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2022学年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1-2022学年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3-06-24 来源:乌哈旅游
2021-2022学年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位于湖南的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位于北京的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栗和黍、河

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这些文物共同佐证了()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的国家 B. 中国大地上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C. 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D. 我国早期国家农业的发展情况“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

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与

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A.丞相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分封制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

夫,而是设置县、郡,并委派官员管

理,职位也不世袭,由此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经济发展迅速B.诸侯国纷纷变法

C.诸侯竞相称霸D.分封制逐步瓦解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

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

C.诸侯兼并争霸D.生产力飞速发展西周时,“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

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A.公田变为私田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走向统一公田变为私田 C.

B.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D.封建制度的确工C.国家走向统一 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I © / Oi 国舅。

故选c。

bcD

10. 【答案】C【解析】“公(曹操)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反映的事件是赤

壁之战, 孙吴联军打破曹军,曹操被迫烧掉剩余的船只撤退,撤退途中大量士卒又因为粮食短缺 和瘟疫等原因,导致死亡士卒超过半数。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孙刘联军用火攻, 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赤壁之战,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11. 【答案】A【解析】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八王之乱。西晋统一后,统

治集团迅 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 了 “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故选:Ao本题考查了八王之乱。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 了西晋。

木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八王之乱的影响。

12. 【答案】B【解析】据题干“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可知,材料反应

了江南地 区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 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故选:Bo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知道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

方人 口大量南迁。

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 【答案】C【解析】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孝文帝 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 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等。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 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胡食、胡服、胡床和胡 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 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奠定了 基础。故C符合题意。

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 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 定了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4.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基础;唐朝中后

期,经济 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南宋时,完成转移;元代时南方继续 发展,形成北方倚重于南方的局面。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开始于”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占代的经济重 心向南方转移。

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的时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5. 【答案】C【解析】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入我国的,云冈石窟体现了佛教文化与我国古代建

筑艺术的 融合。起源于占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 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佛教建筑。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16. 【答案】【小题I】禅让制:根源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

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2】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至少写出两项)【小题3】分封制:郡县制。 【小题4】\"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小题5】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不断创新的或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是政治制度的演变的 重要原因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禅让制、皇帝制度、分封制、郡县制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禅让制、皇帝制 度、分封制、郡县制的相关史实。

17. 【答案】【小题I]匈奴:西起临洗、东到辽东。

【小题2】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小题3】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汉姓:促进了民族的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小题4】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观。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长城的修建、西域都护的设置、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我们应该树立的民族观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怆城的修建、西域都护的 设置、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我们应该树立的民族观等知识。

18. 【答案】【小题I] ABDC; Co【小题2】牛耕;春秋时期。

【小题3】都江堰;功能:运输、灌溉、防旱、防洪。(至少写出两项)【小题4】《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小题5】原因:刻苦钻研、注重实践、虚心向别人请教,吸取前人经验、勇于创新等。 看待:在古代树碑立传不以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为标准,而是看否能够有利于巩固帝王的 统治,所以一些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就难以传名于后世。而今天,我国充分认识到科 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国家非常重视科技发展。(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生产工具的发展、铁器和牛 耕技术、都江堰的修建、《齐民要术》以及地位、袁隆平以及釉型杂交水稻等知识,掌 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生产工具的发展、铁器和牛 耕技术、都江堰的修建、《齐民要术》以及地位、袁隆平以及釉型杂交水稻等知识。

7. 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

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 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初D,公元前2世纪末西汉初年,

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减轻人们的负担

C.发展生产D.巩固统治《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

和帝即位,窦太后 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这反映出 的东汉历史现象是()

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三国志》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其反

映的事件()

A.是我国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为曹操统一北方地区奠定了基础

C.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D.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西晋,一个骤起骤

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

历史事件是()

A. “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 “七王之乱”D,五族内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八十

七《晋纪九》记载“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

多南渡江。”这一材料反应了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方生产技术先进南北朝时期,在黄河流域出现了 “汉人胡食”

一一乳酪,胡饼,少数民族炮、炙等

烹饪方法被中原汉族广为接受;“胡人汉服”一一少数民族区域盛行汉式风韵的广 袖、大口裤服饰。这一现象的出现()A,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B.影响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

C.是民族交融的体现D.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目前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强

