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业认同调查报告

专业认同调查报告

2021-05-26 来源:乌哈旅游


非师范生专业认同及其成因调查

摘要

近年来国家高校改革,师范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在自身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增设了一些非师范专业,本调查目的是了解这个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发现目前非师范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校非师范专业的发展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更好的促进我校的全面化发展。我们的调查结论:一是非师范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与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学习条件有关;二是专业投入度、专业美誉度、专业喜好度、专业认知度和专业匹配度是影响非师范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非师范,专业认同,影响因素

目录

一、选题背景........................ ........................ ........3 二、调查目的与意义........................ ........................ ..3 三、调研内容........................ ........................ ........3 四、调查方法........................ ........................ ........3 五、文献综述........................ ........................ ........4 六、调查假设........................ ........................ ........6 七、实测与分析........................ ........................ ......7

1.实测的实施........................ ................. ...........7 2.因素分析——效度检验................ ......... .................10 3.信度分析.................... ..... ......................... ...16 4.单变量分析........................ ........................ . ..19 5.因素间关联分析........................ .............. ..........23 6.回归分析........................ ........................ . ....29 八、结论与展望........................ ........................ . ....32 九、贡献与局限........................ ......................... .....33 十、结语........................ ........................ . ..........34

参考文献........................ ............ ............. . ....35 附录........................ ....... .................. . ........36

这个师范大学非师范生专业认同及其成因

一、选题背景

1993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革专业设置过窄的状况,拓宽专业服务范围。近年来,伴随着国家高校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在师范院校中,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提升,在自身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增设了一些非师范专业,部分师范院校出现了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数量上涨,甚至超过师范专业学生的情况。非师范专业生的数量虽然得到了增加,但某些高校的相关配套硬件及软件并未能跟上非师范学生的增长速度。受到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未来几年我国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而高校非师范类大学生占大学生人数的多数,其就业压力势必会变得更加严峻。

二、调查目的与意义

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的师范类院校,这个师范大学以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师范专业而闻名全国。伴随着高校改革的滚滚洪流,我校也正朝着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前进。目前形成了师范专业领跑全省、非师范专业稳步发展、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人数比例逐渐接近的局面。面对多变的就业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了解我校非师范专业学生对该专业学习的看法,调查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是如何看待本专业和对非师范专业发展的建议,并且找出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我们希望通过站在非师范专业学生的角度,看待我校非师范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发现目前非师范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非师范学生希望能在本专业得到的发展需求,为我校非师范专业的发展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更好的促进我校的全面化发展。

三、调研内容

这个师范大学非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对本专业看法、心态及其成因。对本专业的看法是指此专业大学生对本专业基本情况做出的基本认识,它包括对专业的定位、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程度、该专业人才的供求预期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内容。对本专业的心态是指此专业大学生如何认识本专业的心理状态,如对专业学习的态度、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以及对本专业发展抱有的信心程度等。

四、调查方法

(一)文献研究

本次研究将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期刊以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本科生对本专业的看法、心态的成因、就业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从而确定研究的重点以及方法。

(二)问卷调查法

在保证调查的信度与效度的情况下,运用非随机抽样与偶遇抽样的问卷调查法,对非师范专业本科生对本专业的心态、看法及其成因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

(三)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将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把资料转换成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双变量统计分析、交互分类与X^2检验、不同层次变量的相关测验与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在定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插入个案访谈的内容,以实际例证来说明

调查结论。

五、文献综述

(一)“专业”概念的定义

从各大辞典中对“专业”一词的解释来看,“专业”有三种含义:①指高等院校按学科分工或生产部门所进行的学业分类,如英语专业,计算机专业;②指产业部门中所分的各业务部门;③指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的。本课题主要采用第一种定义。杨宏、龙喆认为“专业”是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在我国,就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就可以形成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获得该专业的毕业证书。课程体系是社会职业需要与学科知识体系相结合的产物,是专业活动的内容和结构。

(二)“认同”概念的定义

“认同”(identity)一词源于拉丁文idem(即相同、同一,the same)。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认同是个体与他人、群体或被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Parsons(1951)认为认同是指接受一套价值模型,是一套价值模型内化到个人心中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而随着认同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学者对其含义有了不同的描述,如Kelmna(1958)将认同定义为,个人因为想要同另一个人或群体建立或维持一种令人满意的关系而接受影响时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Sawrrey(1982)认为,认同是指主体试图与另一个人完全相似或无区别。美国心理学全书则将“认同”解释为主体同化、吸收其他人或事,以建构自己人格的过程,它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社会理论的基础》(1990)一书中,科尔曼(Jame55.Colelnan)不仅阐述了认同的含义,还进一步提出了七类划分:对直接亲属的一认同、对国家的认同、对雇主的认同、对主人的认同、对势力强大的征服者的认同、对社区的认同、法人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的认同。简金斯(JenkinS,1996)则认为“认同”一词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一性,即两者之间的相同或同一;其二是独特性,它表现为个体在时间跨度中所体现出来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由此可见,简金斯认为“认同”揭示了“相似”(或相似)(Similarity)与“差异”(或区别)(difference)的关系,这是认同的两个不同方面,一个人的前后同一性或一个群体的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同时也构成与他人的差别。卡斯特 (Castells,1997)从认同的形式与来源出发,将之分为三类:合法性的认同 (legitimizing identity)、拒斥性的认同 (resistance identity)、计划性的认同 (project identity)。

在国内心理学著作中,identity 有三种译法:①译为“统和”,如《教育心理学》(张春兴 1998);②译为“认同”,如《人本主义心理学》(车文博 1998);③译为“同一性”,《青少年:同一性与危机》(孙名之 1998) 我国学者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着眼,普遍认为认同是由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所构成的连续体。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在“认同”的心理学内涵和界定上,国内心理学研究者们也形成了多种理解。比如,费穗宇等人在《社会心理词典》(1988)中把“认同”定义为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移入过程。朱志贤编写的《心理学大辞典》(1989)中指出,认同是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对他人的整个人格发展全而、持久的模仿学习;它是一种防御机制,是由于某种动机而选择地模仿别人某些特定的行为。有学者认为,认同即自居作用,把自己亲近的人或尊重的人作为榜样进行模仿或内投自身的过程;即把自己看成是所期望的对象,并表现出与对象类似的态度和行为。张春兴在《心理学大辞典》(1992)中对认同的解释是“一个人将其他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等,经由模仿、内化,而使其本人与他人或群体趋于一致的心理历程”。认同是心理学中用

来解释人格结合机制的概念,即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的统一和一贯性。因此这个概念又用来表示主体性、归属感。

不论从心理学、社会学还是哲学角度,认同都是关涉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关系的概念,是人自我价值的不断追寻和自我身份不断确认的过程,是自我寻找所在感、归属感,随着时间的延续在人的一生过程中不断建构和发展的。认同以个体的主观意识为基础,既是一种认识,也是一种接纳态度;而且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个体的成长、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三)“专业认同”概念的定义

