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发展的过程?一、开放式阅读教学评价方法(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性评价就是运用写总评的方式,对课堂教学的全面情况进行总体评价,指出存
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更重要的是突出激励功能,充分肯定成绩,指明发展方向。
定量评价是根据评价内容和具体项目,分别评分。各评价内容的权数分值为:课
前准备设计过程30分,教师组织实施过程30分,学生学习提高过程40分,共100分。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情境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过关课的评价,就要降低组织实施过程的权重,适当提高准备设计过程的权重;如果是评价比赛课,则要提高组织实施过程的权重。
具体的评价项目的权重分值,要在兼顾课堂教学一般要求的前提下突出语文学科
的个性。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量化有不客观的一面,不利于评价课堂教学中的个性特色,但对促进大多数语文教师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具体分析自己教学的得失成败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教师自我评价、组织评价和学生测试相结合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人的评价,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开放式阅读教学评价,要充分尊重授课教师,课前要充分了解教师制定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资源和设计教学流程的过程,课后要认真听取本人自我评价的意见。还要关注学生这一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课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力、水平进行观察了解,课后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状况进行必要的测试。
在教师自我评价、对学生进行测试的基础上,由评价组进行总结性评价。总结性
评价要具体分析观察收集到的资料,根据具体标准分项赋分,不能依靠印象,也不宜以偏概全。总评的撰写,要综合多位评价人的意见,由一人主笔完成。二、开放式阅读教学评价的内容(一)教学准备设计过程
通过对课前准备情况(目标的确定过程、教学资源的筛选过程、教学流程的设计
过程)的观察,对教师教学设计文本的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能力。
其一,教学设计的原则:
1、以教材为凭借。新修订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
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是废除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全面体现教育价值。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是,应该利用好这个\"例子\"。教材不仅体现了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渐进性,还体现教育者的意图,涵盖了政治因素。当然教师创编或引用教材,不等于没有教育价值,而是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精力去研究。让教师都去编制自己的教材,显然也不现实。那么,教学设计的时候,选择教材,尊重教材,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了。以教材为凭借不是以本为本的教学设计。而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调整或补充
教材内容,使教学更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以《一夜的工作》为例,教材讲述的是作者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歌颂了周总理生活简朴、工作辛苦的品质。现在的小学生对周总理的事迹了解得少,仅凭课文的介绍,很难理解这么大的总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就需要针对教材补充资料,如课前介绍时代背景,课中讲述周总理的故事,课后再查阅相关的资料。这样做,就是\"以教材为凭借\"的教学设计,选择教材,尊重教材,但没有局限教材。2、以问题为线索。以前小学语文教学有两种争议,一是带着教材或教师的问题
学;二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学。前者强调的是教育者引导,让学生直扑学习要点。后者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感受,从学生自己的需要出发来建构课堂教学。无论采取那种方式都是以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的。然而两种方式的问题线索所产生的效果各有不同。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学习,语文教学就变得复杂了。学生能带着什么样的问
题呢?很多是不可预测的,也就是说会出现问题的多元性,有的可能脱离了教育的价值。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学生的问题不可能都得到解决,那么问题也就成了形式。问题的多元性也把一篇完整的课文弄得七零八落了。在
这一方面,我们得到的沉痛的教训。用一句通俗的话说:\"饺子好吃,馅难包\"。
让学生带着教育者的问题来学习,教育者的问题仅扣教育价值,线条明确,问题
精炼,操作易行。学生抓住了教育者的问题也就抓住了教育的主要问题,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反思是,本来语文教学很简单的事,为什么要弄的烦琐复杂,使教师没了抓头,也使学生没有了抓头。问题是思维的起源。语文教学如果缺少了问题线索,显然教学难以实施。语文教
学的问题必须有统领性,指向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要步步为营,但不是越多越好。因此,语文教学的设计,必须用问题把课堂教学穿起来。语文教学问题应该以教育者的问题为主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允许有学生自己的问题,但学生的问题是为了解决教育者提出的问题。
3、以情境为烘托。以情启思,以思促情,情思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主张。