北弱的格局,一国经济格局的变迁是受当时社会

多种因素的影响的。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奠定基础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三国时期 D,东晋南朝时期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

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如图),带有中 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30.0分)

C. A. B. D. 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 都江堰

8.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无不体现出中国先民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用“这种公正的方式\"选举出让大家信服的人 当首领,以带领大家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1) 材料一中,请说出文中“这种公正的方式”是指哪种制度。材料认为实行这一 制度

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命为“制”,今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

(2) 材料二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根据该材料概述这•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一一《史记•秦始皇本记》

(3) 材料三中“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根源在于实行了什么制度?秦始皇为解决

这一问题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得一半, 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 地产。

——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 法令所产生的影响。

(4)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制度发展演变,得出了什么重要启示?

17, 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的大

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 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 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 77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 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一一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一中的\"游牧部落”是哪个少数民族? “这一巨大工程”的起止点分别在 什么地方?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置“最高长官”,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 的畅通。“最高长官”的设置,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西汉政府对西域 各国进行了有效的统治。

(1) 材料二中的“最高长官”指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高长 官的

设置”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 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 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一一引自《资治通鉴》

(2) 材料三中“魏主下诏”指的是我国古代哪次改革?依据材料三写出改革的具体

措施是什么?并简要写出这次改革的影响?

材料四“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一一**2019年的讲话结合所学与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谈谈我们应该树寸.怎样的民族观?

18. 下列是某班同学以“中国古代农业”为主题制作的展板,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工具和技术的进步】 材料一如图

请将上图中的生产工具,按照发明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其中代表最先进生产个? A.打制石器 B.骨相 C.铁犁俳 D.青铜铲 力的是哪一

材料二《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吠亩之勤(劳力)。”材料二说明,晋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判断此时是我国的哪• 历史时期?

【水利工程的修建】材料三如图

(1) 写出上述水利工程的名称。依据材料概括它的功能。

【生产经验的积累】

材料四我国古代有-•位著名的农学家,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 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他所著的一部农书,总结了我 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由于古代 史书上没有留下这位农学家的传记,他的生卒年月、详细身世和经历,很难弄清。

(2)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农书”是指哪一著作?这部著作有何价值?

材料五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 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袁隆平在 北京被授予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和材料五中的两位科学家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有 哪些?你怎么看待古今两位农学家的处境?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B【解析】根据“位于湖南的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位于北京的东胡林遗址出土

的炭化 粟和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知,在中国大地上的各地区都出现了原始农业发展 的印记,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B正确:材料中没有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 不能体现出“最早”。A错误;东胡林遗址不属于长江流域。C错误;夏朝是中国第一 个王朝,是早起国家的雏形。此时中国还没有产生国家。D错误。

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了文物史料的价值,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物史料的价值,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 【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

隶子弟” 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的了解,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做。

3. 【答案】D【解析】由材料“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

县、郡, 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瓦解,逐步被郡县制代 替。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瓦解的知识。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瓦解.

本题以春秋时期的历史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分封制瓦解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 解能力。

4.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都是春秋战 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ABD 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识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的社会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识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 兼并争霸的社会特点.

5. 【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战国时期农业比西周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其原因可从生产力

和生产关 系两个角度来分析,根木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B属于生产力的飞跃,故B正确。 故选:Bo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 握基础知识。

6. 【答案】B【解析】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已经统一中国,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在那里设立了南海郡进 行管理。秦始皇为了发展经济,统一了货币,将六国的钱币统一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 所以在南海郡当时实行的货币己经是圆形方孔钱。A铲形币、C刀形币和D蚁鼻币是秦 统一货币前在六国使用的一些货币,B是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货币。

本题以图片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 掌握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

7.

【答案】B【解析】据“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

叫某世 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 述为公元前3世纪末。

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换算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纪年方法和年代换算 的相关史实。

8. 【答案】D【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了秦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

产的措 施,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同时这些措施的实行客观上起到了减轻人们负担和发展

生 产的作用。

故选:Do本题考查休养生息政策,知道封建统治者实行各种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封建统治者实行各种措施的根本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9. 【答案】C【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外戚专权,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 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权。东汉 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r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外戚者,皇亲国戚也。皇 帝的妻子,皇后娘家兄弟。与皇族宗亲没有统亳关系。最有名的是太后的兄弟,也就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