国外研究多集中于社会人士的职业认同,专业认同也相当于职业认同,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很少进行研究,可能和他们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有关,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大学生在校期间选择专业很自由,更换专业很容易,选择专业的自主程度很高,所以专业认同的问题不明显。在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专业认同是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在专业上的结合体,是在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认同为词源,在专业这个范围内进行定义。

我国国内有关“专业认同”的概念尚未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998年何红渠等人采用1989年在美国会计学会 (AAA) 下设立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对会计专业认同的定义。所谓的专业认同是指会计专业学生应认同会计专业,乐于建立会计专业人员必备的学识、技能和价值观,熟悉会计职业道德,能从事价值判断,随时探讨与会计专业诚实性、客观性、合理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

王俪静(2002)等人的研究中认为所谓专业认同是价值内化过程,也是个人自我意像的形成过程。“对于师范生而言,专业认同则是对于整体社会学习环境的主观评估,透过环境逐渐形成对于教育专业的价值看法,内化并表现在自己的行为、思想上,亦即是个体藉由各种不同的方式、途径与社会文化的不断接触,而逐渐习得作为一名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能与专业技能”。而安芹、贾晓明(2006)的研究认为专业认同的内涵包括是否喜欢所学专业,依据专业选择职业,认可专业与职业的社会价值,感到自己能够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自愿接受专业和职业规范,承诺将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等层面的和谐统一。王顶明、刘永存( 2007) 将专业认同视为一个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过程,在一个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是基础,认知不同会导致情感的不同变化,而认知程度与情感的变化将会表现在个体行为中。专业认同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和持续三个子维度,认知是学生对所有专业的了解; 情感是个体获得的安全与情感愉悦满足; 持续是这种情感上的愉悦与满足所导致的积极行为动机和行为效果,从而形成可持续性的专业认同。张丽莉(2008)则认为所谓的专业认同是一个人表现出对所学专业的认可情感。具有专业认同感的人会坚信自己所学专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李慧敏(2008)在他的研究中认为专业认同是指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包括报考专业、对专业学习的态度及就业的态度三个方面。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对专业认同的内容或维度的界定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对所学专业的情感及学习行为。

(四)专业认同的研究现状

1.国内有关专业认同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访谈法作为问卷调查法的补充。由于内涵不同,在问卷编制内容上最主要有 :在高校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可度的问卷一般涉及到: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学习、未来就业等几个方面。

2.在调查对象方面,主要涉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专科生较少;专业方面以师范专

业、社会工作专业、医护专业等特定领域为主。

3.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研究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代表观点有:胡志海(2006)对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调查发现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属于某些人格类型及维度者更易认同所学的旅游专业。王顶明(2007)研究生的专业认同与教学评价之间关联度较好,导师整体水平、专业研究条件、专业发展前景和专业教学管理构成的教学评价影响着专业认同程度。杨晶(2007)发现家庭不同所在区域、经济状况、家庭子女状况、性格类型对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认同的个别维度有影响,但不存在明显差别。安芹(2006)研究发现影响咨询师专业认同的因素有:咨询理论、专业训练与资质、定期接受督导、归属于协会组织、与同行联系、得到外界认可。

综上所述,对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就业前景、学校因素、性别因素、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主观因素主要为学生兴趣、个人性格等。

(五)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当前师范院校正朝着综合院校发展,非师范专业数量及招生人数增长过快,对师范院校非师范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目前有关专业认同的研究主要是医护、学前教育、社工专业,结论不具有代表性。本课题将研究对象选取为这个师范大学非师范生,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且能较好的代表师范学校的非师范生,具有较广的推广度。

2.本课题将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之访谈法、文献研究等方法,可以丰富当前为数不多的专业认同领域的数据,并期望可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以提高当前师范院校非师范生的专业认同。

六、调查假设

假设一:性别是影响非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二:非师范生的年级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三:非师范生选择的该专业的意愿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四:非师范生入学时对该专业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五:非师范专业的学习条件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六:非师范专业的“冷热”程度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七:非师范专业以往的就业率是影响非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八:“专业投入度”对非师范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构成影响。 假设九:“专业美誉度”对非师范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构成影响。 假设十:“专业喜好度”对非师范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构成影响。 假设十一:“专业认知度”对非师范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构成影响。 假设十二:“专业匹配度”对非师范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构成影响。

假设十三:“专业匹配”、“专业学习收获”、“专业了解”、“专业声誉”、“专业学习付出”与“专业氛围喜好”对“专业认同感”构成影响。

七、实测与分析

(一)实测的实施

表1实测样本分布表

性别 类别 男 女 大一 年级 大二 大三 大四 人数 150 99 46 158 35 8 所占百分比(%) 60.2 39.8 18.5 63.5 14.1 3.20 实测被试分布情况如表1-1所示: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57,剔除无效问卷8份,收回有效问卷249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表2 专业选择频数表

原因 自主选择 父母或他人意愿 调剂专业 转专业 合计

频数 164 14 67 4 249

百分比(%)

65.9 5.6 26.9 1.6 100.0

通过调查,有65.9%的被调查者是自主选择该专业的,有5.6%的被调查者是因为父母或他人的意愿而选择该专业,有26.9%的被调查者是由于被调剂而主修该专业,仅有1.6%的被调查者是由于后来转专业的缘故才主修如今的专业。

表3专业了解程度频数表

专业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 有所了解 不太了解 不了解 完全没听过

合计

频数 11 105 91 24 18 249

百分比(%)

4.5 42.2 36.5 9.6 7.2 100.0

另外,通过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4.5%的被调查者一开始对所选择的专业是非常了解的,42.2%的被调查者是有所了解的,36.5%的被调查者一开始对所选择的专业是不太了解的,9.6%的被调查者是不了解的,而有7.2%的被调查者对于他们所选择的专业之前是完全没听说过的。

图1学习条件频率图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6%的被调查者觉得他们如今主修的专业的学习条件很好,32%的被调查者觉得他们该专业的学习条件较好,52%的被调查组觉得主修的专业的学习条件一般,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觉得他们专业的学习条件是可以接受的,只有将近10%的被调查者觉得他们专业的学习条件较差或非常差。

表4学习成绩频率表

成绩 较好 中等水平 较差 合计

频数 55 150 44 249

百分比(%)

22.1 60.2 17.7 100.0

而提到被调查者该专业的学习成绩时,有22.1%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的成绩较好,有60.2%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该专业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只有17.7%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的成绩较差。

表5实习经历频数表

专业实践或实习经历

有 没有 合计

频数 54 195 249

百分比(%)

21.9 78.3 100

从这次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78.3%的华师非师范生是没有专业实践或实习经历的,只有21.9%的被调查者是有实习经历或专业实践的。

图2专业频率分布图

另外,有26.1%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的专业是冷门专业,有56.6%的被调查者认为主修的专业既不热门也不冷门,有17.3%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的专业从就业角度看是属于冷门专业。

表6就业率频率分布图

90%-100% 70%-90% 50%-70% 50%以下 不清楚 合计

频数 50 74 33 22 70 249

百分比(%)