好的课堂应该是声情并茂,情趣盎然,乐意融融。那么要创设这样的课堂情境,就需要教师首先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境因素。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蕴涵了悲痛、留恋、缅怀的情境;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样的情境,除了整体感知外,还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验,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词句的分析与解读。这样,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抓住训练点,激发学生进入情境。其次,为了烘托教材情境,教师还要创设情境。如教师的语言描述,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戏活动等。创设出来的情境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文本情境。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仅凭学生抓词句还不深刻,那么教师的引读和范读很重要,另外配上悲哀的音乐或真实的画面,学生更有亲临之感。
对于情境的创设不能游离文本情境。现在出现的问题为了创设情境大肆渲染,也
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如多媒体课件的泛滥。对于情境的创设,还要考虑情境的铺垫。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很多教师课堂教学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这主要是因为周总理离学生的生活远了,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送别,因此就需要教师课前补充周总理的生前的事迹,这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4、以活动为载体。一切教学都离不开活动。活动包括内在活动和外显活动。一
段时间以来,语文教学关注的外显活动多,内在活动少,课堂教学热热闹闹,实质学生没有什么真实的收获,这是一种浮躁化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应该是内在活动与外显活动的统一,该静(思维)则静,该动则动。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喜欢热闹就忽视了内在的思维。例如,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学生默读课文的少了,边读书边动笔的少了,进而都演变成了自由大声朗读,还有,不管什么内容的课文,能表演的就表演。
活动的设计要首先要看准活动内容,然后研究活动过程和方法,再研究活动的形
式,还要考虑活动的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活动的形式很重要。形式直接影响效果。例如,识字教学,有的教师让三五个学生到前面做找朋友游戏,其他学生做观众,这样的设计面向的是少数学生。如果教师拿识字卡片,让全体学生都来拼字或找朋友,那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了。再如,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有的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结果出现了课堂秩序紊乱,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课堂教学是各种活动的连接。那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考虑活动与活动的顺接性,因此,活动前的导语与活动后的总结必须精心策划。5、以体验为归宿。现在课堂教学的特征是,教师尽可能不直接告诉学生结果,
而是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和活动中体验,来获取知识、能力、情感。体验不是表现在课堂结尾,而是贯穿着整个课堂教学。如果说把课堂划分成几个环节的话,那么在每个教学环节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体验。
按着教学规律,每个环节应该是\"问题——活动——体验\",并且是循环往复的过
程。体验是结果,这个结果是个性化的,是多元的,可能隐性的。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这样才可能对体验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正确的引导。课堂教学只要过程,不要结果,这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留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与机会。其二,学习目标设定:
1、全面而不偏颇。教学目标的内容是否兼顾了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有无视语文学科特点的倾向,夸大、扩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素,过多地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理解,而削弱语文基本训练和语文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
2、达标而不超标。学习目标是否适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材的教学意
图、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是否任意拔高学习要求,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扩大学科学习的范围?
3、具体而不空洞。学习目标的表述是否尽可能地具体化、明确化?课堂教学始
终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成三个方面,既:知能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但是,这三方面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并重,也就是说根据教材特点各有侧重,一般来说知能目标要重些。知能目标指的是识字与学词、积累与运用,朗读与背诵、听说与练笔、思维与想
象等。方法目标指的是读书方法、观察方法、自学方法、写作方法等。情感目标指的是教材渗透出来的价值观念、师生之间的沟通,个性的体验,以及行为习惯等。从理论上说,目标分类很复杂,但在操作上不必求全。我们认为目标应该简单化、具体化、有可操作性。虽然有些目标没有提出来,但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在里面。例如,获取知识必然隐含着方法与过程问题。所以,教学目标不要过大,过繁,表述明白就可以。
语文教学目标,既有具体的,也有模糊的。既有近期的,也有长远的。既有课内
的也有生成的。其三,教学资源运用: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水平和教师自身的特长。是否关注并充分运
用了教师、学生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
2、对教材的理解运用。是否对教材的编排意图、目标要求、相关内容有深入的
理解?是否创造性地充分地使用了教材这一教学资源?
