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长白山生态旅游开发
作者:张丽娜 赵雪莲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5期
摘要: 本文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当中。以长白山生态资源为依托,融合 “以人为本”和“生态旅游”两种理念,既要达到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对长白山的开发与建设的目的,也要达到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长白山管委会辖区内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长白山、 生态旅游、开发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西汉刘向编辑的《管子》“霸言”中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统治阶级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他们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提出了“重人”的民本思想,以服务于自身统治的需要。然而这种“以人为本”,仅是统治阶级实现自己价值的手段,而把人民群众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工具。
当今时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社会的内涵。这种内涵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依靠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为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工具。国家领导人为了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因此“以人为本”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注重的是依人、用人。二是“为人民服务”,以人们群众的价值为根本价值,注重人民群众对社会价值和利益的享有。因此“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实现和享有,强调的是为人、达人。
当前,我国的“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民的工具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结合。领导人希望人民群众通过发挥自身的工具性,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做出努力,同时实现人民群众对社会资源的真正享有。因此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指导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K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罗斯∙拉斯卡瑞首次提出“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并得到了全世界的响应。目前,生态旅游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在生态旅游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内涵来反映当时的情况变化,因此生态旅游的内涵一直处在不断变化、演进的状态。 生态旅游的概念大概有5种类型:① 保护中心说,强调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对景区自然、环境和文化的保护。② 回归自然说,强调游客对大自然的回归。③ 原始荒野说,认为生态旅游是在人迹罕见的原始荒野进行的。④ 居民利益说,强调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旅游组织者和参与者有责任和义务增加当地社区居民的收入。⑤ 负责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说,其核心是游客应对环境承担维护责任。归纳起来,生态旅游的内涵应该是以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回归生态系统的旅游,这里的生态系统不仅包含自然生态,同时还包含文化生态;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的保护当地资源的旅游;是以依托当地生态和人文系统,开展生态体验和教育,强调繁荣地方经济、提高社区居民收入的旅游。生态旅游首先是一种旅游活动,然后在旅游活动的基础上具有保护当地生态和人文系统的功能,具有为当地社区带来经济利益的扶贫功能,具有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接受环境教育的功能。
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经100°10'~100°20',北纬40°10'~100°20'之间,是中朝两国的界山,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的三江发源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9年,是我国建立比较早、地位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计划”,是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
长白山有从温带到寒带的5种不同植物类型--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原苔藓带。著名景区有长白天池、长白瀑布、聚龙泉、绿渊潭、高山花园、黑风口、锦江大峡谷等。长白山不仅风光秀美,而且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亚欧大陆北半部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综合体,是世界上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据统计,长白山生存着50种鱼类、50多种兽类、280多种鸟类、1000多种昆虫和1800多种高等植物。因此,我们把长白山的旅游资源分为天气与气候景观、生物景观、水域景观、地理景观、遗址遗迹等几大类。长白山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天然宝库,是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地,是长白山管委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源泉。
四、基于“以人文本”理念的长白山生态旅游开发 1.强化长白山生态资源管理
长期以来,人们崇尚并追求物质财富和经济的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资源环境遭到了破坏。这种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理念,是对“以人为本”观点的曲解。“以人为本”不仅是当代人们通过创造物质财富并享有价值成果,更应该是为子孙后代能够享有提供资源保证。为了当代人和子孙后代能够可持续的享有生态资源,必须要强化长白山生态资源的管理。长白山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的火山地貌和森林景观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
首先,要实施分区制度。分区制度即根据资源的区域和类型进行分别管理的策略。根据国际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分区保护策略,按照功能把长白山生态区分为试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三个部分。这三个区域利用率逐渐降低,保护级别逐渐增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验区是旅游者在长白山生态景区内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主要基地。该区每天要接待大数量的旅游者来此观光旅游和科普性参观,也要接待来此进行科学研究、教育实习的相关从业人员。目前该区内已经禁止私人车辆出入, 所有人员进入景区要统一乘坐景区内环保车,前往天池的人员要换成越野倒站车。鉴于试验区功能,应在试验区内集中布局旅游接待设施、生态科普、娱乐和体育活动等各类永久性设施。
缓冲区是介于试验区和核心区之间的过渡区。缓冲区域不能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任何形式的经济活动,不允许建设任何生产、生活设施。由于科学研究的需要,缓冲区内可以进行一些非破坏性的科研、教学、采集工作。必须需要安排旅行活动时,应限制游客数量和活动形式,只限步行或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交通工具进入。在缓冲区要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工作,对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治理恢复,保护珍惜植被和濒危动物。
核心区是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区域。核心区只允许进行对生态系统和动植物资源的监测活动,不允许其他任何个人和单位进入。