20.1 29.7 13.3 8.8 28.1 100.0

我们也可以看出有20.1%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的专业过往的就业率处于90%-100%之间,有29.7%的人觉得其专业以往就业率处于70%-90%之间,有13.3%的人觉得自己的专业过往的就业率处于50%-70%之间,只有将近8.8%的被调查者觉得其以往的就业率低于50%,而高达28.1%的被调查者对此表示不清楚。

图3获奖次数分布图

我们也可以看出有78.3%的被调查者没有在与专业有关的竞赛中获过奖,有17.3%的被调查者在与专业有关的竞赛中获过1-2次奖项,有3.2%的让获过3-5次奖项,只有1.2%的被调查者有获过5次以上的奖项。

(二)因素分析——效度检验 1.专业认同感主成分分析

表7 专业认同感因素分析表

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是我真正想学的 愿意在所学专业上发展未来的事业 总体上我喜欢我目前所学的专业 性格与该专业匹配 所读的专业与我喜欢的职业相对口 本专业学习可以让我实现人生价值 变喜欢这个专业的课程 量 和别人谈到这个专业时我感到自豪 积极参与和专业有关的科研活动 积极主动向学长学姐请教专业学习上的问题 同学间经常就专业学习问题进行讨论 经常有机会与专业老师交流 我在专业实践中的收获很大 因素 因素一 因素二 因素三 因素四 因素五 因素六 共同性 .770 .146 .246 -.005 .008 .320 0.777 .689 .199 .069 .170 .255 -.121 0.628 .688 .666 .660 .082 .221 .149 .319 .278 .182 .004 .170 .295 .138 .144 .019 .353 0.726 .011 0.619 .195 0.617 .631 .604 .592 .275 .142 .215 .135 .175 .204 .217 .010 .406 .009 .158 .095 .303 0.631 .526 0.718 .130 0.629 .127 .706 .120 .188 .122 -.097 0.588 .135 .669 .070 .038 .248 .148 0.556 .070 .669 .121 .066 .050 .228 0.525 .244 .617 .349 -.083 -.027 .196 0.608 .244 .605

.196 .187 .142 .126 0.535

在专业学习上有明确的目标 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渊源 了解我所学专业的理论体系 知道我所学专业对学习者素质的要求 具有较好的专业思维 .406 .463 .256 .075 .313 .023 0.549 .123 .175 .760 .235 .065 .247 0.744 .257 .231 .736 .154 .117 .216 0.745 .217 .473 .156 .251 .083 .088 .653 .617 .482 .130 .263 .129 .045 .834 .108 .083 0.585 .039 -.037 0.687 .262 .075 .016 0.484 .051 0.755 学习该专业感到很轻松 .416 知道外界对我所学专业的评价高 知道我所学专业在本校的地位是重要的 认为我所读的专业发展前景良好 .165 .041 .122 .158 .801 .072 .021 0.688 .285 .055 .069 .230 .286 .155 .169 .004 .660 .114 .094 .043 .805 .762 .184 0.579 .187 0.730 .234 0.710 及时认真完成专业作业 .035 专业课认真听讲 经常阅读有关本专业书籍 愿意把很多时间花在专业学习上 喜欢这个专业的学习氛围 喜欢这个专业的授课老师 .113 .250 .402 -.054 .512 -.048 0.573 .352 .481 .039 .073 .486 .013 0.599 .264 .178 .097 .258 .163 .685 0.673 .188 .206 .228 .065 .285 .647 0.634 特征值 4.789 3.283 3.107 2.484 2.284 1.937 18.084 解释变异 17.136% 11.726% 11.098% 8.873% 8.158% 6.918% 63.908% 累积变异量 17.136% 28.862% 39.960% 48.832% 56.990% 63.908%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对象 Kaiser-Olkin Bartlett球形检验

df Sig

数值 0.922 3480.323 351 0.000

经检验,KOM值为0.922。KOM值是keiser-meyer-olekin的取样适当性测量统计量,KOM值越大,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即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Kaiser认为,KOM>0.9时表示非常好,KOM>0.8时表示很好,KOM>0.7时表示中等,KOM>0.6时表示普通,KOM>0.5时表示粗劣,KOM<0.5时表示不能接受。KOM值高达0.922,表示十分适合对其进行因素分析。经过barlett球形检验的aPProx.chi-square值为3480.323,自由度为351,达0.05的显著水平,代表总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如上表所示,本研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萃取,并以varimax法进行过因素转轴,所得结果显示:共萃取出六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特征值分别为4.789、3.283、3.107、2.484、2.484与1.937,解释变异量分别为17.136%、11.726%、11.908%、8.873%、8.158%与6.918%,累计的解释变异量达63.908%。综上所述,本研究因素分析的结构能够较好的代表原始变量。同时,由六个特征值和解释变异量的大小比较可见,因素一的特征值相对于其他五个因素大很多,显然因素一是最值得保留的;而从累计解释变异量的角度来看,因素二、因素三、因素四和因素五对总体累积解释变异量的贡献不低,故笔者更加倾向于保留而非删除这些因素;对于因素六而言,其无论从特征值大小还是从对累积解释变异量的贡献来看较小,与其他的因素相比有差距,但差距不是非常大。同时从因素分析生成的陡坡图(如图3一1所示),可以看出其曲线形状的总体趋势是在因素一之后变得比较平坦,但考虑到其他因素对解释变量的贡献和特征值的大小,我们选择保留六个因素。

图4专业认同感碎石图

如上表所示,若萃取六个因素,则应将“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是我真正想学的”、“愿意在做学专业上发展未来的事业”、“总体上我喜欢我目前所学的专业”、“性格与该专业匹配”、“所读专业与我喜欢的职业对口”、“本专业学习可以让我实现人生价值”、“喜欢这个专业的课程”与“和别人谈到这个专业时我感到自豪”归入因素一,通过观察题项涉及的内容,笔者将因素一命名为“专业匹配”。将“积极参与和专业有关的科研活动”、“积极主动向学长学姐请教专业学习上的问题”、“同学间经常就专业学习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我在专业实践中收获很大”、“在专业学习上有明确的目标”归入因素二,观察题项涉及的内容,笔者将因素二命名为“专业学习收获”。将“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渊源”、“了解我所学专业的理论体系”、“知道我所学专业对学习者素质的要求”、“具有较好的专业思维”与“学习该专业感到很轻松”归入因素三,通过观察题项内容,笔者将因素三命名为“专业了解”。将“外界对所学专业评价”、“本专业在学校的地位”与“专业发展前景”归入因素四,将因素四命名为“专业声誉”。将“及时认真完成专业作业”、“专业课认真听讲”、“经常阅读专业书籍”与“愿意把很多时间花在专业学习上”归入因素五,命名为“专业学习付出”。将“喜欢这个专业的学习氛围”与“喜欢这个专业的授课老师”归入因素六,命名为“专业氛围喜好”。 2.专业认知度主成分分析

