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思品教学设计稿

思品教学设计稿

2024-06-27 来源:乌哈旅游


小学四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

深圳市罗芳小学 刘力群

一 课程标准分析: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强调:小学生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同时又强调应当“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能力”中要求小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在这个框架下,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力求突出道德价值的导引作用,促进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幸福生活这样来》,让学生了解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有关知识,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自己身边的劳动者,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使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幸福生活。 二 教材分析:

《谁知盘中餐》选自第三单元《幸福生活这样来》,本课主要内容可概括为:①了解农产品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②了解水稻种植的过程,感受农业生产的艰辛③知道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各自个原材料④发现科技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作用。

这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编排顺序的意义依次为

体会个人独特的感受 学会与他人交往 从身边的物品了解幸福生活 热爱自己的民族与国家。

《谁知盘中餐》这篇课文正好对应的课程表标准《内容标准》“我是中国人”板块第9条: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第10条: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在整本教材中处于儿童社会生活范围逐渐扩大、品德发展螺旋上升这样的层面上。它的作用使学生的品德发展及认知发展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一系列活动的设计,又促进学生行为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强化学生道德。为儿童培植其他社会性情感做铺垫。 三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四年的品德思想教育,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行为、价值与态度方面,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们获得了对生活初步体验和感悟的能力,可以开展讨论、调查、查找资料、情景模拟、教学游戏、讲故事、欣赏等一系列活动。能够与小伙伴合作探究,有自主学习意识。

四年级小学生对老师及他人存在着较高程度的依赖性及从众心理。创新意识不强,自主探究学习受限因素较多。生活范围及生活经历也会局限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

生活经历的体验及与农业有关的认知活动,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收集农产品、查找资料、开展社会调查、角色扮演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课前准备及课后拓展阶段都可以开展相关活动。 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一些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农产品,了解我国传统农业

产品及农业发展。懂得农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认识一些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劳动工

(3) 知道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各种原材料。 (4) 知道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5) 学习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收集各种常见的农产品,了解农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丰富

营养。

(2) 通过社会调查、搜集资料,角色扮演,感受农业生产的

艰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精神,学会与他人平等交往、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懂得珍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思想,懂得要尊重农

民、尊重一切劳动者。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传统的优良文化的思想

感情。

五 教学重点:

(1) 了解一些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农产品 (2) 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懂得珍惜粮食。 教学难点:

(1) 体会到农民的辛劳,懂得尊重农民和他们的工作。 (2) 懂得珍惜粮食、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六 教学策略:

教师运用教学准备策略制定教学目标、处理教学材料、设计组织形式。教学对话策略(如问答行为、讨论行为)、指导行为策略开展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组织课堂交流的有效进行。教学评价策略进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七 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

收集整理中国农业始祖后稷的故事及古代珍惜粮食、同情农民的诗歌、谚语。搜索整理中国传统“五谷”的图片及相关种植知识,整理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劳动工具图片。收集科技发展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成果资料。制定具体教学步骤

设置情景一:利用课间餐开展对话 师:今天的炒米粉好吃吗?(生:好吃。)

