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三大教学目的之一。下面就“大纲”在这方面的要求, 谈几点做法。 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大纲”指出:“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进 行学习目的教育。”
正确稳定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内部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往往与学习活动直接 联系在一起,而数学知识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故教学中要注意将学习活动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 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从商品的标价引入;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从“为什么所有的车轮都采用圆形”这样 一个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引入;在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从照像引入,提出“为什么照出的像片那么小,还 能认出是谁?”说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需要将一个物体在不改变原来形状的条件下,进行扩大和缩小 的处理,这就是比例尺;在教学百分数时,结合计算保险金、税收,根据利率计算存款的利息等问题,增强学 生市场经济的意识;教学多位数读写时,先设计一组读万以内数的练习,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很快读出,接着出 示我国领土面积9600000平方千米,我国人口有1200000000,学生读不出来,这时指出,生产、生活和实际需要 数的范围是很大的,只有万以内数是不够的,多位数产生于实际的需要,自然引出了课题。学生认识到知识与 实际生活的关系,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要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知识的学习与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建立起 紧密的联系,就自然地向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大纲”指出:“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要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 力的数据、统计资料以及一些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有时需要把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又十分必要的事件、史实、数据作适当的补充,以达到思想品 德教育的目的。比如,教学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大数学家祖冲之间,就第一次精确 计算π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电脑的运用,1983年π值算到1677万位,1985年算 到上亿位。这样的外延引伸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展现了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科学的教育。再比如,学习了乘法口诀后, 介绍古时把口诀刻在竹木简上,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100多年前才倒过来,从“一一得一”开始。使学 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实践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小学数学知识同其他知识一样,都是实践的产 物。教学中渗透实践的观点,就是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广泛地运用于实践的这一道理。
(1)运用实例,通过实践引入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对于儿童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材在编排这些内容时,很重视从实 践引入新知识。有的从实际事例引入,有的从观察实物、图画中引入,有的从实际操作或计算引入。例如小数 和分数的产生,是因为人们碰到诸如一个饼分给几个人之类的问题,发现无法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而发明的。 教材中像这种从实践引入新知识的内容很多,我们要精心处理教材,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 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抽象的概念、定律、公式等,从而使学生初步受到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 教育。
(2)实践感知,形成概念,理解规律。
在教学中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儿童的感知活动,由直观发展到抽象,形成概念,理解规律。如:教学数的 组成时,要求学生动手摆小棒,直观地看出一个数由几和几组成;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用12 块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任意摆一个长方体,看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与长、宽、高有何关系,由此推出体 积计算公式。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量一量等实践活动。通 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从小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观点和工作态 度。
2、对立统一的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小学数学中多与少、已知与未知、有限与无限 、直与曲、扩大与缩小、具体与抽象、整体与部分等,都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例如,约数和倍数,各以 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教学时要注意提示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受到对 立统一观点的启蒙教育,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3、相互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来源于客观实际的数学知识同客观事物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联系与作用构成了数学 知识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比如,通过分数、除法、比这三个概念间的比较,搞清两数相除就是两数的比,把 比与除法、分数联系起来,从除法的旧知引出了比的新知,又以比的新知温习了除法、分数的旧知,把三者融 会贯通,建立起稳固的知识结构。再比如,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分别属于三个不同 的知识点,但它们都是商不变性质在不同情况的具体应用。也正是商不变性质沟通了它们彼此间的联系,同时 学生也看到了知识的发展,从而向学生渗透了相互联系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矛盾转化的观点
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无论是进行四则运算或解答应用题,都是 要解决未知与已知的矛盾,促成未知向已知转化。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平行四 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要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等等。a×b=c,a一定时,b和c成正比例;当c一定时, a和b成反比例。可见因数一定,或是积一定,是正比例与反比例转化的条件。转化是在运动中实现的,它的形 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数的转化要通过恒等变形,量的转化要通过化和聚,形的转化要通过割和补,式的转化要 通过法则或运算定律等,由此看到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大的作用,教学时要注意潜移默化的渗透。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 、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巩固下来的行为定势,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 习质量与学习效果。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 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学习、 工作,时时都是在悄悄地发生着积极的影响。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呢? 1、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吸收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小学生好奇喜动,注意力不太稳 定,持久性不够强,上课时遇到刺激物总想看看、听听、动动,精力不集中往往影响正常学习。因此,从学生 一入学就要加强常规训练,明确提出专心听讲的要求,逐条落实。此外,要经常恰到好处地表扬鼓励专心听讲 的学生,从而激励其他学生。 2、勤于动脑、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 掌握数学知识。为此,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疑问是思考 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培养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和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养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就具备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 学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要注意引导和帮助他们阅读概念、例题、习题。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术 语,理解关键词语,抓住例题下面的小字,启发学生思考与解题。学生解题发生了错误,引导他们从课本的概 念中先找例子,从而领会到认真看书阅读的必要性,并喜欢阅读课本。
4、认真、及时、独立、整洁地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 态度乃至以后的劳动态度,有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通过数学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计算 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小树立起学习的责任感,另外,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独 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