表8专业认知度因素萃取表

因素一 变量 了解我所学专业的理论体系 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渊源 知道我所学专业对学习者素质的要求 知道外界对我所学专业的评价高 知道我所学专业在本校的地位是重要的 认为我所读的专业发展前景良好 所读的专业与我喜欢的职业相对口 特征值 2.407 2.257 解释变异量 34.390 32.246 66.636 累积变异量 34.390 66.636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对象 Kaiser-Olkin Bartlett球形检验

df Sig

“专业认同”中的“专业认知”维度,被萃取出两个主成分,如表所示。同样经过KOM值计算和Bartlett 的球形检验(KOM值为0.797,表示适合因素分析),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6.636%。其各变量特征值、共同性与解释变异量如上表所示。这一步骤萃取出因素一包括了“了解我所学专业的理论体系”、“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渊源”与“知道我所学专业对学习者素质的要求”,笔者将因素一的新变量命名为“专业发展了解”。因素二包括

因素 因素二 .170 共同性 0.785 .870 .852 .782 .193 .217 0.762 0.685 .131 .874 0.650 .144 .793 0.781 .276 .716 0.589 .447 .489 0.439 数值 0.797 665.576 21 0.000

了“外界对专业的评价”、“专业在本校地位”、“专业发展前景”与“所读专业与喜欢职业对口”,将因素二的新变量命名为“专业发展”

3.专业投入度主成分分析

表9 专业投入度萃取表

经常有机会与专业老师交流 我在专业实践中的收获很大 积极参与和专业有关的科研活动 积极主动向学长学姐请教专业学习上的问题 同学间经常就专业学习问题进行讨变量 论 在专业学习上有明确的目标 及时认真完成专业作业 专业课认真听讲 经常阅读有关本专业书籍 愿意把很多时间花在专业学习上 因素一 .750 .700 .693 .651 成份 因素二 .065 .225 .147 .282 共同性 0.566 0.541 0.502 0.504 .650 .630 .057 .184 .392 .512 .140 .373 .864 .809 .576 .528 0.442 0.536 0.751 0.688 0.485 0.541 特征值 3.230 2.327 解释变异量 32.295 23.271 55.566 累积变异量 32.295 55.566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对象 Kaiser-Olkin Bartlett球形检验

df Sig

数值 0.856 843.799 45 0.000

“专业认同”中的“专业投入度”维度,被萃取出两个主成分,如表所示。同样经过KOM值计算和Bartlett 的球形检验(KOM值为0.856,表示适合因素分析),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5.566%。其各变量特征值、共同性与解释变异量如上表所示。这一步骤萃

取出因素一包括了“经常有机会与专业老师交流”、“在专业实践中的收获很大”、“积极参与和专业有关的科研活动”、“积极主动向学长学姐请教专业学习上的问题”、“同学间经常就专业学习问题进行讨论”与“在专业学习上有明确的目标”,笔者将因素一的新变量命名为“专业外部投入”。因素二包括了“及时认真完成专业作业”、“专业课认真听讲”、“经常阅读有关本专业的书籍”与“愿意把很多时间花在专业学习上”,将因素二的新变量命名为“专业内部投入”

图5 专业投入度碎石图

(三)信度分析

我们通过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和均值方程的 t 检验对变量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发现28个题项t值的显著性都达到了双侧0.001的显著水平,临界比都达到显著。

我们的这份量表可以说是很不错的一份量表,题项都达到了显著。为更好地检验量表信度,我们接下来将利用α系数来详细分析量表信度。

α系数值介于0至1之间,α出现0或1两个极端值的概率甚低(但也有可能)。究竟α系数要多大才算有高的信度,不同的方法论学者对此看法也未尽相同。学者Nunnally(1978)认为α系数值等于0.70是一个较低但可以接受的量表边界值;学者DeVellis(1991)也提出以下观点:α系数值如果在0.60至0.65之间最好不要;α系数值介于0.65至0.70间是最小可接受值;α系数值介于在0.70至0.80之间相当好;α系数值介于0.80至0.90之间非常好。

表10 项总计统计量 项已删除的刻项已删除的刻校正的项总计项已删除的 Cronbach's 度均值(平均度方差(标准相关性(总相关Alpha 值(α系数) 及时认真完成专业作业 专业课认真听讲 积极参与和专业有关的科研活动 在专业学习上有明确的目标 愿意把很多时间花在专业学习上 积极主动向学长学姐请教专业学习上的问题 经常有机会与专业老师交流 和别人谈到这个专业时我感到自豪 愿意在所学专业上发展未来的事业 同学间经常就专业学习问题进行讨论 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是我真正想学的 喜欢这个专业的课程 82.08 271.784 .673 .935 82.26 270.345 .690 .935 82.30 279.525 .466 .938 81.84 274.937 .595 .936 82.19 270.273 .699 .935 82.51 275.448 .556 .937 82.47 277.313 .491 .938 81.96 276.115 .587 .936 82.05 274.286 .649 .936 81.60 81.85 82.33 差) 280.668 280.605 278.188 性) .412 .456 .480 数) .938 .938 .938

喜欢这个专业的学习氛围 喜欢这个专业的授课老师 总体上我喜欢我目前所学的专业 了解我所学专业的理论体系 本专业学习可以让我实现人生价值 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渊源 知道外界对我所学专业的评价高 知道我所学专业在本校的地位是重要的 认为我所读的专业发展前景良好 具有较好的专业思维 所读的专业与我喜欢的职业相对口 性格与该专业匹配 知道我所学专业对学习者素质的要求 我在专业实践中的收获很大 学习该专业感到很轻松 经常阅读有关本专业书籍 82.33 81.84 81.76 275.460 277.969 271.973 .570 .554 .693 .937 .937 .935 82.06 273.863 .697 .935 82.15 271.489 .693 .935 82.10 82.33 275.449 279.880 .617 .438 .936 .938 82.30 281.100 .386 .939 82.08 277.760 .483 .938 82.08 82.22 274.031 271.085 .687 .648 .935 .936 82.13 81.88 272.724 277.306 .676 .606 .935 .936 82.25 275.123 .595 .936 82.30 82.36 275.208 275.671 .535 .536 .937 .937 我们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每一个题项的α系数都大于0.930,信度非常好,说明我们可以保留原本的所有题项。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内部一致性α系数)。

表11 案例处理汇总

案例 有效 已排除 总计

频数 频率(%) 240 93.4 17 6.6

257 100

a.在此程序中基于所有变量的列表方式删除。

表12 可靠性统计量

Cronbach’s Alpha

.939

项数 28

内部一致性α系数俞高,测量误差越小,信度越高。通过看可靠性统计量表格可以知道,我们的量表28道题目内部一致性α系数,其数值是0.939,表示专业认同量表28道题的内部一致性极佳。超过了0.800以上的要求,0.939是较高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值,证明我们的测量误差值较小。

总得来说,这是一份信度和效度都较佳的量表,测量误差值小,数据分析结果代表性较强,具有很好的统计价值。

(四)单变量分析

表13 我在专业实践中的收获很大

变量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频数 频率(%)

21 8.2 62 24.1 91 35.4 74 28.8 8 3.1

从表1中我们发现,我校仅有少部分的非师范生认为在专业实践中的收获很大,表明我校在非师范专业实践中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不高,应当着力提高非师范专业实践质量,加强与外界企业、机构合作,为非师范生的专业实践提供水平更高的平台。