3、相关媒体的选择。是否能充分地使用现有的教学媒体,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否能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不以媒体取代教师的示范,不以媒体的演示取代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不以媒体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情绪?
4、课外、校外有用资源的引入。是否有大语文的观念,充分地引入课外、校外
有用的课程资源,使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活力?
5、开放式阅读教学中阅读资源的开放。开发\"大阅读课\",向课型要资源;整合
学习内容,向教材要资源;构建读书网络,向时空要资源;运用现代技术,向媒体要资源。其四,教学策略选择:
1、教学流程的整体设计。是否能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使各部分共同促进课堂
教学目标的完成,并兼顾不同课型教学的特点?是否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整合,使课堂教学主线突出,浑然一体?
2、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关注了教学细节的设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
学生学习的效率,给所有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
例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与交流——实践与应用\"是一种新型的教
学模式和开放的教学格局,能够充分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开放性策略。这里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策略一:适当采用问题教学法。我们说,\"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学中,教师如
果不断设疑,启发学生质疑,特别是\"于不疑处有疑\",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当然,在设疑、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积极引导。如果问题较多,我们就分类归纳,逐个解决。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相互解决。在一次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中,浙江宁波的王雷英老师讲的是五年级的《军神》一课。这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提问题。学生边提问,教师边把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板书,再逐个解决,解决一个擦去一个,学生提的问题解决完了,课也结束了。当然,这种方式的采用对于教师来说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它较难调控。但如果你能长此以往,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越来越会学习,越来越出色。
策略二: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合作
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它能拓宽学生思维,深化学生认识;通过群体交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许多的好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凡属学生个体钻研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拿到小组里进行合作、讨论,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全班去合作、讨论。策略三:重视开展拓展性学习活动。开放的课堂教学,教师必定要尽可能地为学
生开辟可以纵横驰骋的天地,必定会让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拓展性学习、开
放性练习。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就可针对学生由于缺乏对周总理的了解,对于文中人民对总理的感情更是无法深刻理解的现状,开展一系列拓展性的学习活动:课前让学生先自己去寻找周总理的故事,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周总理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真实而感人的送别总理场面的录像,然后再在整堂课中配以哀伤的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再加上教师时而动情、时而低沉的语言引导,使学习的情境得以成功的渲染和创设,从而很容易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极具开放性的,必将成为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
策略四:认真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在开放性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谐发展,还需要教师不断运用反馈信息,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可以准确地知道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及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五,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
列展望性的设计。很明显,\"预设\"带有教师以教材教,以个人主观教的色彩。\"生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学习状况,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原由教学程序进行调整,进而灵活地据情施教,以期达到教学效益最优化。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的统一。课堂教学完全尊重预设的程序教学,必然导致教师死教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过于强调生成,不能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导致语文教学烦琐累赘。课堂教学受教学时间的控制,讲究教学的时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成问题。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有生成,但是这个生成应该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生成,一切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的问题,教师要慎重的把握。2、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应该是主体的\"首席\",
那么\"首席\"的作用在于\"主导\"。主导表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调整、教学过程的点拨、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学生的主体表现在对问题的探究、对方法的讨论、对知识的积累、对情感的
表达等。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也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那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放任自流的课堂要不得。因此教学设计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正确处理课内与拓展的关系。
所谓\"课内\"指的是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解读教材时,仅凭教材的内容,
有的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就需要借助课外知识加以弥补。另外教材中有价值的问题,也应该向课外延伸拓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然而拓展什么,怎么拓展,需要深入的研究。拓展的关键是照准\"拓展点\",建立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拓展不能远离教学目标,拓展内容应该是有利对课内问题的解决和语文素养的形成。那种偏离了语文学习,而把拓展放在与语文学习无关的其他方面都是不合适的。(二)教学组织实施过程
教学组织实施过程是指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即教学流程的实施过程、学生学
习状态的调控过程、自身素养的展示运用过程等的观察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素养。其一,教学理念:
1、师生关系的恰当定位。是否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的活动是否对
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2、语文教学基本理念的理解贯彻。是否努力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让学
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是否关注语文课程的开放性,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由生活走向语文学习,再由语文学习走向生活?是否关注学生科学的语文学习方式的养成,让学生学会语文学习?其二,教学素养:
1、学生情绪的调控。是否能使学生保持适度的兴奋和浓厚的兴趣而不失控?2、教学进程的把握。是否能有效地保证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保证既定教学目
标的高质量完成?是否能将预设与生成统一起来,不拘泥于预设,又不放弃对教学进程的有效调控?
