 3、互动模式

故事会可以被看作一个互动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起信心的资源。因为在“读书屋”这个安全的环境“故事会”成员间可以在社工的心理辅导下形成相互的信任,彼此支持。这时重要的不是读书,而是成员间的关系建立。关系越是紧密,心理康复效果就越好。 (三)社区工作法 社区发展模式

这个工作模式是社工在一个社区内鼓励当地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重点是提高当地居民的自主参与意识,挖掘和培养当地的人才。在灾区,故事疗法可以发展“故事会”的形式,进一步建立“读书屋”的有形的载体来召集仍处于灾难后心理的幸存者走出帐篷,组织起来进行读书活动,通过读书会的活动实现心理康复,从自助到互助,再到积极投入家园的重建工作。

因为灾区的行政、信息系统都已经毁坏,幸存者处于无组织状态,信息传达不畅,社工可以利用“读书会”的形式发布政府的政策信息、收集和反馈幸存者的需求。比如,可以让幸存者无障碍知晓政府的重建计划和政策,可以将幸存者对未来的希望反馈给政府决策部门进行合理的调整。建立政府和居民相互的信任,形成社区和谐重建的计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