表14 我经常有机会与专业老师交流

变量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比较不符合 完全符合

频数 频率(%) 32 12.5 88 34.2

67 26.1

63 24.5 5 1.9

从表2中我们发现,我校非师范生平时与专业老师交流的机会普遍较少,表明我校为非师范生提供的与专业老师之间交流存在不足,应当采取措施,增加非师范专业老师讲座的举办次数,积极创造师生间在专业方面的交流、探讨机会。

表15 我喜欢这个专业的课程

变量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频数 频率(%) 16 6.2 59 23.0

72 28.0

93 36.0 16 6.2

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喜欢本专业课程的非师范生比例略高,约占总人数的29.2%;喜欢本专业的比例约占总人数的42.2%,两者比例相近,表明我校非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合理,但仍需要在课程内容、老师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

表16 我喜欢这个专业的学习氛围

变量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频数 频率(%) 23 8.9 78 30.4 73 28.4 75 29.2 7

2.7

从表4中我们可以发现,仅有31.9%的非师范生喜欢本专业的学习氛围,近40%的非师范生表示不喜欢,也有28.4%的人表示不确定,这表明我校非师范专业的学习氛围不浓,较

为压抑,建议学校定期邀请外校知名非师范专业的教授、讲师到我校开办讲座,增加非师范专业技能大赛的次数,鼓励同学间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定期举办学生间的交流会,为学生营造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

表17 我喜欢这个专业的授课老师

变量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频数 频率 10 3.9 % 38 14.8 %

75 29.2%

120 46.7 % 14 5.4 %

从表5中我们可以发现,超过50%的非师范生表示喜欢本专业的授课老师,仅有18.7%的非师范生表示不喜欢,这表明我校非师范专业授课老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提高。

表18 总体上,我喜欢我目前的专业

变量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频数 频率(%) 14 5.4 30 11.7

66 25.7

125 48.6 20 7.8

从表6中我们可以发现,近60%的师范生表示喜欢自己目前的专业,但也有近2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近30%的人表示不确定,这表明了我校非师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偏低。

表19 我了解我所学专业的理论体系

变量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从表7中我们可以发现,有25.9%的非师范生表示自己不了解所学专业的理论体系,有

频数 频率(%) 8 3.1 56 21.8

100 38.9

81 31.9 11 4.3

近40%的学生表示不确定,仅有4.3%的学生表示完全了解,这表明我校非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理论的了解不多,掌握程度不高,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建议学校今后在理论教学方面多下功夫,授课老师改善自己的授课方式,增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兴趣,使之更好吸收所学知识。

表20 我认为我所读的专业发展前景良好

变量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频数 频率(%) 24 9.3 41 16.0

83 32.3

94 36.6 13 5.1

从表8中我们可以发现,有25.3%的非师范生表示不认为自己所读专业发展前景良好,32.3%的人表示不确定,仅有41.7%的人认为前景良好,这表明我校非师范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普遍迷茫,前景不明朗,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对非师范生的就业指导。

表21 我的性格与该专业匹配

变量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频数 频率(%) 18 7.0 54 21.0

92 35.0

81 31.5 12 4.7

从表9中可以看出,有28%同学认为他们的性格与专业比较不匹配或完全不匹配,有36.2%同学表示比较符合获完全符合,有35%的同学表示不确定。说明专业认同水平受性格的影响,学校在调配专业可考虑人格因素。

表22 学习该专业我感到很轻松

变量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频数 频率(%) 33 12.8 55 21.4

90 35.0

65 25.3 14 5.4

从表10中我们可以发现,有34.2%的非师范生认为本专业的学习不轻松,30.7%的人表示轻松,35%的人表示适中,这表明我校非师范专业学习任务适中,学生普遍能够承受专业学习压力。

(五)因素间关联分析

在完成因变量“专业认同水平”的主成分分析后,可以对应问卷第一部分中的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为什么选择该专业”、“入学时对该专业的了解程度”、“学习条件”、“专业冷热”、“就业率”等几项数据进行变量关联分析。以此来验证本研究第一章最后提出的七个假设:

假设一:性别是影响非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二:非师范生的年级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三:非师范生选择的该专业的意愿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四:非师范生入学时对该专业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五:非师范专业的学习条件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六:非师范专业的“冷热”程度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假设七:非师范专业以往的就业率是影响非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关联分析之前首先对“专业认同水平”分数进行处理,通过频数分析,显示其分值范围为25-139。在此基础上将专业认同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分值在25~73(不含73)之间定义为“较低”,分值在73(含73)~95(不含95)之间定义为“中等”,分值在95(含95)以上的定义为“较高”。

1. 基本情况关联分析 (1)性别

表23 “性别”与“专业认同等级”交叉制表 专业认同等级 较低 性别 男 人数 48 中等 57 较高 46 151 合计 占男生% 31.8% 37.8% 30.5% 女 人数 22 57 27 106 占女生% 20.8% 53.8% 25.5% 合计 人数 70 114 73 257 占总体% 27.2% 44.4% 28.4% (注:卡方值为78.31 P值为0.314)

对“性别”与“专业认同等级”进行二维的交叉分析检验,结果总结如表1所示。其P

值为0.314,未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故“性别”与“专业认同等级”之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性,假设一(性别是影响非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不成立。

(2)年级

表24 “年级”与“专业认同等级”交叉制表 专业认同等级 较低 年级 大一 人数 14 中等 27 较高 7 48 合计 占年级% 29.2% 56.2% 14.6% 大二 人数 42 70 51 163 占年级% 25.8% 42.9% 31.3% 大三 人数 9 16 10 35 占年级% 25.7% 45.7% 28.6% 合计 人数 65 113 68 255 占总体% 25.5% 44.3% 26.7% (注:卡方值236.775 P值为0.195)

对“年级”与“专业认同等级”进行二维的交叉分析检验,结果总结如表2所示。其P值为0.195,未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故“年级”与“专业认同等级”之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性,假设二(年级是影响非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不成立。

(3)选择专业的意愿

表25 “专业选择”与“专业认同等级”交叉制表

专业认同等级 较低 选择专业的意愿 合计 自主选择 人数 占比例% 调剂专业 人数 占比例% 人数 占总体% 40 23.7% 23 33.8% 62 26.2% 中等 71 较高 58 169 合计 42.0% 34.3% 35 10 68 51.5% 14.7% 106 68 237 44.7% 28.7% (注:卡方值为246.122 P值为0.101)

对“选择专业的意愿”与“专业认同等级”进行二维的交叉分析检验,结果总结如表3所示。其P值为0.101,未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故“选择专业的意愿”与“专业认同等

级”之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性,假设三(非师范生选择的该专业的意愿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不成立。

(4)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表26 “入学专业了解”与“专业认同等级”交叉制表