3、各种\"度\"的把握。是否能恰当把握全体合作与个体自主学习的度?是否能恰
当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度?是否能恰当把握突出语文基本训练与三
维目标全面完成的度?其三,语文素养:
1、语言能力:倾听、表达、板书、朗读。是否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
生的个性化思考和独特感悟?是否具有简洁、准确、生动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否能规范地板书,给学生以示范?是否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学生朗读以切实的指导?
2、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否具有良好的语文习惯?其四,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流程。课堂教学应该不应该有流程,一段时间以来,众说纷
纭。有人认为,新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有很大生成性,所以不应该有完整的流程,更反对教学模式化。我们认为,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课堂教学没有预设的流程,也就成了断线的风筝。俗话说\"成事在天,谋划在人\",这谋划者就是教师。没有科学的谋划,也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因此,合理安排教学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按着现代教学方式,有教师归纳出三种教学流程结构。即:\"导学\"结构、\"学导\"结构、\"双主\"结构。\"导学\"结构的特点强调教师为主导,也就是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展,生成的体
验,练习的设计都是教师来引领的,学生是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每个步骤要完成哪些任务,用多少时间都有周密的计划。\"学导\"结构的特点强调学生为主体,也就是纯脆的以学论教,例如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选择,练习由学生设计,体验由学生生成,教师的作用就点拨、引导、评价。\"双主\"结构的特点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都是主体。教师与学生始终都是以平等、商量的口吻建构学习内容或过程。教师靠人格的力量获得平等中的首席。三种教学结构各有其利弊。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例如小学低年级,选择\"学导\"结构显然就不适应。另外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都有明显的差别。理想的教学流程,应该三种方式的交错运用。例如,就一篇课文教学来说,识字阶段采用的学导式,阅读阶段采用导学式,拓展阶段采用双主式。总之,学习任务不同,选择的教学方式也不同其五,教学情境:
评价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角度化、层次化,力争体现科学化,具体来说有五个
方面:a.评价方式多样化;b.评价目标立体化;c.评价因素多元化;d.评价语言艺术化;e.评价过程民主化。其六,教学活动:
语文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
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所以语文学科的本质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的学习,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和发展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为此,在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它的上述特点,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活动形式多样,错综复杂,例如,听说读写、观察、想象、思维……都
属于教学活动,但是,课堂教学主要看师生的互动过程是怎么样的,教师是否保障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占有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主要有:一是教学式学习活动。这是教师主导的学习过程。如教师导语染渲情境,调动学生的情趣,身临其境地学习。这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要点是教师采用的主导手段均要服务于激活、维持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二是自学式学习活动。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如以自读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或学生以圈圈、画画、评评(打批注)的操作方式自读自悟某一部分文章内容。这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要点应是学习者的操作活动(如圈圈画画,有感情朗读,配乐诵读等等)要与他的内部思维活动紧紧相连,相得益彰,使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处于主动进取的状态。三是互助式学习活动。生生之间进行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的要点应注意对生生互助方法的指导。如教师布置小组学习的任务:(1)共同学习某个自然段(划定学习范围);(2)讲一讲你读懂的内容,再把读懂的部分有感情地读出来征求组员的意见(授予交流的方法);(3)把不懂的内容提出来,小组内讨论解决等。布置学习任务的导语要明确,易于学生操作,以调学生互助学习的方向,保证活动的效率。其七,学习体验:
语文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体验活动。听读,是一种言语体验;说
写,也是一种言语体验。语文学习主要是对言语的体验,而在言语体验的过程中也伴随着知识体验、方法体验、情感体验。所以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而言,体验又具有多元性。对学生的个体而言,体验具有亲历性、个人性和内在性等特征。语文教学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具有多元的感受,并且富有个性特征呢?