师:老师闻着也觉得香,里面有什么东西?(生:米粉、肉、豆芽、青菜) 师:俗话说“饮水思源”,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么好吃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下节品德课,我们就学习《谁知盘中餐》。 展示学前活动要求 (1) 收集与粮食有关的诗歌、谚语。 (2) 看看家里有哪些农产品,选择一两种带到学校来。还要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吃起来的味道。 (3) 跟周围的人了解自己家乡主要的农产品,了解这些农作物的耕种方法并作记录。如果有实物要带来让大家看一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引语 展示课件《悯农》 师: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几百年来,引起多少人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产生深深的同情和敬佩。,促进我们对每天司空见惯的粮食引发思考。揭题 创设情景二:师生互动 认识五谷( 教学重点突破口) 实施步骤: 学生展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农产品,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大家感兴趣的农产品及小组发言人做代表发言。在交流中指导分清农产品范围,包括粮食作物、蔬菜、鱼及肉, 归纳出农产品分为种植类、养殖类。(教师应准备肉、蛋实物,以备学生收集的材料不足之需) (1) 教师示范 师: 这是来自河北北部的典型农产品---莜面。莜面是由莜麦磨成的。莜麦属于大麦的一种,产于气候干燥、凉爽的黄土地。它的成长期是5个月。最常见的吃法是做成面条。吃起来光滑爽口,筋道有嚼头。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同时莜面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对于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的功效。因为它的营养成分是其它面粉的七倍。它的糖分含量低,所以特别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是一种难得的健康食品。(示范教法直观展示介绍过程,促使学生直接进入到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2)师生制定评价标准: 农产品的名称及产地 (满分2分) 种植方法 (满分3分) 特有的营养和作用 (满分3分) 介绍人的语言的(满分4分) 介绍人的态度与(满分3分) 准确性和流畅性 气质 (运用恰当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承认学情水平的差异,让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3)学生展示:说出它们的名称,吃起来的味道、产地。(目的在于给学生课前探究活动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发现道理,发展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 阅读天地 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农业始祖后稷的敬仰和崇拜,知道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源远流长;知道农产品是工业生产重要的原料。回答问题选出“阅读王” 给每位同学发下《后稷的故事》、《 农业与工业的关系》给三分钟时间,收回纸条。另发一张答题纸,对照课件上的问题选择相应题号打钩。全部完成后同桌同学对照答案相互打分,全部得分最高者即为“阅读王”。 交流空间 师生互动 教师让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粮食、蛋、肉分类集中在一起,大家带来的各种米豆装了半个塑料桶。教师借机启发。 师:同学们,桶中的这些米和豆是你一把、我一把聚集起来的。看到这些米,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此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纷纷发言懂得了珍惜粮食要从点滴做起。师生商议把这些米由老师带回家,做成五谷饭带来给大家品尝。)(这一环节是在反思后第二次上课时加入的。目的让学生不仅从认知层面上懂得珍惜粮食,更要通过行为层面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自主自觉地行为习惯。 归纳小结: 中国传统的农作物-----五谷 黍 、稷(粟)、稻、麦、菽。俗名分别为 黄米、谷子(北方俗称小米)、水稻(俗称大米)、小麦(制作面粉主要用料)、豆类 师:五谷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它滋养了中华大地上世世代代的儿女。同学们,当你面对着苍茫大地,别忘了我们的祖先就是用靠他开创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当你在街头遇见满身尘土的现代“农神”们,别忘了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让我们对大地、对农民、对粮食永远保持一份敬仰和感激之情。(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了解祖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 作业:一颗种子的自述(可以用搜集来的资料加工而成,也可以通过请教农民采取口述完成)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引语: 课件展示大米和香喷喷的米饭,儿歌《一粒米》 师:是啊,一粒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书上35页丹丹对大家说的话,正是老师想对同学们说的。 学生活动: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5—36页水稻的种植过程,教师用课件出示导学目标: (1)请用几句话概括介绍一下水稻的种植过程 (2)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都用到哪些劳动工具?你能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吗? (3)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4)把小组同学的疑问写下来 (把学习的重点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提高认识,获得知识,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合作中密切关系、促进 个体的主动学习能力) 学后交流 师生互动环节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口 ) 创设情境一 请说说我是怎样生长的 学生活动 梳理水稻种植生长主要环节 创设情境二 现代农神模仿秀 学生活动 模仿几个在田间劳动的动作,体会农业生产的艰辛 推荐(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白居易《观刈麦》 创设情境三 一粒稻谷与面包的对话 学生活动(课堂话剧表演 ) 观后学生谈感受,懂得珍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通过三个环节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效果,使教学的重难点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中得以突破) 质疑发难 请你帮我解解难 师生互动 一般的稻谷能做种子吗?检查上节课后作业情况,及时评价。(运用评价机制,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劳动工具大观园 师生合作学习 展示师生搜集到的古今劳动工具图片,通过对比发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密,使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走进现代农业科技园 体会现代科技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

课后拓展 社会调查:了解荔枝的种植过程

八 教学反思

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看似与当今小学生关系不大,其实是紧密相联。生活把农业与孩子联系在一起,所以本次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生活、社会”两个词做文章。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蓝本,引进小学生认知达到的社会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设计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力求从认知层面上、从行为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品德建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贴切生活的活动设计,使他们投入极大的热情。学习效果较好。

初次执教本课时,教师发现学生搜集农产品的范围较小,许多孩子认为只有粮食作物才是农产品,所以带来的大多是米、谷、豆、番薯等,蛋和鱼肉类几乎没有。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就注意补充这方面的东西,当看到老师举起手中的鸡蛋和牛肉时,许多孩子笑出了声。他们说:“老师,鸡蛋怎样会是种出来的?”在听了老师对“农产品”这个词语的解释之后,孩子们不笑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反差,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就保留了这个环节,在学生意想不到之时,把鸡蛋和肉拿出来。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声、看到他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我内心最温柔、最善感的神经被启动了。此时,师生间的和谐和亲切是无以伦比的。

第一课时里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这个环节,也是通过上课反思后加入的。因为让学生参与的评价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把握标准的尺度,否则,学生无法真正释放自主地评价评价意识,许多人的评价还依赖于老师的牵引。

煮五谷饭师生共同品尝这个环节,是教师经过教学反思后加入的。目的是从行为上落实珍惜粮食。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把带来展示的农产品浪费掉的问题。 每当完成这样一次教学后,我都感到自己内心深处同样经历了一次新的教育。 注: 设计中采用的图片及文本资料通过“百度”----GOOGLE http://www.google.cn/custom? 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chinaabc/chapter16/ www.cszqxx.com www.bjkp.gov.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