专业认同等级 较低 非常了解 人数 1 中等 2 较高 8 11 合计 占比例% 9.1% 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完全没听过 不了解 不太了解 有所了解 人数 17 18.2% 72.7% 53 39 109 占比例% 15.6% 48.6% 35.8% 人数 30 38 25 93 占比例% 32.3% 40.9% 26.9% 人数 11 14 1 26 占比例% 42.3% 53.8% 3.8% 人数 11 7 0 18 占比例% 61.1% 38.9% 0% 合计 人数 70 114 73 257 占总体% 27.2% 44.4% 28.4% (注:卡方值为354.5 P值为0.007)

对“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与专业认同等级进行二维的交叉分析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其P值为0.007,达0.05的显著水平,“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对“专业认同等级”具有显著性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入学时对专业非常了解的学生中,专业认同等级较高的占72.7%,专业认同等级较低的占9.1%;入学时对专业完全不了解的学生中,专业认同等级较低的占61.1%,专业认同等级较高的为0%;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越高,专业认同等级就越高。故假设四成立。

(5)学习条件

表27 “学习条件”与“专业认同等级”交叉制表

人数 专业认同等级 较低 2 中等 6 较高 8 50% 28 合计 学习条件 很好 较好 占比例% 12.5% 37.5% 人数

16 82 16 38

占比例% 19.5% 46.3% 34.1% 一般 人数 37 65 33 135 占比例% 27.4% 48.1% 24.4% 人数 占比例% 人数 占比例% 人数 12 60% 3 75% 70 4 20% 1 25% 114 4 20% 0 0% 73 较差 20 非常差 4 合计 占总体% 27.2% 44.4% 28.4% 257 (注:卡方值为353.536 P值为0.008)

对“学习条件”与专业认同等级进行二维的交叉分析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其P值为0.008,达0.05的显著水平,“学习条件”对“专业认同等级”具有显著性影响。认为学习条件好的学生中,专业认同等级较低的只占12.5%,专业认同等级较高的占50%;认为学习条件非常差的学生中,专业认同等级较低的所占比例高达75%,而专业认同等级较高的为0%,学习条件越好,专业认同等级就越好。故假设五成立。

(6)专业冷热

表28 “专业冷热”与“专业认同等级”交叉制表

人数 专业认同等级 较低 27 中等 33 50% 64 较高 6 9.1% 44 合计 冷门 占比例% 40.9% 人数 占比例% 人数 36 25% 7 66 专业冷热 一般 44.4% 30.6% 17 40% 114 22 47.8% 72 144 热门 占比例% 15.2% 人数 70 46 合计 占总体% 27.2% 44.4% 28.4% 257 (注:卡方值为144.049 P值为0.530)

对“专业冷热”与“专业认同等级”进行二维的交叉分析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其P值为0.530,未达0.05的显著水平,故“专业冷热”与“专业认同等级”之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性,假设六(非师范专业的“冷热”程度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不成立。

(7)就业率

表29 “就业率”与“专业认同等级交叉制表

人数 专业认同等级 较低 12 中等 19 较高 21 合计 90%-100% 占比例% 23.1% 36.5% 40.4% 人数 占比例% 人数 19 25% 9 36 21 52 70%-90% 47.4% 27.6% 13 12 76 就业率 50%-70% 占比例% 26.5% 38.2% 35.3% 人数 占比例% 人数 占比例% 人数 11 50% 19 26% 70 8 3 34 50%以下 36.4% 13.6% 38 16 22 73 不清楚 52.1% 21.9% 114 73 257 合计 占总体% 27.2% 44.4% 28.4% (注:卡方值为307.645 P值为0.253 )

对“就业率”与“专业认同等级”进行二维的交叉分析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其P值为0.253,未达0.05的显著水平,故“就业率”与“专业认同等级”之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性,故假设七(非师范专业以往的就业率是影响非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不成立。

2. 因变量与五组自变量之间的关联分析

接下来继续通过分别对因变量与五组自变量进行关联分析,来对假设八至假设十二进行检验。

假设八:“专业投入度”对非师范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构成影响。 假设九:“专业美誉度”对非师范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构成影响。 假设十:“专业喜好度”对非师范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构成影响。 假设十一:“专业认知度”对非师范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构成影响。 假设十二:“专业匹配度”对非师范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构成影响。

表30 专业认同感维度相关制表

变量 专业投入度 专业美誉度 专业喜好度 专业认知度 专业匹配度

Pearson相关性(双侧) 显著性 0.601 .000 0.617 .000

0.613 .000

0.585 .000 0.509 .000

从表中可以看出,专业投入度与专业认同水平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601,显著性达到0.001,表示专业投入度与专业认同感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即专业投入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故假设八成立。

专业美誉度与专业认同水平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617,显著性达到0.001,表示专业美誉度与专业认同感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即专业美誉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故假设九成立。

专业喜好度与专业认同水平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613,显著性达到0.001,表示专业喜好度与专业认同感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即专业喜好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故假设十成立。

专业认知度与专业认同水平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585,显著性达到0.001,表示专业认知度与专业认同感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即专业认知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故假设十一成立。

专业匹配度与专业认同水平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509,显著性达到0.001,表示专业匹配度与专业认同感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即专业匹配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故假设十二成立。

3.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分析

假设十三:“专业匹配”、“专业学习收获”、“专业了解”、“专业声誉”、“专业学习付出”与“专业氛围喜好”对“专业认同感”构成影响。

表31 自变量与因变量“专业认同感”维度相关系数表 专业匹配 相专业匹配 1. .568 **专业学习收获 .568 1 **专业了解 .692 .586 ****专业声誉 .460 .348 ****专业学习付出 .502 .608 ****专业氛围喜好 .576 .465 ****关 专业学习收获 专业了解 .692 **.586

**1 .457 **.512 **.486 **

专业声誉 专业学习付出 专业氛围喜好

.460 .502 **

**

.348 .608 **

**

.457 .512 **

**

1 .287 **

.287 1 **

.368 .472 **

**

.576 **

.465 **

.486 **

.368 **

.472 **

1 从表中可以看出,“专业匹配”、“专业学习收获”、“专业了解”、“专业声誉”、“专业学习付出”与“专业氛围喜好”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对“专业认同感”构成显著性影响,故假设十三成立。

(六)回归分析

1.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

在对因变量“专业认同水平”的分别与自变量“专业匹配”、“专业学习收获”、“专业了解”、“专业声誉”、“专业学习付出”与“专业氛围喜好”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验证了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假设之后,本研究继续对因变量与六个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求验证如下两个假设:

假设十四:大学生的“专业匹配”、“专业学习收获”、“专业了解”、“专业声誉”、“专业学习付出”和“专业氛围喜好”构成专业认同感的六个因素,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程度有不同强度的影响。

假设十五:“专业学习付出”程度对专业认同程度的影响最大。

之前进行的变量因子间相关分析是在探讨两个变量X和Y的线性关系的强度,而回归分析是进一步的用一个或多个自变量X来解释因变量Y。线性回归分析是基于两变量之间的现行关系,进一步分析两变量间预测关系的探讨与运用。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相关分析必须同时考虑到两个变量的变异情况,因此要基于对称性设计;而回归分析旨在取用某一变量去预测另一变量的变化情形。具体而言,将Y定义为因变量、将X定义为自变量的意义在于,人为的设定两个变量的各自角色并对其因果关系的方向加以定义。回归模型的本质只是确定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成立,即使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达到高度拟合程度,其因果关系也并非单向;纵使将因变量与自变量交换,其回归模型仍然高度拟合。因此,在研究设计中,研究者需要根据已有理论基础和自己的研究目的来分别定义因变量与自变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的探索,对假设进行验证。