其次,要实行生态轮休制度。生态轮休有利于长白山生态旅游区的自我修复, 通过调节旅游流量的时空分布,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生态景区资源的优化管理。长白山是中朝两国的界山,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在中国境内。北坡景区开发比较完善,西坡景区开发趋于完善,南坡尚在开发建设中。2005年成立的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长白山管委会),与原来行政单位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对长白山生态景区进行保护和管理。因此,长白山管委会应该制定政策来改变长白山各景区游客接待的不平衡状态。通过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三个景区的生态轮休可以缓解旅游高峰期各景区的接待压力。生态轮休可以规定每个景区,每个月具体哪天实行不接待游客制,也可以在旅游淡季时,对三个景区实行轮流不接待制。这样不仅能够合理的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也能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
最后,要实行生态监测制度。长白山生态景区需要建立生态监测网络,这是因为常规化的监测能够了解和掌握景区内现有生态资源的现状、固有规律以及生态环境目前受威胁的程度和原因。这种生态监测不仅包括对生态环境基本要素的监测,还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性和生态旅游发展可行性的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因子作用、典型植物垂直分布的过渡规律,也可以掌握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方式及繁衍规律。实行长白山生态监测获得的成果能够在生态旅游实践中发挥巨大的效益。 2. 转变长白山生态旅游发展方式
根据“以人为本”的内涵,人们有权利享有生态环境给予人类的一切物质资源,当人们沉醉于长白山景色时,这种价值享有得到实现。但“以人为本”理念同时强调,人们在享有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了解生态资源的特质、提升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生态旅游的内涵也强调对旅游者的生态知识的科学普及。这样就要求长白山管委会在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上不仅要满足游游者在生态环境中的价值享有,同时也要向游客进行科学普及。转变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式要做到以下几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 生态旅游品牌应向精品化转变。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发至今,大部分旅游品牌处于一种低层次、重复数量的粗放型开发状态。这就造成了对长白山生态资源的严重破坏,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长白山生态旅游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要转变改变过去低水平、重复性、随意性的粗放型开发方式,创建精品品牌。2005年起,长白山管委会认真贯彻执行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吉林省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开始克服旅游重复开发现象,统一规划、整合设计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的旅游资源,开始向精品化、规模化方向努力。在不增设或基本不增设景点的前提下,将现有景点中融入朝鲜族、满族等民族的民俗文化、宗教艺术等文化内涵。通过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现实了对生态旅游产品的“精加工”。
其次,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应向多元化转变。在长白山生态景区的前期开发过程中,长白山由不同政府管理,导致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指导,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单一性、重复性、随意性强 。这种开发方式不仅破坏了资源、浪费了经费,而且毫无经济效益和地方特色而言。鉴于此,长白山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吸取前期开发的教训,向多元化转变。这就要求长白山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就景区自然景观而设计产品的单一性思维。应结合长白山地区特有的民族和地域特征开发探险生态旅游产品、民族风情旅游产品、民族节事生态旅游产品、科学普及和科学考察生态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等特色生态旅游产品,从而提高生态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最后,旅游开发方式应向生态化转变。目前在长白山生态景区的开发建设中,有的地方虽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但是实际上对景区的管理建设、旅游产品的开发仍旧是沿袭大众旅游的模式。景区在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驱使下,存在乱砍乱伐现象。这导致景区森林被过度采伐,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还忽视了对当地人文内涵的保护,致使原有的很多民族文化被破坏。因此长白山的旅游开发模式应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在尊重生态系统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旅游者的生态需求。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应尽最大可能做到采用天然原材料“因陋就简”,使用绿色能源;根据自然地貌修建道路,杜绝城市化道路设计;杜绝在景区内建设大型服务设施,如宾馆、饭店等。长白山旅游开发方式只有朝着生态化转变, 才能够真正实现长白山的生态旅游。 3.调动长白山管委会社区参与管理
生态旅游的内涵包含居民利益说,即强调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要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而居民利益说符合我国“以人为本”强调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利益的最终受益者。因此,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开发,应调动长白山管委会社区积极参与管理。
首先,要调动社区劳动力参与长白山景区建设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各项工作当中,从而解决当地社区的居民就业问题。长白山管委会辖区内的餐饮业、酒店业要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次,开展生态旅游从另一角度来讲,给当地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因此要想获得社区居民的支持和认可,就要适当地将开展生态旅游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合理的分配到居民手中。如从景区门票收入、投资企业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分给社区居民。
再次,社区居民作为生态旅游的发展主体,有权利参与到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当中。大型生态资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要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居民也有参与听证会的权利。人文生态资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应尽可能利用当地社区居民资源。如长白山北坡朝鲜族民俗村的表演、东北二人转的表演要培养社区从业人员。
最后,应不断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意识。长白山的生态旅游大多是基于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发展起来的。因此,只有居民不断提高自己的主人意识和生态素养,主动参与到保护生态资源的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 许连友,杨荣臻.论长白山生态旅游与资源保护的关系[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1(4):302-305
【3】 温艳玲,梁兆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开发[J].延边大学学报,2001(9):212-213
【4】 刘利,邰志娟.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5):16-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