我们认为,语文学习必须在语言实践的活动中生成体验。脱离了言语的实践,即
使是学生也生成了体验,但是不是语文学习的实质。语言的实践活动贯穿在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无论课堂教学是怎么开展活动的,都必须遵循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原则。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情感的过程。如此之说,就是要摆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阅读教学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是
读出了什么,怎么读,想到了什么。这六个问题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并且有一定的程序性。写的是什么——这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概括,侧重于对知识的积累。怎么写的——是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强调的是语言的运用。为什么要这样写——是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侧重的是研究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了什么——是对文本潜在的情感的内化,强调是人本合一。怎么读——这是情感的表达,语感的训练,生命的提升。想到了什么——是对文本的超越,驰骋的是人的精神,侧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主次分明的,夯实的是语文基础,发展的是人文精神,培养的是探究能力。语文学习是否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还需进一步探讨,但这六个方面,是学习体验的基本策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重点把握。(三)学生学习提高过程
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评价学生学习的成败,评
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三、开放式阅读教学评价的主要对策
(一)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就应要求他们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这样才
有利于更快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
目标对教学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
才不至于使拓展的知识偏离教学内容,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效。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对教学内容和拓展内容必须是有所取舍的。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取舍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凝聚着教师的学识和智慧。一节课的容量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多了教不完,少了又太单薄,时间没有充分利用。目前的情况主要是偏多,追求一节课的\"完整效果\",结果不是拖堂就是浮光掠影。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几个重要目标。1、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只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
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诗词的能力;刚刚学会默读、
略读、浏览,到了高年级才要求默读的速度。学生需要在这一阶段锻炼理解词、句、篇的能力,要达到这个能力,要具有快速准确地辨认汉语拼音音节的能力和认识常用字,这是阅读必需的前提。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通过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才是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把握的主要目标。2、小学生需要拥有一定的阅读量
光靠几本课本是学不好语文的。据我们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六年积累的阅
读量应该在150万字以上。由于阅读量达不到,因此这也成为出现当前阅读教学种种弊端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通过
自己的阅读来完成的。老师要让孩子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会查字典,又读过一些书,孩子有了读的基本经验后,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了。通过他们大量的阅读,在阅读实践中去把握和巩固那些基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3、拥有一定的积累背诵量
作为小学这个特殊阶段,背诵的积累很重要。应该理解熟记一定数量的词语。还
要背诵优秀诗文,这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培养良好的兴趣和习惯都有益处。以上这些才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的几个重要目标,把握住这些,才能清楚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哪些应该拓展,哪些不需要拓展,整堂课下来学生们才会理解和消化,在时间安排上才会更科学、合理。(二)遵循开放式教学原则,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的提问,
其实是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一种引导,这种引导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提问过与具体化,问题就会变得死板,答案单一,这样的课堂,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而老师也容易把学生能够回答出所提出的问题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有效的提问方式是一种开放式提问法:
(三)评价学生以科学、客观为主,鼓励创新思路为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经常会这样说\"
嗯,很好,不错,还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乍一听,这样说挺好,既对回答者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又对下一个回答者进行了鼓励,使问题的答案进一步完善。但老师会忽略这一点,他并没有说明这位同学回答的正不正确,只是说很好,有时学生的回答已经偏离了正题,老师也认为这是发散思维的好的现象,生怕自己的改错抑制了学生的思维。一次得不到纠正,下次还不及时纠正,时间长了学生就不能够正确把握回答问题的要点。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合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感悟、体验并不一
定是全面合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不全面的回答进行提示,对学生错误、不合理的回答一定要清楚明白地指出来,给予及时的、准确的反馈,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进一步的启发引导,而不是把提问与回答作为教学的一种形式,认为提问完了就完成教学任务了。在回答得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够允许学生谈谈个人的看法。
评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将成为开放式阅读教学永远攻克的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