本研究的探索目的在于确认根据已有研究获得的假设:即六个因素都是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需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适意义。本研究下一步进行的就是试图验证能否构建一个线性模型,用以说明“专业匹配”、“专业学习收获”、“专业了解”、“专业声誉”、“专业学习付出”和“专业氛围喜好”这六个自变量与“专业认同感”作为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能的话,还要得出自变量的线性组合预测因变量的能力有多强;整体解释关系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在“专业匹配”、“专业学习收获”、“专业了解”、“专

业声誉”、“专业学习付出”和“专业氛围喜好”这六个自变量之间,哪个对于解释因变量的变异方面更加重要。

对因变量“专业认同感”与自变量“专业匹配”、“专业学习收获”、“专业了解”、“专业声誉”、“专业学习付出”和“专业氛围喜好”采用强行进入回归法 进行分析。

2.专业认同感强迫进入回归分析

表32 回归模型整体检验结果分析表

回归模型 R R平方 调整后R平方 强迫进入法 0.999 0.998 0.998 18381.697 .000 2.044 F值 Sig值 DW值 上表给出了由spss的回归分析得出的模型R平方系数、F检验值、sig.值和DW值。R平方系数是回归模式可解释的变异量比例,也称为判定系数,表示使用模型中的自变量X去预测因变量Y时的解释能力,即Y变量被自变量X1、X2、X3、X4、X5和X6解释的比率。它反映了由模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所形成的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度(goodness of fit)。另外,R平方还必须通过F检验来判断其显著水平。

由表可知,使用强迫进入回归法,整体回归模式的F值达显著性水平。R值为0.999,表示六个预测变量与“专业认同感”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999,R平方该变量为0.998,表示六个预测变量共可解释“专业认同感”99.8%的变异量。强迫进入回归法的DW值为2.044,而在统计学上一般认为DW值在1.5一2.5之间即大略代表无自相关现象,故本研究的回归模型不存在自相关现象。

图6 回归模型标准化残差直方图

如图,标准化残差的分布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且残差值都在三个标准差内,无极

端值出现,符合回归分析中残差项为正态分布的假设。

图7 回归模型正态P-P图

上图为回归模型的正态P一P图,是用来观察残差分配是否符合正态的重要工具,Y轴为预测值的累积几率,X轴为观测值的累积几率,理想状况是散布点呈直线分布。由图中可以看出,散点轨迹大致呈直线发展,可以说明残差基本上呈正态分布。

表33 回归模型回归系数与复共线性分析表

自变量 回归系数 未标准化 强迫进入 常量 专业匹配 专业学习收获 专业了解 专业声誉 专业学习付出 专业气氛喜好

t值 Sig值 容忍度 VIF值 标准化 .386 .241 -.208 82.014 57.188 .835 .000 .000 .408 .510 2.452 1.960 -.057 1.021 1.136 1.045 .931 .980 .226 .139 .172 49.932 39.871 43.260 .000 .000 .000 .441 .747 .574 2.267 1.339 1.743 1.063 .104 26.653 .000 .597 1.674 如表所示,在强行进入法中,由六个自变量的t值和sig值可知,全部变量都达到显著水平。“专业匹配”的容忍度为0.408,VIF值为2.452。“专业学习收获”的容忍度为0.510,VIF值为1.960。“专业了解”的容忍度为0.441,VIF值为2.267。“专业声誉”的容忍度为0.747, VIF值为1.339。“专业学习付出”的容忍度为0.574,VIF值为1.743。“专业气氛喜好”的容忍度为0.597,VIF值为1.674。容忍度是模型是否存在复共线性的判断指标,其中容忍度值在0一1之间,指标越小越表示此自变量与其它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即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而VIF值越大越表示复共线性问题严重。从表中可知,容忍度都大于0.10,VIF值都小于10,由此判断,本研究的回归模型不存在复共线性现象。

由标准化的回归系数可知,自变量“专业匹配”最高,“专业学习收获”、“专业了解”、“专业声誉”、“专业学习付出”和“专业氛围喜好”较低,所以可以得出“专业匹配”对“专业认同感”的解释能力最高,“专业学习收获”、“专业了解”、“专业声誉”、“专业学习付出”和“专业氛围喜好”的解释能力较低。由回归系数的正负值可知,六者都为正值,这代表六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专业认同感”之间存在正向的关系。 使用强行进入法获得回归模型如下

Y=-0.057+1.021X1+1.136X2+1.045X3+0.931X4+0.980X5+1.063X6

(Y为因变量“专业认同感”;X1为自变量“专业匹配”,X2为自变量“专业学习收获”,X3为自变量“专业了解”,X4为自变量“专业声誉”,X5为自变量“专业学习付出”,X6为自变量“专业气氛喜好”)

如上回归分析结果证明,假设1成立,“专业匹配”、“专业学习收获”、“专业了解”、“专业声誉”、“专业学习付出”和“专业氛围喜好”六个变量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假设2不成立,六个变量对”专业认同感“都有影响,且都是正方向,而其中“专业匹配”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专业学习收获”。

八、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对照本调查的十二个假设,实证检验后得出如下直接结论: 1.性别对专业认同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影响 2.入学时间长短对专业认同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影响 3.选择专业的意愿对专业认同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影响

4.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对专业认同水平有显著性影响,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就越高。

5.学习条件对专业认同水平有显著性影响,学习条件越好,专业认同水平越高。 6.专业冷热对专业认同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影响。 7.专业以往的就业率对专业认同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影响。

8. 专业投入度与专业认同水平成较强正相关,专业投入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

9. 专业美誉度与专业认同水平成较强正相关,专业美誉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

10. 专业喜好度与专业认同水平成较强正相关,专业喜好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

11. 专业认知度与专业认同水平成较强正相关,专业认知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

12. 专业匹配度与专业认同水平成较强正相关,专业匹配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

(二)讨论

1.专业认同水平受入学时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的影响,学校在招生的时候可以为一些比较偏门的专业或专业认同水平较低的专业做一些宣传,让考生或家长可以从多渠道了解相关专业的信息。

2. 学习条件对专业认同水平有显著性影响,学习条件越好,专业认同水平越高。学校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习设施硬件,如改善实验条件,增加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座位数等。另一方面,学校可适当多举行学术论坛、讲座和交流会等,多举办学习型兴趣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3. 专业投入度与专业认同水平成较强正相关,专业投入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我校应当着力提高非师范专业实践质量,加强与外界企业、机构合作,为非师范生的专业实践提供水平更高的平台。此外,应当采取措施,增加非师范专业老师讲座的举办次数,积极创造师生间在专业方面的交流、探讨机会。

