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分析

《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分析

2020-01-10 来源:乌哈旅游


《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由于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也正因为如此,教材在修订中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了一年级下册。教学的内容也只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结构如下。

2.教材编排特点

(1)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类似的编排方式进行编排。

本单元整体的编排结构与立体图形的编排类似,分为知识的引入(描画)、知识的教学(分类)、知识的应用3个层次,形成了教材编排结构上的一种“节奏美”,教师也更容易把握教学的层次。

考虑到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

(2)精心设计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的活动经验。

这一特点也反映了几何学习的一个特点。例如,例1的用积木画出平面图形、第3页“做一做”第2题的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既渗透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又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又如,例2的拼组图形、第6页的第4题等,都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有所感受,有所体验。

(3)选取的题材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所采用的画、折、剪、拼等活动,都能调动学生多感官的投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尤其是七巧板这一素材的引入,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又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数学学习中。

(4)活动的设计具有开放性,既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这在例3、练习一的第4题等内容中体现得非常充分。

三、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等等。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充分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建议用3课时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