4. 专业喜好度与专业认同水平成较强正相关,专业喜好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我校非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合理,但仍需要在课程内容、老师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优化设计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提高非师范专业授课老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增加学生专业喜好度。

5.专业认知度与专业认同水平成较强正相关,专业认知度越高,专业认同水平也会越高。我校非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理论的了解不多,掌握程度不高,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建议学校今后在理论教学方面多下功夫,授课老师改善自己的授课方式,增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兴趣,使之更好吸收所学知识。

九、贡献与局限

(一)理论贡献

目前己有的有关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的研究多以对研究对象专业认同水平的测量为重点,其创新点多在于结合心理学领域相关理论对专业认同水平测量问卷的编制或修改。而同样以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作为关注对象,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于:

1.基于已有理论研究,本研究构建出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并形成了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影响因素测量问卷作为实证研究的测量工具。

2.根据实证结果,本研究验证了理论模型的部分假设,指出了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培养这个环节对于非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影响作用。

3.根据对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培养这一影响因素的深入实证探究,证实了部分研究假设,即非师范生的入学时对专业的了解与学习条件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影响作用,以及专业外部社会环境因素的不显著影响作用,为通过改善非师范生培养来提高非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提供了实证依据。

(二)不足之处

1.本研究被试样本规模有限,样本范围集中在这个师范大学各专业,且样本间的比例具有不平衡的问题,造成某些项个人资料对非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影响的显著性未达到统计学上较为公认的标准,因此虽然就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获得了非显著性影响的结论,但不排除在大样本施测下获得不同结论的可能。对此,需要具备足够条件的研究者在后续研究中对相关结论通过对更大样本的调查获得更加科学的结果。

2.本研究在问卷数据收集的过程中,考虑到因变量数据也为心理测量结果,故对于影响因素(如非师范生培养更方面的合理性、专业就业率等)的测量是基于被试者本人对相关情况的主观感受,而非对客观情况的测量。而是否适合用被试对各影响因素的主观感受代替对各影响因素的客观评估,是一个需要被深入探究的问题。

3.本研究建构的影响因素结构范围较大,因此作为调查工具的问卷设计对各维度的调查显得较为单薄,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也仅能从大的维度说明各影响因素对于非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的作用。

4.本研究只是对非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初探,并得出基本假设的验证结论和简单建议,在后续理论研究中,可以从多角度对非师范生培养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十、结语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从前期的调研主题选择、制定问卷、开展访谈,到后期的数据整理分析、撰写调研报告,都遵循科学的调研方法进行。在重要的数据分析上利用专业的SPSS软件进行处理,务求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分析。

虽然在样本抽取、问卷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但我们的报告还是存在一定的信度和意义,希望能为华南师大的专业发展提供数据参考和几点改进建议。

在整个特色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团队遇到过不少困难,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书籍找到了克服困难的方法,使我们的调研能够继续开展。即使遭遇挫折,我们也没有轻言放弃。这次调研,使我们的文献查阅能力、调研水平、报告撰写能力都得到了质的飞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此,感谢我的队员们的辛苦付出!

参考文献

[]杨宏、龙喆.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内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1月下.总第149期

[2]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375 [3]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2) [4]金则霜.大学生专业认同及其与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3月

[5]吴玉军.现代社会与自我认同焦虑[J].天津社会科学 2005年6月

[6]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7]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 [8]晋燕云.免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认同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5月 [9]孟樊.后现代的认同政治[M].2001年版.扬智文化事业出版公司.P312

[10]梁丽萍• 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 2004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14

[1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2]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 [3]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西南大学.2009年

[4]何红渠.刘爱东.王东清.我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

[5]王俪静,邱淑玖.成为教师:师范生的专业认同[J].教育研究月刊,2002年

[6]安芹,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

[7]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

[8]张丽莉.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9]李慧敏,胡成功,刘浩.法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08 [20]胡志海、黄和林.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J].2006 [21]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 [22]杨晶.高师学生教师专业认同内涵研究.科技信息2007(34):181

[23]安芹.咨询师的专业认同对心理咨询专业工作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7):499一501

[24]李明.H大学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实证探究[MA].华东师范大学.2011

附录

(一)问卷:

关于这个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好!欢迎参加此项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的调查,本调查内容没有错对之分,问卷不用署名。你所提供的信息仅用于整体研究,不作个案分析。我们承诺所有的回答都会严格保密,请您根据实际情况逐一填答,请勿遗漏。谢谢你的配合与热心支持!祝生活愉快!

这个师范大学政行学院

2013年4月20日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1. 性别 (A. 男 B. 女)

2. 年级 (A.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大四 ) 3. 你所读的学院和专业是 4. 你入学时为什么会选目前这个专业? ( )

A. 自主选择 B. 父母或他人意愿 C. 调剂专业 D. 转专业的 5. 你在入学前对目前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是?

A. 非常了解 B. 有所了解 C.不太了解 D. 不了解 E. 完全没听过

6. 本校这个专业的学习条件怎样?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E. 非常差 7. 你现在的成绩在年级同专业中相对 A. 较好 B. 中等水平 C. 较差

8. 你有无专业实践或实习经历?(A. 有 B. 没有)

9. 从就业需要看,你的专业属于(A. 冷门专业 B. 一般专业 C. 热门专业) 10. 据你了解,你所学专业过往的就业率如何?

A. 90%-100% B.70%-90% C. 50%-70% D. 50%以下 E. 不清楚 11. 你在与专业有关的竞赛中的获奖次数是?

A. 没有 B. 1-2次 C. 3-5次 D. 5次以上

第二部分

请根据您所学专业情况的符合程度,从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符合您现在实际情况的答案打“√”(例如:认为“完全不符合”,则在该栏数字1中打“√”)。数字越大,表示越符合。请您每一个问题逐一回答,请勿遗漏或跳过。谢谢!

答案选项:1=完全不符合 2=比较不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符合 5=完全符合 题号 题备选答案 1完2比3不4比5完目 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8 我经常阅读有关本专业的书籍、期刊 我会及时认真的完成专业课程作业 专业课我能认真听讲 我积极参与和专业有关的科研活动 我在专业实践中的收获很大 在专业学习上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我愿意把很多时间花在专业学习上 我会积极主动向学长学姐请教专业学习上的问题 9 同学间经常就专业学习问题进行讨论 较不符合 确定 较符合 全符合 10 我经常有机会与专业老师交流 11 我愿意在所学专业上发展我未来的事业 12 和别人谈到这个专业时,我感到自豪 13 本专业学习可以让我实现人生价值 14 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是我真正想学的 15 我喜欢这个专业的课程

16 我喜欢这个专业的学习氛围 17 我喜欢这个专业的授课老师 18 总体上,我喜欢我目前的专业 19 我了解我所学专业的理论体系 20 我了解我所学专业的发展渊源 21 我知道我所学专业对学习者素质的要求 22 我知道我所学专业在本校的地位是重要的 23 我知道外界对我所学专业的评价高 24 我认为我所读的专业发展前景良好 25 我所读的专业与我喜欢的职业相对口 26 我具有较好的专业思维 27 我的性格与该专业匹配 28 学习该专业我感到很轻松

调查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